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羅夫提出的條件是按照前番和清廷擬定的條約,雙方確認各自的勢力範圍,然後設立幾個貿易據點,進行友好貿易。
孔有德幾人互相看了一眼,因為他們不知道清廷簽的條約具體是什麽內容:
孔有德三人雖然名義上是王爺,但他們終究不是滿人,其王爵含金量也就那樣。
再加上當時多爾袞有意要把那些地方當做後路,雖然最後也沒幾個旗人前往,但多爾袞為了保險起見,並沒有和漢人們公開條約內容。
當然,不知道的話可以靠猜。
孔有德幾人從軍多年,腦子還是相當活絡的。
首先貝加爾湖這一塊不用說,肯定是條約中屬於清廷一方,而且從這裏到黑龍江這片地盤大概率也是清廷的地盤:
因為這些地方一個對方的據點都沒有。
孔有德自己考慮了一陣,單貝加爾湖附近這片地盤其實就不小了,自己麾下士兵數量不到萬人,地盤多了也站不住。
孔有德把自己的想法和耿仲明,尚可喜說了,耿仲明和尚可喜兩人想了一陣,都覺得孔有德言之有理,於是最終三人同意了哈巴羅夫給出的條件。
哈巴羅夫鬆了口氣,他剛才一直在悄悄觀察這支神秘的軍隊,以他的眼光來看,這支軍隊顯然不是那種蠻荒部落的野蠻人能比的,這支軍隊一看就是【文明人】。
哥薩克對於野蠻人一貫是重拳出擊的,但是對於文明人,哥薩克們還是講理的:
原因很簡單,野蠻人戰鬥力不行,而文明人戰鬥力很行。
換句話說,在哥薩克眼中越能打就越文明。
於是哈巴羅夫當下便和孔有德締結了條約。
條約再度明確了貝加爾湖到外興安嶺的廣大地區都屬於華夏一方。
雙方簽訂條約之後,哈巴羅夫鬆了口氣,他是真的不想和華夏打,畢竟這是一個強大的對手,他雖然發過誓要誓死效忠沙皇,但他並不想真的以死報效沙皇。
現在簽訂條約,雙方不用打仗,這在哈巴羅夫看來是最好的情況了。
於是,雙方締結了條約之後,哈巴羅夫又稍微客氣了一番之後便快馬加鞭趕迴雅庫茨克向弗蘭茨別科夫報告了相關情況。
弗蘭茨別科夫聽完哈巴羅夫的報告之後沉思了一陣,既然對手真的是大名鼎鼎的華夏帝國,那就不能輕易動用武力,不然一不小心偷雞不成蝕把米那就完了。
“好吧,既然是華夏人,那我們暫時不走南邊了,往東邊走吧。”弗蘭茨別科夫說道,“東邊還有大把領地等著我們去征服。”
弗蘭茨別科夫蠢蠢欲動的心思就此熄滅,黑龍江和貝加爾湖地區的“明軍”也成功駐紮了下來。
與此同時,退出遼東邊牆之外的清軍在休整了一段時間之後,準備繼續進行艱難的逃跑之路。
此時邊牆之內清廷的統治早就結束了,邊牆之外,清廷殘部龜縮於赫圖阿拉一地,提心吊膽地做著抵抗順軍繼續追擊的準備。
現在戰略形勢對於清廷來說仍然相當糟糕,這讓統帥清軍的多鐸不禁有些煩躁:
當年八旗旗人要是願意前往黑龍江開拓哪會像現在這樣被動!
不過現在想這些也沒有用了,多鐸判斷順軍一定會追擊,在徹底瓦解大清之前,順軍是不會停下腳步的。
這就如同元初明軍在遼東覆滅了元軍殘餘並沒有就此止步一樣,他們一定會繼續追擊下去,直到徹底消滅大清。
難搞的是現在清軍是沒有能力再來一場薩爾滸之戰扭轉乾坤的,所以清軍還要繼續撤的準備。
多鐸沒有去黑龍江流域和洪承疇那群家夥匯合的打算,因為多鐸很清楚那幫家夥這個時候絕對不會忠大清,現在遠道而去很有可能會被他們陰一把。
所以清廷隻能往東走,逃往寧古塔乃至更東邊的海參崴一帶。
事實上,多鐸還真沒猜錯,歇息了一段時間之後,順軍自撫順關出關,準備進軍薩爾滸:
當年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之戰以不可思議的野戰能力和行軍速度,擊破明軍四路大軍,從此明軍喪失了戰略進攻的能力。
現在,順軍準備再度進軍薩爾滸,清軍的輝煌自薩爾滸開始,也將在薩爾滸結束。
順軍大軍在撫順集結之後,在暫任遼寧巡撫李國英,的率領下,過撫順關朝著薩爾滸進軍。
此時清軍已經大不如前,士氣低落,順軍沿著渾河輕易地占領了薩爾滸:
這場戰鬥是如此簡單,以至於讓順軍有種蓄力了半天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薩爾滸的清軍草草抵擋了一陣之後便棄城而逃,這讓順軍頗為無語。
占領薩爾滸之後,李國英讓人在薩爾滸辦了一場祭典,祭祀薩爾滸之戰中陣亡的明軍將士:
類似的祭典已經在遼地多地展開,幾場大戰的戰場都舉辦過類似的祭典。
薩爾滸的祭典儀式結束之後,順軍繼續進軍,沿著渾河繼續進軍界凡寨。
界凡寨這種寨子自然擋不住順軍,順軍很快就攻破了界凡寨。
這時候順軍上下有些迴過味來了,界凡寨離赫圖阿拉城已經不遠,但清軍仍然沒有遲滯順軍的意思,這說明清軍大概率就沒有守住赫圖阿拉的打算。
也就是說,清軍很有可能已經放棄赫圖阿拉逃往更遠的地方了!
想到這,順軍立馬加快了行軍,轉頭沿著蘇子河一路進軍,又接連攻破了好幾座城寨,很快就來到了赫圖阿拉城下。
此時的赫圖阿拉城頭看上去一片寂靜,順軍上下這下子終於確定了,清軍確實是放棄了赫圖阿拉。
既然清軍自己放棄了赫圖阿拉,順軍自然也不會客氣,他們迅速收下了赫圖阿拉城,並在赫圖阿拉城頭升起了赤底黑龍旗:
赫圖阿拉不是順軍的終點,此前李自成就指示順軍要“徹底摧毀建奴,將其徹底打散。”
所以順軍在東北的軍事行動還沒結束,他們會繼續追擊,直至徹底擊潰清廷。
孔有德幾人互相看了一眼,因為他們不知道清廷簽的條約具體是什麽內容:
孔有德三人雖然名義上是王爺,但他們終究不是滿人,其王爵含金量也就那樣。
再加上當時多爾袞有意要把那些地方當做後路,雖然最後也沒幾個旗人前往,但多爾袞為了保險起見,並沒有和漢人們公開條約內容。
當然,不知道的話可以靠猜。
孔有德幾人從軍多年,腦子還是相當活絡的。
首先貝加爾湖這一塊不用說,肯定是條約中屬於清廷一方,而且從這裏到黑龍江這片地盤大概率也是清廷的地盤:
因為這些地方一個對方的據點都沒有。
孔有德自己考慮了一陣,單貝加爾湖附近這片地盤其實就不小了,自己麾下士兵數量不到萬人,地盤多了也站不住。
孔有德把自己的想法和耿仲明,尚可喜說了,耿仲明和尚可喜兩人想了一陣,都覺得孔有德言之有理,於是最終三人同意了哈巴羅夫給出的條件。
哈巴羅夫鬆了口氣,他剛才一直在悄悄觀察這支神秘的軍隊,以他的眼光來看,這支軍隊顯然不是那種蠻荒部落的野蠻人能比的,這支軍隊一看就是【文明人】。
哥薩克對於野蠻人一貫是重拳出擊的,但是對於文明人,哥薩克們還是講理的:
原因很簡單,野蠻人戰鬥力不行,而文明人戰鬥力很行。
換句話說,在哥薩克眼中越能打就越文明。
於是哈巴羅夫當下便和孔有德締結了條約。
條約再度明確了貝加爾湖到外興安嶺的廣大地區都屬於華夏一方。
雙方簽訂條約之後,哈巴羅夫鬆了口氣,他是真的不想和華夏打,畢竟這是一個強大的對手,他雖然發過誓要誓死效忠沙皇,但他並不想真的以死報效沙皇。
現在簽訂條約,雙方不用打仗,這在哈巴羅夫看來是最好的情況了。
於是,雙方締結了條約之後,哈巴羅夫又稍微客氣了一番之後便快馬加鞭趕迴雅庫茨克向弗蘭茨別科夫報告了相關情況。
弗蘭茨別科夫聽完哈巴羅夫的報告之後沉思了一陣,既然對手真的是大名鼎鼎的華夏帝國,那就不能輕易動用武力,不然一不小心偷雞不成蝕把米那就完了。
“好吧,既然是華夏人,那我們暫時不走南邊了,往東邊走吧。”弗蘭茨別科夫說道,“東邊還有大把領地等著我們去征服。”
弗蘭茨別科夫蠢蠢欲動的心思就此熄滅,黑龍江和貝加爾湖地區的“明軍”也成功駐紮了下來。
與此同時,退出遼東邊牆之外的清軍在休整了一段時間之後,準備繼續進行艱難的逃跑之路。
此時邊牆之內清廷的統治早就結束了,邊牆之外,清廷殘部龜縮於赫圖阿拉一地,提心吊膽地做著抵抗順軍繼續追擊的準備。
現在戰略形勢對於清廷來說仍然相當糟糕,這讓統帥清軍的多鐸不禁有些煩躁:
當年八旗旗人要是願意前往黑龍江開拓哪會像現在這樣被動!
不過現在想這些也沒有用了,多鐸判斷順軍一定會追擊,在徹底瓦解大清之前,順軍是不會停下腳步的。
這就如同元初明軍在遼東覆滅了元軍殘餘並沒有就此止步一樣,他們一定會繼續追擊下去,直到徹底消滅大清。
難搞的是現在清軍是沒有能力再來一場薩爾滸之戰扭轉乾坤的,所以清軍還要繼續撤的準備。
多鐸沒有去黑龍江流域和洪承疇那群家夥匯合的打算,因為多鐸很清楚那幫家夥這個時候絕對不會忠大清,現在遠道而去很有可能會被他們陰一把。
所以清廷隻能往東走,逃往寧古塔乃至更東邊的海參崴一帶。
事實上,多鐸還真沒猜錯,歇息了一段時間之後,順軍自撫順關出關,準備進軍薩爾滸:
當年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之戰以不可思議的野戰能力和行軍速度,擊破明軍四路大軍,從此明軍喪失了戰略進攻的能力。
現在,順軍準備再度進軍薩爾滸,清軍的輝煌自薩爾滸開始,也將在薩爾滸結束。
順軍大軍在撫順集結之後,在暫任遼寧巡撫李國英,的率領下,過撫順關朝著薩爾滸進軍。
此時清軍已經大不如前,士氣低落,順軍沿著渾河輕易地占領了薩爾滸:
這場戰鬥是如此簡單,以至於讓順軍有種蓄力了半天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薩爾滸的清軍草草抵擋了一陣之後便棄城而逃,這讓順軍頗為無語。
占領薩爾滸之後,李國英讓人在薩爾滸辦了一場祭典,祭祀薩爾滸之戰中陣亡的明軍將士:
類似的祭典已經在遼地多地展開,幾場大戰的戰場都舉辦過類似的祭典。
薩爾滸的祭典儀式結束之後,順軍繼續進軍,沿著渾河繼續進軍界凡寨。
界凡寨這種寨子自然擋不住順軍,順軍很快就攻破了界凡寨。
這時候順軍上下有些迴過味來了,界凡寨離赫圖阿拉城已經不遠,但清軍仍然沒有遲滯順軍的意思,這說明清軍大概率就沒有守住赫圖阿拉的打算。
也就是說,清軍很有可能已經放棄赫圖阿拉逃往更遠的地方了!
想到這,順軍立馬加快了行軍,轉頭沿著蘇子河一路進軍,又接連攻破了好幾座城寨,很快就來到了赫圖阿拉城下。
此時的赫圖阿拉城頭看上去一片寂靜,順軍上下這下子終於確定了,清軍確實是放棄了赫圖阿拉。
既然清軍自己放棄了赫圖阿拉,順軍自然也不會客氣,他們迅速收下了赫圖阿拉城,並在赫圖阿拉城頭升起了赤底黑龍旗:
赫圖阿拉不是順軍的終點,此前李自成就指示順軍要“徹底摧毀建奴,將其徹底打散。”
所以順軍在東北的軍事行動還沒結束,他們會繼續追擊,直至徹底擊潰清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