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湖畔上,有一艘畫舫。
水河兩岸的百姓經常會聽到畫舫上有各式各樣的琴聲、樂曲,時不時還會傳出讓整個汴京水域男人們都直不起腰來的動聽歌喉。
畫舫很私密,能傳出來的隻有鶯鶯燕燕的歡聲笑語,但絕無人知道,除了畫舫的主人安小倩之外,她的客人到底是誰?
對客人的猜測絡繹不絕,有人傳聞是汴京最有名的財主蘇北山蘇半城,也有人猜測是放蕩不羈的韶陽劍仙之徒謝飛雲,還有人猜測是一騎定江山的李君屹。
趙潯很喜歡這些猜測。
隻要猜測從未到過他二皇子的頭頂上,那麽這些猜測都是可愛的。
每次登上畫舫,趙潯都很高興,隻要是個男人,看到汴京城裏的第一美人安小倩總會很高興。
但今天,他無論如何都高興不起來。
他在摸著自己的下顎上那些鋒利的胡渣。
這是他經常做的動作,他做這個動作的時候,無論身邊站著的是誰,最好都乖乖地不要說話,否則下場一定很慘。
趙潯的目光深遠且悠長,從隱約出現的湖麵上撒過,最終繞了一圈兒,迴到了畫舫上,迴到了跪在地上的蔡庸銓。
童關能從皇帝的手裏保下他,依仗的當然是他那個位極人臣的父親。
此時的蔡庸銓已經喝得爛醉。
趙潯沒有想要叫醒他的意思,但藏在這次計謀身後最大的受益者,確確實實碰到了釘子,而且是足以紮穿他腳底板的釘子。
童關立在不遠處,不知在想什麽,那雙深不見底的眼睛裏,蘊藏著無窮無盡的陰暗。
他負手而立,幹淨的麵容上宛若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稚嫩且可愛,若非他的長相,或許也不能走到如今的位置上。
半晌,童關走到了趙潯身側,歎息了口氣道:“殿下。”
趙潯擺了擺手,“我意已決,若現在不將世子送出去,之後想送就難了。我這位五弟向來神秘,他做事是什麽風格我們並不知情,若是一個喜歡落井下石趕盡殺絕的怪胎,那我們將會很被動。”
童關沒有說話,這種事情的決定,他也無法下手,隻能規勸二皇子三思後行。
趙潯道:“三弟多年未見,沒想到剛一見麵就已成了一具屍體,如今老五又突然冒出來,真是讓人意外,不過想想這些家夥也都快成年了,老六老七也都要冒出來了。”
童關笑道:“七皇子前些日子有傳聞,已經官拜周奉年少保,看來這一次,我們的驃騎大將軍也要參與進來了。”
趙潯並沒有將老七放在眼裏,轉頭看向身邊的謀士。
謀士名為常書龍。
他長得並不像謀士,而是像一個武夫。
如果裴麟見到他一定會認為他和武封一定有關係,但其實他們二人隻是同樣高大威猛罷了。
常書龍膀大腰圓,身材寬厚,即便是坐在畫舫內,雙臂還是不由得翹起,光是粗壯的臂膀就讓人不禁佩服。
他跟隨了趙潯很久,是衍天宗的弟子,前些日子皇帝分配衍天宗弟子時,他專門來到了二皇子身邊,也名正言順的成為了他的門客。
常書龍接到趙潯遞來的目光,放下了手裏的半隻羊腿,擦了擦嘴角的油漬,“殿下,不該拘泥於朝堂之上,目光所至該往遠走些。”
趙潯道:“看來書龍已有想法?”
作為二皇子,趙潯早在蔡太師的庇護之下成長成為了一個成熟的決策者,他會聽取所有身邊人的建議再去下決策,即便他生性多疑,也絕不會阻撓任何一個人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位從小便捧起各種史書的老二,早已被朝堂以沉穩老練的性子標榜。
無論何時,他都曾記得加冠之後,蔡太師曾親自到他府上,對他說的那句話。
“知道我最喜歡你什麽嗎?自曹孟德之後,怕再沒人像你這樣又卑鄙、又坦誠且還胸懷大誌不以小節來苛責自己的人了,這世道,從來都是你這樣人的。”
趙潯知道這是蔡珽對他的褒獎,更是對他的期望。
在這個魚龍混雜顛倒黑白的韶陽裏,他必須如此,才能獲得最大的權力。
所以,他便以曹孟德來要求自己。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常書龍道:“天大地大不過兒女婚大,近日裏最大的事情,便是五皇子大婚,再加之秦群黨羽眾多,在朝堂上的唿聲本就很高,趙元的運勢近日裏可達巔峰,如今我們不過折損了一個世子,斷了大理寺的掌控,但其他的地方並無大礙,隻要太師還在,亦可高枕無憂。”
他的大手輕輕鬆鬆抓起旁人需雙臂抱起的酒壇,喝了一大口,繼續道:“若是僅看眼前,想辦法補救恐怕得不償失,還不如這段時間讓給趙元去風光,我們則從國之大義從長計議。”
趙潯的眼睛略帶猶豫。
他知道常書龍雖然忠心耿耿,可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以民為生,胸懷大誌的人,否則他也長不出那麽大的胸襟和體魄來。
平日裏說說官話還好,可真的做起事來時,經常會讓自己用腰包裏的銀子去幫助百姓,這他決不能容忍。
不過好在,常書龍隻是說說,絕不強諫。
趙潯道:“嗯,說下去。”
常書龍道:“遼國騎兵,耶律天燕已經在進軍金國的路上,統帥是她,先鋒將是蕭景恆,督軍是遼國尊神使,率軍十六萬,號稱三十萬北上,我的消息若是無誤的話,現在應該已經連下五郡,進入了燕京腹地。”
趙潯麵色稍有不悅,似乎已經沒有了聽下去的欲望:“我倒是有所耳聞。”
常書龍注意到了他的神情,苦笑了一聲,道:“殿下不願意做此事?”
趙潯語氣之中略有苛責之意,“書龍難不成不知道父皇不喜討伐之事?”
常書龍道:“我以為,聖上不喜歡的是紛爭。”
童關不禁插嘴道:“這又有何區別?”
常書龍道:“區別在於,三殿下做的事,領的是死。而五殿下,封的是秦王!”
趙潯一愣。
童關也呆住了。
這已成為了如今朝堂群臣最為不解的一件事。
為何偏安許久的韶陽,會給一個軍功?而且還是寓意遠征的秦王封號出去?
難不成是皇帝老兒突然轉性了?
常書龍又喝了一大口酒,笑道:“殿下,在我看來,陛下不想打仗,是不想生事端,並非是不想獲利。玄策軍六萬蕩寇,平了淮南淮北義軍是事實。停了遼國戰火,逼得遼國不敢再進犯是事實。他的每一次處理都恰到好處。”
趙潯恍然大悟。
可童關卻追問道:“哪裏恰到好處了?”
趙潯道:“趙元平亂黨,省去了大量打匪軍的銀子。而對遼國,老三直衝人家腹地,對方必會反撲,收複失地,若我們抓著不放,糧草、屯兵必然是大費周章。而老五抓了耶律天燕,父皇再送迴去,一來一去毫不費力,一切都恰到好處。”
童關冷哼一聲。
他根本不理解,這到底有什麽恰到好處之說。
此時的找趙潯又有了興趣,問道:“書龍,耶律天燕若打金國,我們可否從中獲利?”
常書龍道:“我衍天宗弟子,可駕馭軍隊增益,隻要殿下請兵,這一次便可聯合金國阻擋遼國,一旦擋住遼國勢力,我們便可換取十年太平。”
“十年太平!”
趙潯大喜,“這才是陛下真正想要的東西。”
水河兩岸的百姓經常會聽到畫舫上有各式各樣的琴聲、樂曲,時不時還會傳出讓整個汴京水域男人們都直不起腰來的動聽歌喉。
畫舫很私密,能傳出來的隻有鶯鶯燕燕的歡聲笑語,但絕無人知道,除了畫舫的主人安小倩之外,她的客人到底是誰?
對客人的猜測絡繹不絕,有人傳聞是汴京最有名的財主蘇北山蘇半城,也有人猜測是放蕩不羈的韶陽劍仙之徒謝飛雲,還有人猜測是一騎定江山的李君屹。
趙潯很喜歡這些猜測。
隻要猜測從未到過他二皇子的頭頂上,那麽這些猜測都是可愛的。
每次登上畫舫,趙潯都很高興,隻要是個男人,看到汴京城裏的第一美人安小倩總會很高興。
但今天,他無論如何都高興不起來。
他在摸著自己的下顎上那些鋒利的胡渣。
這是他經常做的動作,他做這個動作的時候,無論身邊站著的是誰,最好都乖乖地不要說話,否則下場一定很慘。
趙潯的目光深遠且悠長,從隱約出現的湖麵上撒過,最終繞了一圈兒,迴到了畫舫上,迴到了跪在地上的蔡庸銓。
童關能從皇帝的手裏保下他,依仗的當然是他那個位極人臣的父親。
此時的蔡庸銓已經喝得爛醉。
趙潯沒有想要叫醒他的意思,但藏在這次計謀身後最大的受益者,確確實實碰到了釘子,而且是足以紮穿他腳底板的釘子。
童關立在不遠處,不知在想什麽,那雙深不見底的眼睛裏,蘊藏著無窮無盡的陰暗。
他負手而立,幹淨的麵容上宛若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稚嫩且可愛,若非他的長相,或許也不能走到如今的位置上。
半晌,童關走到了趙潯身側,歎息了口氣道:“殿下。”
趙潯擺了擺手,“我意已決,若現在不將世子送出去,之後想送就難了。我這位五弟向來神秘,他做事是什麽風格我們並不知情,若是一個喜歡落井下石趕盡殺絕的怪胎,那我們將會很被動。”
童關沒有說話,這種事情的決定,他也無法下手,隻能規勸二皇子三思後行。
趙潯道:“三弟多年未見,沒想到剛一見麵就已成了一具屍體,如今老五又突然冒出來,真是讓人意外,不過想想這些家夥也都快成年了,老六老七也都要冒出來了。”
童關笑道:“七皇子前些日子有傳聞,已經官拜周奉年少保,看來這一次,我們的驃騎大將軍也要參與進來了。”
趙潯並沒有將老七放在眼裏,轉頭看向身邊的謀士。
謀士名為常書龍。
他長得並不像謀士,而是像一個武夫。
如果裴麟見到他一定會認為他和武封一定有關係,但其實他們二人隻是同樣高大威猛罷了。
常書龍膀大腰圓,身材寬厚,即便是坐在畫舫內,雙臂還是不由得翹起,光是粗壯的臂膀就讓人不禁佩服。
他跟隨了趙潯很久,是衍天宗的弟子,前些日子皇帝分配衍天宗弟子時,他專門來到了二皇子身邊,也名正言順的成為了他的門客。
常書龍接到趙潯遞來的目光,放下了手裏的半隻羊腿,擦了擦嘴角的油漬,“殿下,不該拘泥於朝堂之上,目光所至該往遠走些。”
趙潯道:“看來書龍已有想法?”
作為二皇子,趙潯早在蔡太師的庇護之下成長成為了一個成熟的決策者,他會聽取所有身邊人的建議再去下決策,即便他生性多疑,也絕不會阻撓任何一個人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位從小便捧起各種史書的老二,早已被朝堂以沉穩老練的性子標榜。
無論何時,他都曾記得加冠之後,蔡太師曾親自到他府上,對他說的那句話。
“知道我最喜歡你什麽嗎?自曹孟德之後,怕再沒人像你這樣又卑鄙、又坦誠且還胸懷大誌不以小節來苛責自己的人了,這世道,從來都是你這樣人的。”
趙潯知道這是蔡珽對他的褒獎,更是對他的期望。
在這個魚龍混雜顛倒黑白的韶陽裏,他必須如此,才能獲得最大的權力。
所以,他便以曹孟德來要求自己。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常書龍道:“天大地大不過兒女婚大,近日裏最大的事情,便是五皇子大婚,再加之秦群黨羽眾多,在朝堂上的唿聲本就很高,趙元的運勢近日裏可達巔峰,如今我們不過折損了一個世子,斷了大理寺的掌控,但其他的地方並無大礙,隻要太師還在,亦可高枕無憂。”
他的大手輕輕鬆鬆抓起旁人需雙臂抱起的酒壇,喝了一大口,繼續道:“若是僅看眼前,想辦法補救恐怕得不償失,還不如這段時間讓給趙元去風光,我們則從國之大義從長計議。”
趙潯的眼睛略帶猶豫。
他知道常書龍雖然忠心耿耿,可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以民為生,胸懷大誌的人,否則他也長不出那麽大的胸襟和體魄來。
平日裏說說官話還好,可真的做起事來時,經常會讓自己用腰包裏的銀子去幫助百姓,這他決不能容忍。
不過好在,常書龍隻是說說,絕不強諫。
趙潯道:“嗯,說下去。”
常書龍道:“遼國騎兵,耶律天燕已經在進軍金國的路上,統帥是她,先鋒將是蕭景恆,督軍是遼國尊神使,率軍十六萬,號稱三十萬北上,我的消息若是無誤的話,現在應該已經連下五郡,進入了燕京腹地。”
趙潯麵色稍有不悅,似乎已經沒有了聽下去的欲望:“我倒是有所耳聞。”
常書龍注意到了他的神情,苦笑了一聲,道:“殿下不願意做此事?”
趙潯語氣之中略有苛責之意,“書龍難不成不知道父皇不喜討伐之事?”
常書龍道:“我以為,聖上不喜歡的是紛爭。”
童關不禁插嘴道:“這又有何區別?”
常書龍道:“區別在於,三殿下做的事,領的是死。而五殿下,封的是秦王!”
趙潯一愣。
童關也呆住了。
這已成為了如今朝堂群臣最為不解的一件事。
為何偏安許久的韶陽,會給一個軍功?而且還是寓意遠征的秦王封號出去?
難不成是皇帝老兒突然轉性了?
常書龍又喝了一大口酒,笑道:“殿下,在我看來,陛下不想打仗,是不想生事端,並非是不想獲利。玄策軍六萬蕩寇,平了淮南淮北義軍是事實。停了遼國戰火,逼得遼國不敢再進犯是事實。他的每一次處理都恰到好處。”
趙潯恍然大悟。
可童關卻追問道:“哪裏恰到好處了?”
趙潯道:“趙元平亂黨,省去了大量打匪軍的銀子。而對遼國,老三直衝人家腹地,對方必會反撲,收複失地,若我們抓著不放,糧草、屯兵必然是大費周章。而老五抓了耶律天燕,父皇再送迴去,一來一去毫不費力,一切都恰到好處。”
童關冷哼一聲。
他根本不理解,這到底有什麽恰到好處之說。
此時的找趙潯又有了興趣,問道:“書龍,耶律天燕若打金國,我們可否從中獲利?”
常書龍道:“我衍天宗弟子,可駕馭軍隊增益,隻要殿下請兵,這一次便可聯合金國阻擋遼國,一旦擋住遼國勢力,我們便可換取十年太平。”
“十年太平!”
趙潯大喜,“這才是陛下真正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