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是不至於覺得官場上都是這麽一派平和的樣子,但是為什麽和他表舅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壓力那麽大呢?
屠浩就見顏萱像一個機器人一樣,還是一個生鏽的,嘎吱嘎吱地把一塊瓦楞紙遞了過來。他接住了仔細看了看:「這怎麽了?」這不就是上次發福利的時候的箱子,裁下來的一小塊麽?
耿禦史看著他這幅平常的樣子,完全不像是裝出來的,頓時疑問都放緩了一些:「請問小屠大人,這紙箱子可是你發明的?」
「發明談不上,我就是提供了一點建議。」
瓦楞紙的生產並不難,反正他也不講究也不可能全自動,半自動流水線生產也是不錯的。除了模具和一些五金件貴一點之外,紙箱的成本可比什麽木箱藤箱的要便宜得多。
若是要算上運輸成本,那都不用經年累月;單單是屠家相關產業往來運輸所需,一年就能夠節約下不少錢。
然而也就是這樣了,完全沒有達到他預期中的效果。
耿禦史不知道這其中的緣由。他隻知道這是個好東西,還是屬於屠家自己的東西。屠家當然是風光霽月的。這些年下來,屠家拿出來給朝廷的東西,完全可以支撐起數個世家。但是人家主動拿出來是一迴事情,他上門去討要是另外一迴事情。
想到這裏,老頭子一大把年紀,還是忍不住老臉一紅,放輕了聲音說道:「老夫隻是覺得,若是用這種紙箱來運輸,是不是能降低一些損耗?」
嗯?屠浩歪了一下腦袋,瞬間明白起老筆友的來意。他倒是沒藏著掖著的意思,隻是這東西沒法推廣。畢竟隻是在加工環節半自動化,大量的原材料獲得和加工過程中需要大量人力之外,器械也經不起高強度運作帶來的損耗。技術也不成熟,往往一邊做一邊修。
紙箱的生產成本其實不那麽便宜,再加上紙箱畢竟沒有木箱那樣經久耐用。所以目前能夠運用的地方不多,還處在實驗階段。
他不好直接拒絕,而是讓人準備筆墨,一邊說道:「耿大人也不是外人,下官就鬥膽在您麵前算一筆帳。」他將各種成本一項項列出來,得出一個數字,「另外,朝廷現在所需運輸的大宗貨物,糧草、軍械、銀錢,這三樣都不太適合用紙箱。紙箱不防水,也無法運用於長途運輸。」
至於民用的小額交易和其它產品,還得看到時候技術發展到哪一步。
老禦史聽得連連點頭,心裏麵暗想:這屠浩不虧有個戶部尚書的老爹,算帳的本事也是絕了。
想到算帳,他就想起來此行的第二件事:「實不相瞞,老夫此行還有一件事情。」
「耿大人請講。」還有啥事兒?
「還請小屠夫子教我等算帳。」老禦史說出了自己的困難,「咱們去調查,就算是查到了帳本,隻要帳麵上做平,也很難再追查下去。小屠大人上次在朝會上所說的合理損耗率,讓老夫猶如醍醐灌頂。」
之前他們雖然通過往來信件交流,但是信上畢竟不能寫太多。屠浩往往隻是給出一個計算結果,並不會告訴他這個結果是怎麽的出來的。
在朝會上雖然講解了一番,到底也隻是簡單地講了個大概。要不是緊接著事情那麽多,他又被這麽看守了起來,上門請教的人恐怕早就把一個庫部的門檻給踏平了。
這倒是沒什麽問題。屠浩問明白了他們想要學的東西,就爽快地答應了:「請耿大人稍等,待我整理一下內容,再來講解。」教材編起來,試卷出起來!
耿禦史性子有點急:「稍等幾天?」
「三天。」既然他們能看懂帳本,那就說明都是有基礎的人。再說這年頭,除了他家的產業內部在逐步使用複式記帳法之外,別的地方都是流水帳,難度不高。
老禦史得到答案,還算是高興地走了。
屠浩把這些天無聊給許美人寫情書的事情放下,開始認真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這就造成了在泰屏縣的許明旭,在數天後收到的小耗子的信少了一大半。許縣令懵了一下,問:「都在這兒了?」
送信的驛使被問得不自信起來,仔細檢查了一下自己的包,才確定道:「都在這兒了。」
其實信並不少,隻是從以前的每天三封,變成了每天一封。京城到泰屏縣並不是每天都會送信,哪怕是官驛,對一些不是很緊急的信件,也都是數日一發。他們使用的私驛就更慢了,往往五天或者七天才發一次信。
許明旭看著手上的信不痛快,到底沒為難驛使,還給了幾文賞錢。
現在是夏天,很多東西都不方便運輸。再說很少有東西是泰屏縣有,而京城沒有的。
他想了半天,第二天去郊外的養豬場轉了一圈。
如果屠浩在這裏,肯定能夠一眼看出,現在的養豬場已經不隻是他當初剛圈出來的一塊地了。豬圈後麵的圍牆上多了一扇門,門外連著一條狹長的走道,走道盡頭是屠宰場。不少當地的屠夫都放棄了單幹,選擇了來這裏工作。每天有大量的豬肉、豬骨、豬血等物,從這裏運送到坊市去。
泰屏縣的豬肉價格都降低了一些。然而許明旭卻沒放在心上。現在這個價格,還是很有賺頭的。豬肉價格略低一點,讓普通百姓也能夠吃得起,是一件好事。
他記得屠浩說過的話。
屠浩就見顏萱像一個機器人一樣,還是一個生鏽的,嘎吱嘎吱地把一塊瓦楞紙遞了過來。他接住了仔細看了看:「這怎麽了?」這不就是上次發福利的時候的箱子,裁下來的一小塊麽?
耿禦史看著他這幅平常的樣子,完全不像是裝出來的,頓時疑問都放緩了一些:「請問小屠大人,這紙箱子可是你發明的?」
「發明談不上,我就是提供了一點建議。」
瓦楞紙的生產並不難,反正他也不講究也不可能全自動,半自動流水線生產也是不錯的。除了模具和一些五金件貴一點之外,紙箱的成本可比什麽木箱藤箱的要便宜得多。
若是要算上運輸成本,那都不用經年累月;單單是屠家相關產業往來運輸所需,一年就能夠節約下不少錢。
然而也就是這樣了,完全沒有達到他預期中的效果。
耿禦史不知道這其中的緣由。他隻知道這是個好東西,還是屬於屠家自己的東西。屠家當然是風光霽月的。這些年下來,屠家拿出來給朝廷的東西,完全可以支撐起數個世家。但是人家主動拿出來是一迴事情,他上門去討要是另外一迴事情。
想到這裏,老頭子一大把年紀,還是忍不住老臉一紅,放輕了聲音說道:「老夫隻是覺得,若是用這種紙箱來運輸,是不是能降低一些損耗?」
嗯?屠浩歪了一下腦袋,瞬間明白起老筆友的來意。他倒是沒藏著掖著的意思,隻是這東西沒法推廣。畢竟隻是在加工環節半自動化,大量的原材料獲得和加工過程中需要大量人力之外,器械也經不起高強度運作帶來的損耗。技術也不成熟,往往一邊做一邊修。
紙箱的生產成本其實不那麽便宜,再加上紙箱畢竟沒有木箱那樣經久耐用。所以目前能夠運用的地方不多,還處在實驗階段。
他不好直接拒絕,而是讓人準備筆墨,一邊說道:「耿大人也不是外人,下官就鬥膽在您麵前算一筆帳。」他將各種成本一項項列出來,得出一個數字,「另外,朝廷現在所需運輸的大宗貨物,糧草、軍械、銀錢,這三樣都不太適合用紙箱。紙箱不防水,也無法運用於長途運輸。」
至於民用的小額交易和其它產品,還得看到時候技術發展到哪一步。
老禦史聽得連連點頭,心裏麵暗想:這屠浩不虧有個戶部尚書的老爹,算帳的本事也是絕了。
想到算帳,他就想起來此行的第二件事:「實不相瞞,老夫此行還有一件事情。」
「耿大人請講。」還有啥事兒?
「還請小屠夫子教我等算帳。」老禦史說出了自己的困難,「咱們去調查,就算是查到了帳本,隻要帳麵上做平,也很難再追查下去。小屠大人上次在朝會上所說的合理損耗率,讓老夫猶如醍醐灌頂。」
之前他們雖然通過往來信件交流,但是信上畢竟不能寫太多。屠浩往往隻是給出一個計算結果,並不會告訴他這個結果是怎麽的出來的。
在朝會上雖然講解了一番,到底也隻是簡單地講了個大概。要不是緊接著事情那麽多,他又被這麽看守了起來,上門請教的人恐怕早就把一個庫部的門檻給踏平了。
這倒是沒什麽問題。屠浩問明白了他們想要學的東西,就爽快地答應了:「請耿大人稍等,待我整理一下內容,再來講解。」教材編起來,試卷出起來!
耿禦史性子有點急:「稍等幾天?」
「三天。」既然他們能看懂帳本,那就說明都是有基礎的人。再說這年頭,除了他家的產業內部在逐步使用複式記帳法之外,別的地方都是流水帳,難度不高。
老禦史得到答案,還算是高興地走了。
屠浩把這些天無聊給許美人寫情書的事情放下,開始認真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這就造成了在泰屏縣的許明旭,在數天後收到的小耗子的信少了一大半。許縣令懵了一下,問:「都在這兒了?」
送信的驛使被問得不自信起來,仔細檢查了一下自己的包,才確定道:「都在這兒了。」
其實信並不少,隻是從以前的每天三封,變成了每天一封。京城到泰屏縣並不是每天都會送信,哪怕是官驛,對一些不是很緊急的信件,也都是數日一發。他們使用的私驛就更慢了,往往五天或者七天才發一次信。
許明旭看著手上的信不痛快,到底沒為難驛使,還給了幾文賞錢。
現在是夏天,很多東西都不方便運輸。再說很少有東西是泰屏縣有,而京城沒有的。
他想了半天,第二天去郊外的養豬場轉了一圈。
如果屠浩在這裏,肯定能夠一眼看出,現在的養豬場已經不隻是他當初剛圈出來的一塊地了。豬圈後麵的圍牆上多了一扇門,門外連著一條狹長的走道,走道盡頭是屠宰場。不少當地的屠夫都放棄了單幹,選擇了來這裏工作。每天有大量的豬肉、豬骨、豬血等物,從這裏運送到坊市去。
泰屏縣的豬肉價格都降低了一些。然而許明旭卻沒放在心上。現在這個價格,還是很有賺頭的。豬肉價格略低一點,讓普通百姓也能夠吃得起,是一件好事。
他記得屠浩說過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