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大明門再走過一條長長的過道之後,便是承天門(今天安門),在大明門和承天門之間的過道兩側則是六部和五軍都督府的值房:
這裏在以往是大明朝的最高權力中樞,不過現在這個時候,舊主人剛剛撤走,新主人尚未入住,這裏倒是顯得有些蕭條。
進入承天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進入皇城,但是離紫禁城仍然有些差距,還需經過端門,午門,午門之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紫禁城。
很快,在走過了端門,到達午門的時候,紫禁城終於展露在眾人眼前。
李自成望著煌煌洞開的午門,心中感慨萬千:這就是傳說中的午門了!跨過這道門,自己將正式取代大明,扛起結束戰亂,收複失地的重任。
午門正門是昔日大明皇帝專門進出之地,過了這座大門,便是象征天下最高權力的皇極殿,除了皇帝,唯有皇後在和皇帝大婚時才可以進出午門的正門一次,除此之外,殿試的前三甲也能過一次,其他人等就沒有這個資格了。
李自成愣愣地看著眼前的午門,他身後的一眾大順文武也是愣住了:
大順集團是真正的起於布衣階層,否則也不至於牛金星一個舉人都能成為大順文官之首了。
這些原本的小卒行伍,鄉裏鄉民,甚至盜賊浪子,雖然進了西安後眼界大開,但西安早已不是以前的天下至尊,自然無法與堂堂皇宮相比。
因此看到眼前金光燦燦的亭台樓閣,即使有些人已經進過紫禁城,但仍然被壯麗的宮門所震驚。
魏藻德瞄了李自成基身後的大順文武一眼,見眾人都被皇城的雄偉震住,連皇帝好象也呆了,心中得意,心想這群家夥打仗厲害但終究沒見過世麵,以後在官場,自己這些老油條有的是辦法重掌大權。
不過那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當務之急還是要討好眼前這位新皇帝。
於是,魏藻德向李自成說道:“陛下,前麵就是皇極殿(今太和殿)了,請陛下過金水橋。”
皇極門前,金水河在此處形成了一條形似弓背的人工河道,河上有五座並列的石橋,這是永樂皇帝仿照南京皇宮的五龍橋建造而成的,中間的石橋也是皇帝專用的,其餘人隻能走其他幾條石橋。
李自成踏上石橋之後,跟在他身後的李過,劉宗敏等人沒有想太多,也跟了上去,陳名夏見狀連忙對眾人說道,
“諸位不可逾禮,正橋乃天子專用,文武諸臣需走側橋。”
然而陳名夏說得太晚,李過,劉宗敏等幾個大順元勳已經上了石橋,李自成見狀立刻說道,
“無妨,諸位現在是大順之臣而非大明之臣,不必遵守大明之禮。”
逾禮一事可大可小,但既然李自成都這樣說了,文武諸臣擔心不走正橋的話反而成了“大明忠臣”了,今天跟過來的自然都是不想當大明忠臣的,於是眾人也就聽從李自成的話從正橋上走了過去。
過了金水橋之後便是皇極門,接著就是天下權力最高之所在:
皇極殿了。
整個皇極殿的布置充滿了威嚴和奢華:
不僅門窗皆有雲龍圖案的浮雕,皇極殿的地板更是鋪滿了金黃色的地磚,看起來如同是金磚一般。
而皇極殿的正中,則放置著天下野心家的最終追求,皇帝的寶座,龍椅。
寶座兩側屹立著六根蟠龍金柱,每根柱上都用用瀝粉貼金的工藝繪出一條巨龍,仿佛是神龍護衛著皇帝一樣。
到了這裏,魏藻德和陳名夏就不再引路了,而是由李自成自己慢慢走向寶座前的台階。
這台階也是相當講究:台階兩旁放有四對陳設,分別是寶象、甪端、仙鶴和香亭。
這四對陳設不是隨便放置的,而是有象征意義的:
寶象象征社稷安穩;仙鶴象征長壽;香亭寓意江山穩固;而甪端是傳說中隻伴明君的神獸,意義自然可想而知。
此刻站在象征至高無上皇權的寶座前,李自成望著下麵的文武眾臣,李自成心中感慨,他在這裏僅片刻就感受到了權力之巔所帶來的極大的興奮感,難怪世人都說權力是最令人上癮的東西!
李自成試著在龍椅上坐下,設計龍椅的人顯然沒學過人體工程學,李自成坐下之後並不舒服,不過好在並沒有出現明末文人編排的那些出現在李自成坐上龍椅後的各種上天警示,他不禁啞然失笑: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天哪裏會管誰做皇帝這種破事。
見李自成在龍椅上坐下,魏藻德和陳名夏帶頭,跪下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著一眾文武大臣也跟著下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自成抬抬手,對眾人說道,“諸位愛卿平身,我在西安的時候就已經說過了,古之臣屬,與君論對無有跪者,及至蒙元竊居中華,以夷變夏,遂有跪奏之陋習。從此以後,臣見君旦行禮即可,無需跪拜。”
李自成說完之後陳名夏立刻吹捧道,
“陛下仁義,頗有先秦聖君之風,我等隻能粉身碎骨以報陛下恩德。”
陳名夏的吹捧令李自成頗為無語,他也沒有接陳名夏的話,轉而繼續說道,“皇極殿本就是議政之所在,那趁現在,朕想提幾個想法,和諸位愛卿一起參考參考。”
聽到李自成把自稱改成了朕,眾人知道李自成準備說正事了,於是一個個都嚴肅起來了。
李自成說道,“首先是關於偽明太子朱慈烺,朕念朱慈烺年幼,於天下事並無作用,大明之傾覆自然與朱慈烺沒有關係,因此,朕決定欽封朱慈烺為宋王,並著人護送朱慈烺前去南京。”
李自成這番話讓一眾大明降臣愣住了,過了一會,魏藻德急忙說道,
“陛下,王師尚未到達南方,此舉豈非放虎歸山?望陛下三思!”
李自成卻說道,“天下尚未平定,往後兵兇戰危,到時若是朱慈烺有什麽意外的話,天下人豈不是認為朕乃不義之人?朕意已決,此事不必再議。”
這裏在以往是大明朝的最高權力中樞,不過現在這個時候,舊主人剛剛撤走,新主人尚未入住,這裏倒是顯得有些蕭條。
進入承天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進入皇城,但是離紫禁城仍然有些差距,還需經過端門,午門,午門之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紫禁城。
很快,在走過了端門,到達午門的時候,紫禁城終於展露在眾人眼前。
李自成望著煌煌洞開的午門,心中感慨萬千:這就是傳說中的午門了!跨過這道門,自己將正式取代大明,扛起結束戰亂,收複失地的重任。
午門正門是昔日大明皇帝專門進出之地,過了這座大門,便是象征天下最高權力的皇極殿,除了皇帝,唯有皇後在和皇帝大婚時才可以進出午門的正門一次,除此之外,殿試的前三甲也能過一次,其他人等就沒有這個資格了。
李自成愣愣地看著眼前的午門,他身後的一眾大順文武也是愣住了:
大順集團是真正的起於布衣階層,否則也不至於牛金星一個舉人都能成為大順文官之首了。
這些原本的小卒行伍,鄉裏鄉民,甚至盜賊浪子,雖然進了西安後眼界大開,但西安早已不是以前的天下至尊,自然無法與堂堂皇宮相比。
因此看到眼前金光燦燦的亭台樓閣,即使有些人已經進過紫禁城,但仍然被壯麗的宮門所震驚。
魏藻德瞄了李自成基身後的大順文武一眼,見眾人都被皇城的雄偉震住,連皇帝好象也呆了,心中得意,心想這群家夥打仗厲害但終究沒見過世麵,以後在官場,自己這些老油條有的是辦法重掌大權。
不過那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當務之急還是要討好眼前這位新皇帝。
於是,魏藻德向李自成說道:“陛下,前麵就是皇極殿(今太和殿)了,請陛下過金水橋。”
皇極門前,金水河在此處形成了一條形似弓背的人工河道,河上有五座並列的石橋,這是永樂皇帝仿照南京皇宮的五龍橋建造而成的,中間的石橋也是皇帝專用的,其餘人隻能走其他幾條石橋。
李自成踏上石橋之後,跟在他身後的李過,劉宗敏等人沒有想太多,也跟了上去,陳名夏見狀連忙對眾人說道,
“諸位不可逾禮,正橋乃天子專用,文武諸臣需走側橋。”
然而陳名夏說得太晚,李過,劉宗敏等幾個大順元勳已經上了石橋,李自成見狀立刻說道,
“無妨,諸位現在是大順之臣而非大明之臣,不必遵守大明之禮。”
逾禮一事可大可小,但既然李自成都這樣說了,文武諸臣擔心不走正橋的話反而成了“大明忠臣”了,今天跟過來的自然都是不想當大明忠臣的,於是眾人也就聽從李自成的話從正橋上走了過去。
過了金水橋之後便是皇極門,接著就是天下權力最高之所在:
皇極殿了。
整個皇極殿的布置充滿了威嚴和奢華:
不僅門窗皆有雲龍圖案的浮雕,皇極殿的地板更是鋪滿了金黃色的地磚,看起來如同是金磚一般。
而皇極殿的正中,則放置著天下野心家的最終追求,皇帝的寶座,龍椅。
寶座兩側屹立著六根蟠龍金柱,每根柱上都用用瀝粉貼金的工藝繪出一條巨龍,仿佛是神龍護衛著皇帝一樣。
到了這裏,魏藻德和陳名夏就不再引路了,而是由李自成自己慢慢走向寶座前的台階。
這台階也是相當講究:台階兩旁放有四對陳設,分別是寶象、甪端、仙鶴和香亭。
這四對陳設不是隨便放置的,而是有象征意義的:
寶象象征社稷安穩;仙鶴象征長壽;香亭寓意江山穩固;而甪端是傳說中隻伴明君的神獸,意義自然可想而知。
此刻站在象征至高無上皇權的寶座前,李自成望著下麵的文武眾臣,李自成心中感慨,他在這裏僅片刻就感受到了權力之巔所帶來的極大的興奮感,難怪世人都說權力是最令人上癮的東西!
李自成試著在龍椅上坐下,設計龍椅的人顯然沒學過人體工程學,李自成坐下之後並不舒服,不過好在並沒有出現明末文人編排的那些出現在李自成坐上龍椅後的各種上天警示,他不禁啞然失笑: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天哪裏會管誰做皇帝這種破事。
見李自成在龍椅上坐下,魏藻德和陳名夏帶頭,跪下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著一眾文武大臣也跟著下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自成抬抬手,對眾人說道,“諸位愛卿平身,我在西安的時候就已經說過了,古之臣屬,與君論對無有跪者,及至蒙元竊居中華,以夷變夏,遂有跪奏之陋習。從此以後,臣見君旦行禮即可,無需跪拜。”
李自成說完之後陳名夏立刻吹捧道,
“陛下仁義,頗有先秦聖君之風,我等隻能粉身碎骨以報陛下恩德。”
陳名夏的吹捧令李自成頗為無語,他也沒有接陳名夏的話,轉而繼續說道,“皇極殿本就是議政之所在,那趁現在,朕想提幾個想法,和諸位愛卿一起參考參考。”
聽到李自成把自稱改成了朕,眾人知道李自成準備說正事了,於是一個個都嚴肅起來了。
李自成說道,“首先是關於偽明太子朱慈烺,朕念朱慈烺年幼,於天下事並無作用,大明之傾覆自然與朱慈烺沒有關係,因此,朕決定欽封朱慈烺為宋王,並著人護送朱慈烺前去南京。”
李自成這番話讓一眾大明降臣愣住了,過了一會,魏藻德急忙說道,
“陛下,王師尚未到達南方,此舉豈非放虎歸山?望陛下三思!”
李自成卻說道,“天下尚未平定,往後兵兇戰危,到時若是朱慈烺有什麽意外的話,天下人豈不是認為朕乃不義之人?朕意已決,此事不必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