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準噶爾蠢蠢欲動
穿越成浣碧,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作者:榆錢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二月初,邊境傳來消息,準噶爾部可汗摩格出兵擄掠喀爾喀蒙古,雍正大怒。
摩格自從上位之後,一直野心勃勃,妄圖占據大清國土。
六年之前,他就選了一個好時機發動戰爭。
彼時,大清上下忙於整理內務,雍正忙著西南土司的改土歸流,後宮又剛剛經曆了廢後風波,正是非常不穩定的時候。
而且經過幾年的折騰消耗,朝廷財務緊縮,確實沒有富足的銀錢來支撐戰爭。
然而,天不遂人願,他們內部爆發了時疫。
這才有了後來的摩格進京。
當時摩格雖然是強弩之末,因為沒有治療的方子,時疫對他們而言就是滅頂之災,但是此人來到北京的時候卻絲毫不懼。
嘴上說是拜見皇帝,但更像是來談條件的。
此人在宴會上認出了甄嬛,這才有了雍正試探果郡王,繼而引發了後續一連串的問題。
雖然摩格最後被雍正一張時疫方子打迴去了,但是這麽些年,他從未放棄過自己東征的想法。
就在去前,此人還曾率兵三萬,與清軍在和通泊地區激戰。
那一仗,大清幾乎全軍覆沒,生還者僅兩千人。
這是大清入關以來的第一次大敗,戰死的士兵幾乎都是京營駐防下的八旗子弟。
彼時,京城之內幾乎家家掛孝,戶戶纏白,悲哀壓抑的氣氛蔓延內外。
後來,摩格繼續大舉進攻喀爾喀蒙古,甚至有深入甘肅、青海的打算。
還好有額駙策淩率部奮戰,擊退噶爾軍隊,才守住戰敗之後軍心不穩的邊疆防線。
沒想到剛消停了沒多久,摩格這邊居然又生事端。
策淩是喀爾喀蒙古三音諾顏部落的人,先帝在位時,他跟隨祖母歸附大清,被授為三等阿達哈哈番。
自此居住在京城,在宮廷中長大,與皇子皇孫們一同讀書學習。
先帝此舉的本意,就是為了滿蒙兩族的利益結盟。
而策淩,就是他選中培養的代言人。
後來,先帝還把和碩純愨公主嫁給他,授其和碩額駙,賜貝子品級,命其率領屬民迴歸牧塔密爾。
策淩此人,生長在漠北,從軍多年,對當地的山川險易十分熟悉。
他憤恨準噶爾欺淩喀爾喀,於是下定決心,磨礪訓練了數千猛士。
他曾研究過己方戰敗的經驗教訓,學習準噶爾的長處,用嚴格的軍法訓練規範自己的軍隊,每次行軍都拿出對敵的態度,很快就擁有了一支漠北雄軍。
雖然他在防禦準噶爾時屢立戰功,雍正也不吝嘉獎,但是皇上對他並不放心。
然而眼下,朝中實在是沒有可用的人選。
因此,雍正急召怡親王允祥、和親王弘晝迴京,江南水患之事交由阿克墩、範時紀、李根雲三人負責。
兩位王爺接到詔令之後,不敢遲疑,將手上的事情交接出去之後,即刻快馬加鞭返迴京城。
一路上,他們日夜兼程,每日隻略作休息,終於在七天之後進了京。
兩人都是一副風塵仆仆的樣子,來不及迴府梳洗整理,就跟著城門口迎接的宮人進了紫禁城。
養心殿中,弘曆、弘曕、弘晟、鄂爾泰、田文鏡、馬齊、張廷玉等人都在。
小允子引著兩位親王進來,允祥和弘晝走上近前行禮請安。
“臣弟給皇兄請安。”
“兒臣給皇阿瑪請安。”
雍正看著下麵兩人一臉疲憊的模樣,心中微動。
“起來吧,一路辛苦了。”
“多謝皇兄關懷。”
“多謝皇阿瑪關心。”
兩人起身後,雍正示意蘇培盛把折子送下去。
“江南的事情朕都知道了,你們做的很好。此次急召你們迴來,是為了摩格一事。”
蘇培躬身把奏折遞給兩位王爺,兩人看完以後都有些吃驚。
傳旨的人隻說陛下急召,並沒有說具體是什麽事情。
弘晝一路上想了許多,唯獨沒想到是跟準噶爾有關。
因為去年和通泊一戰失利之後,他就上過請戰折子,但是被打迴來了。
那時他以為,皇阿瑪是擔心他掌了兵權以後成為威脅,所以才不許他去。
他還落寞失意了好長一段時間,一直在漱玉樓瞎混,很有些自我放棄的意思。
一方麵是覺得心裏受傷,原來在皇阿瑪心裏,他就是這般不堪大用,一心隻想爭權奪利的兒子。
另一方麵,他在為自己默哀,因為覺得自己可能永遠都沒有上戰場的機會了。
皇阿瑪作為父親都不相信他,就算以後新皇繼位,又怎麽可能會對他放心呢!
這麽多年,他沒變過,但是不知道別人是否還記得當初的約定。
他真的隻是想為這個國家,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什麽皇位,他從來沒想過。
然而,又有誰信呢?
看完這份邊境奏折,弘晝好像又看到了希望。
他不知道皇阿瑪心中所想,但是,既然叫他迴來了,那是不是說明,他還有一線希望。
他真的很想,再嚐試一次,於是直接跪下行了一個大禮。
“皇阿瑪,請準許兒子奔赴戰場。”
他的聲音都有些顫抖,因為這似乎是最後一次機會了。
雍正看著這個兒子,歎了一口氣。
“去年你上過請戰折子,朕還記得。
當時給你打迴去了,是朕的意思。
因為你讀書多年,卻從來沒辦過什麽正經差事,說實話,朕不放心你。
在京城裏做過那麽多混賬事,你真以為朕什麽都不知道嗎?
你覺得,朕能放心把那些將士的性命交到你的手上嗎?
要知道,和通泊一役,我們已經失去了太多八旗勇士。
大清,再也經不起第二次的失敗。
每一位士兵的身後,都站著他的父母、兄弟、子女,你能背得起他們的命嗎?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你能嗎?
打仗不是遊戲,最忌諱眼高手低、紙上談兵。
一個不成熟的將軍,會害死很多人。
你拿什麽來說服朕?”
聞言,弘晝抬頭,看著坐於上位的皇阿瑪,心中很是失望。
不是對雍正,是對自己。
難道,又要失敗了嗎?
摩格自從上位之後,一直野心勃勃,妄圖占據大清國土。
六年之前,他就選了一個好時機發動戰爭。
彼時,大清上下忙於整理內務,雍正忙著西南土司的改土歸流,後宮又剛剛經曆了廢後風波,正是非常不穩定的時候。
而且經過幾年的折騰消耗,朝廷財務緊縮,確實沒有富足的銀錢來支撐戰爭。
然而,天不遂人願,他們內部爆發了時疫。
這才有了後來的摩格進京。
當時摩格雖然是強弩之末,因為沒有治療的方子,時疫對他們而言就是滅頂之災,但是此人來到北京的時候卻絲毫不懼。
嘴上說是拜見皇帝,但更像是來談條件的。
此人在宴會上認出了甄嬛,這才有了雍正試探果郡王,繼而引發了後續一連串的問題。
雖然摩格最後被雍正一張時疫方子打迴去了,但是這麽些年,他從未放棄過自己東征的想法。
就在去前,此人還曾率兵三萬,與清軍在和通泊地區激戰。
那一仗,大清幾乎全軍覆沒,生還者僅兩千人。
這是大清入關以來的第一次大敗,戰死的士兵幾乎都是京營駐防下的八旗子弟。
彼時,京城之內幾乎家家掛孝,戶戶纏白,悲哀壓抑的氣氛蔓延內外。
後來,摩格繼續大舉進攻喀爾喀蒙古,甚至有深入甘肅、青海的打算。
還好有額駙策淩率部奮戰,擊退噶爾軍隊,才守住戰敗之後軍心不穩的邊疆防線。
沒想到剛消停了沒多久,摩格這邊居然又生事端。
策淩是喀爾喀蒙古三音諾顏部落的人,先帝在位時,他跟隨祖母歸附大清,被授為三等阿達哈哈番。
自此居住在京城,在宮廷中長大,與皇子皇孫們一同讀書學習。
先帝此舉的本意,就是為了滿蒙兩族的利益結盟。
而策淩,就是他選中培養的代言人。
後來,先帝還把和碩純愨公主嫁給他,授其和碩額駙,賜貝子品級,命其率領屬民迴歸牧塔密爾。
策淩此人,生長在漠北,從軍多年,對當地的山川險易十分熟悉。
他憤恨準噶爾欺淩喀爾喀,於是下定決心,磨礪訓練了數千猛士。
他曾研究過己方戰敗的經驗教訓,學習準噶爾的長處,用嚴格的軍法訓練規範自己的軍隊,每次行軍都拿出對敵的態度,很快就擁有了一支漠北雄軍。
雖然他在防禦準噶爾時屢立戰功,雍正也不吝嘉獎,但是皇上對他並不放心。
然而眼下,朝中實在是沒有可用的人選。
因此,雍正急召怡親王允祥、和親王弘晝迴京,江南水患之事交由阿克墩、範時紀、李根雲三人負責。
兩位王爺接到詔令之後,不敢遲疑,將手上的事情交接出去之後,即刻快馬加鞭返迴京城。
一路上,他們日夜兼程,每日隻略作休息,終於在七天之後進了京。
兩人都是一副風塵仆仆的樣子,來不及迴府梳洗整理,就跟著城門口迎接的宮人進了紫禁城。
養心殿中,弘曆、弘曕、弘晟、鄂爾泰、田文鏡、馬齊、張廷玉等人都在。
小允子引著兩位親王進來,允祥和弘晝走上近前行禮請安。
“臣弟給皇兄請安。”
“兒臣給皇阿瑪請安。”
雍正看著下麵兩人一臉疲憊的模樣,心中微動。
“起來吧,一路辛苦了。”
“多謝皇兄關懷。”
“多謝皇阿瑪關心。”
兩人起身後,雍正示意蘇培盛把折子送下去。
“江南的事情朕都知道了,你們做的很好。此次急召你們迴來,是為了摩格一事。”
蘇培躬身把奏折遞給兩位王爺,兩人看完以後都有些吃驚。
傳旨的人隻說陛下急召,並沒有說具體是什麽事情。
弘晝一路上想了許多,唯獨沒想到是跟準噶爾有關。
因為去年和通泊一戰失利之後,他就上過請戰折子,但是被打迴來了。
那時他以為,皇阿瑪是擔心他掌了兵權以後成為威脅,所以才不許他去。
他還落寞失意了好長一段時間,一直在漱玉樓瞎混,很有些自我放棄的意思。
一方麵是覺得心裏受傷,原來在皇阿瑪心裏,他就是這般不堪大用,一心隻想爭權奪利的兒子。
另一方麵,他在為自己默哀,因為覺得自己可能永遠都沒有上戰場的機會了。
皇阿瑪作為父親都不相信他,就算以後新皇繼位,又怎麽可能會對他放心呢!
這麽多年,他沒變過,但是不知道別人是否還記得當初的約定。
他真的隻是想為這個國家,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什麽皇位,他從來沒想過。
然而,又有誰信呢?
看完這份邊境奏折,弘晝好像又看到了希望。
他不知道皇阿瑪心中所想,但是,既然叫他迴來了,那是不是說明,他還有一線希望。
他真的很想,再嚐試一次,於是直接跪下行了一個大禮。
“皇阿瑪,請準許兒子奔赴戰場。”
他的聲音都有些顫抖,因為這似乎是最後一次機會了。
雍正看著這個兒子,歎了一口氣。
“去年你上過請戰折子,朕還記得。
當時給你打迴去了,是朕的意思。
因為你讀書多年,卻從來沒辦過什麽正經差事,說實話,朕不放心你。
在京城裏做過那麽多混賬事,你真以為朕什麽都不知道嗎?
你覺得,朕能放心把那些將士的性命交到你的手上嗎?
要知道,和通泊一役,我們已經失去了太多八旗勇士。
大清,再也經不起第二次的失敗。
每一位士兵的身後,都站著他的父母、兄弟、子女,你能背得起他們的命嗎?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你能嗎?
打仗不是遊戲,最忌諱眼高手低、紙上談兵。
一個不成熟的將軍,會害死很多人。
你拿什麽來說服朕?”
聞言,弘晝抬頭,看著坐於上位的皇阿瑪,心中很是失望。
不是對雍正,是對自己。
難道,又要失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