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在傳統意義上是沒有現代概念的“外交”這一說法的,現代概念的外交這一概念是依托於威斯特伐利亞體係而存在的。
威斯特伐利亞體係的一個重要原則是甭管實際上如何,國與國之間理論上是“平等”的,因為國與國之間是“平等”的,這才有了外交的基礎。
而華夏傳統上是宗藩體係,華夏是天下之主,地位高於其他國家,這種情況下誰要是敢提和他國搞什麽外交,那就是“喪權辱國”了,畢竟宗主國怎麽能和藩國搞外交?
當然李自成知道這個時代華夏的優勢其實已經不是那麽大了,不然怎麽光看西洋人來華夏沿海搞事,華夏人卻沒法去歐洲搞事?
因此作為一個穿越者,李自成自然不能像清廷那樣關起門來硬騙自己是世界第一,那樣就太蠢了。
但是李自成現在也有點頭疼,先前為了對付清廷和防止有人頭皮癢,他指示衍聖公這些禦用文人大肆鼓吹華夷之辯,結果現在吹過頭了,要正兒八經搞外交成了一件難事了!
因為搞外交是不符合華夷之辯的,蠻夷哪有資格和華夏政權搞外交?
李自成試探性地提出禮部和理藩院溝通一下,看能不能抽出一個部門來和西洋人外交,禮部尚書鞏焴和侍郎陳名夏都一臉懵逼。
事實上現在大順禮部那幫人也根本不會什麽勞什子外交,他們對外交的理解就是朝貢貿易,通過朝貢貿易確立華夏的絕對經濟霸權:
是的,朝貢貿易可不是後世某些人說的那樣賠本賺吆喝,相反,通過朝貢貿易,華夏掌握了定價權和標準製定權:
所謂三流國家做產品,二流國家做技術,一流國家定標準,通過朝貢貿易,華夏牢牢掌握了定標準的權力,通俗來講就是這個時候的華夏說某樣東西值錢他就值錢,不值錢也值錢。
李自成不想放棄這種經濟霸權,但他也不想死守傳統宗藩體係,時代變了,大順總要和歐洲國家接觸的,現實又不是遊戲,大順是不可能真讓歐洲國家成為大順朝貢國的。
於是李自成簡略地向禮部眾人說了歐洲的情況,表示西洋國家不太可能成為大順的朝貢國,因此與西方國家的外交將與以往那些宗藩體係中的國家完全不同。
李自成說完之後禮部官員都陷入了沉默,和李自成想的一樣,他們很快就想清了事情的本質,那就是大順的天下之主的地位問題。
過了良久,陳名夏說道,“陛下,臣認為即使西洋諸國非我大順藩屬,也不能讓其與我平起平坐,不然恐受人與話柄。”
鞏焴點點頭,不過他倒是給李自成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思路:
“陛下,古人雲天子無家事,且天子的家事是不可置喙的,依臣之見,如果真有必要的話,不如化國事為家事,這樣就說得過去了。”
於是李自成想來想去,最終按照禮部的思路想出了一個暫時可以應對的辦法:
那就是設立一個新的直屬於皇帝的部門來應對這些不是藩屬國的國家的外交事務,把國與國的事務關係從名義上變成皇帝的私人事務。
於是李自成便設立了一個叫【領事館】的部門來負責和歐洲國家的外交事務:
這個領事館和後世的領事館不是一迴事,領事館名義上是皇帝的私人部門,是皇帝招待客人的地方,之後李自成會給予外國人在大順置地的一定權利,這樣將來各國就能在大順設立領事館來與大順對接外交事務。
解決了部門設置的問題之後,接下來的問題是解決人員問題。
大順了解西方國家的人並不多,李自成想來想去隻得把當了許久圖書館館長的方以智拉來充數,這家夥畢竟還算是接觸傳教士比較多的知識分子。
同時李自成還授權方以智找人來加入領事館,充實領事館的人員配置。
由於領事館理論上是皇帝的私人機構,方以智的夫人潘翟倒是可以不用從秘書處退出去了。
得到消息的方以智倒是很開心,如今天下大勢已經明了,大順取代大明改朝換代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而且看各地那降者如雲的情況,換老板的人實在太多了,也不在乎多自己一個。
要說方以智沒有仕途之心那是不可能的,隻是一來他自己當時起了高調,二來他的夫人現在可是秘書處副處長,方以智不願讓自己的夫人潘翟失去這個重要的職位。
說起來,抱夫人職位這事看起來有些吃軟飯的嫌疑,但對方以智來說並不丟臉。
因為龔鼎孳這家夥也為了保住顧橫波的秘書處副處長一職而辭官了,人家可是名滿天下的大名士,他都這麽幹了,方以智自然也沒什麽心裏負擔……
在方以智接受命令之後,李自成總算初步搭建起了一個簡陋的,可以與歐洲國家進行外交的體係。
當然,李自成心裏清楚。現階段關於歐洲國家的很多事情,還是得自己親自過問才行,而現在最重要的外交事務就是處理和荷蘭人的關係。
荷蘭人近幾十年通過陰謀和戰爭,成功把最大的競爭對手西班牙人趕出了台灣,並讓日本幕府驅逐了其他西方國家的商人,由此壟斷了日本到華夏的貿易。
本來荷蘭人還想拿下整個遠東的貿易壟斷權的,但他們幾次與大明爆發衝突都吃了虧,最終選擇和鄭芝龍這些海商一起瓜分遠東貿易。
李自成還是想和荷蘭人談談的,荷蘭人的領土欲望相對於英法西班牙這些國家相對開始比較小,他們更傾向於貿易。
而且目前的荷蘭人雖然戰力拉垮,但他們確實掌控著南海,如果大順想向南進入東南亞的話,還是必須想辦法和荷蘭人談談。
因為荷蘭人雖然在近海打不過鄭家,在陸地上還是打不過鄭家,但是一旦進入南海深處,那麽鄭家就打不過荷蘭了。
不過如果荷蘭人不識好歹,李自成也不介意動武和荷蘭人打一仗。
威斯特伐利亞體係的一個重要原則是甭管實際上如何,國與國之間理論上是“平等”的,因為國與國之間是“平等”的,這才有了外交的基礎。
而華夏傳統上是宗藩體係,華夏是天下之主,地位高於其他國家,這種情況下誰要是敢提和他國搞什麽外交,那就是“喪權辱國”了,畢竟宗主國怎麽能和藩國搞外交?
當然李自成知道這個時代華夏的優勢其實已經不是那麽大了,不然怎麽光看西洋人來華夏沿海搞事,華夏人卻沒法去歐洲搞事?
因此作為一個穿越者,李自成自然不能像清廷那樣關起門來硬騙自己是世界第一,那樣就太蠢了。
但是李自成現在也有點頭疼,先前為了對付清廷和防止有人頭皮癢,他指示衍聖公這些禦用文人大肆鼓吹華夷之辯,結果現在吹過頭了,要正兒八經搞外交成了一件難事了!
因為搞外交是不符合華夷之辯的,蠻夷哪有資格和華夏政權搞外交?
李自成試探性地提出禮部和理藩院溝通一下,看能不能抽出一個部門來和西洋人外交,禮部尚書鞏焴和侍郎陳名夏都一臉懵逼。
事實上現在大順禮部那幫人也根本不會什麽勞什子外交,他們對外交的理解就是朝貢貿易,通過朝貢貿易確立華夏的絕對經濟霸權:
是的,朝貢貿易可不是後世某些人說的那樣賠本賺吆喝,相反,通過朝貢貿易,華夏掌握了定價權和標準製定權:
所謂三流國家做產品,二流國家做技術,一流國家定標準,通過朝貢貿易,華夏牢牢掌握了定標準的權力,通俗來講就是這個時候的華夏說某樣東西值錢他就值錢,不值錢也值錢。
李自成不想放棄這種經濟霸權,但他也不想死守傳統宗藩體係,時代變了,大順總要和歐洲國家接觸的,現實又不是遊戲,大順是不可能真讓歐洲國家成為大順朝貢國的。
於是李自成簡略地向禮部眾人說了歐洲的情況,表示西洋國家不太可能成為大順的朝貢國,因此與西方國家的外交將與以往那些宗藩體係中的國家完全不同。
李自成說完之後禮部官員都陷入了沉默,和李自成想的一樣,他們很快就想清了事情的本質,那就是大順的天下之主的地位問題。
過了良久,陳名夏說道,“陛下,臣認為即使西洋諸國非我大順藩屬,也不能讓其與我平起平坐,不然恐受人與話柄。”
鞏焴點點頭,不過他倒是給李自成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思路:
“陛下,古人雲天子無家事,且天子的家事是不可置喙的,依臣之見,如果真有必要的話,不如化國事為家事,這樣就說得過去了。”
於是李自成想來想去,最終按照禮部的思路想出了一個暫時可以應對的辦法:
那就是設立一個新的直屬於皇帝的部門來應對這些不是藩屬國的國家的外交事務,把國與國的事務關係從名義上變成皇帝的私人事務。
於是李自成便設立了一個叫【領事館】的部門來負責和歐洲國家的外交事務:
這個領事館和後世的領事館不是一迴事,領事館名義上是皇帝的私人部門,是皇帝招待客人的地方,之後李自成會給予外國人在大順置地的一定權利,這樣將來各國就能在大順設立領事館來與大順對接外交事務。
解決了部門設置的問題之後,接下來的問題是解決人員問題。
大順了解西方國家的人並不多,李自成想來想去隻得把當了許久圖書館館長的方以智拉來充數,這家夥畢竟還算是接觸傳教士比較多的知識分子。
同時李自成還授權方以智找人來加入領事館,充實領事館的人員配置。
由於領事館理論上是皇帝的私人機構,方以智的夫人潘翟倒是可以不用從秘書處退出去了。
得到消息的方以智倒是很開心,如今天下大勢已經明了,大順取代大明改朝換代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而且看各地那降者如雲的情況,換老板的人實在太多了,也不在乎多自己一個。
要說方以智沒有仕途之心那是不可能的,隻是一來他自己當時起了高調,二來他的夫人現在可是秘書處副處長,方以智不願讓自己的夫人潘翟失去這個重要的職位。
說起來,抱夫人職位這事看起來有些吃軟飯的嫌疑,但對方以智來說並不丟臉。
因為龔鼎孳這家夥也為了保住顧橫波的秘書處副處長一職而辭官了,人家可是名滿天下的大名士,他都這麽幹了,方以智自然也沒什麽心裏負擔……
在方以智接受命令之後,李自成總算初步搭建起了一個簡陋的,可以與歐洲國家進行外交的體係。
當然,李自成心裏清楚。現階段關於歐洲國家的很多事情,還是得自己親自過問才行,而現在最重要的外交事務就是處理和荷蘭人的關係。
荷蘭人近幾十年通過陰謀和戰爭,成功把最大的競爭對手西班牙人趕出了台灣,並讓日本幕府驅逐了其他西方國家的商人,由此壟斷了日本到華夏的貿易。
本來荷蘭人還想拿下整個遠東的貿易壟斷權的,但他們幾次與大明爆發衝突都吃了虧,最終選擇和鄭芝龍這些海商一起瓜分遠東貿易。
李自成還是想和荷蘭人談談的,荷蘭人的領土欲望相對於英法西班牙這些國家相對開始比較小,他們更傾向於貿易。
而且目前的荷蘭人雖然戰力拉垮,但他們確實掌控著南海,如果大順想向南進入東南亞的話,還是必須想辦法和荷蘭人談談。
因為荷蘭人雖然在近海打不過鄭家,在陸地上還是打不過鄭家,但是一旦進入南海深處,那麽鄭家就打不過荷蘭了。
不過如果荷蘭人不識好歹,李自成也不介意動武和荷蘭人打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