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鍾廣雙手比劃著,興奮地說起原木運輸的過程。


    像那種三人合圍都抱不住的巨木,可不是那麽容易運迴來的。


    之前沿著藤橋河順流而下,小的紮成木排,還算問題不大,就屬那些巨木,最為費人費力,除了利用河水漂流之外,還得靠沿岸工人像纖夫一般,拚力拖拽,才能順利渡過淺水。


    及到合口港時,才知大海茫茫,如何能將這些巨木弄到榆林港,卻是個大大的難題。


    鍾廣來到合口港服役,幹的第一項工作,便是和眾多務工人員一起,在海邊紮木排。


    最開始的方案,是紮一個巨大的木排,然後將巨木綁在木排之上,經帆船牽引,沿海岸緩緩而行,最終運到榆林港。


    但在具體實施時,才發現方案完全不可行,一是木排紮的太寬,根本做不到牢靠,二是該如何操縱如此巨大的木排,誰也沒有那個本事。


    大家在商量的時候,鍾廣主動向東線船隊副隊長胡大江提建議,看能不能換一種結構,或許能輕鬆一些。


    具體來說,就是紮兩個稍小一點,易於操控的木排,然後將兩根巨木前後捆在木排之上,中間的口字形貼在水麵,隻要確保其不會輕易傾斜,沉入海中即可。


    這樣的話,木排不用紮的太大,還能將巨木穩穩托起,隻是其操控難度,必定會增大許多。


    鍾廣僅是提供一種思路,胡大江卻是讚賞有加,並要求眾人立即行動起來,到底管不管用,總得先試試才能確定。


    眾人在港內操作數日,最終按照鍾廣的思路,弄出一個像模像樣的大型木排來。


    胡大江看來看去,才想起現代社會的雙體船,和這個木排倒是有幾分神似,隻不過中間是兩根巨木而已。


    再瞅向鍾廣等燕朝土著,心中頓生感歎,古人可能沒見過現代社會的場麵,但人家這腦子,可一點也不比現代人差啊。


    木排在平靜的合口港試行數日,效果相當不錯。


    前方由一艘大船牽引,另一艘大船從旁輔助,策應,就這麽沿海岸緩緩而行,倒是個頗為務實的解決方案。


    最後的難題,便是如何實現有效的指揮、配合,確保一路航行,都能平穩向前。


    當鍾廣握住那台神奇的對講機,按照胡大江的教導講起話來,才發現華興人的本事,根本就不是他能夠想象的......。


    堆場上,劉方和鍾廣聊了很久,兩人都有同樣感受,那就是跟著華興人,必能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最後,劉方沒來由說出一句話,咱們要不也成個家吧。


    不覺之中,他們和眾多歸義民一樣,漸漸喜歡上了這種新奇、忙碌、充實的“美好”生活。


    ......


    整個安由造船廠,如今已有些規模,靠近山腳處,茅屋、窩棚建了不少,另外就是大大小小的烘幹房,北二南一三個水塘,其中北側一個水塘用來浸泡木頭等等,將本就不大的安由陸地搞的十分緊湊。


    最大的一塊平地集中在海岸一帶,主要是用來搭建船台,以及各種木工作坊,算是造船廠最為核心的工作場所。


    緊靠船場有一處海岸碼頭,用來卸載原木,並在附近建立堆場,算是原木加工前的轉運站。


    總之,在陸冠南等人的努力經營下,造船廠的各項功能模塊被安排的井井有條,隨時可以啟動造船工作。


    次日上午,梁繼盛等人在陸冠南的引領下,興致勃勃地將整個造船廠參觀一遍,最終在碼頭附近的堆場停留下來,詢問哪些是鐵力木?


    陸冠南指了指其中最為醒目的兩根巨木,又指了指旁邊堆起的二十餘根粗壯原木,表示這些都是,而且從外觀來看,質量相當不錯。


    巨木是製備龍骨的絕佳材料,其他原木用來製備船肋、外板、橫梁、桅杆等部件,亦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接著,陸冠南又把鐵力木堅固、不易腐壞的優勢簡略介紹一番,總之除了高度這個短板之外,其他都是優點。


    咱們初來燕朝,能搞到這麽好的船材,絕對算是運氣爆棚。


    敘談之際,梁繼盛照常問起困難來,讓陸冠南應說盡說,千萬別藏著掖著,影響總部決策。


    陸冠南倒也沒客氣,第一個提出的便是煤炭,他這邊鋸木頭要用那台大功率蒸汽機,必須保證足量的煤炭供應。


    第二居然是鋸子,不管是工業部自製,還是發展部外出購買,總之這東西是個消耗品,光靠咱們帶過來的,根本堅持不了多久。


    再說了,如果燕朝鋸子湊合能用,他可舍不得事事都用現代鋼鋸解決。


    第三是人,從造船廠目前的人員結構來看,有木匠手藝的不足百人,其中幹過船匠的不足十人,其他都是普通務工人員,也就三百餘人,隻能幹些粗活,頂不上大用。


    按照一年兩艘船的規劃目標,現在的人手根本不夠,尤其是船匠、木匠,必須加大引進力度。


    第四就是帆布、鐵釘、鐵箍等配套工程,還需盡快上馬,千萬別讓造船廠這邊等米下鍋......。


    聽陸冠南嘮叨了一大堆,梁繼盛、孟慶祥等人相視苦笑,一個人,一個煤,幾乎成了工業口的一致痛點,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狠狠壓榨一把廣州辦了。


    ......


    趙海波開著飛燕號來到安由碼頭,笑嘻嘻地將管委會眾人接到船上,劉建國笑著問他還能堅持多長時間?現在的榆林港,就屬你們這兩艘船最拉風了。


    趙海波表示還能堅持個把月,如果兄弟們想兜兜風、過過癮,還需盡早前來報名。


    話一出口,眾人都跟著笑起來,搞不好他們這次搭船,就是人生最後一次乘坐現代艦艇啦。


    既然如此,梁繼盛讓趙海波指揮飛燕號在港內巡遊一圈,也算是給大家調研之旅增加些樂趣。


    ......


    登上基地碼頭,一連監軍使李文軍已經在岸邊等候,向梁繼盛等人介紹起這邊的變化來。


    李文軍在穿越之前,是何超手下的兵,在重建保安團一連的時候,由何超推薦,加入一連擔任監軍使。


    武彥傑帶領一連隨西線船隊前往安錦後,李文軍從畢潭港那邊拉迴來兩個排,又就地擴編一個排,將常駐基地的軍事力量,繼續維持在三個排的規模,並積極進行備戰訓練,確保有外敵入侵時,能夠承擔初期的阻擊任務。


    如此一來,一連悄然擴充到六個排,距離營級編製已是一步之遙。


    按照曹衛國、何超的想法,雖然不能明目張膽地跟其他部門搶人,但遇到好苗子,好機會,那是一定不會錯過的,務求盡快將保安團擴充到滿編滿配。


    對於這一點,作為軍事部部長的梁繼盛,嘴上說著讓保安團盡量克製,行動上卻視若無睹,任由其將軍隊規模低調擴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興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高路遠月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高路遠月明並收藏華興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