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自成發出詔令,李過和劉宗敏這兩個大順軍元勳根據調令重新迴到了北京。
“捷軒,草原上的戰事還順利嗎?”李過和劉宗敏打了個招唿,“還有薑鑲那幫人現在怎麽樣了?”
劉宗敏笑道,“不如你啦,草原上的戰事還能怎樣?草原上城池都沒幾座,特麽的老子現在都快成商社的衛隊了。”
順軍在草原上的開拓戰略就是由北方開拓商社主導的,招募民眾前往修築城池和開墾田地,圈地建造牧場,而大軍則負責降服各個部落,保證商社商屯的安全。
這幾年下來,除了科爾沁和在豪格駐軍的奈曼部,敖漢部等部落之外,許多牆頭草部落已經接受了大順的管理,並在商社的指導下開始停止遊牧,定居下來:
實際上能定居的話這些個蒙古部落的牧民們是不想遊牧的,遊牧並不像後世小資們想的那麽美好…
李過說道,“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蒙古諸部是建奴的左膀右臂,捷軒你剪除了建奴的一大助力,還是非常了不起的。”
雙方互吹了一陣之後劉宗敏說道,“好了,咱們兄弟就沒有必要學那些酸子那樣說廢話了,你真的要聽總參謀部那幫人的計劃在遼南打一場?”
李過點點頭,說道,“韃子戰力還是很強,一座一座城池啃過去的話很困難,如果能在一場大戰中殲滅大量韃子主力,以後收複遼地就容易多了。”
劉宗敏不置可否,說道,“希望如此吧。”
不久,李自成便召集了總參謀部,五軍都督府以及兵部三個管軍事的部門,加上成立不久的海軍部,正式開始策劃即將進行的遼南會戰。
首先大家夥明確了了一下現在大順軍隊的大概情況:
由五營兵馬改編而來的五大集團軍,由明軍降軍組成的山西集團軍,河南集團軍和湖廣集團軍,這八個集團軍就是目前順軍的主要機動軍事力量構成了。
李過的建議是調集第一,第二集團軍還有正在陝西的第三集團軍三個集團軍投入遼南戰場,圍繞蓋州和清軍打一場大仗,爭取把清軍主力殲滅在遼南。
李過說完之後左光先提議可以抽調由左良玉那幫明軍降軍改編而來的湖廣集團軍進入遼南:
左良玉自己就是在遼東開始軍事生涯的,其部下也有很多人是遼地出身,讓這些人迴遼地作戰或許會有奇效。
李自成想了想,覺得左光先的話不無道理,至少現在清廷處於弱勢,這些個從遼地轉進的原遼地軍官多多少少應該有點收複家園的想法。
於是李自成點點頭,表示同意了左光先的話,並且接著說道,
“此次遼南戰事不同以往,不是山海關大戰那樣在一個地方投入所有兵力決戰,也不是像先前開辟新戰場那樣的大部隊開上去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這是一場在雙方都知道會在哪裏發生的大戰,圍繞蓋州,戰鬥地點也不止一處,諸位要萬萬小心。”
左光先接過李自成的話茬說道,“陛下說的是,這就是類似前明那樣的鬆錦大戰,不過前明無能,一戰喪失了所有九邊精銳,但我軍可不是明軍,此戰我軍必勝!”
李自成點點頭,轉向兵部,說道,“兵部成立一個專門的部門來負責此次會戰的後勤運輸,然後五軍都督府你們組建一個前敵指揮部,統籌前方的指揮。”
很快在李自成的指示之下兵部立馬成立了一個遼南軍需部,並和海軍部接洽之後調集了大批船隻北上參加軍需運輸。
與此同時,大順朝廷再度發出通告,鼓勵商人們主動輸送糧食物資前往遼南資助官軍在遼南戰場的大戰。
此次出征的大順將領陣容也是相當豪華:劉宗敏,李過還有劉芳亮三個大都督領銜,張能,田虎,任繼榮,李來亨,等許多宿將也跟著出征,而大批左良玉麾下的將領也將跟著前往遼南參與這次會戰。
其中,李過和劉宗敏兩個大佬將擔任剛剛成立的大順前敵指揮部的左都督和右都督,也就是說,這兩人將作為大順此次會戰的最高將領。
隨著一批批士兵和將領趕往遼東,順軍這麽大的動作自然遮掩不住,全國上下很快就意識到了,順軍又要打仗了!
不過這幾年順軍打仗不是小贏就是大贏,對於民眾來說早就贏麻了,所以大家夥也不怎麽擔心順軍會失利,大家夥關心的是,順軍這麽大動幹戈要去幹誰?
很快,大家就知道答案了:順軍又要和清軍在遼南打一場大仗!
報紙上刊登出了皇帝親自撰寫的文章:
李自成自認文學水平不行,也沒寫什麽文采飛揚的句式,而是以皇帝的口吻莊嚴地向天下人承諾:
“大順朝廷從未忘記遼地!前明之苦難源頭,皆來自建奴,正因為建奴,才有遼餉,才有天災人禍,建奴對中原大地的累累暴行大順上下從未忘記,收複遼地,是大順朝廷堅定不移,永遠不會改變的目標!而在這個夏秋,大順官軍將全力出擊遼南,這一戰將一戰扭轉遼地數十年的形勢,從此攻守異形!五年之內,大順朝廷必能收複遼地,將建奴全部驅逐至遼東邊牆之外!”
大順刊登在報紙上的文章掀起了巨大的波浪,很快遼地又成了大順上下最為熱門的話題,李自成又指示禦用文人孔家和錢謙益等人,寫了一篇篇文章,把清軍六次入寇的暴行披露出來。
一時之間,群情激奮,大家夥紛紛要求順軍一定要狠狠暴揍清軍一頓,以慰藉這麽多年來死於清軍的那些死難者們。
不過,李自成很快又指示禦用文人們攥寫了新的文章,內容大致是建州部和海西女真等其他女真部落之間的累累血債,李自成借禦用文人之手聲稱,
“萬方有罪,罪在愛新覺羅一家,其他女真部落其蒙古部落還有被裹挾的漢民們,都是建州暴政之下的受害者,大家夥要團結起來,一起幹翻建州部。”
“捷軒,草原上的戰事還順利嗎?”李過和劉宗敏打了個招唿,“還有薑鑲那幫人現在怎麽樣了?”
劉宗敏笑道,“不如你啦,草原上的戰事還能怎樣?草原上城池都沒幾座,特麽的老子現在都快成商社的衛隊了。”
順軍在草原上的開拓戰略就是由北方開拓商社主導的,招募民眾前往修築城池和開墾田地,圈地建造牧場,而大軍則負責降服各個部落,保證商社商屯的安全。
這幾年下來,除了科爾沁和在豪格駐軍的奈曼部,敖漢部等部落之外,許多牆頭草部落已經接受了大順的管理,並在商社的指導下開始停止遊牧,定居下來:
實際上能定居的話這些個蒙古部落的牧民們是不想遊牧的,遊牧並不像後世小資們想的那麽美好…
李過說道,“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蒙古諸部是建奴的左膀右臂,捷軒你剪除了建奴的一大助力,還是非常了不起的。”
雙方互吹了一陣之後劉宗敏說道,“好了,咱們兄弟就沒有必要學那些酸子那樣說廢話了,你真的要聽總參謀部那幫人的計劃在遼南打一場?”
李過點點頭,說道,“韃子戰力還是很強,一座一座城池啃過去的話很困難,如果能在一場大戰中殲滅大量韃子主力,以後收複遼地就容易多了。”
劉宗敏不置可否,說道,“希望如此吧。”
不久,李自成便召集了總參謀部,五軍都督府以及兵部三個管軍事的部門,加上成立不久的海軍部,正式開始策劃即將進行的遼南會戰。
首先大家夥明確了了一下現在大順軍隊的大概情況:
由五營兵馬改編而來的五大集團軍,由明軍降軍組成的山西集團軍,河南集團軍和湖廣集團軍,這八個集團軍就是目前順軍的主要機動軍事力量構成了。
李過的建議是調集第一,第二集團軍還有正在陝西的第三集團軍三個集團軍投入遼南戰場,圍繞蓋州和清軍打一場大仗,爭取把清軍主力殲滅在遼南。
李過說完之後左光先提議可以抽調由左良玉那幫明軍降軍改編而來的湖廣集團軍進入遼南:
左良玉自己就是在遼東開始軍事生涯的,其部下也有很多人是遼地出身,讓這些人迴遼地作戰或許會有奇效。
李自成想了想,覺得左光先的話不無道理,至少現在清廷處於弱勢,這些個從遼地轉進的原遼地軍官多多少少應該有點收複家園的想法。
於是李自成點點頭,表示同意了左光先的話,並且接著說道,
“此次遼南戰事不同以往,不是山海關大戰那樣在一個地方投入所有兵力決戰,也不是像先前開辟新戰場那樣的大部隊開上去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這是一場在雙方都知道會在哪裏發生的大戰,圍繞蓋州,戰鬥地點也不止一處,諸位要萬萬小心。”
左光先接過李自成的話茬說道,“陛下說的是,這就是類似前明那樣的鬆錦大戰,不過前明無能,一戰喪失了所有九邊精銳,但我軍可不是明軍,此戰我軍必勝!”
李自成點點頭,轉向兵部,說道,“兵部成立一個專門的部門來負責此次會戰的後勤運輸,然後五軍都督府你們組建一個前敵指揮部,統籌前方的指揮。”
很快在李自成的指示之下兵部立馬成立了一個遼南軍需部,並和海軍部接洽之後調集了大批船隻北上參加軍需運輸。
與此同時,大順朝廷再度發出通告,鼓勵商人們主動輸送糧食物資前往遼南資助官軍在遼南戰場的大戰。
此次出征的大順將領陣容也是相當豪華:劉宗敏,李過還有劉芳亮三個大都督領銜,張能,田虎,任繼榮,李來亨,等許多宿將也跟著出征,而大批左良玉麾下的將領也將跟著前往遼南參與這次會戰。
其中,李過和劉宗敏兩個大佬將擔任剛剛成立的大順前敵指揮部的左都督和右都督,也就是說,這兩人將作為大順此次會戰的最高將領。
隨著一批批士兵和將領趕往遼東,順軍這麽大的動作自然遮掩不住,全國上下很快就意識到了,順軍又要打仗了!
不過這幾年順軍打仗不是小贏就是大贏,對於民眾來說早就贏麻了,所以大家夥也不怎麽擔心順軍會失利,大家夥關心的是,順軍這麽大動幹戈要去幹誰?
很快,大家就知道答案了:順軍又要和清軍在遼南打一場大仗!
報紙上刊登出了皇帝親自撰寫的文章:
李自成自認文學水平不行,也沒寫什麽文采飛揚的句式,而是以皇帝的口吻莊嚴地向天下人承諾:
“大順朝廷從未忘記遼地!前明之苦難源頭,皆來自建奴,正因為建奴,才有遼餉,才有天災人禍,建奴對中原大地的累累暴行大順上下從未忘記,收複遼地,是大順朝廷堅定不移,永遠不會改變的目標!而在這個夏秋,大順官軍將全力出擊遼南,這一戰將一戰扭轉遼地數十年的形勢,從此攻守異形!五年之內,大順朝廷必能收複遼地,將建奴全部驅逐至遼東邊牆之外!”
大順刊登在報紙上的文章掀起了巨大的波浪,很快遼地又成了大順上下最為熱門的話題,李自成又指示禦用文人孔家和錢謙益等人,寫了一篇篇文章,把清軍六次入寇的暴行披露出來。
一時之間,群情激奮,大家夥紛紛要求順軍一定要狠狠暴揍清軍一頓,以慰藉這麽多年來死於清軍的那些死難者們。
不過,李自成很快又指示禦用文人們攥寫了新的文章,內容大致是建州部和海西女真等其他女真部落之間的累累血債,李自成借禦用文人之手聲稱,
“萬方有罪,罪在愛新覺羅一家,其他女真部落其蒙古部落還有被裹挾的漢民們,都是建州暴政之下的受害者,大家夥要團結起來,一起幹翻建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