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順雙方在沙河的連日激戰令雙方將士都感覺疲憊不堪,此時沙河河道上早已飄滿了屍體,河水都被染成了紅色。
由於清順雙方的取水地都在沙河,眼看沙河都要完全不能用了,清順雙方不得不暫停了軍事行動,默契地開始打撈各自士兵的屍體,防止出現瘟疫。
這種僵持的態勢令李過非常急躁,他不禁有些埋怨起了施琅的海軍陸戰隊:
“朝廷投入了那麽多銀子在海軍身上,以至於陸軍的經費還是靠將士們自己入股的商社在維持,結果這幫人作用就那麽點。”
李過煩躁地說道,“海軍再強又怎麽樣?能把船開到陸地上碾壓敵人不成?”
李來亨也不太讚成李自成在海軍上的大筆投入,或者說闖營諸人都是這麽想的:
一方麵他們既不懂海軍也在海軍上沒什麽關係,另一方麵他們始終認為陸軍還是比海軍更加重要。
雖然心裏是讚同的,但李過可以發牢騷,李來亨卻覺得自己還沒這個資格。
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多說,李來亨立馬轉移了話題,說道,
“都督莫急,我看韃子也撐不了太久了,不如讓將士們再歇幾天,向朝廷要求物資增援和人員補充的使者已經離開有一段時間了,相信不久之後朝廷的支援就到了,那時我們一定可以突破沙河。”
李過聽了李來亨的話沒有出聲,過了良久,他才說道,
“你說得對,不過看起來韃子還是很強,蓋州以北已經是韃子的核心區域了,到時戰鬥必然比現在更加艱難,你派人擬一道文書,和朝廷說一下,要想在遼南發起會戰,光靠一個集團軍是不夠的,至少需要三個集團軍才行。”
李來亨點點頭,他也感覺到了清軍的頑強,和在關內打仗一日千裏不同,關外的仗那真是每奪一城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而清軍那邊的感受同樣是壓力山大,博洛最終忍不住徑直前去找阿濟格,對阿濟格說道,
“英親王,沙河不能再守了,再繼續守下去的話複州的八旗就要打光了!”
阿濟格皺了皺眉頭,他看向博洛,說道,“怎麽?什麽時候八旗也怕死了?忘了我們是怎麽打出來的?”
博洛說道,“可是順軍絕對不會隻滿足於複州,現在在複州拚光了之後在蓋州海州怎麽辦?”
“行了,我心中有數,”阿濟格打斷了博洛的話,說道,“你現在的任務就是給我好好守好沙河,我沒讓你退你就不能退。”
博洛還想說些什麽,阿濟格已經做出手勢讓他離開,博洛無奈,隻得行禮後離開。
阿濟格其實也在等,他給盛京的多爾袞寫了一封信,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阿濟格判斷順軍一定會在攻取複州之後在遼南發動一波大會戰,這樣的話,清軍完全可以把複州化為一座堅固的堡壘,將順軍大軍全部拖在複州:
那樣的話對清軍核心區域影響就不會那麽大,反正蓋州以南荒廢已久,打爛了也沒什麽關係。
不過阿濟格憂慮的是多爾袞可能不會同意他的戰略,多爾袞可能更想在遼南打一場大戰,把順軍一戰打垮,從而把海量清軍從遼南戰場上解放出來。
但阿濟格覺得那樣不太可能,特別是現在沿海島嶼被順軍占據著,順軍大不了縮迴到各個海島上去,清軍沒有海軍,根本拿島上的順軍毫無辦法。
幾天以後,阿濟格收到了使者迴報的消息:
多爾袞果然否決了阿濟格的戰略,讓他盡快撤出複州軍民,然後北撤到榆林鋪一線,清軍準備在蓋州和複州之間的廣大區域和順軍打一場大仗。
阿濟格歎了口氣,既然多爾袞沒有派來援軍,這下子他真得撤了:
因為對麵的順軍一定會派出增援,此消彼長之下沙河一定會被順軍突破。
阿濟格還真沒判斷錯,在多爾袞迴絕了阿濟格的增援要求之時,順軍則是迎來了增援:
郭軍鎮奉命帶著大批援軍還有物資從海上登陸金州,在金州稍作休整之後便馬不停蹄地趕往汽車河岸,馳援李過。
新的生力軍來到沙河河岸讓順軍的士氣為之一振,相對應的,看到河對岸的順軍增兵了,清軍的士氣則止不住地開始下降。
李過心中大定,隨著順軍援軍到達,這場戰鬥可以說是十拿九穩了。
李來亨更是欣喜地對李過說道,“都督,請下令吧,將士們都已經躍躍欲試了,是時候對韃子發起一波全麵的進攻了!”
李過點點頭,隨即下令讓李來亨和郭軍鎮率領順軍,開始發起渡河強攻。
和以往一樣,順軍進攻的序幕從炮隊開始。
大量火炮發出一輪猛烈的齊射,這次的炮擊比順軍之前的好幾次炮擊都要猛烈得多,大量的炮彈砸向河對岸,壓得清軍完全抬不起頭來。
在炮火的掩護之下,順軍士兵隨即發起渡河行動。
清軍自然不會坐看順軍過河,紛紛開槍射箭阻擊渡河的順軍士兵,一時之間槍聲四起,箭矢橫飛,嗆人的火藥味彌漫著整個戰場。
不過順軍憑借兵力和火力上的優勢還是壓過了清軍,看著順軍船隻漸漸逼近河岸,博洛急得在岸邊大喊大叫,督促著清軍士兵全力阻擊順軍。
然而,清軍士兵雖然拚了命地奮力阻擊,但順軍的前鋒還是快殺到了清軍眼前!
此時剛好一陣猛烈的爆炸聲在清軍陣地中響起,不知是清軍自己的大炮炮管炸膛了還是順軍的炮彈幸運地命中了,總之,這陣爆炸引爆了清軍的彈藥庫,猛烈的爆炸在清軍陣地中炸開了一個缺口,順軍立刻抓住機會蜂擁而上。
隨著第一個順軍士兵踏上沙河西岸,僵持多日的沙河終於被順軍突破了!
博洛眼見沙河守不住了,便命令漢軍旗士兵留下斷後,自己率領滿軍旗的士兵縮迴了複州城中。
出乎順軍意料之外,漢軍旗的人打得相當頑強,硬生生在沙河拖了良久才被順軍殲滅,氣得李過下令不留俘虜,將俘獲的清軍士兵全部斬殺。
由於清順雙方的取水地都在沙河,眼看沙河都要完全不能用了,清順雙方不得不暫停了軍事行動,默契地開始打撈各自士兵的屍體,防止出現瘟疫。
這種僵持的態勢令李過非常急躁,他不禁有些埋怨起了施琅的海軍陸戰隊:
“朝廷投入了那麽多銀子在海軍身上,以至於陸軍的經費還是靠將士們自己入股的商社在維持,結果這幫人作用就那麽點。”
李過煩躁地說道,“海軍再強又怎麽樣?能把船開到陸地上碾壓敵人不成?”
李來亨也不太讚成李自成在海軍上的大筆投入,或者說闖營諸人都是這麽想的:
一方麵他們既不懂海軍也在海軍上沒什麽關係,另一方麵他們始終認為陸軍還是比海軍更加重要。
雖然心裏是讚同的,但李過可以發牢騷,李來亨卻覺得自己還沒這個資格。
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多說,李來亨立馬轉移了話題,說道,
“都督莫急,我看韃子也撐不了太久了,不如讓將士們再歇幾天,向朝廷要求物資增援和人員補充的使者已經離開有一段時間了,相信不久之後朝廷的支援就到了,那時我們一定可以突破沙河。”
李過聽了李來亨的話沒有出聲,過了良久,他才說道,
“你說得對,不過看起來韃子還是很強,蓋州以北已經是韃子的核心區域了,到時戰鬥必然比現在更加艱難,你派人擬一道文書,和朝廷說一下,要想在遼南發起會戰,光靠一個集團軍是不夠的,至少需要三個集團軍才行。”
李來亨點點頭,他也感覺到了清軍的頑強,和在關內打仗一日千裏不同,關外的仗那真是每奪一城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而清軍那邊的感受同樣是壓力山大,博洛最終忍不住徑直前去找阿濟格,對阿濟格說道,
“英親王,沙河不能再守了,再繼續守下去的話複州的八旗就要打光了!”
阿濟格皺了皺眉頭,他看向博洛,說道,“怎麽?什麽時候八旗也怕死了?忘了我們是怎麽打出來的?”
博洛說道,“可是順軍絕對不會隻滿足於複州,現在在複州拚光了之後在蓋州海州怎麽辦?”
“行了,我心中有數,”阿濟格打斷了博洛的話,說道,“你現在的任務就是給我好好守好沙河,我沒讓你退你就不能退。”
博洛還想說些什麽,阿濟格已經做出手勢讓他離開,博洛無奈,隻得行禮後離開。
阿濟格其實也在等,他給盛京的多爾袞寫了一封信,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阿濟格判斷順軍一定會在攻取複州之後在遼南發動一波大會戰,這樣的話,清軍完全可以把複州化為一座堅固的堡壘,將順軍大軍全部拖在複州:
那樣的話對清軍核心區域影響就不會那麽大,反正蓋州以南荒廢已久,打爛了也沒什麽關係。
不過阿濟格憂慮的是多爾袞可能不會同意他的戰略,多爾袞可能更想在遼南打一場大戰,把順軍一戰打垮,從而把海量清軍從遼南戰場上解放出來。
但阿濟格覺得那樣不太可能,特別是現在沿海島嶼被順軍占據著,順軍大不了縮迴到各個海島上去,清軍沒有海軍,根本拿島上的順軍毫無辦法。
幾天以後,阿濟格收到了使者迴報的消息:
多爾袞果然否決了阿濟格的戰略,讓他盡快撤出複州軍民,然後北撤到榆林鋪一線,清軍準備在蓋州和複州之間的廣大區域和順軍打一場大仗。
阿濟格歎了口氣,既然多爾袞沒有派來援軍,這下子他真得撤了:
因為對麵的順軍一定會派出增援,此消彼長之下沙河一定會被順軍突破。
阿濟格還真沒判斷錯,在多爾袞迴絕了阿濟格的增援要求之時,順軍則是迎來了增援:
郭軍鎮奉命帶著大批援軍還有物資從海上登陸金州,在金州稍作休整之後便馬不停蹄地趕往汽車河岸,馳援李過。
新的生力軍來到沙河河岸讓順軍的士氣為之一振,相對應的,看到河對岸的順軍增兵了,清軍的士氣則止不住地開始下降。
李過心中大定,隨著順軍援軍到達,這場戰鬥可以說是十拿九穩了。
李來亨更是欣喜地對李過說道,“都督,請下令吧,將士們都已經躍躍欲試了,是時候對韃子發起一波全麵的進攻了!”
李過點點頭,隨即下令讓李來亨和郭軍鎮率領順軍,開始發起渡河強攻。
和以往一樣,順軍進攻的序幕從炮隊開始。
大量火炮發出一輪猛烈的齊射,這次的炮擊比順軍之前的好幾次炮擊都要猛烈得多,大量的炮彈砸向河對岸,壓得清軍完全抬不起頭來。
在炮火的掩護之下,順軍士兵隨即發起渡河行動。
清軍自然不會坐看順軍過河,紛紛開槍射箭阻擊渡河的順軍士兵,一時之間槍聲四起,箭矢橫飛,嗆人的火藥味彌漫著整個戰場。
不過順軍憑借兵力和火力上的優勢還是壓過了清軍,看著順軍船隻漸漸逼近河岸,博洛急得在岸邊大喊大叫,督促著清軍士兵全力阻擊順軍。
然而,清軍士兵雖然拚了命地奮力阻擊,但順軍的前鋒還是快殺到了清軍眼前!
此時剛好一陣猛烈的爆炸聲在清軍陣地中響起,不知是清軍自己的大炮炮管炸膛了還是順軍的炮彈幸運地命中了,總之,這陣爆炸引爆了清軍的彈藥庫,猛烈的爆炸在清軍陣地中炸開了一個缺口,順軍立刻抓住機會蜂擁而上。
隨著第一個順軍士兵踏上沙河西岸,僵持多日的沙河終於被順軍突破了!
博洛眼見沙河守不住了,便命令漢軍旗士兵留下斷後,自己率領滿軍旗的士兵縮迴了複州城中。
出乎順軍意料之外,漢軍旗的人打得相當頑強,硬生生在沙河拖了良久才被順軍殲滅,氣得李過下令不留俘虜,將俘獲的清軍士兵全部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