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來亨臉上那副猶豫不決的樣子,李國英有些無語,心裏吐槽怎麽你們一群流寇出身的還這麽婦人之仁?
於是李國英提醒道,“將軍,遼陽失陷已久,就算還有漢人,他們沾染了這麽久的胡俗,也很難當他們是漢人了。況且已經這麽久了,就算城中有漢人的話那肯定也早就入了八旗,入了八旗的話,就是旗人而非漢人了。”
李來亨思來想去,最終為了早日平定遼地,還是同意了李國英的請求。
說服了李來亨之後,李國英大喜過望,他立刻向將士們下達了攻進遼陽之後血洗遼陽城的指令:
“我們這些遼民,個個都背負著血債,是時候讓韃子償還這些血債了!”
一眾遼地出身的將士早就磨刀霍霍,準備讓清軍血債血償,現在聽了李國英的話更加群情激奮:
當年清軍在遼地屠戮相當嚴酷,基本上每一個逃入關內的遼人都與八旗有著深仇大恨,現在報仇的機會到了,他們自然不會手軟。
李國英覺得還不保險,又在開始攻城前對士兵們鼓動了一番:
“我們的仇人就在遼陽城裏,那些造成我們無盡苦難的罪魁禍首就躲在城裏!不要手軟!想想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家園,現在機會就擺在我們眼前,用韃子的血,洗刷我們的恥辱,我們的痛苦!”
“殺韃血恥!”
不知誰喊了一聲,所有士兵一起高喊起來,“殺韃血恥!”
喊完口號之後順軍開始為攻城做準備,李來亨采用了李國英的計劃,將順軍營地中的火藥集中起來,準備用炸藥炸開城牆。
此時的清軍已經失去了出擊的能力,隻能由著順軍埋下炸藥:
不久以後,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起,順軍準備的大量炸藥炸塌了遼陽的城牆,大批順軍士兵從缺口處湧進城中,此時的清軍守軍士氣已經來到冰點,在城牆被炸塌的那一刻清軍守軍終於崩潰。
衝進城中的順軍士兵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在李國英下達的【殺韃血恥】的指令之下,順軍隨之在遼陽大開殺戒,遼陽城內一片混亂,街道之上滿是逃跑人群,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隻看到大家都在跑,於是也跟著跑。
不久,遼陽南城門被打開,順軍騎兵衝進城中:
這些進城的順軍騎兵縱馬於城中大肆砍殺,許多旗人還沒從城牆炸塌的巨大爆炸聲中緩過勁來,就遭到進城的順軍士兵的無情殺戮。
等到這些旗人反應過來時,才開始跟逃跑的人群一起逃竄,可這時城裏到處都是殺紅了眼的順軍將士:
特別是李國英麾下的那些原左部將士,這些人中很多人都是遼民,清軍無情摧毀了他們的家園,殺死了他們的家人,讓他們淪為異鄉之鬼,流浪他鄉,現在進了遼陽,這些將士自然恨不得殺盡所見一切旗人。
順軍將士此時已經有些癲狂,盡管李來亨怕事態失控,特意囑咐了不殺婦孺,但是順軍士兵此時怎麽可能還記得這些?
他們進城之後但凡見到旗人,無論男女老幼,統統一刀殺之。
到了這時候,旗人們想起前幾天多爾袞下令要所有人撤退的命令,他們這才知道,為什麽多爾袞這麽急了。
可惜他們知道的太晚了,眼看順軍一副不殺光旗人不罷手的樣子,現在所有旗人,無論兵民,都沒有升起抵抗的心思,這個時候他們隻想著趕緊逃出遼陽。
由於順軍是從南邊的城門進的城,所以旗人們都一窩蜂湧向北門,但眾人卻失望地看到北門被緊緊鎖住,看守的士兵早就不知道去哪了。
沒辦法一群人幹脆直接湧上城牆,想通過城牆走其他城門,而上了城頭,旗人們卻發現,其他幾處城門外早有順軍士兵虎視眈眈看著。
一眾旗人頓時絕望了,正茫然無措之間不知道是誰帶頭從北城門上一躍而下,這一絕望的舉動竟引發了連鎖反應:
許多旗人一時之間也跟著往下跳,北城門外就是太子河,不過河麵早已封凍,這些往下跳的旗人無一例外都慘死於封凍的河麵上。
當然,就算他們沒有自殺,城內的順軍將士也沒有放過他們的意思,隨著進城的順軍士兵越來越多,城中的殺戮愈發酷烈,一開始順軍士兵隻是在街上殺人,發展到後來,順軍士兵直接衝進屋子裏,不分男女老幼盡數屠殺殆盡。
這場殺戮一直持續到了深夜,整座遼陽城遍布屍體,到處都是鮮血,這些鮮血又在寒風中化作血冰,看上去相當恐怖。
發泄完之後,許多遼地出身的將士跪地痛哭,遼陽是很多遼民心目中遼地的象征,現在遼陽收複,盤踞在他們心頭數十年的噩夢也終於消失了。
第二天,發泄完了的順軍開始打掃遼陽:
經過順軍清點,遼陽中的旗人除了少部分婦孺之外,基本都被屠戮殆盡。
得知了遼陽血腥殺戮的消息,李來亨看著城中的情況歎了口氣,說道,“雖是建奴作惡多端,死有餘辜,但死了這麽多人,遼陽破壞成這樣,朝廷要想恢複遼陽昔日繁榮怕是要費不少功夫。”
李國英聽後對李來亨安慰道,“將軍,俗話說大破才能大立,遼陽沾染胡俗已久,如果行事不酷烈一些的話,如何掃除腥膻?房屋毀了,再建便是,關內那麽多遼人,他們返迴遼地的話遼地很快就能再度恢複的。”
李來亨想了一陣也點點頭,關內遼民不少,當年清軍占據遼東之後不計其數的遼民湧進關內,但在很多地方,遼民並沒有受到太好的安置,他們與關內民眾時不時就會爆發衝突。
如今遼地收複,李來亨相信很多遼民是願意迴到家鄉的,而且遼地經過戰亂,某種意義上成了一張白紙,朝廷也確實能更加輕鬆地完成各種布置。
想到這,李來亨點點頭,說道,“你說得對,讓弟兄們休整一陣,我們不日將進攻沈陽,徹底覆滅韃子朝廷。”
於是李國英提醒道,“將軍,遼陽失陷已久,就算還有漢人,他們沾染了這麽久的胡俗,也很難當他們是漢人了。況且已經這麽久了,就算城中有漢人的話那肯定也早就入了八旗,入了八旗的話,就是旗人而非漢人了。”
李來亨思來想去,最終為了早日平定遼地,還是同意了李國英的請求。
說服了李來亨之後,李國英大喜過望,他立刻向將士們下達了攻進遼陽之後血洗遼陽城的指令:
“我們這些遼民,個個都背負著血債,是時候讓韃子償還這些血債了!”
一眾遼地出身的將士早就磨刀霍霍,準備讓清軍血債血償,現在聽了李國英的話更加群情激奮:
當年清軍在遼地屠戮相當嚴酷,基本上每一個逃入關內的遼人都與八旗有著深仇大恨,現在報仇的機會到了,他們自然不會手軟。
李國英覺得還不保險,又在開始攻城前對士兵們鼓動了一番:
“我們的仇人就在遼陽城裏,那些造成我們無盡苦難的罪魁禍首就躲在城裏!不要手軟!想想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家園,現在機會就擺在我們眼前,用韃子的血,洗刷我們的恥辱,我們的痛苦!”
“殺韃血恥!”
不知誰喊了一聲,所有士兵一起高喊起來,“殺韃血恥!”
喊完口號之後順軍開始為攻城做準備,李來亨采用了李國英的計劃,將順軍營地中的火藥集中起來,準備用炸藥炸開城牆。
此時的清軍已經失去了出擊的能力,隻能由著順軍埋下炸藥:
不久以後,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起,順軍準備的大量炸藥炸塌了遼陽的城牆,大批順軍士兵從缺口處湧進城中,此時的清軍守軍士氣已經來到冰點,在城牆被炸塌的那一刻清軍守軍終於崩潰。
衝進城中的順軍士兵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在李國英下達的【殺韃血恥】的指令之下,順軍隨之在遼陽大開殺戒,遼陽城內一片混亂,街道之上滿是逃跑人群,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隻看到大家都在跑,於是也跟著跑。
不久,遼陽南城門被打開,順軍騎兵衝進城中:
這些進城的順軍騎兵縱馬於城中大肆砍殺,許多旗人還沒從城牆炸塌的巨大爆炸聲中緩過勁來,就遭到進城的順軍士兵的無情殺戮。
等到這些旗人反應過來時,才開始跟逃跑的人群一起逃竄,可這時城裏到處都是殺紅了眼的順軍將士:
特別是李國英麾下的那些原左部將士,這些人中很多人都是遼民,清軍無情摧毀了他們的家園,殺死了他們的家人,讓他們淪為異鄉之鬼,流浪他鄉,現在進了遼陽,這些將士自然恨不得殺盡所見一切旗人。
順軍將士此時已經有些癲狂,盡管李來亨怕事態失控,特意囑咐了不殺婦孺,但是順軍士兵此時怎麽可能還記得這些?
他們進城之後但凡見到旗人,無論男女老幼,統統一刀殺之。
到了這時候,旗人們想起前幾天多爾袞下令要所有人撤退的命令,他們這才知道,為什麽多爾袞這麽急了。
可惜他們知道的太晚了,眼看順軍一副不殺光旗人不罷手的樣子,現在所有旗人,無論兵民,都沒有升起抵抗的心思,這個時候他們隻想著趕緊逃出遼陽。
由於順軍是從南邊的城門進的城,所以旗人們都一窩蜂湧向北門,但眾人卻失望地看到北門被緊緊鎖住,看守的士兵早就不知道去哪了。
沒辦法一群人幹脆直接湧上城牆,想通過城牆走其他城門,而上了城頭,旗人們卻發現,其他幾處城門外早有順軍士兵虎視眈眈看著。
一眾旗人頓時絕望了,正茫然無措之間不知道是誰帶頭從北城門上一躍而下,這一絕望的舉動竟引發了連鎖反應:
許多旗人一時之間也跟著往下跳,北城門外就是太子河,不過河麵早已封凍,這些往下跳的旗人無一例外都慘死於封凍的河麵上。
當然,就算他們沒有自殺,城內的順軍將士也沒有放過他們的意思,隨著進城的順軍士兵越來越多,城中的殺戮愈發酷烈,一開始順軍士兵隻是在街上殺人,發展到後來,順軍士兵直接衝進屋子裏,不分男女老幼盡數屠殺殆盡。
這場殺戮一直持續到了深夜,整座遼陽城遍布屍體,到處都是鮮血,這些鮮血又在寒風中化作血冰,看上去相當恐怖。
發泄完之後,許多遼地出身的將士跪地痛哭,遼陽是很多遼民心目中遼地的象征,現在遼陽收複,盤踞在他們心頭數十年的噩夢也終於消失了。
第二天,發泄完了的順軍開始打掃遼陽:
經過順軍清點,遼陽中的旗人除了少部分婦孺之外,基本都被屠戮殆盡。
得知了遼陽血腥殺戮的消息,李來亨看著城中的情況歎了口氣,說道,“雖是建奴作惡多端,死有餘辜,但死了這麽多人,遼陽破壞成這樣,朝廷要想恢複遼陽昔日繁榮怕是要費不少功夫。”
李國英聽後對李來亨安慰道,“將軍,俗話說大破才能大立,遼陽沾染胡俗已久,如果行事不酷烈一些的話,如何掃除腥膻?房屋毀了,再建便是,關內那麽多遼人,他們返迴遼地的話遼地很快就能再度恢複的。”
李來亨想了一陣也點點頭,關內遼民不少,當年清軍占據遼東之後不計其數的遼民湧進關內,但在很多地方,遼民並沒有受到太好的安置,他們與關內民眾時不時就會爆發衝突。
如今遼地收複,李來亨相信很多遼民是願意迴到家鄉的,而且遼地經過戰亂,某種意義上成了一張白紙,朝廷也確實能更加輕鬆地完成各種布置。
想到這,李來亨點點頭,說道,“你說得對,讓弟兄們休整一陣,我們不日將進攻沈陽,徹底覆滅韃子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