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做一個項目計劃書
穿越成浣碧,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作者:榆錢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弘曕在一旁看著,忍不住搖頭歎息。
他不明白,五哥是怎麽做到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
從他記事起,四哥和五哥就像是一對冤家一樣。
無論四哥做什麽,五哥都要出言嘲諷兩句,像是一隻刺蝟不紮人兩下就渾身不舒服似的。
然而每次都討不到什麽好,但他就是不放棄,甚至還有點愈挫愈勇的樣子。
弘曕覺得,能堅持這麽長時間,有這等毅力,五哥也實非常人啊。
弘晝生於雍正潛邸雍親王府,生母當時是王府格格。
今為裕妃耿佳氏,乃管領耿德金之女。
耿家原本屬於中等官吏家庭,雍正即位後,下旨將耿德金抬入內務府包衣佐領。
耿父原是內管領,至此抬入鑲黃旗包衣旗鼓佐領。
弘晝幼年時一直體弱多病,太醫也看不好,後來欽天監想了一個辦法,把他寄養在普寧寺。
普寧寺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屬於承德避暑山莊中的一個。
它規模宏大,是一座漢藏結合寺廟,寺廟前半部為漢式,具有漢族傳統佛教寺廟的特征。
後半部為藏式,是仿西藏桑鳶寺而建。
說來也是神奇,五阿哥自從被送到了這裏,就再沒生過什麽大病。
在寺裏住的久了,等他稍微長大一些,就開始跟這裏的法師一起習武。
普寧寺裏的法師都知道他的身份,又因著他是小孩子,送來的時候身體不好,很是可憐,平時都對他頗為關照。
一直在寺裏長到六歲,雍正才派人將他接了迴去。
弘曆和弘晝未曾見麵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對方的大名了,因為隻有他們兩個,是被放養在外麵的阿哥。
按理來說,兩人同病相憐,關係應該不錯才是。
確實,初次見麵之後有一段時間,兩個人處的非常和諧。
當時,弘晝特別喜歡跟弘曆一起玩,什麽事都要拉上他一起。
後來有一天,兩人之間不知道因為什麽,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自此以後,再見麵就勢如水火,兩不相容。
弘晟站在邊上,看到這一幕,心裏也覺得有些好笑。
他跟這三位哥哥走的都不是很近,但是互相之間也沒有什麽大的矛盾。
更多的時候,他在四個人當中屬於不太顯眼的那一個。
他今年十歲,母親是懋嬪宋氏。
母族地位一般,但是因著是雍正最小的兒子,也算是小受寵愛。
不過他很有自知之明,雖然也曾經不止一次夢想過那個位子,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論背景,他比不得四阿哥和六阿哥。
論受寵,他也比不上六阿哥。
論年紀,他又是最小的。
因此,他也知道,除非皇阿瑪昏了頭,否則怎麽著都輪不到他。
即使如此,他也沒有放棄過。
自六歲開始啟蒙,他讀書就很刻苦。
弓箭、騎術練得也都不差,他自知先天條件比不上眾位哥哥,但是他有自己的驕傲,不允許他輕言放棄。
聖旨一出來,有些昨個兒沒出錢的大臣已經開始後悔了。
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不過是修一條路,怎麽還鬧到皇帝陛下跟前了。
皇上還親自下旨,這不合常理啊。
恆親王爬起來之後,轉身就走。
有些官員過來攔他,想從他這裏打聽一些內幕。
但是這大熱天兒的,下朝了他隻想迴府,並不想跟這些朝臣們多囉嗦什麽。
一路上他心裏樂開了花,感慨得虧聽從了自己的直覺,不然,現在後悔的可就是自己了。
像他一樣的朝臣還有幾個,剩下的聚在一起也說不出個五六七八來,隻能漸漸散了。
元澈今兒十分開心,因為接到通知,所有阿哥都去上早朝了。
今日休假,他也不用去洞天深處讀書了。
玉隱昨日從四阿哥府邸迴來之後,就一直在琢磨飲食生意的事。
按說四阿哥這邊錢也湊到了,隻要富察氏跟弘曆稍微提一下她說的做生意一事,應該就沒有問題了。
她這邊得早做準備,將計劃書寫出來,到時候才好跟富察氏談判。
畢竟一下子花出去五千兩,她表麵上說是不在乎,其實還是挺心疼的。
五千兩呢,可以供王府一年的花銷了。
因著不是很了解現在的行情,她把管家劉仲意、花公公、阿晉,還有甄乙、甄丙這兩個進入廚房的侍衛,都叫了過來一起開大會。
李星辰和元澈都跟著旁聽,這倆人第一次見這麽多人一起開大會,覺得還挺新鮮的,就想跟著一起湊個熱鬧。
玉隱將這樁生意的情況告訴眾人,希望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把計劃書整出來。
首先,需要足夠的人手,光憑王府的大師傅們,肯定是不夠的。
這方麵玉隱覺得,可以拉攏富察氏入夥,她那邊應該能騰出一些廚師。
一起合夥做生意嘛,自然是要互相幫助。
接著,就是采買新鮮的蔬菜,如今正值夏季,飲食方麵一定要當心,否則會出大亂子。
這方麵可以借用鹵天下的進貨渠道,那邊的供貨商都是用了一些時間的熟人,質量上有一定的保證。
但是這一過程也需要有人嚴格把關,畢竟是要入口的東西,可不能讓人動了手腳。
然後,就是運送問題。
本來玉隱想的是在鹵天下做好了,直接送到動工的地方。
但是這個方案一說出來,很快就被大家否決了。
甄乙、甄丙說,這條路的路況太差,不適合大批量運送這些湯湯水水的東西。
玉隱想了想,覺得他們說的沒錯,是她沒考慮到具體情況。
倒是劉仲意思索了一會兒,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說不如仿照行軍隊伍,夥房直接跟著動工隊伍走,隨時安營紮寨,就地搭建簡易夥房。
這樣,隻要用馬車把食材運送過來就可以了。
眾人一致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
最後,就是確定菜單以及定價。
做體力勞動的人,需要的不是花裏胡哨的菜譜,而是真正能填飽肚子的硬菜。
這一點玉隱很清楚,因為她自己就是做過農活的。
他不明白,五哥是怎麽做到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
從他記事起,四哥和五哥就像是一對冤家一樣。
無論四哥做什麽,五哥都要出言嘲諷兩句,像是一隻刺蝟不紮人兩下就渾身不舒服似的。
然而每次都討不到什麽好,但他就是不放棄,甚至還有點愈挫愈勇的樣子。
弘曕覺得,能堅持這麽長時間,有這等毅力,五哥也實非常人啊。
弘晝生於雍正潛邸雍親王府,生母當時是王府格格。
今為裕妃耿佳氏,乃管領耿德金之女。
耿家原本屬於中等官吏家庭,雍正即位後,下旨將耿德金抬入內務府包衣佐領。
耿父原是內管領,至此抬入鑲黃旗包衣旗鼓佐領。
弘晝幼年時一直體弱多病,太醫也看不好,後來欽天監想了一個辦法,把他寄養在普寧寺。
普寧寺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屬於承德避暑山莊中的一個。
它規模宏大,是一座漢藏結合寺廟,寺廟前半部為漢式,具有漢族傳統佛教寺廟的特征。
後半部為藏式,是仿西藏桑鳶寺而建。
說來也是神奇,五阿哥自從被送到了這裏,就再沒生過什麽大病。
在寺裏住的久了,等他稍微長大一些,就開始跟這裏的法師一起習武。
普寧寺裏的法師都知道他的身份,又因著他是小孩子,送來的時候身體不好,很是可憐,平時都對他頗為關照。
一直在寺裏長到六歲,雍正才派人將他接了迴去。
弘曆和弘晝未曾見麵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對方的大名了,因為隻有他們兩個,是被放養在外麵的阿哥。
按理來說,兩人同病相憐,關係應該不錯才是。
確實,初次見麵之後有一段時間,兩個人處的非常和諧。
當時,弘晝特別喜歡跟弘曆一起玩,什麽事都要拉上他一起。
後來有一天,兩人之間不知道因為什麽,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自此以後,再見麵就勢如水火,兩不相容。
弘晟站在邊上,看到這一幕,心裏也覺得有些好笑。
他跟這三位哥哥走的都不是很近,但是互相之間也沒有什麽大的矛盾。
更多的時候,他在四個人當中屬於不太顯眼的那一個。
他今年十歲,母親是懋嬪宋氏。
母族地位一般,但是因著是雍正最小的兒子,也算是小受寵愛。
不過他很有自知之明,雖然也曾經不止一次夢想過那個位子,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論背景,他比不得四阿哥和六阿哥。
論受寵,他也比不上六阿哥。
論年紀,他又是最小的。
因此,他也知道,除非皇阿瑪昏了頭,否則怎麽著都輪不到他。
即使如此,他也沒有放棄過。
自六歲開始啟蒙,他讀書就很刻苦。
弓箭、騎術練得也都不差,他自知先天條件比不上眾位哥哥,但是他有自己的驕傲,不允許他輕言放棄。
聖旨一出來,有些昨個兒沒出錢的大臣已經開始後悔了。
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不過是修一條路,怎麽還鬧到皇帝陛下跟前了。
皇上還親自下旨,這不合常理啊。
恆親王爬起來之後,轉身就走。
有些官員過來攔他,想從他這裏打聽一些內幕。
但是這大熱天兒的,下朝了他隻想迴府,並不想跟這些朝臣們多囉嗦什麽。
一路上他心裏樂開了花,感慨得虧聽從了自己的直覺,不然,現在後悔的可就是自己了。
像他一樣的朝臣還有幾個,剩下的聚在一起也說不出個五六七八來,隻能漸漸散了。
元澈今兒十分開心,因為接到通知,所有阿哥都去上早朝了。
今日休假,他也不用去洞天深處讀書了。
玉隱昨日從四阿哥府邸迴來之後,就一直在琢磨飲食生意的事。
按說四阿哥這邊錢也湊到了,隻要富察氏跟弘曆稍微提一下她說的做生意一事,應該就沒有問題了。
她這邊得早做準備,將計劃書寫出來,到時候才好跟富察氏談判。
畢竟一下子花出去五千兩,她表麵上說是不在乎,其實還是挺心疼的。
五千兩呢,可以供王府一年的花銷了。
因著不是很了解現在的行情,她把管家劉仲意、花公公、阿晉,還有甄乙、甄丙這兩個進入廚房的侍衛,都叫了過來一起開大會。
李星辰和元澈都跟著旁聽,這倆人第一次見這麽多人一起開大會,覺得還挺新鮮的,就想跟著一起湊個熱鬧。
玉隱將這樁生意的情況告訴眾人,希望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把計劃書整出來。
首先,需要足夠的人手,光憑王府的大師傅們,肯定是不夠的。
這方麵玉隱覺得,可以拉攏富察氏入夥,她那邊應該能騰出一些廚師。
一起合夥做生意嘛,自然是要互相幫助。
接著,就是采買新鮮的蔬菜,如今正值夏季,飲食方麵一定要當心,否則會出大亂子。
這方麵可以借用鹵天下的進貨渠道,那邊的供貨商都是用了一些時間的熟人,質量上有一定的保證。
但是這一過程也需要有人嚴格把關,畢竟是要入口的東西,可不能讓人動了手腳。
然後,就是運送問題。
本來玉隱想的是在鹵天下做好了,直接送到動工的地方。
但是這個方案一說出來,很快就被大家否決了。
甄乙、甄丙說,這條路的路況太差,不適合大批量運送這些湯湯水水的東西。
玉隱想了想,覺得他們說的沒錯,是她沒考慮到具體情況。
倒是劉仲意思索了一會兒,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說不如仿照行軍隊伍,夥房直接跟著動工隊伍走,隨時安營紮寨,就地搭建簡易夥房。
這樣,隻要用馬車把食材運送過來就可以了。
眾人一致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
最後,就是確定菜單以及定價。
做體力勞動的人,需要的不是花裏胡哨的菜譜,而是真正能填飽肚子的硬菜。
這一點玉隱很清楚,因為她自己就是做過農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