第127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穿越成浣碧,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作者:榆錢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阿哥和親王不在,明裏暗裏跟他有關係的一些官員自覺得替王爺鎮守京城,可不能讓四阿哥趁機把中立派保皇黨都拉攏了過去。
因此都睜大眼睛盯著弘曆的一舉一動,特別是有關後勤的差事,那可真是恨不得雞蛋裏挑骨頭,沒事兒找事兒。
一些跟弘曕有關係的官員則是想著如今後宮熹貴妃獨大,寶親王雖年長,終究不得皇帝寵愛。
且皇上身體看著還行,不如先讓四皇子黨和五皇子黨鷸蚌相爭,鬥上一鬥,六貝勒未必不能漁翁得利,笑到最後。
因此,這些人忙著在暗中煽風點火,恨不得四皇子黨和五皇子黨打的你死我活才好。
八貝勒弘晟贏麵本來最小,偏他額娘懋嬪宋氏是個不安分的,懋嬪在宮中多年,娘家勢力雖弱,十幾年下來卻也經營籠絡了一些官員。
而現在,正是用人的時候,明裏暗裏的棋子也都跟著指示動了起來。
畢竟是從龍之功,誰不想要呢?
有這三方人馬在裏麵攪和,弘曆的差事每一步都辦得愈發艱難。
偏偏因著雍正帝作壁上觀,穩坐釣魚台,明麵上弘曆根本沒有什麽好辦法解決,隻能硬著頭皮上,走一步算一步。
一段時間下來,他幾乎每天都在外麵辦差。
晚上迴到王府也是在書房裏和幕僚議事到深夜,整個人都瘦了許多。
富察氏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然而這些事情她也幫不上什麽忙,隻能敲打了一番王府裏的下人,讓他們跟著寶親王辦事的時候伶俐些,千萬不能耽擱了主子的大事。
再讓廚房多做一些補身體的藥膳,隨時備著給王爺食用。事情再忙,也不能累垮了身體。
又管束了王府後院裏的女人一番,讓她們都老實些,不要無事生非去打擾弘曆做事。
一時之間,寶親王府上下協調有序,竟是前所未有的和諧。
再說皇宮那邊,雍正帝借口身體不好之後,很多事情都大膽放手,交給弘曆和朝臣們去做,日常一下子就清閑了許多。
私下裏卻更加倚重夏刈負責的“血滴子”,掌握朝臣們私下裏的所作所為幾乎全靠這些人。
“血滴子”又名“粘杆處”,最初成立時雍正帝還是個皇子,當時是在雍親王府,粘杆處的成員主要是王府的門客和家丁。
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專門在夏天粘取在房子四周嘶鳴的蟬,以免噪聲影響喜歡清靜的雍親王休息。
但不久之後,這幫人發現“粘杆”時帶來了不少意外收獲,“粘杆”竟然成了一種很好的掩護。
因為在他們爬高上低的過程中,發現了不少胤禛政敵的隱私,這個發現讓胤禛頗有收獲。
在當時九子奪嫡的緊張時期,能夠提前掌握對手的消息,讓胤禛在很多時候占據了主動權。
因為享受過這種便利,等到雍正帝繼位後,他就將“粘杆處”保留下來,使之正式成為內務府的一個機構,正式命名為“尚虞備用處”。
皇上對“粘杆處”人員的選擇非常慎重,粘杆處的頭目叫“粘杆侍衛”,大多由雍正以前王府的親信舊人擔任,其他成員則叫“粘杆拜唐”,由內務府的包衣奴才充任。
而夏刈,則是這個特務組織的頭目。他是雍正帝專門培養出來的心腹,也是一個合格的殺手,刺探情報、鏟除異己,一向是他做慣了的事情。
雖然“粘杆處”這些人的職位不高,但是權勢滔天。
因為他們每天跟在雍正的身邊,他們的話能夠上達天聽,可以直接影響到雍正的判斷和決定。
“粘杆處”雖然隸屬於內務府,但其總部卻設在雍正以前的王府——雍親王府,後來為了掩人耳目,才將雍親王府改為“雍和宮”。
在以往,“粘杆處”無論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杆侍衛”和四名“粘杆拜唐”在雍正身邊值班,隨時聽候雍正差遣,幫助雍正收集調查大臣們的不軌行為。
而現在,除了值班人員,雍正帝已經將其他所有人都放了出去,他們潛伏在紫禁城的大街小巷,在黑暗中觀察著這座城市的一舉一動。
由於皇上表麵功夫做得好,幾乎沒有朝臣察覺到他是在裝病。
或許有些生性謹慎的人心裏有點犯嘀咕,因為皇上的病此前並無任何征兆。
但是麵對一個皇帝,就算有疑問,也根本無法求證。
就這樣一天天過去,皇上的病絲毫未見起色。
太醫們則是按照雍正帝的要求統一口徑,說他長久為國事操勞過度,需要好好休息。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原本打算放長線,釣大魚的朝臣也蠢蠢欲動,最後竟是隻有很少一部分朝臣從始至終謹守本分,一心辦差,不瞎摻和。
雍正這次預備著抓大放小,殺雞儆猴。
因此,紫禁城裏所有排的上名號的官員,都在“粘杆處”的重點監控之下。
他們每一天的所作所為,都會變成白紙黑字,源源不斷的送到宮裏。
事關重大,起初蘇培盛雖然有心給熹貴妃娘娘傳遞消息,卻因皇上病重離不開他,也害怕在宮裏傳消息會被無孔不入的“粘杆處”人員察覺,因此,隻能暫時忍耐。
還沒等他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甄嬛那邊已經敏感的察覺到了後宮裏這黑雲壓城城欲摧般的氛圍。
她約莫能猜出來皇帝想做什麽,但是卻並未采取任何動作。
如今自己的父親在朝中隻是領著一個四品典儀的閑職,並無任何實權。
且弘曕出生後沒多久,她就曾私下裏向母親透露過,隻希望六皇子健健康康的長大,並不想他去爭奪皇位,家族也不必為六皇子憂心。
再說甄氏一族雖然重新在京城裏站穩了腳跟,但是經過流放寧古塔一事之後,甄父已經沒有了以往的雄心壯誌。
更何況如今三個親生女兒都有了歸宿,甄父甄母餘生隻想著好好把甄珩撫養長大成才,至於其他的,都不再奢求。
因此都睜大眼睛盯著弘曆的一舉一動,特別是有關後勤的差事,那可真是恨不得雞蛋裏挑骨頭,沒事兒找事兒。
一些跟弘曕有關係的官員則是想著如今後宮熹貴妃獨大,寶親王雖年長,終究不得皇帝寵愛。
且皇上身體看著還行,不如先讓四皇子黨和五皇子黨鷸蚌相爭,鬥上一鬥,六貝勒未必不能漁翁得利,笑到最後。
因此,這些人忙著在暗中煽風點火,恨不得四皇子黨和五皇子黨打的你死我活才好。
八貝勒弘晟贏麵本來最小,偏他額娘懋嬪宋氏是個不安分的,懋嬪在宮中多年,娘家勢力雖弱,十幾年下來卻也經營籠絡了一些官員。
而現在,正是用人的時候,明裏暗裏的棋子也都跟著指示動了起來。
畢竟是從龍之功,誰不想要呢?
有這三方人馬在裏麵攪和,弘曆的差事每一步都辦得愈發艱難。
偏偏因著雍正帝作壁上觀,穩坐釣魚台,明麵上弘曆根本沒有什麽好辦法解決,隻能硬著頭皮上,走一步算一步。
一段時間下來,他幾乎每天都在外麵辦差。
晚上迴到王府也是在書房裏和幕僚議事到深夜,整個人都瘦了許多。
富察氏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然而這些事情她也幫不上什麽忙,隻能敲打了一番王府裏的下人,讓他們跟著寶親王辦事的時候伶俐些,千萬不能耽擱了主子的大事。
再讓廚房多做一些補身體的藥膳,隨時備著給王爺食用。事情再忙,也不能累垮了身體。
又管束了王府後院裏的女人一番,讓她們都老實些,不要無事生非去打擾弘曆做事。
一時之間,寶親王府上下協調有序,竟是前所未有的和諧。
再說皇宮那邊,雍正帝借口身體不好之後,很多事情都大膽放手,交給弘曆和朝臣們去做,日常一下子就清閑了許多。
私下裏卻更加倚重夏刈負責的“血滴子”,掌握朝臣們私下裏的所作所為幾乎全靠這些人。
“血滴子”又名“粘杆處”,最初成立時雍正帝還是個皇子,當時是在雍親王府,粘杆處的成員主要是王府的門客和家丁。
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專門在夏天粘取在房子四周嘶鳴的蟬,以免噪聲影響喜歡清靜的雍親王休息。
但不久之後,這幫人發現“粘杆”時帶來了不少意外收獲,“粘杆”竟然成了一種很好的掩護。
因為在他們爬高上低的過程中,發現了不少胤禛政敵的隱私,這個發現讓胤禛頗有收獲。
在當時九子奪嫡的緊張時期,能夠提前掌握對手的消息,讓胤禛在很多時候占據了主動權。
因為享受過這種便利,等到雍正帝繼位後,他就將“粘杆處”保留下來,使之正式成為內務府的一個機構,正式命名為“尚虞備用處”。
皇上對“粘杆處”人員的選擇非常慎重,粘杆處的頭目叫“粘杆侍衛”,大多由雍正以前王府的親信舊人擔任,其他成員則叫“粘杆拜唐”,由內務府的包衣奴才充任。
而夏刈,則是這個特務組織的頭目。他是雍正帝專門培養出來的心腹,也是一個合格的殺手,刺探情報、鏟除異己,一向是他做慣了的事情。
雖然“粘杆處”這些人的職位不高,但是權勢滔天。
因為他們每天跟在雍正的身邊,他們的話能夠上達天聽,可以直接影響到雍正的判斷和決定。
“粘杆處”雖然隸屬於內務府,但其總部卻設在雍正以前的王府——雍親王府,後來為了掩人耳目,才將雍親王府改為“雍和宮”。
在以往,“粘杆處”無論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杆侍衛”和四名“粘杆拜唐”在雍正身邊值班,隨時聽候雍正差遣,幫助雍正收集調查大臣們的不軌行為。
而現在,除了值班人員,雍正帝已經將其他所有人都放了出去,他們潛伏在紫禁城的大街小巷,在黑暗中觀察著這座城市的一舉一動。
由於皇上表麵功夫做得好,幾乎沒有朝臣察覺到他是在裝病。
或許有些生性謹慎的人心裏有點犯嘀咕,因為皇上的病此前並無任何征兆。
但是麵對一個皇帝,就算有疑問,也根本無法求證。
就這樣一天天過去,皇上的病絲毫未見起色。
太醫們則是按照雍正帝的要求統一口徑,說他長久為國事操勞過度,需要好好休息。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原本打算放長線,釣大魚的朝臣也蠢蠢欲動,最後竟是隻有很少一部分朝臣從始至終謹守本分,一心辦差,不瞎摻和。
雍正這次預備著抓大放小,殺雞儆猴。
因此,紫禁城裏所有排的上名號的官員,都在“粘杆處”的重點監控之下。
他們每一天的所作所為,都會變成白紙黑字,源源不斷的送到宮裏。
事關重大,起初蘇培盛雖然有心給熹貴妃娘娘傳遞消息,卻因皇上病重離不開他,也害怕在宮裏傳消息會被無孔不入的“粘杆處”人員察覺,因此,隻能暫時忍耐。
還沒等他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甄嬛那邊已經敏感的察覺到了後宮裏這黑雲壓城城欲摧般的氛圍。
她約莫能猜出來皇帝想做什麽,但是卻並未采取任何動作。
如今自己的父親在朝中隻是領著一個四品典儀的閑職,並無任何實權。
且弘曕出生後沒多久,她就曾私下裏向母親透露過,隻希望六皇子健健康康的長大,並不想他去爭奪皇位,家族也不必為六皇子憂心。
再說甄氏一族雖然重新在京城裏站穩了腳跟,但是經過流放寧古塔一事之後,甄父已經沒有了以往的雄心壯誌。
更何況如今三個親生女兒都有了歸宿,甄父甄母餘生隻想著好好把甄珩撫養長大成才,至於其他的,都不再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