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蹭課的日子開始了
穿越成浣碧,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作者:榆錢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她也隻敢在心裏腹誹,並不敢說出來質問她。
下山的路比上山好走許多,玉隱覺得自己腳步都輕快了不少。
一行人趕在傍晚之前迴了王府。
然後,馬不停蹄開始忙活著為果親王擺靈位、放祭品、祭燒。
玉隱還請了李星辰為逝者唱念超度。
李星辰以前從沒做過這種法事,隻能多念幾遍《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
期間有下人來報,說是白日裏慎郡王帶人來過,聽聞福晉不在,留下了一些祭祀的東西就走了。
玉隱讓下人將慎郡王留下來的祭祀東西全部取來,一並燒了。
其實,前幾日慎郡王也來過,送了一些補品。
那時玉隱借口身體不適,婉拒了見麵。
從王爺去世之後,慎郡王是第一個上門的,也是唯一一個。
舒太妃迴到觀中,不禁連連歎氣,忍不住又哭了起來,哭得連連咳嗽。
“積雲啊,我是不是做錯了?當初允禮帶甄嬛來見我,我是不是不應該同意他們在一起?如果我沒同意,他們或許就不會發展下去,允禮也就不會落得今日的下場。”
積雲替她撫了撫胸口。
“太妃,感情一事,全由心生。當初與二人合奏,您便已聽出他們心有靈犀、彼此知曉,又豈是攔能攔得住的。”
“可是我的允禮,就這樣為那個女人沒了性命。”
舒太妃悲慟大哭,積雲也不禁淚流滿麵。
“那日皇帝召他迴京述職,他來觀中看我,誰曾想那竟是我們母子最後一麵。他明明知道,此去皇宮,兇多吉少,為什麽不聽勸啊?積雲,你聽到那道士怎麽說的了,她說王爺最後的話是生死有命。他就這樣狠心,要我白發人送黑發人?”
舒太妃氣的捶了捶桌子,她好恨啊,若是那日她能發現允禮的異樣,是不是就能留下他。
“太妃,王爺他,不得不去啊。宮裏,有他的愛人,還有,他的孩子啊。”
“宮裏的是他的孩子,元澈就不是了嗎?何況,我可憐的允禮,他到死,都不知道那是他的孩子。積雲,你說他怎麽如此絕情,竟都沒迴府看一眼元澈和玉隱。”
舒太妃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說。
“唉,王爺他一顆心都給了那位娘子,玉隱福晉若不是那人的妹妹,隻怕日子還要更難過。”
積雲倒了一杯茶水,遞到太妃手中。
“元澈也是命苦,一出生他娘就死了。小娃兒身上還帶著毒,若不是玉隱這孩子成日裏細心照料著,哪能平平安安的長這麽大。”
舒太妃擦了擦眼淚,喝了一口茶水。
“以前福晉跟著那位當侍女,光芒都被遮掩得一幹二淨。今日奴婢看玉隱福晉倒是個好的,你看元澈多黏她呀,可見她對元澈是真的好。”
積雲拿了一塊帕子沾濕,遞給太妃讓她淨麵。
“是呀,現如今,也隻有她們娘倆,還能想起來我這老婆子了。我也不知能活到哪一日,允禮如今有了名正言順的兒子,到時我也好有臉麵去地下見先皇。”
舒太妃像是想起了先帝,眼眸變得溫婉深情起來。
“太妃不要多想,您還要看著小王爺長大成人呢。”
積雲抹了把眼淚,她伺候了舒太妃一輩子,早已是情同家人了。
“我還能看著他幾年啊,隻能指望著他自個兒爭氣。”
“王爺的孩子,定然是不會差的。”
今兒是果親王頭七,積雲準備了很多祭奠的東西。
她和太妃準備晚上守夜,將這些東西燒給王爺。
舒太妃看著昏黃的燭火,又想起了已逝的德妃。
當初她在宮裏因受先皇專寵而被眾人孤立,德妃當時曾對她多有照顧,後來兩人走的越來越近,發展到情同姐妹。
誰曾想,先帝駕崩,新皇上位,德妃一躍變成了太後,這才露出了真麵目。
昔日的姐妹情分,竟然都是她一手謀劃出來的,為的隻是在先帝麵前刷好感度出頭。
萬般無奈之下,舒太妃為了保全自己兒子,隻能主動要求出家,並且將允禮寄養在太後身邊。
沒成想,如今太後先走了,允禮也走了。
皇帝真是跟她甚像,心思深沉多疑。
聽說她臨終前一直想見老十四一麵,然而皇帝心腸硬的很,竟是堅決不肯放老十四出來,以致太後抱憾而終。
親兄弟啊,也不知道怎麽迴事,竟是發展到水火不容的關係。
果真,自古皇家無親情,隻有至上權與利。
所以,她一直盼著允禮能當個閑散王爺就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過一輩子,沒想到最終還是躲不過。
真是,時也命也。
玉隱安排李星辰住在她旁邊的院子裏,上課就在書房裏。
李星辰不要下人伺候,說是自己有一小童,足矣。
人太多,反而會影響她清修。
本來玉隱覺得,這拜師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李星辰說她是修道之人,世俗禮節,不必拘泥。
隻讓元澈私下裏給她磕了一個頭,就算拜師完成了。
她從第二日開始給元澈上課,玉隱琢磨著,教一個是教,再多一個應該也無妨。
正好自己也需要補一補這清朝的知識,不如跟著一起聽一聽。
開課那天,李星辰看到混進來聽課的玉隱,也沒有說什麽。
李星辰的課很有特色,她每日教十個字,會讀會寫即可。
教完之後,就開始講故事。
從邊關風情、到大漠景色,從深山老林、到繁華集市,從窮苦農民、到達官顯貴,好像這天下,就沒有什麽是她不知道的。
每次,玉隱和元澈都聽的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恨不得鑽進去,變成那故事中的親曆者。
幾節課下來,對這個先生,元澈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喜歡的不得了。
她並不教元澈修道,用她的話來說,元澈的路,不在此道。
玉隱倒覺得無所謂,道士有什麽好的,還是當個閑散王爺,遊戲人間更快活。
再說了,古往今來,那麽多修道的,有幾個真的成仙了。
最終還不都是走向一個共同的終點。
人活著,就要隨心所欲,何必為難自己。
下山的路比上山好走許多,玉隱覺得自己腳步都輕快了不少。
一行人趕在傍晚之前迴了王府。
然後,馬不停蹄開始忙活著為果親王擺靈位、放祭品、祭燒。
玉隱還請了李星辰為逝者唱念超度。
李星辰以前從沒做過這種法事,隻能多念幾遍《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
期間有下人來報,說是白日裏慎郡王帶人來過,聽聞福晉不在,留下了一些祭祀的東西就走了。
玉隱讓下人將慎郡王留下來的祭祀東西全部取來,一並燒了。
其實,前幾日慎郡王也來過,送了一些補品。
那時玉隱借口身體不適,婉拒了見麵。
從王爺去世之後,慎郡王是第一個上門的,也是唯一一個。
舒太妃迴到觀中,不禁連連歎氣,忍不住又哭了起來,哭得連連咳嗽。
“積雲啊,我是不是做錯了?當初允禮帶甄嬛來見我,我是不是不應該同意他們在一起?如果我沒同意,他們或許就不會發展下去,允禮也就不會落得今日的下場。”
積雲替她撫了撫胸口。
“太妃,感情一事,全由心生。當初與二人合奏,您便已聽出他們心有靈犀、彼此知曉,又豈是攔能攔得住的。”
“可是我的允禮,就這樣為那個女人沒了性命。”
舒太妃悲慟大哭,積雲也不禁淚流滿麵。
“那日皇帝召他迴京述職,他來觀中看我,誰曾想那竟是我們母子最後一麵。他明明知道,此去皇宮,兇多吉少,為什麽不聽勸啊?積雲,你聽到那道士怎麽說的了,她說王爺最後的話是生死有命。他就這樣狠心,要我白發人送黑發人?”
舒太妃氣的捶了捶桌子,她好恨啊,若是那日她能發現允禮的異樣,是不是就能留下他。
“太妃,王爺他,不得不去啊。宮裏,有他的愛人,還有,他的孩子啊。”
“宮裏的是他的孩子,元澈就不是了嗎?何況,我可憐的允禮,他到死,都不知道那是他的孩子。積雲,你說他怎麽如此絕情,竟都沒迴府看一眼元澈和玉隱。”
舒太妃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說。
“唉,王爺他一顆心都給了那位娘子,玉隱福晉若不是那人的妹妹,隻怕日子還要更難過。”
積雲倒了一杯茶水,遞到太妃手中。
“元澈也是命苦,一出生他娘就死了。小娃兒身上還帶著毒,若不是玉隱這孩子成日裏細心照料著,哪能平平安安的長這麽大。”
舒太妃擦了擦眼淚,喝了一口茶水。
“以前福晉跟著那位當侍女,光芒都被遮掩得一幹二淨。今日奴婢看玉隱福晉倒是個好的,你看元澈多黏她呀,可見她對元澈是真的好。”
積雲拿了一塊帕子沾濕,遞給太妃讓她淨麵。
“是呀,現如今,也隻有她們娘倆,還能想起來我這老婆子了。我也不知能活到哪一日,允禮如今有了名正言順的兒子,到時我也好有臉麵去地下見先皇。”
舒太妃像是想起了先帝,眼眸變得溫婉深情起來。
“太妃不要多想,您還要看著小王爺長大成人呢。”
積雲抹了把眼淚,她伺候了舒太妃一輩子,早已是情同家人了。
“我還能看著他幾年啊,隻能指望著他自個兒爭氣。”
“王爺的孩子,定然是不會差的。”
今兒是果親王頭七,積雲準備了很多祭奠的東西。
她和太妃準備晚上守夜,將這些東西燒給王爺。
舒太妃看著昏黃的燭火,又想起了已逝的德妃。
當初她在宮裏因受先皇專寵而被眾人孤立,德妃當時曾對她多有照顧,後來兩人走的越來越近,發展到情同姐妹。
誰曾想,先帝駕崩,新皇上位,德妃一躍變成了太後,這才露出了真麵目。
昔日的姐妹情分,竟然都是她一手謀劃出來的,為的隻是在先帝麵前刷好感度出頭。
萬般無奈之下,舒太妃為了保全自己兒子,隻能主動要求出家,並且將允禮寄養在太後身邊。
沒成想,如今太後先走了,允禮也走了。
皇帝真是跟她甚像,心思深沉多疑。
聽說她臨終前一直想見老十四一麵,然而皇帝心腸硬的很,竟是堅決不肯放老十四出來,以致太後抱憾而終。
親兄弟啊,也不知道怎麽迴事,竟是發展到水火不容的關係。
果真,自古皇家無親情,隻有至上權與利。
所以,她一直盼著允禮能當個閑散王爺就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過一輩子,沒想到最終還是躲不過。
真是,時也命也。
玉隱安排李星辰住在她旁邊的院子裏,上課就在書房裏。
李星辰不要下人伺候,說是自己有一小童,足矣。
人太多,反而會影響她清修。
本來玉隱覺得,這拜師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李星辰說她是修道之人,世俗禮節,不必拘泥。
隻讓元澈私下裏給她磕了一個頭,就算拜師完成了。
她從第二日開始給元澈上課,玉隱琢磨著,教一個是教,再多一個應該也無妨。
正好自己也需要補一補這清朝的知識,不如跟著一起聽一聽。
開課那天,李星辰看到混進來聽課的玉隱,也沒有說什麽。
李星辰的課很有特色,她每日教十個字,會讀會寫即可。
教完之後,就開始講故事。
從邊關風情、到大漠景色,從深山老林、到繁華集市,從窮苦農民、到達官顯貴,好像這天下,就沒有什麽是她不知道的。
每次,玉隱和元澈都聽的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恨不得鑽進去,變成那故事中的親曆者。
幾節課下來,對這個先生,元澈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喜歡的不得了。
她並不教元澈修道,用她的話來說,元澈的路,不在此道。
玉隱倒覺得無所謂,道士有什麽好的,還是當個閑散王爺,遊戲人間更快活。
再說了,古往今來,那麽多修道的,有幾個真的成仙了。
最終還不都是走向一個共同的終點。
人活著,就要隨心所欲,何必為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