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普通人的一生
穿越成浣碧,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作者:榆錢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玉隱看著手上的這幅世界地圖,再對比旁邊的《皇輿圖》,一時之間,她想到了很多東西。
那些記憶,曾經被她刻意封存在盒子裏。
好像一下子,全都被打開了。
所有的東西,都不受控製的跑了出來。
上一次死亡的經曆,是短暫的。
對她來說,能感受到的就是意識消散和重現的兩個瞬間。
就像每一個沒有夢出現的夜晚一樣平常,隻不過,再次醒來已經是另一個世界。
她居然從一個社會的最底層,一躍變成了中上層。
以前,她是整日為生存忙碌,卻依舊隻能勉強養的起自己的小透明。
沒有出身,沒有依靠,沒有家境,作為一個初出茅廬,不甘平凡卻又無法改變,腳下無路、前途迷茫的女生。
她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裏。
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
活了這麽多年,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麽。
她隻知道,如果畢業了沒有工作,賺不到錢,很快就會沒有飯吃。
她受過十七年的教育,但是,學校卻從來沒有教過她該如何認識自己。
小地方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老師關注的就是成績。
到了小學、初中、高中,更是如此。
她聽到過最多的話,就是等你上了大學就好了。
謊言隻要重複的次數足夠多,年幼的孩子便會信以為真。
她曾經以為自己的將來,必然是光明美好、與眾不同的。
所以,靠著努力學習,她一步步離開了那個村莊、縣城、市區。
然而,等她真的上了大學,卻發現,這個包裹了無數學子的象牙塔,就像一個肥皂泡泡一樣夢幻易碎。
進入大學之後,過了沒多久,她就發現,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
她們的童年,是玩具、娃娃,是興趣班、輔導班,是美食、旅遊。
而她的童年,隻有下田幹活和寫作業兩種選擇。
那個時候,讀書是她最奢侈的娛樂方式。
她很感謝父母,在買書這一方麵,從來沒有吝嗇過。
隻是,家境如此,她不能像大城市裏的孩子那樣,有時間和金錢消耗在不同的興趣上。
因為如果真的花著父母的血汗錢去做這些事情,能不能實現不談,首先她就會心中有愧。
有些愧疚,無形之中會扼殺掉一個孩子身上可能會發生的一切可能。
或許,李隱本來,在某一方麵也是有天賦的,隻是缺少激發的機會。
去大學報到之前,她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縣城。
即使是小地方的人,差距也是很大的。
但是那個時候,學習占據了她的全部。
想要走出去,是她唯一的目標,所以接收不到這些外部信息。
也可能是她內心堅定地相信,未來的自己能夠改變所有。
因此,所有的不同,都被她有意無意的忽略掉了。
在那個時候,她從來不覺得自己的父母是農民,是不能宣之於口的秘密。
後來,她選擇了農業機械這個專業。
因為吃過苦,所以想著或許有一天學有所成,自己也能改變這種情況。
但是,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事實正好相反。
後來的她,一度懷疑,一定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
所以,沒能考上一個更好的大學,也不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大學四年,讓她明白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外麵的世界,從來不屬於她。
她開始意識到,自己隻是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那一個。
她努力了十幾年,換來了一個機會,和不同世界的人同窗幾年。
他們的那個世界,她自然也是向往過的。
但是,有些東西,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會擁有。
失敗,開始成了習以為常的事情。
或許曾經有過跨越的機會,但是,都沒能抓住。
那個時候,她覺得也許自己這輩子最大的運氣,在走出來的這條路上,已經用盡了。
課餘時間她開始兼職,多賺一些錢,總歸是沒錯的。
等她終於攢了一些錢,想為家裏買一台空調的時候,卻發現,在她大學離開家之後沒多久,父母已經添置上了。
沒有人告訴她,隻有她,是最後知道這件事情的。
那個暑假迴到家中,她盯著牆壁外麵的空調外機,審視了好久。
她開始評判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老實說,從小到大,父母很少會誇她。
即使她從小就會自覺寫作業,學習成績在那個小地方一直不錯,也沒有人會誇她。
直到弟弟上學之後,他寫作業需要人一直盯著,她才知道,原來正常的親子關係是這樣的。
而那個時候,就連家長會,她都習慣了自己去開。
在她的印象中,父母總是很忙,他們忙著幹活,忙著賺錢,忙著攢錢。
當然,不是給她的,是給弟弟的。
她才發現,好像從初中之後,她走的越遠,和家人的距離也就越遠。
她以前一直以自己是個懂事的孩子為榮,母親要她幫忙幹活,她就全力去做。
父親要她體諒家人的辛苦,她就克製自己的欲望。
就連弟弟,都是在她的照看之下長大的。
但是在那一刻,她第一次開始厭惡這個詞語。
因為她慢慢發現,這個家裏,好像已經沒有了她的位置。
這是一件無助又令人絕望的事情,因為,她改變不了。
本該是最親近的父母,一下子就把你排除在外,她甚至都不知道該怎麽去和他們溝通。
這個世界上,李隱無法改變的事情,自此又多了一樣。
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她也曾試圖把父母拉進來,但是,一次次嚐試,一次次失敗。
她曾經說過無數次,希望父母保重身體,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沒用,沒有人會聽。
既定的觀念與習慣,一旦養成,想再改變,難於上青天。
階級如此,人亦然。
最後,她明白了一個道理,除非當事人心甘情願,否則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你也改變不了。
她隻能勸自己,有些事情,強求不來,不如算了。
命中注定,過分執著,或許會傷害彼此。
那些記憶,曾經被她刻意封存在盒子裏。
好像一下子,全都被打開了。
所有的東西,都不受控製的跑了出來。
上一次死亡的經曆,是短暫的。
對她來說,能感受到的就是意識消散和重現的兩個瞬間。
就像每一個沒有夢出現的夜晚一樣平常,隻不過,再次醒來已經是另一個世界。
她居然從一個社會的最底層,一躍變成了中上層。
以前,她是整日為生存忙碌,卻依舊隻能勉強養的起自己的小透明。
沒有出身,沒有依靠,沒有家境,作為一個初出茅廬,不甘平凡卻又無法改變,腳下無路、前途迷茫的女生。
她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裏。
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
活了這麽多年,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麽。
她隻知道,如果畢業了沒有工作,賺不到錢,很快就會沒有飯吃。
她受過十七年的教育,但是,學校卻從來沒有教過她該如何認識自己。
小地方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老師關注的就是成績。
到了小學、初中、高中,更是如此。
她聽到過最多的話,就是等你上了大學就好了。
謊言隻要重複的次數足夠多,年幼的孩子便會信以為真。
她曾經以為自己的將來,必然是光明美好、與眾不同的。
所以,靠著努力學習,她一步步離開了那個村莊、縣城、市區。
然而,等她真的上了大學,卻發現,這個包裹了無數學子的象牙塔,就像一個肥皂泡泡一樣夢幻易碎。
進入大學之後,過了沒多久,她就發現,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
她們的童年,是玩具、娃娃,是興趣班、輔導班,是美食、旅遊。
而她的童年,隻有下田幹活和寫作業兩種選擇。
那個時候,讀書是她最奢侈的娛樂方式。
她很感謝父母,在買書這一方麵,從來沒有吝嗇過。
隻是,家境如此,她不能像大城市裏的孩子那樣,有時間和金錢消耗在不同的興趣上。
因為如果真的花著父母的血汗錢去做這些事情,能不能實現不談,首先她就會心中有愧。
有些愧疚,無形之中會扼殺掉一個孩子身上可能會發生的一切可能。
或許,李隱本來,在某一方麵也是有天賦的,隻是缺少激發的機會。
去大學報到之前,她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縣城。
即使是小地方的人,差距也是很大的。
但是那個時候,學習占據了她的全部。
想要走出去,是她唯一的目標,所以接收不到這些外部信息。
也可能是她內心堅定地相信,未來的自己能夠改變所有。
因此,所有的不同,都被她有意無意的忽略掉了。
在那個時候,她從來不覺得自己的父母是農民,是不能宣之於口的秘密。
後來,她選擇了農業機械這個專業。
因為吃過苦,所以想著或許有一天學有所成,自己也能改變這種情況。
但是,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事實正好相反。
後來的她,一度懷疑,一定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
所以,沒能考上一個更好的大學,也不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大學四年,讓她明白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外麵的世界,從來不屬於她。
她開始意識到,自己隻是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那一個。
她努力了十幾年,換來了一個機會,和不同世界的人同窗幾年。
他們的那個世界,她自然也是向往過的。
但是,有些東西,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會擁有。
失敗,開始成了習以為常的事情。
或許曾經有過跨越的機會,但是,都沒能抓住。
那個時候,她覺得也許自己這輩子最大的運氣,在走出來的這條路上,已經用盡了。
課餘時間她開始兼職,多賺一些錢,總歸是沒錯的。
等她終於攢了一些錢,想為家裏買一台空調的時候,卻發現,在她大學離開家之後沒多久,父母已經添置上了。
沒有人告訴她,隻有她,是最後知道這件事情的。
那個暑假迴到家中,她盯著牆壁外麵的空調外機,審視了好久。
她開始評判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老實說,從小到大,父母很少會誇她。
即使她從小就會自覺寫作業,學習成績在那個小地方一直不錯,也沒有人會誇她。
直到弟弟上學之後,他寫作業需要人一直盯著,她才知道,原來正常的親子關係是這樣的。
而那個時候,就連家長會,她都習慣了自己去開。
在她的印象中,父母總是很忙,他們忙著幹活,忙著賺錢,忙著攢錢。
當然,不是給她的,是給弟弟的。
她才發現,好像從初中之後,她走的越遠,和家人的距離也就越遠。
她以前一直以自己是個懂事的孩子為榮,母親要她幫忙幹活,她就全力去做。
父親要她體諒家人的辛苦,她就克製自己的欲望。
就連弟弟,都是在她的照看之下長大的。
但是在那一刻,她第一次開始厭惡這個詞語。
因為她慢慢發現,這個家裏,好像已經沒有了她的位置。
這是一件無助又令人絕望的事情,因為,她改變不了。
本該是最親近的父母,一下子就把你排除在外,她甚至都不知道該怎麽去和他們溝通。
這個世界上,李隱無法改變的事情,自此又多了一樣。
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她也曾試圖把父母拉進來,但是,一次次嚐試,一次次失敗。
她曾經說過無數次,希望父母保重身體,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沒用,沒有人會聽。
既定的觀念與習慣,一旦養成,想再改變,難於上青天。
階級如此,人亦然。
最後,她明白了一個道理,除非當事人心甘情願,否則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你也改變不了。
她隻能勸自己,有些事情,強求不來,不如算了。
命中注定,過分執著,或許會傷害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