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大學
無解詭異?見過浩然正氣嗎? 作者:一天一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儒道修行階段至大學士後,大學士階段的修行,
除了繼續修養浩然正氣,還需要逐步明悟自己的理。
在儒道或者說浩然正氣的修行中,走出自己的道路。
這理需要契合本心,
是行事之法則,也是修行之理。
是儒道修行至此之凝練。
大學士之前,儒道修行主要是參悟修行前人的理與意,
大學士開始,就需要在其中明悟自己的理。
到大儒,理已經成形。
或者說,隻有徹底明悟自己的理,才能修行至大儒。
何為大儒,儒之大者。
所言便是法,所行便是理。
已經走在以己心代替天心的道路上。
何為聖,繼往開來者才為聖。
以自己的法度道理,替代世間的道理。
世間所言皆是吾理,世間皆行吾道。
所以,
如果大儒之後如果還想往前走,
突破大儒時所明悟的,開辟的理與道,需要有實行,踐行的可能。
不然儒道修行至大儒,便是儒道修行者的終點。
不過,對於楚晉來說,
他倒是不存在這個問題。
因為,雖然還未至大儒,但他已經有一條顯然的成聖道路。
他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儒道修行者,
隻要到大儒之後開辟儒道,就已經意味著走在成聖道路上。
等到儒道修行遍行天下,他這個先行者,自然為聖。
對楚晉來說,眼前至大儒這段修行,可能在此時更為緊要。
突破到大學士時,明悟的一點己心還完全不夠。
雖然基本選擇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作為自己的理,
但顯然依舊太寬泛了,就如同仁義之道,其下也還有許多。
楚晉需要從其中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明悟,而不僅僅是將陽明先生的理搬來這個世界。
僅僅是這樣,沒辦法讓他修行至大儒。
不過,
楚晉也不太急躁。
儒道修行至今,距離能夠開辟儒道的大儒境界,已經很近了。
這會兒,
楚晉坐在小石山火葬場的操作間,心緒平靜地翻看著手裏的經書,感受著其中真意。
如果先前默誦研讀時,感受到的是仿佛大儒當麵與他講述感悟與道理,
此刻,便是楚晉與這位大儒之間的論道,
雖然楚晉的理還有些稚嫩,但也在這過程中明悟更多。
吸收著書中大儒的理,以快速完善自己的理。
從六經注我,逐漸轉為我注六經。
而這也是楚晉儒道修行中的一大優勢,
係統獎勵的這些大儒手書,乃至亞聖手書,
就如同給楚晉安排了一堆大儒,乃至亞聖之師。
到了悟理這階段,能夠遍觀百家大儒之理,
哪裏不足,哪裏已是前人思考過的,一目了然。
修補起自己理中不足,能不快嗎?
“叮,您對公羊學說有了更深領悟。”
係統久違地響了下,讓楚晉想起來,這次他突破至大學士過後,係統的獎勵好像還沒看。
不過,雖然想到,但楚晉還是將手裏這冊經書繼續不緊不慢看完了,才重新放下。
“唿……”
楚晉吐了口氣,如此悟道論道般的閱讀,
不時那種明悟至理真意帶來的喜悅逐漸讓人喜悅,沉浸忘我,
頗有些三月不知肉味的意思。
臉上掛著幾分笑容,楚晉轉過頭,再望向剛唿出的係統界麵,
然後就看到了這次儒道境界突破之後,係統給予的一些獎勵。
……
“ 儒道修行輔助係統”
“綁定者:楚晉。”
“境界:大學士。
技藝:
書畫(登堂入室)
經書(融會貫通)
樂(初窺門徑)
劍(初窺門徑)
所持物品:《孟子》大儒手抄版。亞聖所抄寫《論語》,《正氣歌》,焦尾琴,鼠須鱗管筆,士子儒袍……”
技藝的等級,或者掌握程度,從初窺門徑,然後略有小成,登堂入室,融會貫通,出神入化。
這些天修行,以及這次儒道修行境界的提升,書畫與經書都提升了一境,
倒是樂這一門,楚晉少有練習,依舊停留在原地。
而大概是最近,戰詩中用多了劍詩,劍這門技藝倒是冒了出來。
楚晉看了眼,再看向這次突破境界得來獎勵,
“您誅詭,勤修,明理,至大學士境界。”
“獲得獎勵:大學士儒袍,‘高山流水’,大儒儒道之器(明心),七十二賢者之一手書《大學》。”
東西還不少。
楚晉再挨個看了下說明,並且拿出來看了看。
大學士儒袍就是字麵意思,
就是件儒袍,帶著些特別的能力,
諸如水火不侵,誅邪難近,冬暖夏涼。
也算是個儒道法器,穿上時能夠一定程度上使儒者靜心,同時增強一些浩然正氣。
楚晉穿上試了下,樣式倒是尋常也能穿,穿著也還算舒服,
楚晉也就這樣穿著了。
而‘高山流水’。
其實是個琴,也能夠輔助浩然正氣之施展。
另外自帶高山流水的琴譜。
這是要讓他多提升下技藝之中的‘樂’了?
大儒儒道之器明心,則是支筆。
以大儒之理,大儒之浩然正氣花費漫長時間溫養而來。
同樣能夠增強浩然正氣之威,是施展浩然正氣誅詭殺敵時候的好輔助。
麵對尋常一些的詭怪,這支筆單獨扔出去,也能夠將詭怪誅滅了。
至於最後的《大學》,
雖然不是亞聖手書,但七十二賢者皆是大儒,並且比尋常大儒要強一些。
其中所蘊藏的理與意,對此刻的楚晉來說也是有很大的作用。
將這冊《大學》取出,
幾乎瞬間,這片天地就有了反應,
天地正氣再被卷動,然後滿室驟然生香。
有宏大之聲隱約要從天地之間浮現,似乎在慶賀著這冊書的誕生,
就如同先前正氣歌被楚晉從係統中取出時一樣。
“嗯?”
楚晉翻開了這冊《大學》,
再看了眼這周遭天地驟然間,因為這本書出現的變化。
腦海中自然而然浮現出來一個想法。
這不會是原版吧?
《大學》之作者也是七十二賢之一。
這不會就是原冊吧,雖然這冊書看似是以紙承載,而非竹簡,但承載著浩然正氣,這也隻是表象而已,想要變成竹簡也行。
楚晉趁著周遭天地反應還沒有更加宏大,
飛快翻開手裏這冊《大學》,
而幾乎瞬間,楚晉便感受到書中承載之理,
仿佛看到了一道身影,正與他講述他的‘大學之道’。
也就是從書中窺見那道身影的瞬間,楚晉就基本可以確定,這冊《大學》就是原版。
而在這個階段,需要明悟理的階段,
能夠感悟一位可以被稱為子的儒道修行者,其親自手書的,承載其理的書,
簡直是最合適不過。
強忍著立刻沉浸其中閱讀感悟,而不顧周圍逐漸越來越大天象變化的想法,
楚晉將這冊《大學》重新收迴了係統,
然後,周遭變化的天象,卷動的天地正氣,就像是找不到落腳點似的,隻能被迫消散。
對於這種事兒,
楚晉都很有經驗了。
就利用著上次閱讀《正氣歌》時候的辦法一樣,
將《大學》從係統中拿出來,趁著這方天地的反應還沒足夠廣大時,又收迴去。
等著天象變化消散,就又再拿出來。
這樣反複,一點點閱讀。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楚晉隻是默讀,周遭浩然正氣也湧動著。
對於大學之道,楚晉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悟。
除了繼續修養浩然正氣,還需要逐步明悟自己的理。
在儒道或者說浩然正氣的修行中,走出自己的道路。
這理需要契合本心,
是行事之法則,也是修行之理。
是儒道修行至此之凝練。
大學士之前,儒道修行主要是參悟修行前人的理與意,
大學士開始,就需要在其中明悟自己的理。
到大儒,理已經成形。
或者說,隻有徹底明悟自己的理,才能修行至大儒。
何為大儒,儒之大者。
所言便是法,所行便是理。
已經走在以己心代替天心的道路上。
何為聖,繼往開來者才為聖。
以自己的法度道理,替代世間的道理。
世間所言皆是吾理,世間皆行吾道。
所以,
如果大儒之後如果還想往前走,
突破大儒時所明悟的,開辟的理與道,需要有實行,踐行的可能。
不然儒道修行至大儒,便是儒道修行者的終點。
不過,對於楚晉來說,
他倒是不存在這個問題。
因為,雖然還未至大儒,但他已經有一條顯然的成聖道路。
他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儒道修行者,
隻要到大儒之後開辟儒道,就已經意味著走在成聖道路上。
等到儒道修行遍行天下,他這個先行者,自然為聖。
對楚晉來說,眼前至大儒這段修行,可能在此時更為緊要。
突破到大學士時,明悟的一點己心還完全不夠。
雖然基本選擇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作為自己的理,
但顯然依舊太寬泛了,就如同仁義之道,其下也還有許多。
楚晉需要從其中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明悟,而不僅僅是將陽明先生的理搬來這個世界。
僅僅是這樣,沒辦法讓他修行至大儒。
不過,
楚晉也不太急躁。
儒道修行至今,距離能夠開辟儒道的大儒境界,已經很近了。
這會兒,
楚晉坐在小石山火葬場的操作間,心緒平靜地翻看著手裏的經書,感受著其中真意。
如果先前默誦研讀時,感受到的是仿佛大儒當麵與他講述感悟與道理,
此刻,便是楚晉與這位大儒之間的論道,
雖然楚晉的理還有些稚嫩,但也在這過程中明悟更多。
吸收著書中大儒的理,以快速完善自己的理。
從六經注我,逐漸轉為我注六經。
而這也是楚晉儒道修行中的一大優勢,
係統獎勵的這些大儒手書,乃至亞聖手書,
就如同給楚晉安排了一堆大儒,乃至亞聖之師。
到了悟理這階段,能夠遍觀百家大儒之理,
哪裏不足,哪裏已是前人思考過的,一目了然。
修補起自己理中不足,能不快嗎?
“叮,您對公羊學說有了更深領悟。”
係統久違地響了下,讓楚晉想起來,這次他突破至大學士過後,係統的獎勵好像還沒看。
不過,雖然想到,但楚晉還是將手裏這冊經書繼續不緊不慢看完了,才重新放下。
“唿……”
楚晉吐了口氣,如此悟道論道般的閱讀,
不時那種明悟至理真意帶來的喜悅逐漸讓人喜悅,沉浸忘我,
頗有些三月不知肉味的意思。
臉上掛著幾分笑容,楚晉轉過頭,再望向剛唿出的係統界麵,
然後就看到了這次儒道境界突破之後,係統給予的一些獎勵。
……
“ 儒道修行輔助係統”
“綁定者:楚晉。”
“境界:大學士。
技藝:
書畫(登堂入室)
經書(融會貫通)
樂(初窺門徑)
劍(初窺門徑)
所持物品:《孟子》大儒手抄版。亞聖所抄寫《論語》,《正氣歌》,焦尾琴,鼠須鱗管筆,士子儒袍……”
技藝的等級,或者掌握程度,從初窺門徑,然後略有小成,登堂入室,融會貫通,出神入化。
這些天修行,以及這次儒道修行境界的提升,書畫與經書都提升了一境,
倒是樂這一門,楚晉少有練習,依舊停留在原地。
而大概是最近,戰詩中用多了劍詩,劍這門技藝倒是冒了出來。
楚晉看了眼,再看向這次突破境界得來獎勵,
“您誅詭,勤修,明理,至大學士境界。”
“獲得獎勵:大學士儒袍,‘高山流水’,大儒儒道之器(明心),七十二賢者之一手書《大學》。”
東西還不少。
楚晉再挨個看了下說明,並且拿出來看了看。
大學士儒袍就是字麵意思,
就是件儒袍,帶著些特別的能力,
諸如水火不侵,誅邪難近,冬暖夏涼。
也算是個儒道法器,穿上時能夠一定程度上使儒者靜心,同時增強一些浩然正氣。
楚晉穿上試了下,樣式倒是尋常也能穿,穿著也還算舒服,
楚晉也就這樣穿著了。
而‘高山流水’。
其實是個琴,也能夠輔助浩然正氣之施展。
另外自帶高山流水的琴譜。
這是要讓他多提升下技藝之中的‘樂’了?
大儒儒道之器明心,則是支筆。
以大儒之理,大儒之浩然正氣花費漫長時間溫養而來。
同樣能夠增強浩然正氣之威,是施展浩然正氣誅詭殺敵時候的好輔助。
麵對尋常一些的詭怪,這支筆單獨扔出去,也能夠將詭怪誅滅了。
至於最後的《大學》,
雖然不是亞聖手書,但七十二賢者皆是大儒,並且比尋常大儒要強一些。
其中所蘊藏的理與意,對此刻的楚晉來說也是有很大的作用。
將這冊《大學》取出,
幾乎瞬間,這片天地就有了反應,
天地正氣再被卷動,然後滿室驟然生香。
有宏大之聲隱約要從天地之間浮現,似乎在慶賀著這冊書的誕生,
就如同先前正氣歌被楚晉從係統中取出時一樣。
“嗯?”
楚晉翻開了這冊《大學》,
再看了眼這周遭天地驟然間,因為這本書出現的變化。
腦海中自然而然浮現出來一個想法。
這不會是原版吧?
《大學》之作者也是七十二賢之一。
這不會就是原冊吧,雖然這冊書看似是以紙承載,而非竹簡,但承載著浩然正氣,這也隻是表象而已,想要變成竹簡也行。
楚晉趁著周遭天地反應還沒有更加宏大,
飛快翻開手裏這冊《大學》,
而幾乎瞬間,楚晉便感受到書中承載之理,
仿佛看到了一道身影,正與他講述他的‘大學之道’。
也就是從書中窺見那道身影的瞬間,楚晉就基本可以確定,這冊《大學》就是原版。
而在這個階段,需要明悟理的階段,
能夠感悟一位可以被稱為子的儒道修行者,其親自手書的,承載其理的書,
簡直是最合適不過。
強忍著立刻沉浸其中閱讀感悟,而不顧周圍逐漸越來越大天象變化的想法,
楚晉將這冊《大學》重新收迴了係統,
然後,周遭變化的天象,卷動的天地正氣,就像是找不到落腳點似的,隻能被迫消散。
對於這種事兒,
楚晉都很有經驗了。
就利用著上次閱讀《正氣歌》時候的辦法一樣,
將《大學》從係統中拿出來,趁著這方天地的反應還沒足夠廣大時,又收迴去。
等著天象變化消散,就又再拿出來。
這樣反複,一點點閱讀。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楚晉隻是默讀,周遭浩然正氣也湧動著。
對於大學之道,楚晉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