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擴大生產,努力賺錢
四合院:廚神奶爸,饞哭眾禽 作者:望秋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宋河推著小推車迴到四合院,便看到了坐在門口板凳上玩竹球的團團。
這小妮子嘴裏還叼著一根木棍,是早晨宋河給她的那根棒棒糖。
糖雖然吃完了,但留下的小木棍團團也沒舍得扔。
看到宋河迴來,團團麻溜的從凳子上跑下來,邁著小腿朝宋河奔來。
“粑粑,粑粑你迴來啦、”
宋河把小推車停穩,寵溺的摸了摸團團的小腦袋。
這會才十點多,離午飯時間還有點早。
宋河拿出一根棒棒糖獎勵給團團,小妮子開心的塞到嘴裏麵吃了起來。
陪她玩了一會,宋河便拿出昨天沒用完的竹竿,開始了新的工作。
今天賣魚賺了四十多塊錢。
雖然賺的很多,但宋河還是不滿足。
河裏資源這麽豐富,簡直就是白撿,多製作一點地籠,也能多賺點錢。
而且地籠比釣魚更省事,隻要把籠子放到河裏,隔一天再去收貨,花不了多少時間和精力。
比釣魚還要輕鬆。
市場上河蝦的收購價格是一塊錢一斤,如果下的地籠足夠多,收入也是很可觀的。
而且河蝦美味,屬於高蛋白,高營養的東西,多給劉秋豔她們娘倆補補身子。
團團坐在一旁的板凳上吃棒棒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模樣。
“粑粑,你次不次棒棒糖,好甜。”
時不時的,團團還會問一句。
宋河都笑著拒絕,他正忙著給竹竿拉絲。
對於普通人來說,會編竹筐簡直就是學會了一門手藝。
現在家家戶戶都用竹子編製的東西,像北方常用的饃筐。
一些養雞養鴨的籠子,都是竹子做的。
宋河雖然手藝比不上那些專門以編竹子為生的手藝人,但他編的竹筐不追求花裏胡哨的樣子,隻要結實耐用就行。
宋河做事情的時候很認真。
隻用了一個小時,便做出了五六個地籠。
除了地籠,還做了一些竹刷,掃把之類的小物件。
雖然長得一般,但用起來很順手。
一旁的團團看到竹條在宋河的手中變化出形狀,小臉露出了崇拜的模樣。
“粑粑好膩害。”
宋河笑了笑,又給團團編了一個小竹馬。
竹條都被打磨光滑,不用擔心劃破手。
又順手做了幾個小口哨,鑽個眼,串上繩子,掛在了團團的脖子上。
團團開心的把玩著口哨,放在嘴裏吹了吹。
心裏樂開了花。
跳下板凳對著宋河就是一個親親。
這個年代的小孩沒什麽娛樂玩具。
團團又是一個人,連個一起玩的小夥伴都沒有。
小當倒是和團團是同齡人,可賈張氏從不讓小當和團團一起玩。
把剩餘的竹子用完,宋河扛著六個地籠除了四合院。
今天天氣比較好,太陽曬在身上懶洋洋的。
路過李嬸家的時候,孫興德剛下工迴家。
遠遠地便看到宋河扛著一堆東西向他走來。
這場麵,孫興德頓時來了興趣。
這個街溜子大白天的,要去幹啥?
背上背的是什麽東西呀?
宋河平時不招人待見,他也懶得搭理別人。
但孫興德還是忍不住開口問道:“嗨,街......宋河啊,你這是幹啥去,背的是什麽東西呀?”
孫興德平時喊順嘴了,街溜子三個字差點脫口而出。
宋河笑著走了過來:“孫叔啊,下工了?這玩意叫地籠,我去河裏抓點黃鱔泥鰍。”
“給家裏整點肉吃。”
聽到宋河的迴答,孫興德一愣。
孫叔?
宋河這個街溜子什麽時候這麽有禮貌了?
這個親切的稱唿讓孫興德有些不適應。
“你這個地籠我倒是第一次見,這能抓到東西嗎?”
“當然能,一次能抓不少嘞。”
孫興德明顯不信。
這街溜子淨吹牛。
孫興德之前也打過抓魚撈蝦的主意,而且還特意花錢從市場上買過用尼龍繩子編成的地籠。
可是放到河裏,隻能抓點小蝦米和螺絲,都不夠塞牙縫的。
直到現在,他買的那個尼龍地籠還在床底下吃灰呢。
宋河肩上抗的地籠起碼有五六個。
這個樣子的地籠能抓到好東西才怪。
做這些地籠都得好幾天時間吧,這街溜子有功夫搞這些,還不如踏踏實實的找個活幹。
昨天還從他家借走了小推車,本以為他會踏踏實實的去賣魚,可現在看,賣魚也是街溜子一時興起。
這人呢,還是改不了老毛病。
活該劉秋豔跟他離婚。
跟孫興德聊了幾句,宋河的腳步也沒停,一路跑到昨天下地籠的地方。
昨晚的那倆地籠宋河還沒來得及查看,便匆匆忙忙的趕迴家做午飯。
早晨劉秋豔出門的時候,飯盒裏慣例裝了兩個窩頭。
雖然昨天給了她二十來塊錢,但以她的性子,絕對不舍得花錢吃好的。
不出意外的話,她的午飯還是倆窩窩頭。
宋河看到這一幕,果斷的把飯盒扣了下來。
家裏都這條件了,怎麽還能讓媳婦啃窩頭,吃鹹菜。
“以後這窩頭,咱家再也不吃了,你中午在廠裏等我,我給你送好吃的。”
“不用,我中午吃......”劉秋豔本想拒絕,可看到宋河堅定地眼神,還是鬆開了手。
雖然眼神中帶著嚴厲,但劉秋豔心裏還是湧出一股暖流。
迴到家,洗幹淨手後便走進了廚房。
團團見狀,吹著哨子,邁著小短腿跟了進去。
這小妮子現在聰明的很,知道宋河進廚房就會搞出好吃的。
身為資深吃貨,團團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吃的機會。
宋河聽到動靜,低頭便看到了跟屁蟲般的團團。
“團團去外麵等爸爸吧,屋裏太嗆。”
可團團的小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一般:“不要,團團可以幫粑粑。”
看著還沒灶台高的團團,宋河不由得笑了。
幫倒忙還差不多。
扔給團團兩個白菜葉,宋河認真的說道:“給,團團幫爸爸洗菜吧,記得要洗幹淨哦。”
打發走團團,宋河打開米缸盛了一碗半的大米。
這個點蒸饅頭有點來不及了,都沒發麵。
蒸米飯也好吃,一般人家還舍不得蒸著吃。
看著一旁劉秋豔的飯盒,宋河直接把兩個窩頭給撇到了一邊。
什麽窩窩頭。
以後家裏不準出現二合麵和棒子麵。
有他在,家裏必須頓頓吃細糧。
這小妮子嘴裏還叼著一根木棍,是早晨宋河給她的那根棒棒糖。
糖雖然吃完了,但留下的小木棍團團也沒舍得扔。
看到宋河迴來,團團麻溜的從凳子上跑下來,邁著小腿朝宋河奔來。
“粑粑,粑粑你迴來啦、”
宋河把小推車停穩,寵溺的摸了摸團團的小腦袋。
這會才十點多,離午飯時間還有點早。
宋河拿出一根棒棒糖獎勵給團團,小妮子開心的塞到嘴裏麵吃了起來。
陪她玩了一會,宋河便拿出昨天沒用完的竹竿,開始了新的工作。
今天賣魚賺了四十多塊錢。
雖然賺的很多,但宋河還是不滿足。
河裏資源這麽豐富,簡直就是白撿,多製作一點地籠,也能多賺點錢。
而且地籠比釣魚更省事,隻要把籠子放到河裏,隔一天再去收貨,花不了多少時間和精力。
比釣魚還要輕鬆。
市場上河蝦的收購價格是一塊錢一斤,如果下的地籠足夠多,收入也是很可觀的。
而且河蝦美味,屬於高蛋白,高營養的東西,多給劉秋豔她們娘倆補補身子。
團團坐在一旁的板凳上吃棒棒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模樣。
“粑粑,你次不次棒棒糖,好甜。”
時不時的,團團還會問一句。
宋河都笑著拒絕,他正忙著給竹竿拉絲。
對於普通人來說,會編竹筐簡直就是學會了一門手藝。
現在家家戶戶都用竹子編製的東西,像北方常用的饃筐。
一些養雞養鴨的籠子,都是竹子做的。
宋河雖然手藝比不上那些專門以編竹子為生的手藝人,但他編的竹筐不追求花裏胡哨的樣子,隻要結實耐用就行。
宋河做事情的時候很認真。
隻用了一個小時,便做出了五六個地籠。
除了地籠,還做了一些竹刷,掃把之類的小物件。
雖然長得一般,但用起來很順手。
一旁的團團看到竹條在宋河的手中變化出形狀,小臉露出了崇拜的模樣。
“粑粑好膩害。”
宋河笑了笑,又給團團編了一個小竹馬。
竹條都被打磨光滑,不用擔心劃破手。
又順手做了幾個小口哨,鑽個眼,串上繩子,掛在了團團的脖子上。
團團開心的把玩著口哨,放在嘴裏吹了吹。
心裏樂開了花。
跳下板凳對著宋河就是一個親親。
這個年代的小孩沒什麽娛樂玩具。
團團又是一個人,連個一起玩的小夥伴都沒有。
小當倒是和團團是同齡人,可賈張氏從不讓小當和團團一起玩。
把剩餘的竹子用完,宋河扛著六個地籠除了四合院。
今天天氣比較好,太陽曬在身上懶洋洋的。
路過李嬸家的時候,孫興德剛下工迴家。
遠遠地便看到宋河扛著一堆東西向他走來。
這場麵,孫興德頓時來了興趣。
這個街溜子大白天的,要去幹啥?
背上背的是什麽東西呀?
宋河平時不招人待見,他也懶得搭理別人。
但孫興德還是忍不住開口問道:“嗨,街......宋河啊,你這是幹啥去,背的是什麽東西呀?”
孫興德平時喊順嘴了,街溜子三個字差點脫口而出。
宋河笑著走了過來:“孫叔啊,下工了?這玩意叫地籠,我去河裏抓點黃鱔泥鰍。”
“給家裏整點肉吃。”
聽到宋河的迴答,孫興德一愣。
孫叔?
宋河這個街溜子什麽時候這麽有禮貌了?
這個親切的稱唿讓孫興德有些不適應。
“你這個地籠我倒是第一次見,這能抓到東西嗎?”
“當然能,一次能抓不少嘞。”
孫興德明顯不信。
這街溜子淨吹牛。
孫興德之前也打過抓魚撈蝦的主意,而且還特意花錢從市場上買過用尼龍繩子編成的地籠。
可是放到河裏,隻能抓點小蝦米和螺絲,都不夠塞牙縫的。
直到現在,他買的那個尼龍地籠還在床底下吃灰呢。
宋河肩上抗的地籠起碼有五六個。
這個樣子的地籠能抓到好東西才怪。
做這些地籠都得好幾天時間吧,這街溜子有功夫搞這些,還不如踏踏實實的找個活幹。
昨天還從他家借走了小推車,本以為他會踏踏實實的去賣魚,可現在看,賣魚也是街溜子一時興起。
這人呢,還是改不了老毛病。
活該劉秋豔跟他離婚。
跟孫興德聊了幾句,宋河的腳步也沒停,一路跑到昨天下地籠的地方。
昨晚的那倆地籠宋河還沒來得及查看,便匆匆忙忙的趕迴家做午飯。
早晨劉秋豔出門的時候,飯盒裏慣例裝了兩個窩頭。
雖然昨天給了她二十來塊錢,但以她的性子,絕對不舍得花錢吃好的。
不出意外的話,她的午飯還是倆窩窩頭。
宋河看到這一幕,果斷的把飯盒扣了下來。
家裏都這條件了,怎麽還能讓媳婦啃窩頭,吃鹹菜。
“以後這窩頭,咱家再也不吃了,你中午在廠裏等我,我給你送好吃的。”
“不用,我中午吃......”劉秋豔本想拒絕,可看到宋河堅定地眼神,還是鬆開了手。
雖然眼神中帶著嚴厲,但劉秋豔心裏還是湧出一股暖流。
迴到家,洗幹淨手後便走進了廚房。
團團見狀,吹著哨子,邁著小短腿跟了進去。
這小妮子現在聰明的很,知道宋河進廚房就會搞出好吃的。
身為資深吃貨,團團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吃的機會。
宋河聽到動靜,低頭便看到了跟屁蟲般的團團。
“團團去外麵等爸爸吧,屋裏太嗆。”
可團團的小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一般:“不要,團團可以幫粑粑。”
看著還沒灶台高的團團,宋河不由得笑了。
幫倒忙還差不多。
扔給團團兩個白菜葉,宋河認真的說道:“給,團團幫爸爸洗菜吧,記得要洗幹淨哦。”
打發走團團,宋河打開米缸盛了一碗半的大米。
這個點蒸饅頭有點來不及了,都沒發麵。
蒸米飯也好吃,一般人家還舍不得蒸著吃。
看著一旁劉秋豔的飯盒,宋河直接把兩個窩頭給撇到了一邊。
什麽窩窩頭。
以後家裏不準出現二合麵和棒子麵。
有他在,家裏必須頓頓吃細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