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濟格見到圖賴帶著人撤下來的時候愣了一下,但他相信圖賴的判斷,圖賴也是宿將了,肯定是因為順軍的反擊力度太大了圖賴才會選擇把士兵撤下來。
隨即圖賴向阿濟格匯報了情況,直說順軍作戰意誌堅定,而且有火器,特別是有一種掌心雷,威力很大,白甲兵的重甲都撐不住。
阿濟格聞言愣了一下,說道,“你的意思是有白甲兵陣亡了?”
圖賴歎了口氣,說道,“死了六個白甲兵,四個被掌心雷炸中當場陣亡,有兩個在撤退時被冷槍陰了,順軍的火器水平很高,以後白甲兵不能輕易投入戰場了。”
阿濟格聞言有些頭疼,清軍火器上的優勢全靠明軍襯托,真的拚火器的話清廷無論如何都拚不過擁有龐大資源的中原政權。
想了想,阿濟格覺得這個問題還是交給多爾袞去思考,他是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了。
當然阿濟格也沒有責備圖賴把人撤下來的做法,相反他覺得圖賴做得很對。
畢竟滿人就這麽些人,死一個少一個,死多了的話八旗集團就得崩了。
但現在的問題是清軍這番攻勢之後還是打不下鐵山,以後要想把鐵山的順軍趕下海就麻煩了。
阿濟格見一眾士卒神情萎靡,士氣低落,無奈隻得下令讓大軍先加固營壘,挖掘壕溝,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而就在鐵山那邊打成一鍋粥之時,李過這邊由其親自帶領的順軍進展倒還是順利。
順軍海陸並進,擊破了金礪屬下的清軍,拿下了木場驛之後又大舉進逼南關,金礪琢磨了一陣之後,覺得南關是守不住的,於是他帶著清軍直接放棄南關,往北撤迴金州,然後派人去向多爾袞要援軍去了。
當然金礪倒是不擔心金州被順軍速通,因為他認為順軍沒這個能力。
金州與旅順不同,旅順一開始的定位就是一座港口,雖然後來勉強修成了一個堡壘,但距離清末那種要塞還差著十萬八千裏,大概明太祖當年命令明軍建旅順港的時候做夢也想不到旅順有朝一日會麵臨海上來的倭寇的威脅。
但是金州不一樣,金州是正兒八經的城市,而且還是衛城。
金州城在明初由明將葉旺,馬雲督建,一開始為土城,後來經金州指揮使韋富擴建成磚石城,城牆高達三丈三尺,嘉靖年間遼東巡撫王之誥再次加固,並增設角樓等城防體係,使得金州更加堅固。
李過率軍突破南關之後在金州以南的關帝廟設立了指揮部,並將大軍駐紮在關帝廟附近。
在安排完駐紮事宜之後,李過親自帶著部隊來到金州城下觀看,金州的規模有些出乎李過的意料:
李過原本還以為關外都是一些小城而已,沒想到金州都有這麽大,那比金州更為緊要的遼沈,廣寧,錦州,寧遠這些城市隻會更加堅不可摧。
“難怪陛下說收複遼地的關鍵還是在火器,沒有火器的話確實很難撬開這些鐵罐頭。”
李過感慨了一陣,雖然金州看起來不好打,但他是一定要打下金州的:
這既是總參謀部的計劃,也是李過的個人判斷。
因為金州正好卡在金州地峽上,拿下金州才能保證其南邊的整個半島,而如果丟了金州,旅順其實也很難守住,那麽順軍便隻得隻能在和毛文龍一樣在海上打遊擊了,那樣的話對清軍的殺傷和影響將十分有限。
況且拿下金州的話順軍就能在金州附近進行屯田,減輕後勤壓力:
畢竟按照李自成的規劃,順軍幾路大軍對後勤打得壓力實在太大了,雖然可以走海路運輸,但是李過作為內地出身之人天然不信任不穩定的海運。
當然,李過征戰多年,已經養成了凡事先考慮最差情況的習慣,他雖然帶著必勝的信念來到金州,準備攻下金州,但同時他也安排了相當一部分人在旅順建造土堡,擴建旅順,以防情況不利的話能退到旅順堅守。
金州這一帶已經沒有多少漢民,遼南地區在明清拉鋸戰中早已化為荒蕪,而且金州這個地方離海不遠,清廷擔心漢民駕船出逃,於是遷入金州附近的大部分是蒙古人:
這些蒙古人主要來自於科爾沁和察哈爾部,也有一些來自於土默特部,這些蒙古人並不太會種田,糧食供給基本靠清廷運輸,清廷把這些蒙古人扔在這裏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或許僅僅隻是為了削弱草原上的蒙古勢力而已。
但這卻使得金州大片良田就這麽被浪費了,遼南四衛在明廷時是遼東都司的主要糧食供應區,金州一地便有在冊田畝近六千頃,而在清廷手中,糧食產出卻極為有限。
生活在金州地區的蒙古人戰力也不怎麽樣,這些蒙古人以一個個蒙古包的形式分布在金州各地,在順軍到達的時候一些蒙古人已經隨著金礪退入金州城中,還有一些蒙古人舍不得他們的牛羊而抱著僥幸的心理留在城外。
此時的關外地區清軍威望正處於如日中天之際,此時講隻針對某個集團毫無意義,因為那樣並不會起到什麽分化的作用,反而隻會讓順軍將士們束手束腳。
因此出征之前,李自成特別向出征的一眾將領交代了一個中心思想,那就是
\\\"剃頭者皆大順之敵,當全力將之殲滅殆盡,無論其原本是滿,是蒙還是漢。”
因此順軍對這些蒙古人沒有手軟,大批順軍騎兵縱馬而去,將蒙古人殲滅,並焚毀其住所,將蒙古人留在城外的物資也悉數搶掠一空。
一些蒙古人也試圖和順軍展開交鋒,但他們在順軍優勢兵力的圍剿下很快崩潰,順軍沒用太多時間就將金州城外的所有蒙古人全部肅清。
肅清了蒙古人之後,順軍便可以將營寨往前推進,李過下令讓順軍圍住東西南三個城門,並直接在城門不遠處紮營,打造攻城器械,以此給金州守軍施加壓力。
隨即圖賴向阿濟格匯報了情況,直說順軍作戰意誌堅定,而且有火器,特別是有一種掌心雷,威力很大,白甲兵的重甲都撐不住。
阿濟格聞言愣了一下,說道,“你的意思是有白甲兵陣亡了?”
圖賴歎了口氣,說道,“死了六個白甲兵,四個被掌心雷炸中當場陣亡,有兩個在撤退時被冷槍陰了,順軍的火器水平很高,以後白甲兵不能輕易投入戰場了。”
阿濟格聞言有些頭疼,清軍火器上的優勢全靠明軍襯托,真的拚火器的話清廷無論如何都拚不過擁有龐大資源的中原政權。
想了想,阿濟格覺得這個問題還是交給多爾袞去思考,他是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了。
當然阿濟格也沒有責備圖賴把人撤下來的做法,相反他覺得圖賴做得很對。
畢竟滿人就這麽些人,死一個少一個,死多了的話八旗集團就得崩了。
但現在的問題是清軍這番攻勢之後還是打不下鐵山,以後要想把鐵山的順軍趕下海就麻煩了。
阿濟格見一眾士卒神情萎靡,士氣低落,無奈隻得下令讓大軍先加固營壘,挖掘壕溝,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而就在鐵山那邊打成一鍋粥之時,李過這邊由其親自帶領的順軍進展倒還是順利。
順軍海陸並進,擊破了金礪屬下的清軍,拿下了木場驛之後又大舉進逼南關,金礪琢磨了一陣之後,覺得南關是守不住的,於是他帶著清軍直接放棄南關,往北撤迴金州,然後派人去向多爾袞要援軍去了。
當然金礪倒是不擔心金州被順軍速通,因為他認為順軍沒這個能力。
金州與旅順不同,旅順一開始的定位就是一座港口,雖然後來勉強修成了一個堡壘,但距離清末那種要塞還差著十萬八千裏,大概明太祖當年命令明軍建旅順港的時候做夢也想不到旅順有朝一日會麵臨海上來的倭寇的威脅。
但是金州不一樣,金州是正兒八經的城市,而且還是衛城。
金州城在明初由明將葉旺,馬雲督建,一開始為土城,後來經金州指揮使韋富擴建成磚石城,城牆高達三丈三尺,嘉靖年間遼東巡撫王之誥再次加固,並增設角樓等城防體係,使得金州更加堅固。
李過率軍突破南關之後在金州以南的關帝廟設立了指揮部,並將大軍駐紮在關帝廟附近。
在安排完駐紮事宜之後,李過親自帶著部隊來到金州城下觀看,金州的規模有些出乎李過的意料:
李過原本還以為關外都是一些小城而已,沒想到金州都有這麽大,那比金州更為緊要的遼沈,廣寧,錦州,寧遠這些城市隻會更加堅不可摧。
“難怪陛下說收複遼地的關鍵還是在火器,沒有火器的話確實很難撬開這些鐵罐頭。”
李過感慨了一陣,雖然金州看起來不好打,但他是一定要打下金州的:
這既是總參謀部的計劃,也是李過的個人判斷。
因為金州正好卡在金州地峽上,拿下金州才能保證其南邊的整個半島,而如果丟了金州,旅順其實也很難守住,那麽順軍便隻得隻能在和毛文龍一樣在海上打遊擊了,那樣的話對清軍的殺傷和影響將十分有限。
況且拿下金州的話順軍就能在金州附近進行屯田,減輕後勤壓力:
畢竟按照李自成的規劃,順軍幾路大軍對後勤打得壓力實在太大了,雖然可以走海路運輸,但是李過作為內地出身之人天然不信任不穩定的海運。
當然,李過征戰多年,已經養成了凡事先考慮最差情況的習慣,他雖然帶著必勝的信念來到金州,準備攻下金州,但同時他也安排了相當一部分人在旅順建造土堡,擴建旅順,以防情況不利的話能退到旅順堅守。
金州這一帶已經沒有多少漢民,遼南地區在明清拉鋸戰中早已化為荒蕪,而且金州這個地方離海不遠,清廷擔心漢民駕船出逃,於是遷入金州附近的大部分是蒙古人:
這些蒙古人主要來自於科爾沁和察哈爾部,也有一些來自於土默特部,這些蒙古人並不太會種田,糧食供給基本靠清廷運輸,清廷把這些蒙古人扔在這裏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或許僅僅隻是為了削弱草原上的蒙古勢力而已。
但這卻使得金州大片良田就這麽被浪費了,遼南四衛在明廷時是遼東都司的主要糧食供應區,金州一地便有在冊田畝近六千頃,而在清廷手中,糧食產出卻極為有限。
生活在金州地區的蒙古人戰力也不怎麽樣,這些蒙古人以一個個蒙古包的形式分布在金州各地,在順軍到達的時候一些蒙古人已經隨著金礪退入金州城中,還有一些蒙古人舍不得他們的牛羊而抱著僥幸的心理留在城外。
此時的關外地區清軍威望正處於如日中天之際,此時講隻針對某個集團毫無意義,因為那樣並不會起到什麽分化的作用,反而隻會讓順軍將士們束手束腳。
因此出征之前,李自成特別向出征的一眾將領交代了一個中心思想,那就是
\\\"剃頭者皆大順之敵,當全力將之殲滅殆盡,無論其原本是滿,是蒙還是漢。”
因此順軍對這些蒙古人沒有手軟,大批順軍騎兵縱馬而去,將蒙古人殲滅,並焚毀其住所,將蒙古人留在城外的物資也悉數搶掠一空。
一些蒙古人也試圖和順軍展開交鋒,但他們在順軍優勢兵力的圍剿下很快崩潰,順軍沒用太多時間就將金州城外的所有蒙古人全部肅清。
肅清了蒙古人之後,順軍便可以將營寨往前推進,李過下令讓順軍圍住東西南三個城門,並直接在城門不遠處紮營,打造攻城器械,以此給金州守軍施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