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美人一曲誤終生
穿越成浣碧,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作者:榆錢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很快,陸續有侍女敲門進來送菜。
一炷香的功夫,桌子上就擺滿了。
乍一看,這青樓的酒菜看著很是不錯,就是不知道嚐起來如何。
來之前他們都沒吃飯,這會兒有好吃的玉隱就招唿眾人坐下一起吃。
甄甲、甄丁婉拒,說是要負責眾人的安全,她也沒強求,就和玢兒等四人一起坐了下來。
還別說,這樓裏的廚子,還真有兩把刷子。
幾人吃到一半,一個中年婦女帶著一個姑娘姍姍來遲。
“幾位大爺,奴家徐媽媽,帶著紅秀給各位見禮。”
徐媽媽嗓音尖尖的,臉上塗了很多粉,仍然蓋不住許多皺紋。
大紅色的嘴唇格外引人注目,她臉上明明笑的都快堆成一朵花了,卻讓人感覺不到一絲溫暖。
很明顯,她是一個久經風月場所的老人。
紅秀跟在她後麵,抱著一把琵琶,屈膝行了一禮。
紅秀不是漱玉樓的頭牌,她在這裏排行第八。
一手琵琶,彈得出神入化。
漱玉樓的前十名姑娘目前都是清倌,老鴇打著賣藝不賣身的名頭,吸引了眾多客人。
她們內部根據排名嚴格劃分等級,前四名姑娘容顏出眾,身形窈窕,性格各有不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通常隻負責接待第三樓的客人。
她們在漱玉樓的地位很高,受到的待遇也很好,也是最清閑的。
偶爾會出來給所有人來個才藝表演,也是要遮得嚴嚴實實的,讓人隻聞其聲,不見其人。
五至十名負責接待二樓的客人,這六位姑娘容貌上佳,通常都有一個或者兩個拿得出手的絕學,她們的待遇就比前四名差一些。
紅秀是南方人,逃難來到京城。
她脾性溫和,身形纖弱,善使琵琶,歌喉婉轉。
會唱秦淮小調,吳儂軟語,韻味十足。
徐媽媽滔滔不絕將她誇得跟朵花兒似的,玉秀羞紅了臉頰,低垂著頭,不敢看眾人。
玉隱打斷了她的話,遞了些錢過去就打發那徐媽媽出去了。
屋子裏終於清靜下來,玉隱幾人繼續吃飯。
“你就坐那兒彈個曲兒聽聽吧。”
玉隱盯著紅秀看了一會兒,確實是個南方美人。
五官精致小巧、鵝蛋臉、櫻桃小口、鳳目,她就站在那裏,像是剛從煙雨江南裏走出來一樣,渾身纏繞著淡淡的憂傷。
紅秀得了令,自個兒尋了張繡墩兒坐下,開始彈琵琶。
剛進來的時候,她壯著膽子掃視了屋裏所有人。
做這一行久了,她一眼就看出來玉隱和玢兒都是女子扮的。
但是並未點明,畢竟是男是女又有什麽關係呢,她隻是一個賣藝的。
況且,樓裏曾多次出現女扮男裝的客人,隻要不是來找茬的,姐妹們都是看破不說破。
畢竟,這些姑娘,可比那些臭男人好應付多了,還不用擔心自身安危。
當初家鄉發大水,紅秀一家人逃難來到京城,本以為到了天子腳下,再難,應該也能活下去。
不想這偌大的京城,竟然沒有一個可供安身的地方。
父母年紀大了,好不容易熬過了長途跋涉,剛到了地方,就雙雙一病不起。
紅秀沒辦法,隻能自賣自身,拿了銀錢給父母看病。
藥一天天吃下去,病卻不見好,沒撐過一個月,兩位老人就相繼去世。
她用剩下的錢安葬了兩位老人,之後就進了漱玉樓謀生。
虧得紅秀自小拜在江南名師門下學習琵琶,十二歲那年,曾以一曲《春江花月夜》名動江南,自此有了名氣。
此外,她還會唱秦淮小調,是幼時跟母親學的。
憑借這兩個特長,再加上尚可的容貌身材,她成功在漱玉樓排行第八,日子終於好過了些。
《春江花月夜》旋律委婉質樸,節奏流暢多變,是一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讓她又迴憶起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
如果沒有那場水,父母就不會死,她現在應該還是一名普通的江南琵琶師,或許也會女扮男裝偷跑出去玩。
一切,都是命啊。
一曲畢,玉隱帶頭鼓掌叫好。
幾人酒足飯飽之後,開始跟紅秀閑聊,側麵打聽了一些漱玉樓的事情。
之後,聽紅秀唱了一首秦淮小調,幾人就準備打道迴府了。
走的時候,玉隱結完賬之後又偷偷給紅秀塞了一些銀錢,雖然不知道這錢她最後能不能留住,玉隱還是做了。
紅秀有些驚訝,她還是第一次遇到這麽大方的女客人。
以前也有一些男人會給她塞錢,但都是帶有目的性的。
她很討厭那些人看自己的目光,像是在打量一件沒有生命的貨物,想要看穿究竟價值幾何。
甚至有時候不走運,碰上一些人,手腳都不規矩,目光淫邪又下流。
一般這種時候,徐媽媽都會出麵解圍,但不是每一次徐媽媽都能及時趕到,她隻能忍著惡心想辦法虛與委蛇。
以前她也遇到過女扮男裝的客人,但是那些女子大都把她當成競爭對手來看待。
一方麵,她們內心看不起像紅秀這樣賣身的女人,覺得她們身份低賤。
另一方麵,她們又想知道這些青樓女子,到底是如何勾住那些男人的魂的。
所以,她們居高臨下帶著審視的目光裏,複雜又帶了一絲憐憫。
日子久了,紅秀就有些厭煩了。
而玉隱的目光中,有探究、不解,還有毫不掩飾的喜愛與讚揚,有些像她當初名動江南時,台下的小姑娘們看過來的眼神。
純粹又幹淨,沒有絲毫雜質。
她已經許多年,沒有見過這般眼神了。
第一次,紅袖破天荒的藏起了玉隱給的錢。
以往客人給的錢,都是要拿出來一些上交的。
唯獨這一次,她想留個念想。
後來,玉隱又纏著元澈去過幾次漱玉樓,每次都找紅秀。
紅秀不得空時,母子二人吃一頓飯就走。
漸漸地,漱玉樓裏的姐妹都知道了,有一位七歲的小公子,看上了紅秀。
每次她們拿此事出來說笑、打趣,紅秀隻是微微一笑,並不多言。
她心裏知道,來看她的人其實是她。
一炷香的功夫,桌子上就擺滿了。
乍一看,這青樓的酒菜看著很是不錯,就是不知道嚐起來如何。
來之前他們都沒吃飯,這會兒有好吃的玉隱就招唿眾人坐下一起吃。
甄甲、甄丁婉拒,說是要負責眾人的安全,她也沒強求,就和玢兒等四人一起坐了下來。
還別說,這樓裏的廚子,還真有兩把刷子。
幾人吃到一半,一個中年婦女帶著一個姑娘姍姍來遲。
“幾位大爺,奴家徐媽媽,帶著紅秀給各位見禮。”
徐媽媽嗓音尖尖的,臉上塗了很多粉,仍然蓋不住許多皺紋。
大紅色的嘴唇格外引人注目,她臉上明明笑的都快堆成一朵花了,卻讓人感覺不到一絲溫暖。
很明顯,她是一個久經風月場所的老人。
紅秀跟在她後麵,抱著一把琵琶,屈膝行了一禮。
紅秀不是漱玉樓的頭牌,她在這裏排行第八。
一手琵琶,彈得出神入化。
漱玉樓的前十名姑娘目前都是清倌,老鴇打著賣藝不賣身的名頭,吸引了眾多客人。
她們內部根據排名嚴格劃分等級,前四名姑娘容顏出眾,身形窈窕,性格各有不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通常隻負責接待第三樓的客人。
她們在漱玉樓的地位很高,受到的待遇也很好,也是最清閑的。
偶爾會出來給所有人來個才藝表演,也是要遮得嚴嚴實實的,讓人隻聞其聲,不見其人。
五至十名負責接待二樓的客人,這六位姑娘容貌上佳,通常都有一個或者兩個拿得出手的絕學,她們的待遇就比前四名差一些。
紅秀是南方人,逃難來到京城。
她脾性溫和,身形纖弱,善使琵琶,歌喉婉轉。
會唱秦淮小調,吳儂軟語,韻味十足。
徐媽媽滔滔不絕將她誇得跟朵花兒似的,玉秀羞紅了臉頰,低垂著頭,不敢看眾人。
玉隱打斷了她的話,遞了些錢過去就打發那徐媽媽出去了。
屋子裏終於清靜下來,玉隱幾人繼續吃飯。
“你就坐那兒彈個曲兒聽聽吧。”
玉隱盯著紅秀看了一會兒,確實是個南方美人。
五官精致小巧、鵝蛋臉、櫻桃小口、鳳目,她就站在那裏,像是剛從煙雨江南裏走出來一樣,渾身纏繞著淡淡的憂傷。
紅秀得了令,自個兒尋了張繡墩兒坐下,開始彈琵琶。
剛進來的時候,她壯著膽子掃視了屋裏所有人。
做這一行久了,她一眼就看出來玉隱和玢兒都是女子扮的。
但是並未點明,畢竟是男是女又有什麽關係呢,她隻是一個賣藝的。
況且,樓裏曾多次出現女扮男裝的客人,隻要不是來找茬的,姐妹們都是看破不說破。
畢竟,這些姑娘,可比那些臭男人好應付多了,還不用擔心自身安危。
當初家鄉發大水,紅秀一家人逃難來到京城,本以為到了天子腳下,再難,應該也能活下去。
不想這偌大的京城,竟然沒有一個可供安身的地方。
父母年紀大了,好不容易熬過了長途跋涉,剛到了地方,就雙雙一病不起。
紅秀沒辦法,隻能自賣自身,拿了銀錢給父母看病。
藥一天天吃下去,病卻不見好,沒撐過一個月,兩位老人就相繼去世。
她用剩下的錢安葬了兩位老人,之後就進了漱玉樓謀生。
虧得紅秀自小拜在江南名師門下學習琵琶,十二歲那年,曾以一曲《春江花月夜》名動江南,自此有了名氣。
此外,她還會唱秦淮小調,是幼時跟母親學的。
憑借這兩個特長,再加上尚可的容貌身材,她成功在漱玉樓排行第八,日子終於好過了些。
《春江花月夜》旋律委婉質樸,節奏流暢多變,是一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讓她又迴憶起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
如果沒有那場水,父母就不會死,她現在應該還是一名普通的江南琵琶師,或許也會女扮男裝偷跑出去玩。
一切,都是命啊。
一曲畢,玉隱帶頭鼓掌叫好。
幾人酒足飯飽之後,開始跟紅秀閑聊,側麵打聽了一些漱玉樓的事情。
之後,聽紅秀唱了一首秦淮小調,幾人就準備打道迴府了。
走的時候,玉隱結完賬之後又偷偷給紅秀塞了一些銀錢,雖然不知道這錢她最後能不能留住,玉隱還是做了。
紅秀有些驚訝,她還是第一次遇到這麽大方的女客人。
以前也有一些男人會給她塞錢,但都是帶有目的性的。
她很討厭那些人看自己的目光,像是在打量一件沒有生命的貨物,想要看穿究竟價值幾何。
甚至有時候不走運,碰上一些人,手腳都不規矩,目光淫邪又下流。
一般這種時候,徐媽媽都會出麵解圍,但不是每一次徐媽媽都能及時趕到,她隻能忍著惡心想辦法虛與委蛇。
以前她也遇到過女扮男裝的客人,但是那些女子大都把她當成競爭對手來看待。
一方麵,她們內心看不起像紅秀這樣賣身的女人,覺得她們身份低賤。
另一方麵,她們又想知道這些青樓女子,到底是如何勾住那些男人的魂的。
所以,她們居高臨下帶著審視的目光裏,複雜又帶了一絲憐憫。
日子久了,紅秀就有些厭煩了。
而玉隱的目光中,有探究、不解,還有毫不掩飾的喜愛與讚揚,有些像她當初名動江南時,台下的小姑娘們看過來的眼神。
純粹又幹淨,沒有絲毫雜質。
她已經許多年,沒有見過這般眼神了。
第一次,紅袖破天荒的藏起了玉隱給的錢。
以往客人給的錢,都是要拿出來一些上交的。
唯獨這一次,她想留個念想。
後來,玉隱又纏著元澈去過幾次漱玉樓,每次都找紅秀。
紅秀不得空時,母子二人吃一頓飯就走。
漸漸地,漱玉樓裏的姐妹都知道了,有一位七歲的小公子,看上了紅秀。
每次她們拿此事出來說笑、打趣,紅秀隻是微微一笑,並不多言。
她心裏知道,來看她的人其實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