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三不朽
無解詭異?見過浩然正氣嗎? 作者:一天一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卡其國的郊野。
起伏不定的山巒和荒原之上,此刻再重新歸於平靜。
那黑霧在儒道開辟之後,終於不再繼續在此處滋生。
這籠罩了整個卡其國,多半個月特國,以及邊境內西方拘邪處負責部分區域的黑霧詭異被解決,
但這原本被黑霧侵蝕的區域內,終究還是沒有人家燈火能夠再亮起。
那些仿佛在黑霧侵蝕而來那一刻凝固住的城鎮以及村落,
在現在的詭怪詭異局勢和境況下,或許需要漫長的時間後,才能重新有人煙。
那時候,那些死寂的城鎮中或許已經堆滿了灰塵,某些本就有些年頭的建築或許已經腐朽或者生鏽。
抬起頭,
在周遭的死寂中,楚晉再看了眼天空。
原本的夜幕已經逐漸泛白,東方的朝陽正穿過清晨的薄霧,揮灑來一些帶幾分暖意的陽光。
感受著這陽光,楚晉笑了笑,
頓時,天象也有些變化,頭頂天空之上,雲開霧散。
到大儒之後,楚晉一舉一動,即便是不動浩然正氣,也自然能夠影響天象。
當然,楚晉也能約束這份天象變化。
笑容收斂,楚晉再似乎望向遠處,
他在感受著儒道……他以自身之儒道化作了這個世界的儒道,
於這個世界開辟了儒道。
此刻,四下的平靜其實是一種假象。
在道的層麵,從儒道誕生開始,到現在,儒道與詭異之道的碰撞都未停下來過,
而且將一直持續下去,要麽初生的儒道被磨滅,包括楚晉在內的所有儒道修行者也全部身死,要麽……
楚晉再‘看’向儒道,或者說感受著儒道。
儒道就如同條奔湧著的大河,除了楚晉之外,所有才踏入儒道的儒道修行者都在這條儒道之河中。
他們以此在儒道之中修行,反過來也壯大儒道本身。
等到這些儒道修行者修行至大儒階段,就會如同開辟支流般,開辟儒道之支流。
如同陽明心學,或者其他大儒之理,有自身之理,自身之道,同樣也會壯大儒道這條大河。
當然,楚晉和其他大儒不同,他的儒道不是儒道支流,就是儒道本身。
此刻,借由儒道,楚晉大概能夠感知到,這次儒道初開辟,踏入儒道之中的一個個修行者,
其中大部分都是拘邪處的拘邪者,這也不意外。
拘邪處拘邪者能夠扛過契約詭怪這一步的,基本都意誌堅定,明悟本心,還有楚晉提前告知的,踏入儒道之境第一步的修行法,
在儒道開辟,有了楚晉許諾的天時過後,自然就成了儒道之中第一批儒道修行者。
而就如同楚晉預料的那樣,這第一批踏入儒道的拘邪者中,不少人都是連破數境。
其中目前的最強者,是到了進士階段。
不光是拘邪者本身就在行浩然之事,儒道開辟後自然浩然正氣迸發,
還有儒道初開辟的一點機會。
先前那似乎天地唱誦著的正氣歌,相當於是楚晉這個儒道開辟者給這些拘邪者開了小灶。
直接闡述著儒道本身之理。
後麵再想有這種一踏入儒道就連破數境的儒道修行者,基本是不可能了。
楚晉再感受了下他此刻自身的狀態,
因為開辟儒道帶來的裨益,
他此刻儒道之境界,已經遠度過初入大儒的階段,無限朝著大儒之後下一境界靠攏,
除了儒道壯大對他自身的反饋外,
還因為他開辟儒道這件事情本身,
就極其契合儒道大儒階段的修行,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
儒道開辟,自然是立言,立功,更是立德。
等著儒道再壯大一些,大概他自然而然就能突破至儒道下一境界半聖。
對於尋常大儒來說,將自己之理化為天下之理的這條成聖之路是很艱難的。
但對於楚晉來說,卻是件幾乎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為他的儒道已經是這世界的儒道。
儒道就是他的道,浩然正氣就是他的理。
對他來說,與詭異之道之碰撞,反而是更關鍵的事情。
如果詭異之道將儒道磨滅,
那楚晉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就現在初生的儒道,遠比那無數詭異詭怪詭域概念上的聚合,那詭異之道要弱。
即便是對比兩條道之中的存在就能看出來……儒道之中除了楚晉,就大貓小貓這些。
而在那詭異之道之中,即便是此刻,楚晉依舊能夠感受到那如同深淵的詭異之道之中,一些讓他心底發沉的存在。
而儒道與詭異之道之間的衝突是規則層麵,概念層麵的,遠不是你死我活能夠形容……
楚晉再環顧了一圈四周,
太陽出來之後,四下荒野山嶺之中昏暗似乎再少了許多。
沒有再繼續在原處停留,
楚晉這次也沒有再用戰詩來趕路,
身影與原地瞬間化為無形,再極短時間過後,就迴到了榆城市,隴山公墓腳下的院子裏。
到大儒之後,
儒道修行者有了自身之道理,有自身之法度和規範。
自然也能以自身之理對敵。
如果大儒之下的儒道修行者與大儒對敵,
除非找到大儒自身之理的漏洞,不然大儒站在那兒不動,大儒之下修行者也打不動大儒。
如果那大儒修行的是仁義之道,大可以使非仁義之擊落不到身上,讓大儒之下修行者站在原地動都動不了。
而大儒要反過來應對大儒之下,就更容易了,讓大儒之下‘以身成仁’,那大儒之下瞬間就死了。
而大儒之上,互相之間,對抗就是自身之‘道與理’。
對於楚晉來說,就更簡單了……任何儒道之攻擊,浩然正氣之手段,都無法落到他身上。
此刻挪移也是一樣,
儒道之下,有浩然正氣所在之地,楚晉自然能夠頃刻而至。
踏迴這隴山公墓腳下的管理員屋子,
楚晉坐迴那座椅上,抬起頭,再望向遠處,同時感受著儒道之中的情況,
其實,
這次,儒道初劈之後,除了大部分拘邪者入道,
也不是完全沒有其他幸運兒。
總會有些人機緣巧合。
……
雲山市,
懷善就是這麽個幸運兒。
他是個六十歲出頭的老頭兒,
雲山大學做古文方麵研究的教授。
早兩年退休過後,又被返聘繼續做些教學工作。
昨夜裏,淩晨四點。
人老了,覺少,醒了過後,睡不著,
就隨心所欲,披著件衣服進了書房看書。
翻開《大學》一頁,
再讀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善’的時候,
他突然腦海中有些迷霧散開,恍然大悟的感覺,
明明這《大學》一冊,他已經讀過許多遍,但好像此刻才終於開悟。
他好像冥冥間,終於體會到句中本意,或者說由他本心而來的本意。
一時間,竟有些感動欲要落淚之感。
再然後,
他就聽到了那似宏大,似溫和的唱誦聲,
他就這樣踏入了儒道。
起伏不定的山巒和荒原之上,此刻再重新歸於平靜。
那黑霧在儒道開辟之後,終於不再繼續在此處滋生。
這籠罩了整個卡其國,多半個月特國,以及邊境內西方拘邪處負責部分區域的黑霧詭異被解決,
但這原本被黑霧侵蝕的區域內,終究還是沒有人家燈火能夠再亮起。
那些仿佛在黑霧侵蝕而來那一刻凝固住的城鎮以及村落,
在現在的詭怪詭異局勢和境況下,或許需要漫長的時間後,才能重新有人煙。
那時候,那些死寂的城鎮中或許已經堆滿了灰塵,某些本就有些年頭的建築或許已經腐朽或者生鏽。
抬起頭,
在周遭的死寂中,楚晉再看了眼天空。
原本的夜幕已經逐漸泛白,東方的朝陽正穿過清晨的薄霧,揮灑來一些帶幾分暖意的陽光。
感受著這陽光,楚晉笑了笑,
頓時,天象也有些變化,頭頂天空之上,雲開霧散。
到大儒之後,楚晉一舉一動,即便是不動浩然正氣,也自然能夠影響天象。
當然,楚晉也能約束這份天象變化。
笑容收斂,楚晉再似乎望向遠處,
他在感受著儒道……他以自身之儒道化作了這個世界的儒道,
於這個世界開辟了儒道。
此刻,四下的平靜其實是一種假象。
在道的層麵,從儒道誕生開始,到現在,儒道與詭異之道的碰撞都未停下來過,
而且將一直持續下去,要麽初生的儒道被磨滅,包括楚晉在內的所有儒道修行者也全部身死,要麽……
楚晉再‘看’向儒道,或者說感受著儒道。
儒道就如同條奔湧著的大河,除了楚晉之外,所有才踏入儒道的儒道修行者都在這條儒道之河中。
他們以此在儒道之中修行,反過來也壯大儒道本身。
等到這些儒道修行者修行至大儒階段,就會如同開辟支流般,開辟儒道之支流。
如同陽明心學,或者其他大儒之理,有自身之理,自身之道,同樣也會壯大儒道這條大河。
當然,楚晉和其他大儒不同,他的儒道不是儒道支流,就是儒道本身。
此刻,借由儒道,楚晉大概能夠感知到,這次儒道初開辟,踏入儒道之中的一個個修行者,
其中大部分都是拘邪處的拘邪者,這也不意外。
拘邪處拘邪者能夠扛過契約詭怪這一步的,基本都意誌堅定,明悟本心,還有楚晉提前告知的,踏入儒道之境第一步的修行法,
在儒道開辟,有了楚晉許諾的天時過後,自然就成了儒道之中第一批儒道修行者。
而就如同楚晉預料的那樣,這第一批踏入儒道的拘邪者中,不少人都是連破數境。
其中目前的最強者,是到了進士階段。
不光是拘邪者本身就在行浩然之事,儒道開辟後自然浩然正氣迸發,
還有儒道初開辟的一點機會。
先前那似乎天地唱誦著的正氣歌,相當於是楚晉這個儒道開辟者給這些拘邪者開了小灶。
直接闡述著儒道本身之理。
後麵再想有這種一踏入儒道就連破數境的儒道修行者,基本是不可能了。
楚晉再感受了下他此刻自身的狀態,
因為開辟儒道帶來的裨益,
他此刻儒道之境界,已經遠度過初入大儒的階段,無限朝著大儒之後下一境界靠攏,
除了儒道壯大對他自身的反饋外,
還因為他開辟儒道這件事情本身,
就極其契合儒道大儒階段的修行,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
儒道開辟,自然是立言,立功,更是立德。
等著儒道再壯大一些,大概他自然而然就能突破至儒道下一境界半聖。
對於尋常大儒來說,將自己之理化為天下之理的這條成聖之路是很艱難的。
但對於楚晉來說,卻是件幾乎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為他的儒道已經是這世界的儒道。
儒道就是他的道,浩然正氣就是他的理。
對他來說,與詭異之道之碰撞,反而是更關鍵的事情。
如果詭異之道將儒道磨滅,
那楚晉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就現在初生的儒道,遠比那無數詭異詭怪詭域概念上的聚合,那詭異之道要弱。
即便是對比兩條道之中的存在就能看出來……儒道之中除了楚晉,就大貓小貓這些。
而在那詭異之道之中,即便是此刻,楚晉依舊能夠感受到那如同深淵的詭異之道之中,一些讓他心底發沉的存在。
而儒道與詭異之道之間的衝突是規則層麵,概念層麵的,遠不是你死我活能夠形容……
楚晉再環顧了一圈四周,
太陽出來之後,四下荒野山嶺之中昏暗似乎再少了許多。
沒有再繼續在原處停留,
楚晉這次也沒有再用戰詩來趕路,
身影與原地瞬間化為無形,再極短時間過後,就迴到了榆城市,隴山公墓腳下的院子裏。
到大儒之後,
儒道修行者有了自身之道理,有自身之法度和規範。
自然也能以自身之理對敵。
如果大儒之下的儒道修行者與大儒對敵,
除非找到大儒自身之理的漏洞,不然大儒站在那兒不動,大儒之下修行者也打不動大儒。
如果那大儒修行的是仁義之道,大可以使非仁義之擊落不到身上,讓大儒之下修行者站在原地動都動不了。
而大儒要反過來應對大儒之下,就更容易了,讓大儒之下‘以身成仁’,那大儒之下瞬間就死了。
而大儒之上,互相之間,對抗就是自身之‘道與理’。
對於楚晉來說,就更簡單了……任何儒道之攻擊,浩然正氣之手段,都無法落到他身上。
此刻挪移也是一樣,
儒道之下,有浩然正氣所在之地,楚晉自然能夠頃刻而至。
踏迴這隴山公墓腳下的管理員屋子,
楚晉坐迴那座椅上,抬起頭,再望向遠處,同時感受著儒道之中的情況,
其實,
這次,儒道初劈之後,除了大部分拘邪者入道,
也不是完全沒有其他幸運兒。
總會有些人機緣巧合。
……
雲山市,
懷善就是這麽個幸運兒。
他是個六十歲出頭的老頭兒,
雲山大學做古文方麵研究的教授。
早兩年退休過後,又被返聘繼續做些教學工作。
昨夜裏,淩晨四點。
人老了,覺少,醒了過後,睡不著,
就隨心所欲,披著件衣服進了書房看書。
翻開《大學》一頁,
再讀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善’的時候,
他突然腦海中有些迷霧散開,恍然大悟的感覺,
明明這《大學》一冊,他已經讀過許多遍,但好像此刻才終於開悟。
他好像冥冥間,終於體會到句中本意,或者說由他本心而來的本意。
一時間,竟有些感動欲要落淚之感。
再然後,
他就聽到了那似宏大,似溫和的唱誦聲,
他就這樣踏入了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