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向李自成報告西營的孫可望請求李自成派出海軍支援他們出擊呂宋的時候,李自成迴複道,
“在西洋那邊傳來消息之前,先不急著對呂宋動手。”
李自成順軍的海軍實在太過稚嫩,單獨對上西班牙都不一定有勝算,所以大順需要先確保自己隻需麵對一個敵人就行:
那樣的話就得和歐洲國家簽訂一些盟約。
雖然歐洲人經常把各種條約當廁紙,但如果締約方實力夠強的話這幫人還是挺守約的,所以和這幫人締結條約還是有意義的:
前提是你得有足夠的實力,不然這些歐洲人坑你是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畢竟人家是海盜起家的,海盜講究的就是一個遇強講道義,遇弱講槍子。
當然,西營這幫人也不能閑著,閑久了就會出事,所以李自成打算把他們派往另外一個方向試試水:
那就是琉球。
琉球此時已經被島津家實際控製,不過島津家害怕遭到來自中原王朝的報複,也不敢把這事明麵上捅出去。
而琉球則是害怕島津家,所以也不敢向明廷求救,或者他們認為向明廷求救也沒有用?
當然,無論是當年的大明和現在的大順,實際上很多人對於琉球“一仆二主”的事情並非一無所知,隻是在大明的時候,大家夥覺得為了一個無關緊要的琉球大動幹戈沒什麽必要,所以裝做不知道。
而現在大順用兵方向太多,再接著亂開新戰線也不是什麽明智之舉。
不過李自成稍微要點臉,他還沒收下琉球這個藩屬國:
琉球還沒和大順簽訂宗藩條約,所以還算不上大順的藩屬國。
不過就在大順策劃對琉球動手額時候,日本人卻主動找上門來了:
“什麽?德川幕府派了一支使團前來北京恭賀大順統一天下?”
李自成看著手上這份槽點滿滿的文書,說道,“你們禮部沒搞錯吧?”
“錯不了,”鞏焴說道,“臣和陳侍郎還有其他熟悉日本事務的海商探討過,來人確實是日本朝廷的使團,不是前明那種來騙朝貢的。”
鞏焴這番話暴露了他對日本其實並不了解,因為這個時代的日本朝廷就是一個自娛自樂的戲班子。
額,也不能說是自娛自樂,應該說是金主德川幕府養的一個戲班子,好吧,雖然聽起來怪怪的,但他們的關係就是這樣。
日本那個由天皇掌控的朝廷負責假裝天皇是日本的皇帝,德川幕府負責出錢讓這個朝廷以做出一項項由幕府製定的政策。
不過李自成也判斷出前來的使團肯定是德川幕府派來的,對於德川幕府主動派遣來使,李自成還有點納悶,他登基以來並沒有和日本發生什麽關係,難道自己的魅力那麽大,能讓日本人納頭便拜?
日本人自然不是因為李自成的魅力所以來北京的,而是因為島津家的事情前來試探的:
在日本那一堆藩國之中,最令德川幕府忌憚的便是島津,島津家又窮又能打,膽子又大得很:
膽子不大是做不出攻占琉球這種事情的,畢竟日軍被明軍痛揍才過了多久?
這裏提一嘴,明軍在朝鮮是把日軍打出了不小的心理陰影的,特別是明軍的騎兵令日軍印象深刻,參與過朝鮮戰事的日軍將領迴國後紛紛認為明軍騎兵才是真騎兵,日本那些個什麽武田騎兵,赤備騎兵之類被後世某些人吹上天的騎兵與明軍相比就是笑話。
島津家當年由於實在沒錢,因此最終他們還是決定大舉出兵琉球:
這也很符合日本人一貫的梭哈玩法,要麽暴富要麽暴斃。
最終島津家這幫人賭對了,大明確實沒有管。
德川幕府自然是知道這事的,不過德川幕府認為那是島津家的事,就算中原王朝找事德川幕府也可以推給島津家。
但前段時間,日本出了一件大事,有人向德川幕府舉報說島津家大量走私火器,走私方向是在北方:
而且島津家還和西班牙人勾勾搭搭的,這讓德川幕府覺得島津家這幫人窮事多的家夥肯定又再做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
而且,德川幕府是知道對麵華夏大順和大清還處於戰爭狀態,這可是華夏王朝最忌諱的事情,要是因此讓大順惦記上了,那就麻煩了。
所以在德川幕府派出了使團,想來北京打探一下消息:
如果大順不知道這事,那很好辦,迴去之後把島津家那群窮武士狠狠教訓一頓,防止他們惹事,如果大順知道,那麽就得看大順對於這事是個什麽態度了。
這支出使大順的幕府使團的首領是德川光國:
德川光國是日本公認的智者和大學者,曆史上他模仿中國史書體係編纂了《大日本史》,這家夥是日本少有的意識到史書價值的高手,要是這家夥沒搞這麽一出,後世日本人的曆史就得全去中國史書上找了,那樣日本人就不好瞎編亂造了…
很快,德川光國就收到了要他入宮覲見大順皇帝的詔書,他趕緊收拾一番之後便前往紫禁城覲見皇帝去了。
見到李自成的德川光國有些緊張,但他還是努力地把禮節性的話都說了一遍:
德川光國對華夏文化非常熟悉,他是懂漢語的。
對於德川光國能用漢語這件事,李自成也沒什麽大驚小怪的,這年頭周邊國家的上層和知識分子都以華夏文化為燈塔,不會漢語漢文是會被瞧不起的。
“貴使遠道而來,應該不是單單是為了朝賀吧?”客套話說完之後就該說正事了,李自成說道,“朕不喜歡兜圈子,你直接說吧。”
德川光國當然不會直接說,“島津家好像在搞事,你知道嗎?”
於是德川光國說道,“陛下,天朝新立,我等仰慕天朝,朝賀乃是應盡之本分。”
說著德川光國悄悄觀察了一下李自成和大順的官員們,他們的表情都沒什麽問題,看來是真的不知道幕府究竟所為何事。
“在西洋那邊傳來消息之前,先不急著對呂宋動手。”
李自成順軍的海軍實在太過稚嫩,單獨對上西班牙都不一定有勝算,所以大順需要先確保自己隻需麵對一個敵人就行:
那樣的話就得和歐洲國家簽訂一些盟約。
雖然歐洲人經常把各種條約當廁紙,但如果締約方實力夠強的話這幫人還是挺守約的,所以和這幫人締結條約還是有意義的:
前提是你得有足夠的實力,不然這些歐洲人坑你是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畢竟人家是海盜起家的,海盜講究的就是一個遇強講道義,遇弱講槍子。
當然,西營這幫人也不能閑著,閑久了就會出事,所以李自成打算把他們派往另外一個方向試試水:
那就是琉球。
琉球此時已經被島津家實際控製,不過島津家害怕遭到來自中原王朝的報複,也不敢把這事明麵上捅出去。
而琉球則是害怕島津家,所以也不敢向明廷求救,或者他們認為向明廷求救也沒有用?
當然,無論是當年的大明和現在的大順,實際上很多人對於琉球“一仆二主”的事情並非一無所知,隻是在大明的時候,大家夥覺得為了一個無關緊要的琉球大動幹戈沒什麽必要,所以裝做不知道。
而現在大順用兵方向太多,再接著亂開新戰線也不是什麽明智之舉。
不過李自成稍微要點臉,他還沒收下琉球這個藩屬國:
琉球還沒和大順簽訂宗藩條約,所以還算不上大順的藩屬國。
不過就在大順策劃對琉球動手額時候,日本人卻主動找上門來了:
“什麽?德川幕府派了一支使團前來北京恭賀大順統一天下?”
李自成看著手上這份槽點滿滿的文書,說道,“你們禮部沒搞錯吧?”
“錯不了,”鞏焴說道,“臣和陳侍郎還有其他熟悉日本事務的海商探討過,來人確實是日本朝廷的使團,不是前明那種來騙朝貢的。”
鞏焴這番話暴露了他對日本其實並不了解,因為這個時代的日本朝廷就是一個自娛自樂的戲班子。
額,也不能說是自娛自樂,應該說是金主德川幕府養的一個戲班子,好吧,雖然聽起來怪怪的,但他們的關係就是這樣。
日本那個由天皇掌控的朝廷負責假裝天皇是日本的皇帝,德川幕府負責出錢讓這個朝廷以做出一項項由幕府製定的政策。
不過李自成也判斷出前來的使團肯定是德川幕府派來的,對於德川幕府主動派遣來使,李自成還有點納悶,他登基以來並沒有和日本發生什麽關係,難道自己的魅力那麽大,能讓日本人納頭便拜?
日本人自然不是因為李自成的魅力所以來北京的,而是因為島津家的事情前來試探的:
在日本那一堆藩國之中,最令德川幕府忌憚的便是島津,島津家又窮又能打,膽子又大得很:
膽子不大是做不出攻占琉球這種事情的,畢竟日軍被明軍痛揍才過了多久?
這裏提一嘴,明軍在朝鮮是把日軍打出了不小的心理陰影的,特別是明軍的騎兵令日軍印象深刻,參與過朝鮮戰事的日軍將領迴國後紛紛認為明軍騎兵才是真騎兵,日本那些個什麽武田騎兵,赤備騎兵之類被後世某些人吹上天的騎兵與明軍相比就是笑話。
島津家當年由於實在沒錢,因此最終他們還是決定大舉出兵琉球:
這也很符合日本人一貫的梭哈玩法,要麽暴富要麽暴斃。
最終島津家這幫人賭對了,大明確實沒有管。
德川幕府自然是知道這事的,不過德川幕府認為那是島津家的事,就算中原王朝找事德川幕府也可以推給島津家。
但前段時間,日本出了一件大事,有人向德川幕府舉報說島津家大量走私火器,走私方向是在北方:
而且島津家還和西班牙人勾勾搭搭的,這讓德川幕府覺得島津家這幫人窮事多的家夥肯定又再做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
而且,德川幕府是知道對麵華夏大順和大清還處於戰爭狀態,這可是華夏王朝最忌諱的事情,要是因此讓大順惦記上了,那就麻煩了。
所以在德川幕府派出了使團,想來北京打探一下消息:
如果大順不知道這事,那很好辦,迴去之後把島津家那群窮武士狠狠教訓一頓,防止他們惹事,如果大順知道,那麽就得看大順對於這事是個什麽態度了。
這支出使大順的幕府使團的首領是德川光國:
德川光國是日本公認的智者和大學者,曆史上他模仿中國史書體係編纂了《大日本史》,這家夥是日本少有的意識到史書價值的高手,要是這家夥沒搞這麽一出,後世日本人的曆史就得全去中國史書上找了,那樣日本人就不好瞎編亂造了…
很快,德川光國就收到了要他入宮覲見大順皇帝的詔書,他趕緊收拾一番之後便前往紫禁城覲見皇帝去了。
見到李自成的德川光國有些緊張,但他還是努力地把禮節性的話都說了一遍:
德川光國對華夏文化非常熟悉,他是懂漢語的。
對於德川光國能用漢語這件事,李自成也沒什麽大驚小怪的,這年頭周邊國家的上層和知識分子都以華夏文化為燈塔,不會漢語漢文是會被瞧不起的。
“貴使遠道而來,應該不是單單是為了朝賀吧?”客套話說完之後就該說正事了,李自成說道,“朕不喜歡兜圈子,你直接說吧。”
德川光國當然不會直接說,“島津家好像在搞事,你知道嗎?”
於是德川光國說道,“陛下,天朝新立,我等仰慕天朝,朝賀乃是應盡之本分。”
說著德川光國悄悄觀察了一下李自成和大順的官員們,他們的表情都沒什麽問題,看來是真的不知道幕府究竟所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