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作詞者
紅樓:我真不想當皇帝 作者:味道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環兒,可以開始了!”
賈政說完此話,示意下人將筆墨紙硯放在案桌上,自己更是站在賈環其後,目不轉睛的盯著案桌上的宣紙。
賈環緩緩上前,拿起手中的毛筆,龍飛鳳舞寫了起來。
“琵琶仙.中秋”
賈政低聲沉吟,此詞牌名乃是由南宋詞人薑夔所創,古往今來用此詞牌的詩人並不算多,沒想到自己兒子竟然也了解此詞牌。
繼續往下看,但見字跡剛勁有力,雖筆力略顯稚嫩,可仍能看出其平日之功。
想到數月不曾考校兒子賈環,沒想到他竟然連書法一道也大有長進。
細看之下,更覺心驚。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
詩以言誌,詞以言情,若非心有所感,怎能上來就如此悲涼?
隻此一句,讓賈政心中翻江倒海,賈環小小年紀,怎會如此的孤寂?
難道是在府內受到諸多排斥,欺辱?
平日裏自己忙於公務,並未對其多加關心,導致孩子從小便多愁善感?
心中多了一絲愧疚之意,賈政繼續往下看,但見紙上寫著。
“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
“隻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上闕完,賈政仿佛從詞中迴憶到最青澀的時代,他眼中的清淚不覺充滿了眼眶。
其餘人也紛紛品讀詞中之情,均有所感。
涼亭處,鴛鴦將眼角的淚水輕輕擦拭,遠遠的望了一眼賈環,穿過帷幕,朝著賈母所坐的位置走去。
“老太太,已經有人出詞了!”
鴛鴦並沒有提賈環之名,這自然是因為怕賈母先入為主,反而讓詞無法念出。
果真,鴛鴦這假裝的疏忽,讓賈母以為乃是賈寶玉的詩作出來,一臉興致勃勃的問道:“快說來聽,快說來聽!”
其餘如王熙鳳,尤氏,李紈,探春,惜春等人也紛紛催促。
鴛鴦拿出命人早就抄寫好的上闕詞。
可入眼一看,卻發覺好多字並不認識。
頓時臉上一紅,低著頭道:“還請幾位小姐來讀.....”
“奴婢有許多字並不相熟........”
眾人也清楚鴛鴦之難,王熙鳳一把將之個奪了過來,笑著說道:“這種風雅之事自然要幾位小姐來讀,咱們就算認識這些字,如何能體味其中的奧妙?”
說著將之遞給探春:“三丫頭,就交給你了!”
探春也不推辭,拿起宣紙,輕輕吟道:“琵琶仙.中秋!”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
“隻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
上闕念完,探春心中震驚之色越發濃鬱。
此詩已經達到引人入情的最高境界,借助描繪中秋月色,將自身的悲苦情感融入其中。
令人讀之心疼,品之則有同感。
這真是自己的寶二哥所寫?這怎麽可能?
寶二哥即便有天縱之才,也無這種悲苦經曆,他從小被賈母含在口中怕化,捧在手心怕摔,家中人人疼愛,所處之環境極為安逸,他怎麽會有如此悲寂之心?
“這...........”
“未免有些太過悲苦了!”
賈母似乎也迴憶起年少之時發生之事,一時間淚水婆娑。
她長歎了口氣,輕聲道:“雖傷感,可卻引人感同身受,當為佳作也!”
“寶玉這孩子,小小年紀,心中哪裏有如此悲苦之事?說起來都要怪他老子,整日沒事嚇唬孩子,今後還得要說說他。”
王夫人雖也覺得詞作未免悲切,可畢竟是自己兒子所寫,因而也一臉笑意道:“寶玉這孩子從小就與常人不同,自來就癡,或許是其在看書之時心有所感,悲切難當吧!”
王熙鳳也正要開口誇讚賈寶玉。
一旁的鴛鴦再也不敢拖下去,剛才她不過是同情賈環遭遇,加上被其詩作的感情所染,這才未先報其名,暗助一把。
如今眼看眾人紛紛誤會,再不解釋,怕是弄巧成拙,反而得罪眾多主子。
因而趕忙走上前去,在探春的耳邊低語兩句。
當聽到乃是賈環所謂,探春整個腦子一片空白。
自己那個一母同胞,畏畏縮縮的兄弟怎麽會有如此的才情?
“沒弄錯吧?”
“我那兄弟怎會有如此才學?”
探春輕聲問道。
鴛鴦連連點頭:“卻係環三爺所做。”
“我怎敢胡言亂語?”
再三確定之後,看著在場之人高興的笑聲,一時間她竟也不敢開口澄清此事。
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就算她不開口,等會也會有消息傳來,到時候老祖宗,幾位太太怕是臉上更加不好!!
猶豫良久,探春幽幽開口:“老太太,太太,此詞並非寶兄弟所為!”
“嗯?”
“啊啊啊!!”
.............
驚唿聲響起,在場之人的目光,齊刷刷朝著探春看來,一股前所未有的壓力籠罩探春全身。
探春苦笑不得,早知道不是寶玉所為,自己何苦觸這眉頭?
可........
“唉......”
心中幽幽的歎了口氣,探春再次開口:“鴛鴦說最先做出詞者乃是環兄弟,這半闕詞也是其所為............”
伴隨著探春此話的落地,場麵瞬間凝固,鴉雀無聲。
隨即王熙鳳,邢夫人,尤氏,惜春等紛紛開口質疑。
“環兄弟?”
“這怎麽可能?”
“不是弄錯了吧?”
..............
口中雖低聲質疑,可卻無人敢大聲說出。
畢竟誰都知道這種事情怎會有人敢亂傳?
賈母,王夫人兩人臉上的笑意瞬間凝固。
她們都以為此佳作出自寶玉之手,可現實卻恰恰相反,竟然乃是從沒有引起過注意的賈環所為。
詞雖是半闕,可卻是精品中的精品。
難道賈環又有力壓寶玉,奪取魁首?
短短一夜,賈環的名字兩次傳入眾人耳中,並且以她們完全想象不到的方式而出現。
賈母和王夫人的驚愕,王熙鳳的好奇,秦可卿的深思,李紈的不解,迎春惜春的沉思,在場之人表情不一,心中的想法更是不同。
賈政說完此話,示意下人將筆墨紙硯放在案桌上,自己更是站在賈環其後,目不轉睛的盯著案桌上的宣紙。
賈環緩緩上前,拿起手中的毛筆,龍飛鳳舞寫了起來。
“琵琶仙.中秋”
賈政低聲沉吟,此詞牌名乃是由南宋詞人薑夔所創,古往今來用此詞牌的詩人並不算多,沒想到自己兒子竟然也了解此詞牌。
繼續往下看,但見字跡剛勁有力,雖筆力略顯稚嫩,可仍能看出其平日之功。
想到數月不曾考校兒子賈環,沒想到他竟然連書法一道也大有長進。
細看之下,更覺心驚。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
詩以言誌,詞以言情,若非心有所感,怎能上來就如此悲涼?
隻此一句,讓賈政心中翻江倒海,賈環小小年紀,怎會如此的孤寂?
難道是在府內受到諸多排斥,欺辱?
平日裏自己忙於公務,並未對其多加關心,導致孩子從小便多愁善感?
心中多了一絲愧疚之意,賈政繼續往下看,但見紙上寫著。
“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
“隻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上闕完,賈政仿佛從詞中迴憶到最青澀的時代,他眼中的清淚不覺充滿了眼眶。
其餘人也紛紛品讀詞中之情,均有所感。
涼亭處,鴛鴦將眼角的淚水輕輕擦拭,遠遠的望了一眼賈環,穿過帷幕,朝著賈母所坐的位置走去。
“老太太,已經有人出詞了!”
鴛鴦並沒有提賈環之名,這自然是因為怕賈母先入為主,反而讓詞無法念出。
果真,鴛鴦這假裝的疏忽,讓賈母以為乃是賈寶玉的詩作出來,一臉興致勃勃的問道:“快說來聽,快說來聽!”
其餘如王熙鳳,尤氏,李紈,探春,惜春等人也紛紛催促。
鴛鴦拿出命人早就抄寫好的上闕詞。
可入眼一看,卻發覺好多字並不認識。
頓時臉上一紅,低著頭道:“還請幾位小姐來讀.....”
“奴婢有許多字並不相熟........”
眾人也清楚鴛鴦之難,王熙鳳一把將之個奪了過來,笑著說道:“這種風雅之事自然要幾位小姐來讀,咱們就算認識這些字,如何能體味其中的奧妙?”
說著將之遞給探春:“三丫頭,就交給你了!”
探春也不推辭,拿起宣紙,輕輕吟道:“琵琶仙.中秋!”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
“隻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
上闕念完,探春心中震驚之色越發濃鬱。
此詩已經達到引人入情的最高境界,借助描繪中秋月色,將自身的悲苦情感融入其中。
令人讀之心疼,品之則有同感。
這真是自己的寶二哥所寫?這怎麽可能?
寶二哥即便有天縱之才,也無這種悲苦經曆,他從小被賈母含在口中怕化,捧在手心怕摔,家中人人疼愛,所處之環境極為安逸,他怎麽會有如此悲寂之心?
“這...........”
“未免有些太過悲苦了!”
賈母似乎也迴憶起年少之時發生之事,一時間淚水婆娑。
她長歎了口氣,輕聲道:“雖傷感,可卻引人感同身受,當為佳作也!”
“寶玉這孩子,小小年紀,心中哪裏有如此悲苦之事?說起來都要怪他老子,整日沒事嚇唬孩子,今後還得要說說他。”
王夫人雖也覺得詞作未免悲切,可畢竟是自己兒子所寫,因而也一臉笑意道:“寶玉這孩子從小就與常人不同,自來就癡,或許是其在看書之時心有所感,悲切難當吧!”
王熙鳳也正要開口誇讚賈寶玉。
一旁的鴛鴦再也不敢拖下去,剛才她不過是同情賈環遭遇,加上被其詩作的感情所染,這才未先報其名,暗助一把。
如今眼看眾人紛紛誤會,再不解釋,怕是弄巧成拙,反而得罪眾多主子。
因而趕忙走上前去,在探春的耳邊低語兩句。
當聽到乃是賈環所謂,探春整個腦子一片空白。
自己那個一母同胞,畏畏縮縮的兄弟怎麽會有如此的才情?
“沒弄錯吧?”
“我那兄弟怎會有如此才學?”
探春輕聲問道。
鴛鴦連連點頭:“卻係環三爺所做。”
“我怎敢胡言亂語?”
再三確定之後,看著在場之人高興的笑聲,一時間她竟也不敢開口澄清此事。
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就算她不開口,等會也會有消息傳來,到時候老祖宗,幾位太太怕是臉上更加不好!!
猶豫良久,探春幽幽開口:“老太太,太太,此詞並非寶兄弟所為!”
“嗯?”
“啊啊啊!!”
.............
驚唿聲響起,在場之人的目光,齊刷刷朝著探春看來,一股前所未有的壓力籠罩探春全身。
探春苦笑不得,早知道不是寶玉所為,自己何苦觸這眉頭?
可........
“唉......”
心中幽幽的歎了口氣,探春再次開口:“鴛鴦說最先做出詞者乃是環兄弟,這半闕詞也是其所為............”
伴隨著探春此話的落地,場麵瞬間凝固,鴉雀無聲。
隨即王熙鳳,邢夫人,尤氏,惜春等紛紛開口質疑。
“環兄弟?”
“這怎麽可能?”
“不是弄錯了吧?”
..............
口中雖低聲質疑,可卻無人敢大聲說出。
畢竟誰都知道這種事情怎會有人敢亂傳?
賈母,王夫人兩人臉上的笑意瞬間凝固。
她們都以為此佳作出自寶玉之手,可現實卻恰恰相反,竟然乃是從沒有引起過注意的賈環所為。
詞雖是半闕,可卻是精品中的精品。
難道賈環又有力壓寶玉,奪取魁首?
短短一夜,賈環的名字兩次傳入眾人耳中,並且以她們完全想象不到的方式而出現。
賈母和王夫人的驚愕,王熙鳳的好奇,秦可卿的深思,李紈的不解,迎春惜春的沉思,在場之人表情不一,心中的想法更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