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慢慢踱近,輕聲道:“原來是清源師兄……先前聽得師兄講述左羊公的《神仙軼事》,此書向來冷僻,卻不想妙通觀裏竟有同好,聞之不免見獵心喜,是以想邀師兄暢談”。
說至此處,女冠眼波流轉,微微側頭,又道:
“左公書中凡四十九則故事,多為詼諧風趣、狠辣刁鑽之作,但亦屢有諷仙謗道之說,又極力勾描道庭仙人之呆板、無趣,並有‘吾寧中道而赴死,何必苦做呆頭鵝’之語,也因此該書曾被道庭禁讀。”
“看師兄諸多掌故信手拈來,令人欽佩,不過嗎……卻不知師兄可知左公最終歸宿為何?”
(奇怪,原來這女冠早就到了,難不成是我講述時太過全神貫注,才未注意到有人接近?又或者虛靜心訣‘止念’關前雜念多,效力反倒是比之前弱了?)
(叮咚,你的自製金手指再次上線啦,即刻任務:美色當頭,人間顯聖,啟動。)
清源疑心微釋,又被誇的心下暗喜,立時迴道:“師妹謬讚,不敢當也……
左羊公雖為治世之才,卻也是朝中巨貪,後來因涉及太子廢立一事,被政敵攻訐,貪腐案發而問罪待斬,《故景奸臣傳》中說左羊公獄中失蹤,下落不明,《霧野雜記》則說其被一位在野仙人所救,並拜了仙人為師,隨之雲遊天下,師妹指的可是此事嗎?
“對了,還未曾請教師妹道號,駕臨妙通觀所為何事?”
“就知道難不住師兄”,女冠不知從哪裏竟掏出把白玉娟扇掩口微笑,扇麵上畫著一幅潑墨山水圖,此圖意境上好,兼之用筆精妙,微微展動時,扇中名山秀水好似躍然眼前,伴隨著隱約襲來的縷縷清香,竟有亦真亦幻之感。
“談性發作,忘了通名,師兄切莫見怪……”
“貧道姓李,道號星琪,星雲之星,琪琚之琪,來自越國棲霞山落鳳觀,近來行腳在此,暫借妙通觀掛單安身,今日觀中閑遊,有幸得見師兄也。”
女冠星琪通了道號,又反問一句:“話說左公一生誹謗仙道,最後卻終不免皈依,不知師兄作何感想?容星琪鬥膽問一句,師兄可信仙道嗎?”
(若缺:嘶,這個問題好難迴答,作為一個唯物論、無神論者,老子也不知道該信還是不該信……清源: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清源愣了半晌,慢慢迴道:
“在我家鄉道教被稱為追求長生的宗教,道士也以長生為要,卻未見一個真得長生的,所有道經,不過都是傳說附會或者妄人編造,抑或根本就是小說家言,就連某位道祖也說‘此去神仙不知其幾千萬裏矣’,此語即便不是明說,也屬暗示。”
“世人追求的成仙,就是背生雙翼化為羽人,所謂羽化登仙是也,究其根底,不過是上古鳥獸崇拜的幻想,也或者是原始記憶中對生存的渴求,畢竟遠古龍獸毀滅,隻有化為飛鳥的得存,這大概也算是龍獸成仙了……”
李星琪折扇連搖,忍不住點評:
“師兄是哪裏人?你這家鄉可真夠荒僻的……成仙竟是變鳥人,這也太那個……”
“另外這遠古龍獸化為飛鳥,出處何在?星琪也自詡博聞廣識,怎麽從沒聽過?”
(奇怪,怎麽今日嘴上沒有把門的,這些有的沒的都往外說?這‘人前顯聖’之癮收不住了也!)
清源隻覺腦門奇癢,忍不住撓了幾下:“咳咳,我們長州鄉野陋俗,讓師妹見笑了……龍獸化鳥一說乃是鄉人挖地見各種屍骸化石,胡亂考證而來,因太過離奇,故傳播不廣,師妹沒聽過再正常不過……”
星琪皺著眉頭,又使勁搖了幾下折扇,忽而輕笑道:“明明知道師兄說的是真的,卻又總覺有些奇怪,罷了罷了……”
清源一番敷衍後岔開話題,繼續說道:
“所以我原本是不信仙道的,但到了此處卻發現除卻這些浩如煙海的野史雜談之外,曆代聖賢經典、甚至曆朝正統史書都多有仙道之記述。
更有前朝史書直言曾經存在上千年的龐然巨物道庭便是仙人建立,更一直有仙人留存,所以才有道庭貶斥天子、威壓列國的諸多事跡,無數實證、旁證可相互對照,又讓人不得不信……
但自數百年前道庭星散,小龍文興起,仙道便好似突然隨著文字演變消亡於本朝典籍之中,偶有些斷章殘篇提及,也不過是鳳毛麟角、滄海遺珠,再無蹤跡可循……
而且仙人怎麽來?總要通過修行吧,難不成都從石頭裏麵蹦出來?
妙通觀為道庭子觀嫡傳,武道功法倒是頗有幾本,但任我翻遍經閣,到處可見前人對仙道相關之探究、猜想,卻連一本可以指明修仙之路的啟蒙典籍都沒見到……”
清源越說越是鬱悶:(嗚嗚,可憐我比孫猴子還難,孫猴子雖苦好歹跨海旅遊不用花錢,隨隨便便便能找對地頭,我進經閣看個書還得入門當道士,苦也苦也!)
“所以時日長了,就又漸漸不信起來,不過這世間盡多古怪,以個人之力終究難以探究清楚,怎敢妄下斷語?況且自古君王祭祀天地,百姓冀求神鬼,又何必舉世皆濁而我獨清呢,所以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言其有,亦不言其無吧。
容我反問一句,師妹又信不信仙道呢?”
星琪一步三搖,此時已與清源距離極近,身上清香如蘭似麝,已是清晰可聞。
清源本欲退開些許,卻不意被星琪湊到耳前,低聲道:“此間唯有你我,更無六耳與聞,且容星琪為師兄解惑——
這世上有沒有無知鄉民傳說中的神仙星琪不知,但師長口口相傳,卻真有步步苦修的仙道中人,此種異人古稱煉氣士,真有諸多不可思議的能為,師兄若把他們當作神仙,也還算說的過去。”
(清源:哎呦喂,看看,我就說是個仙道世界吧……若缺:這小道姑不會是蒙人的吧?)
清源雙目一亮:“這麽說,貴觀師長便是煉氣士中人?又或者師妹也是?”
李星琪颯然搖頭:“師兄想多了,星琪雖心向往之,卻還差得遠呢,師長們也不過是略知密辛。”
“但按師長所言,本觀創派祖師便曾為一位煉氣士大能的門下,因故被貶下凡塵。祖師去世之時極為遺憾,故此傳下密辛,期盼後輩能重返仙門,可惜後輩愚鈍,一直未能圓祖師夙望。”
“某位師長還說上古之時煉氣士也曾多履凡塵,道庭便是大能創立用於掌束居守凡間的眾多煉氣士,以及挑選傳人所用。
而世俗朝廷最初也多為大能在凡間的後輩建立,方便為大能搜集修道資糧,而後隨著中古、近古諸多仙門、仙城逐漸成型,煉氣士與凡間交通卻逐漸斷絕,如今大概隻有大周朝廷、諸侯中之強盛者與仙門有些往來,至於是何原因,師兄不妨一猜?”
清源長笑一聲:“怎麽師妹好似觀裏授戒的考官,題目出個沒完?若依師妹所言,煉氣世界真實存在,豈不是如同傳說中高高在上的天庭,那麽反推迴來想來不出兩個原因。”
“其一,天庭缺人的時候或許需要在世俗間篩選同類,等到編製滿了,哪裏還容得我等世俗螻蟻再有一步登天的機會?因此自上而下的信息封鎖實屬必然,怪不得連本觀這種魯國最大藏書地,也找不到仙道修行的法門。
其二,想來便是自下而上的‘絕地天通’,朝廷自然要獨占渠道,否則誰都可勾連大能,豈不是要政出多門,哪裏還有威信可言?”
“所謂法不可輕傳,星琪與師兄說了這天地間最大密辛,便是考較師兄一二又有何不可?”星琪本來輕柔婉轉略有嬉笑的音色也逐漸收斂:
“師兄這猜測隻對了小半,煉氣世界若真是天庭,那麽如左羊公這種人傑當初又豈會不願意晉身其中?”
“據祖師所傳,這煉氣士修行,乃是采納天地靈機,盜取世界根源,向來為天地所忌。”
“上古靈機初辟,煉氣士如鳳毛麟角,尚顯不出多少厲害,等到中古之時仙道大興,最盛時仙門似草、仙城如雲,天地靈機消耗靡巨,根源虧損甚多,終叫天地降下潑天劫難,滅殺無數煉氣大能。”
“從此修行之道步步荊棘、階階險峻,度不過劫難,身死道消,勉強度過,也如驚弓之禽類、喪家之犬狸,不得安寧,能長壽者更是萬中無一,所以這才是中古之後仙道難度的根本緣由。”
清源似是恍然大悟,低聲歎道:“原來煉氣士就是這天地的病毒……”
星琪頷首稱讚:“師兄說的對,於天地而言,煉氣士正是滋生病疾之根源、毒害軀體之禍首,這病、毒二字形容的極妙。”
清源:“難不成中古之後煉氣士尋不到蹤跡是因為被天地免疫係統……被天地劫難打垮而一蹶不振?不對啊,話說病毒該沒有這麽容易對付吧?”
“師兄又猜對了……之後諸多殘存的大能推衍天機、改造功法,於煉氣之下創立出洞神三境,也稱築基三境,為的便是紮牢根基、消弭劫難。
又分煉氣為九層,稱為洞玄九境,從此步步生根,大丹成就;煉氣士根基穩固、境界增多,隻需苦修便可重獲長生,因此改稱修士。
但天地劫難也因之道長魔高,不停化生,諸多大能反複研磨後,終於明悟糾纏世俗越多劫難便越重,修士人數越多劫難便越多之理,所謂天災勾連人禍,劫難無盡無窮……
所以才限製修士數目,並定下修士不得隨意幹涉世俗的天規,道庭也從此裁撤,改為仙門自治。
由此天地劫難有所減弱,渡劫也由十死無生上升為九死一生,後有大能將劫難歸類為三災九難,修士也從此終身多了一門功課,終日研究規避劫難的手段,祈求那一線生機……
所謂不瘋魔不成活,不研究不得生,故此修士亦可稱為‘研究生’!”
清源被震的目瞪口呆,半晌方迴過神來,朝著星琪躬身一禮:“多謝師妹解惑,卻不止如何才能成為這研究生……如何才能成為修士呢?可還需要靈根?悟性?根骨?資質?學識?”
星琪嗬嗬淺笑:“哪裏有這麽麻煩?其他師兄都不缺,師兄隻缺一樣……”
“缺哪樣?”
“你這人怎麽這麽糊塗,《神仙軼事》倒背如流,卻看不清其中關竅,那些軼事中提到最多的是什麽東西?”
看到清源仍是一幅迷茫不解的樣子,李星琪用折扇在其肩上輕敲一記:
“仙緣啊,就是仙緣,左羊公整本書裏說了不下三百遍,你們這些笨人啊就是看不出來!沒有仙緣,你找上一千年,別說仙人,連仙蟲都遇不到一隻,有了仙緣就不一樣了,稀奇古怪的東西天天上門,趕都趕不走,煩都煩死啦。”
清源呆性發作,不得其解,撓撓頭道:“這仙緣到底是什麽東西?可以量化嗎?
先前流傳的所謂正經探究仙道之書如汗牛充棟、河漢之星,如道藏真解部所藏長青子之《金關證道真解》、天行真人之《涵源護命求仙探幽錄》、簡如之《黃庭內景正解十二經法》等等,其中都未提及仙緣二字。
《神仙軼事》說到底是文人筆記,與之相比不過是村野閑話之末流,聊為一笑而已,豈能以此為依據?
且緣之一字,出自佛家十二因緣一說,意指萬事之來由,萬物之借依,乃是大而空泛之理,和尚們嘴皮子上的爭鬥,說來總有道理,全無一點實用,與仙道或者說與修士何幹?
師妹莫不是學街上擺攤算命的騙子蒙我吧?”
“嗬嗬”,星琪似乎沉了臉,“所謂‘世事無情觀道妙,仙緣生處是天機’,
仙緣便是天機運轉的一絲疏漏,也是進入修士世界的一把鑰匙,師兄可有意求一縷仙緣嗎?不過事先說好,若得仙緣,從此三災九難纏身,想退也退不得了。”
“哈哈,若真能成為修士,便是九九八十一難都不怕,何況區區三災九難?請問師妹,這仙緣要怎麽求呢?”
星琪如釋重負,輕輕點頭,又將折扇搖的仿若飛起,同時屏息凝氣,目運神光,看向清源:“你且仔細瞧我雙目,這裏便有仙緣也。”
說至此處,女冠眼波流轉,微微側頭,又道:
“左公書中凡四十九則故事,多為詼諧風趣、狠辣刁鑽之作,但亦屢有諷仙謗道之說,又極力勾描道庭仙人之呆板、無趣,並有‘吾寧中道而赴死,何必苦做呆頭鵝’之語,也因此該書曾被道庭禁讀。”
“看師兄諸多掌故信手拈來,令人欽佩,不過嗎……卻不知師兄可知左公最終歸宿為何?”
(奇怪,原來這女冠早就到了,難不成是我講述時太過全神貫注,才未注意到有人接近?又或者虛靜心訣‘止念’關前雜念多,效力反倒是比之前弱了?)
(叮咚,你的自製金手指再次上線啦,即刻任務:美色當頭,人間顯聖,啟動。)
清源疑心微釋,又被誇的心下暗喜,立時迴道:“師妹謬讚,不敢當也……
左羊公雖為治世之才,卻也是朝中巨貪,後來因涉及太子廢立一事,被政敵攻訐,貪腐案發而問罪待斬,《故景奸臣傳》中說左羊公獄中失蹤,下落不明,《霧野雜記》則說其被一位在野仙人所救,並拜了仙人為師,隨之雲遊天下,師妹指的可是此事嗎?
“對了,還未曾請教師妹道號,駕臨妙通觀所為何事?”
“就知道難不住師兄”,女冠不知從哪裏竟掏出把白玉娟扇掩口微笑,扇麵上畫著一幅潑墨山水圖,此圖意境上好,兼之用筆精妙,微微展動時,扇中名山秀水好似躍然眼前,伴隨著隱約襲來的縷縷清香,竟有亦真亦幻之感。
“談性發作,忘了通名,師兄切莫見怪……”
“貧道姓李,道號星琪,星雲之星,琪琚之琪,來自越國棲霞山落鳳觀,近來行腳在此,暫借妙通觀掛單安身,今日觀中閑遊,有幸得見師兄也。”
女冠星琪通了道號,又反問一句:“話說左公一生誹謗仙道,最後卻終不免皈依,不知師兄作何感想?容星琪鬥膽問一句,師兄可信仙道嗎?”
(若缺:嘶,這個問題好難迴答,作為一個唯物論、無神論者,老子也不知道該信還是不該信……清源: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清源愣了半晌,慢慢迴道:
“在我家鄉道教被稱為追求長生的宗教,道士也以長生為要,卻未見一個真得長生的,所有道經,不過都是傳說附會或者妄人編造,抑或根本就是小說家言,就連某位道祖也說‘此去神仙不知其幾千萬裏矣’,此語即便不是明說,也屬暗示。”
“世人追求的成仙,就是背生雙翼化為羽人,所謂羽化登仙是也,究其根底,不過是上古鳥獸崇拜的幻想,也或者是原始記憶中對生存的渴求,畢竟遠古龍獸毀滅,隻有化為飛鳥的得存,這大概也算是龍獸成仙了……”
李星琪折扇連搖,忍不住點評:
“師兄是哪裏人?你這家鄉可真夠荒僻的……成仙竟是變鳥人,這也太那個……”
“另外這遠古龍獸化為飛鳥,出處何在?星琪也自詡博聞廣識,怎麽從沒聽過?”
(奇怪,怎麽今日嘴上沒有把門的,這些有的沒的都往外說?這‘人前顯聖’之癮收不住了也!)
清源隻覺腦門奇癢,忍不住撓了幾下:“咳咳,我們長州鄉野陋俗,讓師妹見笑了……龍獸化鳥一說乃是鄉人挖地見各種屍骸化石,胡亂考證而來,因太過離奇,故傳播不廣,師妹沒聽過再正常不過……”
星琪皺著眉頭,又使勁搖了幾下折扇,忽而輕笑道:“明明知道師兄說的是真的,卻又總覺有些奇怪,罷了罷了……”
清源一番敷衍後岔開話題,繼續說道:
“所以我原本是不信仙道的,但到了此處卻發現除卻這些浩如煙海的野史雜談之外,曆代聖賢經典、甚至曆朝正統史書都多有仙道之記述。
更有前朝史書直言曾經存在上千年的龐然巨物道庭便是仙人建立,更一直有仙人留存,所以才有道庭貶斥天子、威壓列國的諸多事跡,無數實證、旁證可相互對照,又讓人不得不信……
但自數百年前道庭星散,小龍文興起,仙道便好似突然隨著文字演變消亡於本朝典籍之中,偶有些斷章殘篇提及,也不過是鳳毛麟角、滄海遺珠,再無蹤跡可循……
而且仙人怎麽來?總要通過修行吧,難不成都從石頭裏麵蹦出來?
妙通觀為道庭子觀嫡傳,武道功法倒是頗有幾本,但任我翻遍經閣,到處可見前人對仙道相關之探究、猜想,卻連一本可以指明修仙之路的啟蒙典籍都沒見到……”
清源越說越是鬱悶:(嗚嗚,可憐我比孫猴子還難,孫猴子雖苦好歹跨海旅遊不用花錢,隨隨便便便能找對地頭,我進經閣看個書還得入門當道士,苦也苦也!)
“所以時日長了,就又漸漸不信起來,不過這世間盡多古怪,以個人之力終究難以探究清楚,怎敢妄下斷語?況且自古君王祭祀天地,百姓冀求神鬼,又何必舉世皆濁而我獨清呢,所以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言其有,亦不言其無吧。
容我反問一句,師妹又信不信仙道呢?”
星琪一步三搖,此時已與清源距離極近,身上清香如蘭似麝,已是清晰可聞。
清源本欲退開些許,卻不意被星琪湊到耳前,低聲道:“此間唯有你我,更無六耳與聞,且容星琪為師兄解惑——
這世上有沒有無知鄉民傳說中的神仙星琪不知,但師長口口相傳,卻真有步步苦修的仙道中人,此種異人古稱煉氣士,真有諸多不可思議的能為,師兄若把他們當作神仙,也還算說的過去。”
(清源:哎呦喂,看看,我就說是個仙道世界吧……若缺:這小道姑不會是蒙人的吧?)
清源雙目一亮:“這麽說,貴觀師長便是煉氣士中人?又或者師妹也是?”
李星琪颯然搖頭:“師兄想多了,星琪雖心向往之,卻還差得遠呢,師長們也不過是略知密辛。”
“但按師長所言,本觀創派祖師便曾為一位煉氣士大能的門下,因故被貶下凡塵。祖師去世之時極為遺憾,故此傳下密辛,期盼後輩能重返仙門,可惜後輩愚鈍,一直未能圓祖師夙望。”
“某位師長還說上古之時煉氣士也曾多履凡塵,道庭便是大能創立用於掌束居守凡間的眾多煉氣士,以及挑選傳人所用。
而世俗朝廷最初也多為大能在凡間的後輩建立,方便為大能搜集修道資糧,而後隨著中古、近古諸多仙門、仙城逐漸成型,煉氣士與凡間交通卻逐漸斷絕,如今大概隻有大周朝廷、諸侯中之強盛者與仙門有些往來,至於是何原因,師兄不妨一猜?”
清源長笑一聲:“怎麽師妹好似觀裏授戒的考官,題目出個沒完?若依師妹所言,煉氣世界真實存在,豈不是如同傳說中高高在上的天庭,那麽反推迴來想來不出兩個原因。”
“其一,天庭缺人的時候或許需要在世俗間篩選同類,等到編製滿了,哪裏還容得我等世俗螻蟻再有一步登天的機會?因此自上而下的信息封鎖實屬必然,怪不得連本觀這種魯國最大藏書地,也找不到仙道修行的法門。
其二,想來便是自下而上的‘絕地天通’,朝廷自然要獨占渠道,否則誰都可勾連大能,豈不是要政出多門,哪裏還有威信可言?”
“所謂法不可輕傳,星琪與師兄說了這天地間最大密辛,便是考較師兄一二又有何不可?”星琪本來輕柔婉轉略有嬉笑的音色也逐漸收斂:
“師兄這猜測隻對了小半,煉氣世界若真是天庭,那麽如左羊公這種人傑當初又豈會不願意晉身其中?”
“據祖師所傳,這煉氣士修行,乃是采納天地靈機,盜取世界根源,向來為天地所忌。”
“上古靈機初辟,煉氣士如鳳毛麟角,尚顯不出多少厲害,等到中古之時仙道大興,最盛時仙門似草、仙城如雲,天地靈機消耗靡巨,根源虧損甚多,終叫天地降下潑天劫難,滅殺無數煉氣大能。”
“從此修行之道步步荊棘、階階險峻,度不過劫難,身死道消,勉強度過,也如驚弓之禽類、喪家之犬狸,不得安寧,能長壽者更是萬中無一,所以這才是中古之後仙道難度的根本緣由。”
清源似是恍然大悟,低聲歎道:“原來煉氣士就是這天地的病毒……”
星琪頷首稱讚:“師兄說的對,於天地而言,煉氣士正是滋生病疾之根源、毒害軀體之禍首,這病、毒二字形容的極妙。”
清源:“難不成中古之後煉氣士尋不到蹤跡是因為被天地免疫係統……被天地劫難打垮而一蹶不振?不對啊,話說病毒該沒有這麽容易對付吧?”
“師兄又猜對了……之後諸多殘存的大能推衍天機、改造功法,於煉氣之下創立出洞神三境,也稱築基三境,為的便是紮牢根基、消弭劫難。
又分煉氣為九層,稱為洞玄九境,從此步步生根,大丹成就;煉氣士根基穩固、境界增多,隻需苦修便可重獲長生,因此改稱修士。
但天地劫難也因之道長魔高,不停化生,諸多大能反複研磨後,終於明悟糾纏世俗越多劫難便越重,修士人數越多劫難便越多之理,所謂天災勾連人禍,劫難無盡無窮……
所以才限製修士數目,並定下修士不得隨意幹涉世俗的天規,道庭也從此裁撤,改為仙門自治。
由此天地劫難有所減弱,渡劫也由十死無生上升為九死一生,後有大能將劫難歸類為三災九難,修士也從此終身多了一門功課,終日研究規避劫難的手段,祈求那一線生機……
所謂不瘋魔不成活,不研究不得生,故此修士亦可稱為‘研究生’!”
清源被震的目瞪口呆,半晌方迴過神來,朝著星琪躬身一禮:“多謝師妹解惑,卻不止如何才能成為這研究生……如何才能成為修士呢?可還需要靈根?悟性?根骨?資質?學識?”
星琪嗬嗬淺笑:“哪裏有這麽麻煩?其他師兄都不缺,師兄隻缺一樣……”
“缺哪樣?”
“你這人怎麽這麽糊塗,《神仙軼事》倒背如流,卻看不清其中關竅,那些軼事中提到最多的是什麽東西?”
看到清源仍是一幅迷茫不解的樣子,李星琪用折扇在其肩上輕敲一記:
“仙緣啊,就是仙緣,左羊公整本書裏說了不下三百遍,你們這些笨人啊就是看不出來!沒有仙緣,你找上一千年,別說仙人,連仙蟲都遇不到一隻,有了仙緣就不一樣了,稀奇古怪的東西天天上門,趕都趕不走,煩都煩死啦。”
清源呆性發作,不得其解,撓撓頭道:“這仙緣到底是什麽東西?可以量化嗎?
先前流傳的所謂正經探究仙道之書如汗牛充棟、河漢之星,如道藏真解部所藏長青子之《金關證道真解》、天行真人之《涵源護命求仙探幽錄》、簡如之《黃庭內景正解十二經法》等等,其中都未提及仙緣二字。
《神仙軼事》說到底是文人筆記,與之相比不過是村野閑話之末流,聊為一笑而已,豈能以此為依據?
且緣之一字,出自佛家十二因緣一說,意指萬事之來由,萬物之借依,乃是大而空泛之理,和尚們嘴皮子上的爭鬥,說來總有道理,全無一點實用,與仙道或者說與修士何幹?
師妹莫不是學街上擺攤算命的騙子蒙我吧?”
“嗬嗬”,星琪似乎沉了臉,“所謂‘世事無情觀道妙,仙緣生處是天機’,
仙緣便是天機運轉的一絲疏漏,也是進入修士世界的一把鑰匙,師兄可有意求一縷仙緣嗎?不過事先說好,若得仙緣,從此三災九難纏身,想退也退不得了。”
“哈哈,若真能成為修士,便是九九八十一難都不怕,何況區區三災九難?請問師妹,這仙緣要怎麽求呢?”
星琪如釋重負,輕輕點頭,又將折扇搖的仿若飛起,同時屏息凝氣,目運神光,看向清源:“你且仔細瞧我雙目,這裏便有仙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