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瓦利特卻說道,“法官閣下,這你可以放心,華夏對於曆史記載是相當嚴肅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會和我們歐洲的那些個貴族一樣胡編亂造的。”
卡瓦列羅搖搖頭說說道,“不管怎麽說,為了解決這麽多人口的吃飯問題了大順一定會擴張,我們需要想辦法讓大順把目光放在大陸上,防止他們覬覦大洋對岸的新大陸。”
施瓦利特說道,“好了,大法官閣下,您難得來一趟大順,何必老是想這些呢?來喝一杯吧。”
卡瓦列羅接過施瓦利特遞過來的酒杯,說道,“那施瓦利特你和我講講你在大順的事情吧。”
“沒問題。”施瓦利特笑道,“你知道嗎?鬆江府這地方……”
“鬆江府就是好,安南和暹羅那些鬼地方就不是人待的。”
幾艘大船開進了鬆江港,船長林有德擺擺手,讓手下去叫海關的吏員過來檢查,他自己則坐在一處長凳上,喝著手下遞過來的茶水。
不一會兒,海關的吏員過來之後照例確認了船上的貨物之後,說道,
“林船長,你這艘船運的貨物都是糧食,按照規定可以判定為運糧船,你這個規格的運糧船按照朝廷政策可以拿到四千兩白銀的補貼,這是憑證,憑此憑證你可以前往大順皇家銀行的任何一家店鋪領取補貼。”
林有德有些意外地看著吏員交給自己的憑證,說道,“現在賣糧還有補貼?”
吏員說道,“不是賣糧有補貼,是從外藩運糧至大順就有補貼,按照船隻大小每艘船隻給予補貼,朝廷說了,這是為了鼓勵商人們多去買糧。”
搞糧食貿易補貼這一招是鄭芝龍的提議,按照鄭芝龍的說法,南洋的幾個國家,如安南,暹羅,真臘,緬甸等都是糧食產量很高的國家,這些國家每年都會有大量糧食盈餘,大順完全可以組織商人把這些糧食收購過來,通過海運運至鬆江,廣州等地,緩解大順的糧食供給。
李自成被鄭芝龍提醒也想起了中南半島這個糧食產量很高的地方,於是他同意了鄭芝龍的建議,而且他心中有了一個想法:
那就是明確中南半島,特別是安南和暹羅的藩屬國關係,然後以商社的名義前往購置田地,把占地行為從軍事行為變成商業行為。
鄭芝龍暫時還不知道李自成的想法,他提出這個建議其實是有私心的,如今跑南洋糧食貿易的,大部分是福建商人,嗯,鄭家自己也有不少商船是幹這個生意的…
話說迴來,林有德作為一個福建商人,地位還沒高到可以迅速獲取朝廷消息的地步,所以他聽到做糧食貿易還可以拿到朝廷補貼的時候還是相當意外的。
林有德平時走的是去安南和暹羅貿易的航線,主要交易就是糧食和白糖,這也是福建商人的主要航線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曆史上番薯這玩意正是從事糧食貿易的商人從菲律賓、安南等處獲取之後帶迴國內的。
不過番薯的作用也沒有後世一些網友吹得那麽神,在番薯傳入華夏之後,華夏大地的主糧仍是米麥。
所以林有德等福建商人還是以大米為主要收購對象,在探聽到朝廷有糧食補貼政策之後,林有德忽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既然北方的西商和晉商可以通過商屯大幅減小糧食貿易成本,福建商人們為何不在安南或者暹羅等地購置田地?
迴到福建之後林有德立刻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福建另一個大商人陳傳義。
陳傳義在福建商人中威望甚高,他與大名鼎鼎的陳振龍關係密切:
陳振龍當年從菲律賓把番薯偷運至福建,為緩解福建旱情和饑荒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不僅如此,陳傳義對這時華夏的三條貿易路線,菲律賓,南洋和日本都有很深的了解,因此許多福建商人有事都會與其商議。
不過陳傳義聽了林有德的建議卻皺起了眉頭,對林有德說道,
“西商和晉商所購買的田地不是朝廷所有就是無主之地,但是南洋那些國家是不一樣的,他們不大可能允許我們購置田地,即使允許的話也不妥當,除非有朝廷大軍做後盾,不然怕是很難有安全保證。”
林有德愣了一下,然後他想了想又對陳傳義說道,“那能不能走走福建或廣東官府的路子?”
陳傳義想了一陣,說道,“茲事體大,這種大事官員們不太可能與我們私相授受,如果你真有心幹這事的話,我可以想辦法引薦鄭家的人給你認識,鄭芝龍管著海關,他的話還是有分量的,別的不說,這次糧食補貼這檔子事,他肯定沒少出力。”
林有德點點頭,說道,“那就麻煩陳先生了,陳先生,如果此事能成,還麻煩陳先生牽頭,我們成立一個大商社,當年西商因商屯而名動天下,我們福建商人也可以做到!”
陳傳義看了林有德一眼,說道,“這事真能成主導者怎麽可能是我們?這事要能成的話牽頭的肯定還是由皇商。不過你說得對,這確實是我們福建商人的機會。”
以鹽業貿易揚名天下的西商一直是商人們的榜樣,大明所有商人都清楚地知道西商之所以能崛起靠的就是商屯帶來的巨大收益:
實際上各個朝廷曆來都是不太允許商人擁有太多田地的,西商靠著開中法巧妙地讓朝廷默許了他們大量購置田地的行為,這才是明初西商崛起的真諦。
後來開中法取消很難說沒有明廷對商人掌握大量田地的擔憂,都說取消開中法是時任首輔葉琪偏袒江南所致,但陳傳義不相信當時中樞其他官員都偏袒江南,所以關鍵還是整個朝廷及皇帝的意思。
想到福建人有可能向西商那樣名揚天下,陳傳義又改變了心思,他對林有德說道,“我和你一起去找鄭鴻奎,鄭家也有不少船隊在做糧食生意,我不相信他們不動心。”
卡瓦列羅搖搖頭說說道,“不管怎麽說,為了解決這麽多人口的吃飯問題了大順一定會擴張,我們需要想辦法讓大順把目光放在大陸上,防止他們覬覦大洋對岸的新大陸。”
施瓦利特說道,“好了,大法官閣下,您難得來一趟大順,何必老是想這些呢?來喝一杯吧。”
卡瓦列羅接過施瓦利特遞過來的酒杯,說道,“那施瓦利特你和我講講你在大順的事情吧。”
“沒問題。”施瓦利特笑道,“你知道嗎?鬆江府這地方……”
“鬆江府就是好,安南和暹羅那些鬼地方就不是人待的。”
幾艘大船開進了鬆江港,船長林有德擺擺手,讓手下去叫海關的吏員過來檢查,他自己則坐在一處長凳上,喝著手下遞過來的茶水。
不一會兒,海關的吏員過來之後照例確認了船上的貨物之後,說道,
“林船長,你這艘船運的貨物都是糧食,按照規定可以判定為運糧船,你這個規格的運糧船按照朝廷政策可以拿到四千兩白銀的補貼,這是憑證,憑此憑證你可以前往大順皇家銀行的任何一家店鋪領取補貼。”
林有德有些意外地看著吏員交給自己的憑證,說道,“現在賣糧還有補貼?”
吏員說道,“不是賣糧有補貼,是從外藩運糧至大順就有補貼,按照船隻大小每艘船隻給予補貼,朝廷說了,這是為了鼓勵商人們多去買糧。”
搞糧食貿易補貼這一招是鄭芝龍的提議,按照鄭芝龍的說法,南洋的幾個國家,如安南,暹羅,真臘,緬甸等都是糧食產量很高的國家,這些國家每年都會有大量糧食盈餘,大順完全可以組織商人把這些糧食收購過來,通過海運運至鬆江,廣州等地,緩解大順的糧食供給。
李自成被鄭芝龍提醒也想起了中南半島這個糧食產量很高的地方,於是他同意了鄭芝龍的建議,而且他心中有了一個想法:
那就是明確中南半島,特別是安南和暹羅的藩屬國關係,然後以商社的名義前往購置田地,把占地行為從軍事行為變成商業行為。
鄭芝龍暫時還不知道李自成的想法,他提出這個建議其實是有私心的,如今跑南洋糧食貿易的,大部分是福建商人,嗯,鄭家自己也有不少商船是幹這個生意的…
話說迴來,林有德作為一個福建商人,地位還沒高到可以迅速獲取朝廷消息的地步,所以他聽到做糧食貿易還可以拿到朝廷補貼的時候還是相當意外的。
林有德平時走的是去安南和暹羅貿易的航線,主要交易就是糧食和白糖,這也是福建商人的主要航線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曆史上番薯這玩意正是從事糧食貿易的商人從菲律賓、安南等處獲取之後帶迴國內的。
不過番薯的作用也沒有後世一些網友吹得那麽神,在番薯傳入華夏之後,華夏大地的主糧仍是米麥。
所以林有德等福建商人還是以大米為主要收購對象,在探聽到朝廷有糧食補貼政策之後,林有德忽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既然北方的西商和晉商可以通過商屯大幅減小糧食貿易成本,福建商人們為何不在安南或者暹羅等地購置田地?
迴到福建之後林有德立刻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福建另一個大商人陳傳義。
陳傳義在福建商人中威望甚高,他與大名鼎鼎的陳振龍關係密切:
陳振龍當年從菲律賓把番薯偷運至福建,為緩解福建旱情和饑荒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不僅如此,陳傳義對這時華夏的三條貿易路線,菲律賓,南洋和日本都有很深的了解,因此許多福建商人有事都會與其商議。
不過陳傳義聽了林有德的建議卻皺起了眉頭,對林有德說道,
“西商和晉商所購買的田地不是朝廷所有就是無主之地,但是南洋那些國家是不一樣的,他們不大可能允許我們購置田地,即使允許的話也不妥當,除非有朝廷大軍做後盾,不然怕是很難有安全保證。”
林有德愣了一下,然後他想了想又對陳傳義說道,“那能不能走走福建或廣東官府的路子?”
陳傳義想了一陣,說道,“茲事體大,這種大事官員們不太可能與我們私相授受,如果你真有心幹這事的話,我可以想辦法引薦鄭家的人給你認識,鄭芝龍管著海關,他的話還是有分量的,別的不說,這次糧食補貼這檔子事,他肯定沒少出力。”
林有德點點頭,說道,“那就麻煩陳先生了,陳先生,如果此事能成,還麻煩陳先生牽頭,我們成立一個大商社,當年西商因商屯而名動天下,我們福建商人也可以做到!”
陳傳義看了林有德一眼,說道,“這事真能成主導者怎麽可能是我們?這事要能成的話牽頭的肯定還是由皇商。不過你說得對,這確實是我們福建商人的機會。”
以鹽業貿易揚名天下的西商一直是商人們的榜樣,大明所有商人都清楚地知道西商之所以能崛起靠的就是商屯帶來的巨大收益:
實際上各個朝廷曆來都是不太允許商人擁有太多田地的,西商靠著開中法巧妙地讓朝廷默許了他們大量購置田地的行為,這才是明初西商崛起的真諦。
後來開中法取消很難說沒有明廷對商人掌握大量田地的擔憂,都說取消開中法是時任首輔葉琪偏袒江南所致,但陳傳義不相信當時中樞其他官員都偏袒江南,所以關鍵還是整個朝廷及皇帝的意思。
想到福建人有可能向西商那樣名揚天下,陳傳義又改變了心思,他對林有德說道,“我和你一起去找鄭鴻奎,鄭家也有不少船隊在做糧食生意,我不相信他們不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