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興興領命而去的杜勳還不知道李自成是不會允許他趁機撈錢的,關於撈錢之事,李自成打算交給自己的陝西老兄弟們,因為這些家夥目前還比較天真,玩不出明朝官吏那種抄了一百兩銀子交給國庫一兩銀子的騷操作。


    除了宦官群體,勳貴群體李自成也不會放過,大明勳貴有錢的很,而且這些人非常沒用,李自成根本不想用這些垃圾勳貴。


    搞宦官和勳貴的話官員們大概率不僅不會反對,甚至會樂得加入其中,所以李自成決定暫時先不動官僚們,先榨取宦官和勳貴們的財產。


    當然,袞袞諸公李自成更是不會放過的。


    不過李自成暫時還不打算現在動手,現在動手的話會破壞現在北方降者如雲的“大好局麵”。


    而且關於如何榨取官員的財產是一門大學問,對於這方麵的事情,李自成決定向我大清學習,我大清在榨取官員官員財產這方麵是相當有水平的。


    特別是某些人吹上天的乾隆帝,乾隆帝別的方麵不好評價,榨取官員確實非常有一套的,他發明了兩大榨取官員財產的方法。


    第一種叫做安罪抄家。由於封建時代基本沒有幾個官員是幹淨的,有心的話很容易就能找到官員的不法事跡,然後就可以愉快的抄家了。


    第二種叫做議罪銀製度,皇帝會“勒索”官員上交議罪銀,作為迴報,一些事情皇帝可以當做沒看見,要是不交議罪銀,嗬嗬,沒罪也得變有罪。


    當然,在明清這個時代,除了海瑞等極少數官員,絕大多數官員都是有問題的,隻是問題嚴不嚴重而已,從這點來說乾隆帝讓官員們交議罪銀還真沒冤枉了這幫人。


    總之就是一句話,拿官員的銀子必須是讓官員成為違法分子,曆史上李自成的追贓助餉太過粗暴,搞得所有官員人人自危,手段簡直太低端了。


    李自成在想著如何撈錢,一些人則在想著如何在新朝更好的混下去,這其中就包括了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


    駱養性曆史上先降順後降清,妥妥地牆頭草一個,因此自然不會給大明盡忠,不過他還沒想好怎麽在新朝混的時候就收到了壞消息。


    從他聽到李自成朝會的一些風聲之後,駱養性立馬意識到新皇並不打算留著錦衣衛了。


    錦衣衛這麽重要的部門,新皇沒有對錦衣衛做出指示,這對於駱養性來說絕對不是好消息。


    李自成顯然不可能是忽略了錦衣衛,沒有做出指示說明沒有指示的必要:


    死人不需要指示。


    想到這駱養性非常緊張,要是錦衣衛被處置了,自己這個錦衣衛指揮使豈不是要完?


    想到這,駱養性決定主動出擊,想辦法主動和新皇接觸,向新皇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花了近萬兩銀子之後,駱養性終於得到了一個麵見李自成的機會,於是駱養性將錦衣衛的各種檔案打包之後裝於車上,大搖大擺進宮去了。


    駱養性這麽做是為了防止明朝降官落井下石,明朝官員們非常討厭廠衛係統,他們肯定會不遺餘力地勸說李自成裁撤錦衣衛,甚至會向李自成爆駱養性的黑料。


    於是駱養性隻得亮出自己的殺手鐧,那就是官員們在錦衣衛中的黑曆史,以此與官員們達成某種心照不宣的默契。


    李自成聽到駱養性求見的時候倒是有些意外,他此時正在和鞏煜商討有關崇禎帝的葬禮一事。


    “崇禎帝雖然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但不管怎麽說,千古艱難唯一死,他既然選擇了用命去抵償自己的過失,我們也不能在對他有所置喙。”


    李自成其實心裏對於崇禎帝自盡非常無語,崇禎帝在昏招頻出之後於最後時刻再次出了一個大昏招:


    他的自盡使得清軍獲得蠱惑人心的借口的同時給農民軍和大明的聯合造成了極大的阻礙,曆史上農民軍和大明始終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攜手合作,這和崇禎帝的死有莫大的關係。


    沒辦法,現在的李自成隻能想辦法降低崇禎帝自盡帶來的負麵影響,於是他決定給崇禎帝辦一個盛大的葬禮。


    “陛下,此事恐有些問題。”鞏焴皺著眉頭說道,“帝王規格的葬禮花費頗巨,而據楊尚書(此時大順的戶政府尚書,即戶部尚書楊玉林)所講,明廷國庫及崇禎帝內帑中的存銀寥寥無幾,且我軍軍費緊張,恐難以支撐一場帝王葬禮。”


    李自成聞言有些愕然,合著大順原來這麽窮…


    這時候駱養性的求見讓李自成眼前一亮,他說動,“鞏尚書,崇禎帝的葬禮還是要大辦,至於錢的事,你不必操心,這不是送錢的人到了嗎?”


    說著李自成召見了駱養性,開口第一句話就說,


    “駱養性,我聽說錦衣衛是大明皇帝的鷹犬,是不是?”


    駱養性不慌不忙地說道,“正是,錦衣衛乃皇帝心腹,唯皇命是從,不問是非。”


    作為原大明官僚群體的一員,鞏焴是不喜歡錦衣衛的,他忍不住對李自成說道,


    “陛下,錦衣衛並非完全忠於皇家,他們與宦官及勳貴勾結,橫行不法,插手宮闈之事。崇禎十二年,宮中發生九蓮菩薩事件,崇禎帝的年僅五歲的皇子朱慈煥竟然在宮中突然病重身亡,死前朱慈煥對崇禎說了一句話:“九蓮菩薩言:帝待外戚薄,將盡殤諸子。”這一看就是人為的,錦衣衛連皇子都保護不了,或者說不想保護,臣不認為錦衣衛於皇家有什麽用。”


    駱養性聞言愕然,他想反駁鞏焴的話,但是鞏焴是順朝的吏部尚書,與之相比,李自成更相信誰自然不言而喻。


    就當駱養性轉動腦筋想著怎麽應付的時候李自成已經看向了他,並問道,“駱養性,你覺得鞏尚書說得對嗎?”


    駱養性連忙說道,“鞏尚書之言有些偏激了,當年那檔次事,是官員,勳貴,宦官聯手操縱的,與錦衣衛並無幹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永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零陵上將邢道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零陵上將邢道榮並收藏明末永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