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穿越成浣碧,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作者:榆錢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天後,範時紀拿著自己計算出來的結果來見四阿哥。
按照他的初步計算,加上人工和材料,一共大約需要花費白銀五萬兩左右。
五萬兩,就算弘曆掏空了家底,勉強才能湊出來這麽多錢。
他想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要去請教玉隱。
隻是,如何詢問成了一個難題?
從身份上來說,她是他的十七嬸,但是因著十七叔已經去世,他不能直接去找她。
在這個時候,寡婦門前是非多,容易引起閑言碎語,他得注意避嫌。
而且,根據元澈之前的態度來看,她顯然也是不想暴露自己的。
弘曆也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之間的牽扯。
因此,還得想一個妥善的法子。
他心念電閃,想到了之前元澈使用過的方法。
於是快步走到書案旁邊,翻出了那本《養豬秘籍》。
他按照這本書的外形一比一仿製了一本出來,在裏麵寫上自己麵臨的問題。
第二日去書房的時候,找機會將此書還給了元澈。
元澈收到的時候有些意外,他以為經過上次之後,雙方之間應該沒有別的瓜葛了,沒想到還有後續。
但是他也沒說什麽,隻是將書收好,帶了迴去。
迴家的路上,他將之翻開來看,明白四阿哥這是想讓額娘幫他解決難題。
元澈有些不開心,方子都交給他了,銀錢這種小事也要來請教額娘。
真不知道他堂堂一個四阿哥,是怎麽當的,修條路都修不起嗎?
嫌棄歸嫌棄,元澈還是把書交給了玉隱。
玉隱看完之後,隻能感慨一句,沒娘的孩子像根草啊。
她知道弘曆的處境艱難,但是她沒想到,他掏空家底,才能勉強拿出修一條路的銀兩。
這真是,五萬兩,壓死人啊。
這五萬兩,放到其他任何一個有生母的阿哥身上,應該都不成問題。
唯獨四阿哥,他沒有。
從弘曆十二歲之後,他每個月就能拿到一百兩的月銀。
後來,招進官女子之後,每月增至授銀三百兩。
迎娶福晉之後,每月可取得五百兩白銀。
兒子出生之後,每月可額外多加一百兩。
除了這些,每年還有相應的祿米可以領取。
但是四阿哥沒有根基,從一開始,就攢不下什麽錢。
成婚之後好了一些,但是他平時不與朝臣結交,沒有其他收入。
日常還要花費人情禮節來往,這麽些年下來,一共才攢了不到五萬兩。
說來好笑,他所有的錢加起來,還沒有他福晉嫁妝的十分之一多。
但是,能怎麽辦呢?
這就是他的命。
玉隱想了一會兒,覺得自己並沒有這個能力可以把四阿哥的錢變多。
除非,她拿王府的錢去貼補。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這條路想不通,那不妨換一條路走。
既然四阿哥拿不出這些錢,那就讓別人拿好了。
忽然,玉隱靈機一動,想到了問題所在。
她看完那本書之後,就被弘曆帶溝裏去了。
為什麽一定要他自己掏這個錢呢?
這條路又不是修來隻讓他一個人走的。
放眼整個朝堂,有那麽多人,都會走這條路。
那讓他們出點錢來修繕,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吧。
玉隱越想越覺得這個思路沒錯,於是提筆寫下了三句話。
此路乃陛下專用乎?
若非專用,自然人人可走,人人皆可出資。
尤以圓明園附近有莊子的達官顯貴最佳。
元澈看到自家額娘給的答案,一下子笑了出來。
“額娘,你這是在教四哥如何名正言順的去掏別人的腰包啊!”
玉隱點點頭,表示你說的沒錯。
“他們都能在圓明園附近置辦莊子了,出點錢來修一修自家門前的路,不算過分吧?”
元澈搖搖頭。
“不過分,一點都不過分,甚至還很合理。不過,額娘,咱們也算其中一員吧?”
玉隱擺擺手,毫不在意。
“沒事兒,咱們家,有的是錢。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咱們可是十分願意出資相助的。”
“就怕那些達官顯貴們,不好對付呀!”
元澈覺得這個辦法挺好,就是實施起來有些難度。
“那就是四阿哥要解決的事情了,總不能辦法我替他想了,事情我也替他做了吧?”
玉隱一點也不在乎,她覺得,如果連這點小困難都解決不了,那她也不用費心思拉攏這個人了,他根本不會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這次元澈沒有選擇用書本傳遞消息,畢竟隻有三句話。
一個招數用多了,早晚會被發現。
他找了一個空檔,在沒人的地方直接說了出來。
弘曆聽到之後豁然開朗,這完全是他之前沒想過的角度。
妙啊,為什麽一定要將問題壓在自己身上,扛不了可以找別人扛嘛!
他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還可以這麽幹。
用別人的錢實現自己的目的,想想就很刺激。
四阿哥已經迫不及待要開始著手謀劃如何實施了。
翌日,弘曆又去上朝了。
依舊是早朝散了之後被單獨留下來。
他將自己寫的奏折呈給雍正看。
雍正看完之後,隻說了一句話。
“你小子,有想法,去辦吧。”
弘曆行禮告退。
等他出了勤政親賢,皇上龍顏大悅。
“哈哈哈,弘曆這孩子,真得了幾分朕這個抄家皇帝的真傳。”
蘇培盛聞言,嚇得立馬跪下了。
雍正看了他一眼,接著說。
“怕什麽,以為朕不知道嗎?這群人在背後都是怎麽說朕的。刻薄寡恩,心狠手辣,甚至是謀權篡位!聽說他們都叫朕抄家皇帝是吧?”
蘇培盛嚇得連連磕頭。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哼,他們怎麽知道,朕登基之初,國庫儲銀僅八百萬兩,其中虧空的數字大得驚人。錢呢?錢都到哪裏去了?軍隊沒錢,救災沒錢,安撫難民也沒錢,倒是一個個大臣,養的膘肥體壯。朕不抄他們抄誰,朕不抄家,錢從哪裏來?”
雍正將手中的奏折甩到桌子上,怒氣上湧。
堆疊成山的奏折嘩啦啦落滿了一地,蘇培盛嚇得連頭都不敢抬。
按照他的初步計算,加上人工和材料,一共大約需要花費白銀五萬兩左右。
五萬兩,就算弘曆掏空了家底,勉強才能湊出來這麽多錢。
他想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要去請教玉隱。
隻是,如何詢問成了一個難題?
從身份上來說,她是他的十七嬸,但是因著十七叔已經去世,他不能直接去找她。
在這個時候,寡婦門前是非多,容易引起閑言碎語,他得注意避嫌。
而且,根據元澈之前的態度來看,她顯然也是不想暴露自己的。
弘曆也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之間的牽扯。
因此,還得想一個妥善的法子。
他心念電閃,想到了之前元澈使用過的方法。
於是快步走到書案旁邊,翻出了那本《養豬秘籍》。
他按照這本書的外形一比一仿製了一本出來,在裏麵寫上自己麵臨的問題。
第二日去書房的時候,找機會將此書還給了元澈。
元澈收到的時候有些意外,他以為經過上次之後,雙方之間應該沒有別的瓜葛了,沒想到還有後續。
但是他也沒說什麽,隻是將書收好,帶了迴去。
迴家的路上,他將之翻開來看,明白四阿哥這是想讓額娘幫他解決難題。
元澈有些不開心,方子都交給他了,銀錢這種小事也要來請教額娘。
真不知道他堂堂一個四阿哥,是怎麽當的,修條路都修不起嗎?
嫌棄歸嫌棄,元澈還是把書交給了玉隱。
玉隱看完之後,隻能感慨一句,沒娘的孩子像根草啊。
她知道弘曆的處境艱難,但是她沒想到,他掏空家底,才能勉強拿出修一條路的銀兩。
這真是,五萬兩,壓死人啊。
這五萬兩,放到其他任何一個有生母的阿哥身上,應該都不成問題。
唯獨四阿哥,他沒有。
從弘曆十二歲之後,他每個月就能拿到一百兩的月銀。
後來,招進官女子之後,每月增至授銀三百兩。
迎娶福晉之後,每月可取得五百兩白銀。
兒子出生之後,每月可額外多加一百兩。
除了這些,每年還有相應的祿米可以領取。
但是四阿哥沒有根基,從一開始,就攢不下什麽錢。
成婚之後好了一些,但是他平時不與朝臣結交,沒有其他收入。
日常還要花費人情禮節來往,這麽些年下來,一共才攢了不到五萬兩。
說來好笑,他所有的錢加起來,還沒有他福晉嫁妝的十分之一多。
但是,能怎麽辦呢?
這就是他的命。
玉隱想了一會兒,覺得自己並沒有這個能力可以把四阿哥的錢變多。
除非,她拿王府的錢去貼補。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這條路想不通,那不妨換一條路走。
既然四阿哥拿不出這些錢,那就讓別人拿好了。
忽然,玉隱靈機一動,想到了問題所在。
她看完那本書之後,就被弘曆帶溝裏去了。
為什麽一定要他自己掏這個錢呢?
這條路又不是修來隻讓他一個人走的。
放眼整個朝堂,有那麽多人,都會走這條路。
那讓他們出點錢來修繕,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吧。
玉隱越想越覺得這個思路沒錯,於是提筆寫下了三句話。
此路乃陛下專用乎?
若非專用,自然人人可走,人人皆可出資。
尤以圓明園附近有莊子的達官顯貴最佳。
元澈看到自家額娘給的答案,一下子笑了出來。
“額娘,你這是在教四哥如何名正言順的去掏別人的腰包啊!”
玉隱點點頭,表示你說的沒錯。
“他們都能在圓明園附近置辦莊子了,出點錢來修一修自家門前的路,不算過分吧?”
元澈搖搖頭。
“不過分,一點都不過分,甚至還很合理。不過,額娘,咱們也算其中一員吧?”
玉隱擺擺手,毫不在意。
“沒事兒,咱們家,有的是錢。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咱們可是十分願意出資相助的。”
“就怕那些達官顯貴們,不好對付呀!”
元澈覺得這個辦法挺好,就是實施起來有些難度。
“那就是四阿哥要解決的事情了,總不能辦法我替他想了,事情我也替他做了吧?”
玉隱一點也不在乎,她覺得,如果連這點小困難都解決不了,那她也不用費心思拉攏這個人了,他根本不會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這次元澈沒有選擇用書本傳遞消息,畢竟隻有三句話。
一個招數用多了,早晚會被發現。
他找了一個空檔,在沒人的地方直接說了出來。
弘曆聽到之後豁然開朗,這完全是他之前沒想過的角度。
妙啊,為什麽一定要將問題壓在自己身上,扛不了可以找別人扛嘛!
他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還可以這麽幹。
用別人的錢實現自己的目的,想想就很刺激。
四阿哥已經迫不及待要開始著手謀劃如何實施了。
翌日,弘曆又去上朝了。
依舊是早朝散了之後被單獨留下來。
他將自己寫的奏折呈給雍正看。
雍正看完之後,隻說了一句話。
“你小子,有想法,去辦吧。”
弘曆行禮告退。
等他出了勤政親賢,皇上龍顏大悅。
“哈哈哈,弘曆這孩子,真得了幾分朕這個抄家皇帝的真傳。”
蘇培盛聞言,嚇得立馬跪下了。
雍正看了他一眼,接著說。
“怕什麽,以為朕不知道嗎?這群人在背後都是怎麽說朕的。刻薄寡恩,心狠手辣,甚至是謀權篡位!聽說他們都叫朕抄家皇帝是吧?”
蘇培盛嚇得連連磕頭。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哼,他們怎麽知道,朕登基之初,國庫儲銀僅八百萬兩,其中虧空的數字大得驚人。錢呢?錢都到哪裏去了?軍隊沒錢,救災沒錢,安撫難民也沒錢,倒是一個個大臣,養的膘肥體壯。朕不抄他們抄誰,朕不抄家,錢從哪裏來?”
雍正將手中的奏折甩到桌子上,怒氣上湧。
堆疊成山的奏折嘩啦啦落滿了一地,蘇培盛嚇得連頭都不敢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