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流浪的農民
穿越成浣碧,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作者:榆錢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剛穩定下來沒過一個月,就開始陸陸續續有一些災民出現在京城之中。
最早來的一批情況還好,家境比較殷實,都是南邊發生水患之後立刻過來的。
他們家中大多都有交通工具,家境殷實的可以乘坐馬車,順便還能帶一些金銀細軟,吃食衣物等重要的物品。
一行人儀容儀表都很正常,就像是來城裏走親戚的一樣。
這些人進城之後,有一些直接去投奔自家親戚,尋一處落腳的地方。
有些則是住在客棧裏,打算慢慢規劃接下來的事情。
還有一些,租了個小院子,一家人初步安穩下來。
他們進京的路上,走的是大路,麵對麵碰到過怡親王、和親王的救災隊伍。
當時就有一部分人打了退堂鼓,跟在朝廷的隊伍後麵又迴去了。
江南畢竟是自己的家鄉,雖然發生了水患,但是他們還是有不小的鄉土情結。
時下人們講究落葉歸根,一時要割舍下來也不隻是說說這麽簡單的事情。
況且,他們在當地也屬於鄉紳中等家庭,有不少田地。
當初決定上京也是看著一天天過去了,洪水始終不退,最後實在熬不住了才決定離開。
如今遇到朝廷救災治水的隊伍,立時覺得重新有了指望。
既然朝廷派了人下來,這說明當地還是可以拯救一下的,朝廷並沒有放棄他們。
與其大老遠的跑到京城重新立業,不如迴到故鄉重頭來過。
隻要洪水退去了,田地還可以重新複墾,倒塌的房屋也可以重新修建。
隻要人還在,就沒什麽過不去的坎兒。
另一些繼續往京城來的,其中大部分都是商戶。
洪水一來,他們的鋪子都沒了,所有的貨物也全都泡湯。
他們沒有田地,而且如今都走到一半了,思考之後還是決定接著走下去。
就當是換一個地方,到京城裏重整旗鼓,重新開始打拚。
這些人幾乎把還能找到的所有身家都帶上了,進城安頓下來之後就開始重新尋找商機。
再怎麽說活人也不能被尿憋死,車到山前必有路。
還有一些家裏人少的,帶的東西不多,就選擇騎馬。
這些往往是孤身一人或者兩三成夥,頗有一人一騎走天涯的俠客情懷。
他們倒是很好過活,基本相當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其中不乏一些江南名士,風流才子。
此次上京,一是想來京城繁華之地瞻仰一番,見識見識。
二來,也是知道京城裏權貴眾多。
想趁機看看能不能遇到伯樂,從此腳踏青雲,一步登天。
無論是正常科舉還是舉薦,名聲都是很重要的。
因此,這些人進京難免都抱著刷聲望的心態。
如今,想要入仕做官,唯一的正途就是通過科舉取仕。
然而,天下學子何其多,科考之路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最後出頭的屈指可數。
所以,很多懷才不遇的人都希望能得到高官的舉薦。
隻是,這種機會,也是很渺茫的。
不過,總有人心存希冀,如飛蛾撲火般前赴後繼。
還有差一些的駕著驢車或者牛車,他們沒有進城,多數加入了京郊附近的村莊裏。
當然,這也得是在他們跟當地村莊裏的人認識的情況下。
否則,村子可不會隨隨便便就接收外人。
無論怎麽說,這些人,都是有自保和自力更生能力的,並沒有引起官府的太多重視。
因為往年其他地方受災時,也會有這麽一批人。
此次,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很快,就有不少真正的難民,聚集在了城外。
他們衣衫襤褸,形容枯槁,有些人身上甚至帶著濃濃的死寂氣息。
這些人是真正一步一步走到京城的,一路上全靠挖樹皮、樹根、野菜,以及乞討過活。
持續不斷的大雨,衝毀了他們的土房子,淹死了田裏的莊稼。
有些人的家人親戚,很不幸都在這次的洪水之中喪生了。
他們雖然僥幸活了下來,但是也快沒了生存下去的目標和動力。
能撐到京城,全憑一口氣,一直跟著大部隊往前走。
因為其中一些人說,咱們去皇城,天子腳下,朝廷總不會讓咱們活活餓死。
就算真的活不下去了,咱們也拉個墊背的,讓這些官老爺們知道知道,我們不是好欺負的。
然而這些人進城的時候,卻遭到了阻攔。
守城的士兵看到他們一副難民的模樣,又沒有路引,便不肯放他們進去。
百姓們自然不樂意,於是,雙方就起了衝突。
災民們一路上擠壓的怒火,終於在這一刻全部爆發。
他們惡狠狠的盯著麵前的士兵,活像是要把這些人生吞活剝了。
站在最前麵的,是一位花甲老者,他身形佝僂,須發皆白,手上拄著一根木棍。
這一行人能撐到京城,多虧了他一路上安排妥當,教大家在野外找各種能吃的東西。
也是他,在所有人都快撐不住的時候,站出來鼓舞眾人,讓他們重新振作起來。
所以,他在這些災民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
老人姓季,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
他年輕的時候,那時先帝還在,他是綠營軍裏的一個參將,經曆過很多場戰爭。
後來僥幸活下來,年紀也大了,就退下來迴了江南老家。
此次水患突發,他的妻子,兒子,兒媳都被大水衝走了。
就剩他和一個小孫子,活了下來。
他們一路流浪到京城,以為終於能有一個棲身之所,沒想到,卻是連城門都進不去。
“各位官爺,咱們是從江南徐州來的,都是農民,隻是想進城討一口飯吃。
您應該也聽說了南麵的情況,如今不讓我們進城,您這是要把我們往絕路上逼啊!”
季老頭抱拳行了一禮,試圖跟這些守軍講道理。
“就是就是,憑什麽他們都能進,不讓我們進?”
後麵的難民紛紛不忿出聲,憑什麽別人進城就不要查路引,他們進城就要?
那麽大的洪水,人都死了不知多少,哪還顧得上路引。
早就不知道衝到哪裏去了,這不是擺明了為難人嗎?
最早來的一批情況還好,家境比較殷實,都是南邊發生水患之後立刻過來的。
他們家中大多都有交通工具,家境殷實的可以乘坐馬車,順便還能帶一些金銀細軟,吃食衣物等重要的物品。
一行人儀容儀表都很正常,就像是來城裏走親戚的一樣。
這些人進城之後,有一些直接去投奔自家親戚,尋一處落腳的地方。
有些則是住在客棧裏,打算慢慢規劃接下來的事情。
還有一些,租了個小院子,一家人初步安穩下來。
他們進京的路上,走的是大路,麵對麵碰到過怡親王、和親王的救災隊伍。
當時就有一部分人打了退堂鼓,跟在朝廷的隊伍後麵又迴去了。
江南畢竟是自己的家鄉,雖然發生了水患,但是他們還是有不小的鄉土情結。
時下人們講究落葉歸根,一時要割舍下來也不隻是說說這麽簡單的事情。
況且,他們在當地也屬於鄉紳中等家庭,有不少田地。
當初決定上京也是看著一天天過去了,洪水始終不退,最後實在熬不住了才決定離開。
如今遇到朝廷救災治水的隊伍,立時覺得重新有了指望。
既然朝廷派了人下來,這說明當地還是可以拯救一下的,朝廷並沒有放棄他們。
與其大老遠的跑到京城重新立業,不如迴到故鄉重頭來過。
隻要洪水退去了,田地還可以重新複墾,倒塌的房屋也可以重新修建。
隻要人還在,就沒什麽過不去的坎兒。
另一些繼續往京城來的,其中大部分都是商戶。
洪水一來,他們的鋪子都沒了,所有的貨物也全都泡湯。
他們沒有田地,而且如今都走到一半了,思考之後還是決定接著走下去。
就當是換一個地方,到京城裏重整旗鼓,重新開始打拚。
這些人幾乎把還能找到的所有身家都帶上了,進城安頓下來之後就開始重新尋找商機。
再怎麽說活人也不能被尿憋死,車到山前必有路。
還有一些家裏人少的,帶的東西不多,就選擇騎馬。
這些往往是孤身一人或者兩三成夥,頗有一人一騎走天涯的俠客情懷。
他們倒是很好過活,基本相當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其中不乏一些江南名士,風流才子。
此次上京,一是想來京城繁華之地瞻仰一番,見識見識。
二來,也是知道京城裏權貴眾多。
想趁機看看能不能遇到伯樂,從此腳踏青雲,一步登天。
無論是正常科舉還是舉薦,名聲都是很重要的。
因此,這些人進京難免都抱著刷聲望的心態。
如今,想要入仕做官,唯一的正途就是通過科舉取仕。
然而,天下學子何其多,科考之路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最後出頭的屈指可數。
所以,很多懷才不遇的人都希望能得到高官的舉薦。
隻是,這種機會,也是很渺茫的。
不過,總有人心存希冀,如飛蛾撲火般前赴後繼。
還有差一些的駕著驢車或者牛車,他們沒有進城,多數加入了京郊附近的村莊裏。
當然,這也得是在他們跟當地村莊裏的人認識的情況下。
否則,村子可不會隨隨便便就接收外人。
無論怎麽說,這些人,都是有自保和自力更生能力的,並沒有引起官府的太多重視。
因為往年其他地方受災時,也會有這麽一批人。
此次,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很快,就有不少真正的難民,聚集在了城外。
他們衣衫襤褸,形容枯槁,有些人身上甚至帶著濃濃的死寂氣息。
這些人是真正一步一步走到京城的,一路上全靠挖樹皮、樹根、野菜,以及乞討過活。
持續不斷的大雨,衝毀了他們的土房子,淹死了田裏的莊稼。
有些人的家人親戚,很不幸都在這次的洪水之中喪生了。
他們雖然僥幸活了下來,但是也快沒了生存下去的目標和動力。
能撐到京城,全憑一口氣,一直跟著大部隊往前走。
因為其中一些人說,咱們去皇城,天子腳下,朝廷總不會讓咱們活活餓死。
就算真的活不下去了,咱們也拉個墊背的,讓這些官老爺們知道知道,我們不是好欺負的。
然而這些人進城的時候,卻遭到了阻攔。
守城的士兵看到他們一副難民的模樣,又沒有路引,便不肯放他們進去。
百姓們自然不樂意,於是,雙方就起了衝突。
災民們一路上擠壓的怒火,終於在這一刻全部爆發。
他們惡狠狠的盯著麵前的士兵,活像是要把這些人生吞活剝了。
站在最前麵的,是一位花甲老者,他身形佝僂,須發皆白,手上拄著一根木棍。
這一行人能撐到京城,多虧了他一路上安排妥當,教大家在野外找各種能吃的東西。
也是他,在所有人都快撐不住的時候,站出來鼓舞眾人,讓他們重新振作起來。
所以,他在這些災民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
老人姓季,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
他年輕的時候,那時先帝還在,他是綠營軍裏的一個參將,經曆過很多場戰爭。
後來僥幸活下來,年紀也大了,就退下來迴了江南老家。
此次水患突發,他的妻子,兒子,兒媳都被大水衝走了。
就剩他和一個小孫子,活了下來。
他們一路流浪到京城,以為終於能有一個棲身之所,沒想到,卻是連城門都進不去。
“各位官爺,咱們是從江南徐州來的,都是農民,隻是想進城討一口飯吃。
您應該也聽說了南麵的情況,如今不讓我們進城,您這是要把我們往絕路上逼啊!”
季老頭抱拳行了一禮,試圖跟這些守軍講道理。
“就是就是,憑什麽他們都能進,不讓我們進?”
後麵的難民紛紛不忿出聲,憑什麽別人進城就不要查路引,他們進城就要?
那麽大的洪水,人都死了不知多少,哪還顧得上路引。
早就不知道衝到哪裏去了,這不是擺明了為難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