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順軍士兵突破了關寧軍的防守,過了石河之後,吳三桂就開始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了:


    他召集了自己的家丁,並備好了良馬和幹糧,準備一旦形勢不對立刻溜之大吉。


    比吳三桂更著急的是王永吉和高第,王永吉甚至多次催促,要求吳三桂集合大軍重創順軍,而高第則建議吳三桂派人和順軍言和以拖延時間。


    吳三桂自然是無視了王永吉的意見,現在他麾下的士兵可是寶貴的很,隻要兵還在,哪怕最後輸了還是能談,要是一股腦打沒了,那吳三桂就真的完了。


    高第的建議倒是更加實際一些,吳三桂於是派出山海關附近的幾戶士紳代表前往順軍營中,準備和李自成言和。


    什麽?你問山海關不是關隘嗎?怎麽有士紳?


    原因很簡單,像山海關這種大型關隘,天然就會形成城鎮,實際上潼關,嘉峪關皆是如此,曆史上孫傳庭就被潼關士紳坑得不輕。


    不過李自成沒有接受吳三桂的談和要求,反而給吳三桂傳達了一個頗為強勢的迴應:


    要麽投降,要麽死。


    李自成的強勢讓吳三桂既驚恐又惱怒。


    在他原來的設計中,李自成和順軍就是他用來和清兵兌子的棋子而已,但李自成的表現遠遠超出他的預料:


    李自成從一開始就洞穿了他不會降順的想法,之後企圖用一次突襲來幹掉自己,幹不掉之後又征召了大軍以雷霆之勢打了過來,這種表現,讓吳三桂覺得自己以前小看崇禎帝了。


    沒想到原來李自成這麽厲害,能壓製他十多年的崇禎帝看來還真是時運不濟而已。


    不過現在想這些已經太遲了,吳三桂一方麵安排關寧軍緊守關牆,一麵又繼續向錦州派出使者,與清軍談判。


    錦州城中,大清攝政王多爾袞正與此時清廷的兩大漢奸,額,後世某些人口中的兩大開清重臣範文程和洪承疇商討清軍接下來的計劃。


    事實上李自成沒有猜錯,清軍確實在年初就已經開始了總動員的準備,為了更好的統籌大軍,多爾袞甚至早早地從沈陽來到了錦州,準備策劃一場比皇太極時代更加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在多爾袞的計劃中,這將是一場規模空前的超級大戰,而他,大清攝政王,將取得遠超皇太極的功績:


    他將率領清軍在關內占據城池,收下山海關,徹底打通入關之路,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他甚至能夠打下北京,重建金朝。


    不過,滿懷雄心壯誌的多爾袞在前幾天收到了一個爆炸性的大消息:


    有商人和蒙古人帶來了一個讓他驚訝萬分的重大情報:


    那就是北京城易主了!


    流寇頭子李自成帶領軍隊攻陷了北京城,崇禎帝已經身亡,北直隸各地紛紛改換門庭。


    看起來中原大地似乎要上演改朝換代的戲碼了。


    得到這個消息的多爾袞立刻召集了範文程和洪承疇,和這兩人商討清軍接下來的戰略規劃。


    範文程和洪承疇聽到北京易主的消息之後都是眼前一亮,特別是洪承疇,他當即對多爾袞說道,


    “攝政王,闖賊攻滅明廷,這時上天賜予我大清之絕世良機,萬不可失,當速整大軍,開往山海關,收降關寧軍!”


    多爾袞看了洪承疇一眼,心想這老家夥沒事吧?雖然北京易主了,但南方還是明廷的地盤,明廷哪裏就滅了?


    沒想到範文程也對多爾袞說道,


    “攝政王,崇禎帝已死,就可以視作大明已經滅亡,此時正是群雄逐鹿之時,我大清當以複君仇之名,進關消滅李自成,明廷流寇蔓延已久,能與我角逐者隻有李自成,隻要消滅李自成,那麽大清就可以入主中原了!”


    多爾袞這下聽明白了,對於洪承疇這些漢臣來說,隻要明廷還在,他們就是亂臣賊子,而如果明廷沒了,那麽他們就是朝代交替之際棄暗投明的識時務者了。


    不過多爾袞還是有些猶豫,他說道,“李自成這麽快就打下了北京城,看起來也不是一個簡單人物,他麾下的將士比明軍要強得多吧?”


    洪承疇說道,“攝政王想多了,李自成不過一流寇而已,之所以能成勢不過是因為明軍精銳都在遼東為我大清兵所滅,這才讓他鑽了空子而已。”


    在關內流寇這個問題上,洪承疇的發言權比範文程大得多,因此範文程就沒有開口,見範文程沒有說話,洪承疇繼續說道,


    “流寇的作戰特點是依靠人數優勢和大量馬匹形成局部的多打少,不過我大清行軍之迅速,戰力之強大冠絕天下,剛好克製流寇的作戰風格,隻要能贏一次,就能將他們追到死。”


    多爾袞聽了洪承疇的話之後沒有馬上給出迴應,他知道清廷中的所有漢臣都熱切地期盼著大清能夠一統天下:


    隻要大清沒有一統天下,他們就是投靠異族的漢奸,而如果大清統一了天下,那就說不了什麽了。


    實際上在皇太極時期,清廷中的漢臣們就多次鼓動皇太極進攻北京,不過都被皇太極拒絕了。


    現在多爾袞必須思考洪承疇和範文程這兩人的建議是真的從事實出發還是和以前一樣為了漢臣們的那點私心?


    就在多爾袞還在思考的時候,又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了過來:


    “攝政王,吳三桂的使者到了!吳三桂想請我大清助戰剿賊,他說隻要大清願意幫忙,他願意獻出山海關!”


    從吳三桂使者那得到消息的何洛會興奮的跑過來對多爾袞說道,“山海關!吳三桂願意獻出困擾我大清多年的山海關!”


    多爾袞沒有表現出太多的興奮,他看向洪承疇,問道,


    “以洪學士對吳三桂的了解,吳三桂說這番話可靠嗎?”


    洪承疇被何洛會的消息驚住了,過了半晌才被多爾袞的問話拉了迴來,他當即說道,


    “攝政王,以臣之見,吳三桂所言必是真的,或者說不需要真,此乃天賜良機,我軍當直撲山海關,控下山海關的同時收服關寧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永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零陵上將邢道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零陵上將邢道榮並收藏明末永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