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通遠軍屯、三亞建設之後,梁繼盛、孟慶祥等人迴到臨興總部,將各項事務處理完畢,便再次啟程,前往榆林調研。
臨近十月,正是秋收時節,眾人在展飛的陪同下,率先來到湳西農莊,符思南和林誌剛已經在場院中等候多時了。
有了去年的操作經驗,今年的水稻收割,便要有序的多,符思南忙裏偷閑,居然還能空出時間來,向總部眾人匯報工作。
梁繼盛最關心的還是產量,咱們去年收的是別人的水稻,今年換成自己的,也不知效果如何?
符思南笑著告訴眾人,增產問題不大,肯定比燕朝那種每畝百十來斤的水平要強上不少,但想達到現代社會的水平,完全沒有可能。
在孟慶祥的追問下,符思南細思片刻,給出了三百餘斤的估算值,在樂觀點的話,有些種的好的地塊,或許能超過四百斤。
拿著現代優質稻種,在新世界種出不到四成的產量來,實在說不上成功。
談到其中原因,符思南頗為無奈地看向林誌剛,表示化肥不到位,產量的提升空間也就這麽大了。
還是那個老問題,梁繼盛苦笑著搖搖頭,隨即向林誌剛詢問邵宏銘的去向,這家夥很少往臨興跑,是不是躲咱們呢?
林誌剛笑著表示不至於,老邵最近總在合口港、藤橋一帶活動,離總部有點遠,去臨興的次數少一些,也屬正常。
聽說你們要過來,老邵昨天專程返迴,這會兒正在羅村那邊候著呢。
提到邵宏銘,符思南並未繼續抱怨,反而大聲誇讚起來。
雖然化肥遙遙無期,老邵自己卻沒閑著,涉及到農業這塊,還幫大家想了不少點子呢。
最有效的一條就是搜集海藻,反正這東西海邊多的是。
晾曬後焚燒,留存下來的海藻灰,可是相當不錯的肥料呢。
去年年底的時候,你們在抗擊海盜,農業部的同仁們任務不多,麵對眼前這種落後的農業條件,沒少找老邵的麻煩。
除了給大家補習化學知識、提些務實的建議之外,最終還幫我們係統地梳理了一遍農業化學,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眾人圍坐一圈,一邊聊著農業發展,一邊議論起存在的問題來。
隨著各項事業慢慢步入正軌,像去年那種亂糟糟的局麵幾乎消失,大部分工作都進入有序推進階段。
新的態勢必然會產生新的矛盾,梁繼盛等人這次外出調研,便是想聽聽大家的想法,確保各項決策符合實際,並能順利地貫徹下去。
談到問題時,符思南看了看坐在梁繼盛身邊的劉建國,詢問起崖東現在的人口狀況來。
劉建國笑著告訴眾人,隨著咱們的名聲越來越響亮,從年初開始,陸續有百姓前來投奔,呈現出迅速增長的態勢。
從歸義堂近期的統計來看,大半年下來,足有六千多人的前來崖東務工,到年底之前,破萬毫無壓力。
也就是說,目前在崖東地區勞作的百姓,很快便會突破兩萬。
聽劉建國說完,符思南微微點點頭,說是和自己的感覺差不多,就湳西農莊和田獨礦務局兩邊的情況來看,工分製度怕是快要崩潰了。
說白了,十進製的加減法並不是啥高深的學問,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工人們學的快著呢。
等大家熟悉了計分規則後,各種私下的比較便流行開來,大家你算算,我算算,很快便總結出掙錢的順序來。
工業部大方一點,跟著學技術的人就增加較快,農業部這邊收的比較緊,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人員流失。
為了這事,兩邊頻繁溝通協調,但也隻能治標,達不到治本的效果。
按照符思南的建議,急需管委會拿出新的章程來,對工分製度進行改革,避免事態無序漫延。
說到這裏,大家俱都陷入沉思,作為應急手段,簡單易行的工分製度,在華興創業初期,起到了很大作用,幾乎在歸義民中家喻戶曉,有時比燕朝貨幣還要管用。
現在情況是,歸義民們幾乎把這套規則吃透了,再繼續玩下去,其負麵作用必然體現,定會生出不少亂子來。
萬一各家互相攀比,整個集團的損失可就大了。
片刻之後,梁繼盛讓劉建國說說他這邊的思路,製度統籌改進的職責,均由管委會辦公室牽頭負責。
沒想到矛盾會這麽快爆發,劉建國隻能苦笑著做出解釋。
要想完成歸義民的工資體係建設,並和現有的工分製度無縫銜接,最緊要的一條,就是先將人員分類工作搞起來。
問題是人員分類說起來簡單,真到具體實施的時候,肯定會引出大亂子。
工農兵學商,再加上幹部,光是這六大類,除了華興人,誰能分辨出好壞來?
對應到燕朝的士農工商,階層的概念就會顯性化,由此引出現代與古代的理念衝突,矛盾必會無限擴大。
在現代社會中,職業轉換並不必然帶來階層流動,但在相對固化的古代社會,階層和職業的聯係幾乎密不可分,任何轉換都會帶來極大的困擾。
周雄是歸義堂的副主任,按照現代規則,就算是幹部了,但你要敢說他是官員,馬上就會有人去崖州城告發。
就連華興集團,也是湊合著叫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避諱燕朝官府。
三亞市、榆林市的建立,市長名號的提出,已經有些越線了,實在是燕朝人不懂現代政府運作機製,隻當是華興特色,才沒引起過多關注。
即便是這樣,李樹信也曾向劉建國詢問過,你們這麽搞,小心被人舉報造反。
最終,還是劉建國用土司自治,加上華興特色,才敷衍過去。
現在的局麵是,工分太狹隘,已經適應不了華興事業的快速發展了,工資又太高級,極易引發思想混亂,進而觸發官府那根最為敏感的神經。
權衡之下,劉建國給出的是一個折衷的辦法,那就是就工資論工資。
管委會這邊會出一個框架性的指導意見,其中最主要的一條,便是財權上收,以後你們各家做出的工資統籌計劃,尤其是總額和工分單價,都必須上報總部批準後,才能具體施行。
這樣的話,就不會涉及到人員分類,算是一個進階版的工分製度。
其中的核心內容,各項職業間的收入平衡工作,將由總部集中謀劃,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按年或者半年,對各條線進行指導、檢查。
由此引發的其他問題,一並納入管委會討論範疇......。
臨近十月,正是秋收時節,眾人在展飛的陪同下,率先來到湳西農莊,符思南和林誌剛已經在場院中等候多時了。
有了去年的操作經驗,今年的水稻收割,便要有序的多,符思南忙裏偷閑,居然還能空出時間來,向總部眾人匯報工作。
梁繼盛最關心的還是產量,咱們去年收的是別人的水稻,今年換成自己的,也不知效果如何?
符思南笑著告訴眾人,增產問題不大,肯定比燕朝那種每畝百十來斤的水平要強上不少,但想達到現代社會的水平,完全沒有可能。
在孟慶祥的追問下,符思南細思片刻,給出了三百餘斤的估算值,在樂觀點的話,有些種的好的地塊,或許能超過四百斤。
拿著現代優質稻種,在新世界種出不到四成的產量來,實在說不上成功。
談到其中原因,符思南頗為無奈地看向林誌剛,表示化肥不到位,產量的提升空間也就這麽大了。
還是那個老問題,梁繼盛苦笑著搖搖頭,隨即向林誌剛詢問邵宏銘的去向,這家夥很少往臨興跑,是不是躲咱們呢?
林誌剛笑著表示不至於,老邵最近總在合口港、藤橋一帶活動,離總部有點遠,去臨興的次數少一些,也屬正常。
聽說你們要過來,老邵昨天專程返迴,這會兒正在羅村那邊候著呢。
提到邵宏銘,符思南並未繼續抱怨,反而大聲誇讚起來。
雖然化肥遙遙無期,老邵自己卻沒閑著,涉及到農業這塊,還幫大家想了不少點子呢。
最有效的一條就是搜集海藻,反正這東西海邊多的是。
晾曬後焚燒,留存下來的海藻灰,可是相當不錯的肥料呢。
去年年底的時候,你們在抗擊海盜,農業部的同仁們任務不多,麵對眼前這種落後的農業條件,沒少找老邵的麻煩。
除了給大家補習化學知識、提些務實的建議之外,最終還幫我們係統地梳理了一遍農業化學,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眾人圍坐一圈,一邊聊著農業發展,一邊議論起存在的問題來。
隨著各項事業慢慢步入正軌,像去年那種亂糟糟的局麵幾乎消失,大部分工作都進入有序推進階段。
新的態勢必然會產生新的矛盾,梁繼盛等人這次外出調研,便是想聽聽大家的想法,確保各項決策符合實際,並能順利地貫徹下去。
談到問題時,符思南看了看坐在梁繼盛身邊的劉建國,詢問起崖東現在的人口狀況來。
劉建國笑著告訴眾人,隨著咱們的名聲越來越響亮,從年初開始,陸續有百姓前來投奔,呈現出迅速增長的態勢。
從歸義堂近期的統計來看,大半年下來,足有六千多人的前來崖東務工,到年底之前,破萬毫無壓力。
也就是說,目前在崖東地區勞作的百姓,很快便會突破兩萬。
聽劉建國說完,符思南微微點點頭,說是和自己的感覺差不多,就湳西農莊和田獨礦務局兩邊的情況來看,工分製度怕是快要崩潰了。
說白了,十進製的加減法並不是啥高深的學問,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工人們學的快著呢。
等大家熟悉了計分規則後,各種私下的比較便流行開來,大家你算算,我算算,很快便總結出掙錢的順序來。
工業部大方一點,跟著學技術的人就增加較快,農業部這邊收的比較緊,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人員流失。
為了這事,兩邊頻繁溝通協調,但也隻能治標,達不到治本的效果。
按照符思南的建議,急需管委會拿出新的章程來,對工分製度進行改革,避免事態無序漫延。
說到這裏,大家俱都陷入沉思,作為應急手段,簡單易行的工分製度,在華興創業初期,起到了很大作用,幾乎在歸義民中家喻戶曉,有時比燕朝貨幣還要管用。
現在情況是,歸義民們幾乎把這套規則吃透了,再繼續玩下去,其負麵作用必然體現,定會生出不少亂子來。
萬一各家互相攀比,整個集團的損失可就大了。
片刻之後,梁繼盛讓劉建國說說他這邊的思路,製度統籌改進的職責,均由管委會辦公室牽頭負責。
沒想到矛盾會這麽快爆發,劉建國隻能苦笑著做出解釋。
要想完成歸義民的工資體係建設,並和現有的工分製度無縫銜接,最緊要的一條,就是先將人員分類工作搞起來。
問題是人員分類說起來簡單,真到具體實施的時候,肯定會引出大亂子。
工農兵學商,再加上幹部,光是這六大類,除了華興人,誰能分辨出好壞來?
對應到燕朝的士農工商,階層的概念就會顯性化,由此引出現代與古代的理念衝突,矛盾必會無限擴大。
在現代社會中,職業轉換並不必然帶來階層流動,但在相對固化的古代社會,階層和職業的聯係幾乎密不可分,任何轉換都會帶來極大的困擾。
周雄是歸義堂的副主任,按照現代規則,就算是幹部了,但你要敢說他是官員,馬上就會有人去崖州城告發。
就連華興集團,也是湊合著叫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避諱燕朝官府。
三亞市、榆林市的建立,市長名號的提出,已經有些越線了,實在是燕朝人不懂現代政府運作機製,隻當是華興特色,才沒引起過多關注。
即便是這樣,李樹信也曾向劉建國詢問過,你們這麽搞,小心被人舉報造反。
最終,還是劉建國用土司自治,加上華興特色,才敷衍過去。
現在的局麵是,工分太狹隘,已經適應不了華興事業的快速發展了,工資又太高級,極易引發思想混亂,進而觸發官府那根最為敏感的神經。
權衡之下,劉建國給出的是一個折衷的辦法,那就是就工資論工資。
管委會這邊會出一個框架性的指導意見,其中最主要的一條,便是財權上收,以後你們各家做出的工資統籌計劃,尤其是總額和工分單價,都必須上報總部批準後,才能具體施行。
這樣的話,就不會涉及到人員分類,算是一個進階版的工分製度。
其中的核心內容,各項職業間的收入平衡工作,將由總部集中謀劃,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按年或者半年,對各條線進行指導、檢查。
由此引發的其他問題,一並納入管委會討論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