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這邊的事剛剛消停下來,夏浚洲那邊卻出了更大的幺蛾子。
事情發生在譚家村中,譚正源的房子讓人給燒了,連帶著妻兒一起葬身火海。
說起來,譚弘業、譚楨父子雖為大戶,但在賣地一事上,對形勢看的很清楚,一直十分配合,總歸有銀子拿,就沒必要和華興人為敵,以免落個家破人亡的結局。
隻是家裏人口眾多,這幾日因為分銀子的事情,鬧騰的厲害,譚正源作為村中代表,也是居中說合,盡量讓事情平穩落地,畢竟付家的下場擺在那裏,大家鄉裏鄉親一場,最好別走到撕破臉那一步。
實際上,和華興人對著幹,隻能是死路一條,在這一點上,譚弘業、譚楨父子意見一致,看的最為通透,但家裏的其它人卻不能理解,爭吵更是不斷。
從譚弘業的角度來看,即便是得了銀子,也不能輕易分家,大家種地的種地,經商的經商,想要外出務工、從軍的,家裏也不會阻攔,但在具體行動上,還是要以家族為要,不能分銀子散夥,各奔東西。
作為掌家之人,譚楨對父親的決策舉雙手讚成,畢竟在華興人的地盤上求生存,譚家隻有團結一致,才能爭取到最大利益。
當然了,此項決策的最大受益人,肯定是譚弘業、譚楨一脈,家族其它人卻是受損嚴重,怨氣自然不小,矛盾因此而起。
最先提出反對意見的便是譚弘業的兩個弟弟,他們訴求很簡單,既然無法與華興對抗,那就幹脆分家,憑啥銀子由老大一家掌管?他們兩家的日子誰來保證?至於種地,那是不可能的,從小也沒幹過那活呀?
和兩位叔叔的想法一致,譚楨的弟弟譚櫸也讚成分家,之前在族中,他主要負責家丁這塊,如今華興人得勢,不允許大戶私養家丁,他再想在村中橫行已無可能,落魄之局指日可待。
分家之後,譚櫸準備拿著銀子前往州城,即便是做生意,也不能吃華興人的剩飯,將來若是有機會的話,反攻倒算才是應有之義。
經此大變,一向穩重的大哥譚楨,在譚櫸眼中,已和懦夫無異,根本沒有能力護佑全家安全,如今捏緊銀子不放,分明就是不給別家活路嘛?
說白了,譚弘業、譚楨父子集中力量,全力維護家族不散的決策,在其它人看來,根本就是自私自利,不顧其它家的死活。
吵鬧之中,譚正源告訴譚家人,如果你不親自種地的話,將來也不會給你分地,轉佃之說,在華興人這裏根本行不通,也沒有漁利的空間。
華興人把取巧的路子一一堵死,譚家內部的矛盾愈發大了起來,一開始是和譚弘業父子吵吵,到了後來,矛頭便指向了譚正源,你一個下等奴才,整日在宅中穿梭來去,替華興人賣命、遊說,就是個見利忘義的小人嘛。
當然啦,譚正源能如此熱心地奔走各方,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因為夏浚洲特別交代,大戶譚家頗為識趣,屬於能夠爭取的對象,把工作幹的細點,多給人家一些關懷,才是交友之道,二是考慮到和譚弘業的師生之情,譚正源自己也想多往兩邊跑跑,進一步消除分歧,凝聚公識,在滿足華興要求的同時,盡可能為譚家多爭取些利益,也算是全了往日情誼。
譚正源的熱心,譚弘業、譚楨父子自然是領情的,但在譚櫸等人眼中,卻是一副小人、惡人形象,私下議論之時,更是嚷嚷著要給譚正源點顏色瞧瞧,省得這貨上躥下跳,不把老爺們放在眼裏。
......
分家的事吵了許久,最終在譚楨的悉心說服下,大部分人選擇同舟共濟,畢竟論本事,誰也比不上這位譚家大爺,真要是分銀子、各顧各,敗家的速度不要太快。
作為堅定的反對者,譚弘業的二弟、譚櫸對此極為不滿,尤其是譚櫸,本來就對大哥不服氣,如今見譚楨名利雙收,自己這個平日裏總當惡人的主,卻是一無所獲,心情更加鬱悶煩躁,一直嚷嚷著要離開三亞,獨自外出闖蕩。
值此家族劇變之際,譚弘業、譚楨二人極為努力地維持著家族秩序,譚楨更是數次找二叔、小弟談心,陳述利弊,甚至和譚正源一起,將華興人的政策細細剖析一番,找尋家族出路,同時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諒解,同心同德,共同為家族存續出謀劃策。
說的人掏心掏肺,聽的人卻是豬油蒙了心,反而走向了極端。
作為譚家老二,譚楨的二叔別有一番心思,他們一家看上了譚家在州城的產業,想著分割出去,就此離開這處是非之地,與大哥、三弟分道揚鑣。
作為拉攏對象,譚櫸對二叔的想法十分認可,若是能在州城立足,絕對比在家鄉看華興人的臉色強的多。
爭執數日,譚楨和父親、三叔商量之後,決定滿足二叔的訴求,同時讓譚櫸一家也跟著去,一起經營州城產業,到時候兩廂唿應,或許更為穩妥。
大家各取所需,總算是將家中矛盾壓了下來,然而貪心之人,總是得寸進尺,新的紛爭隨即出現。
當老二一家提出分一部分銀子,帶去州城的要求後,譚楨再也壓不住心中怒火,立即嚴詞拒絕,表示州城產業可以給你們,至於銀子的事,需等局麵明朗之後,才能決定投入方向,你們拿到州城,除了浪擲一番,並不會對家族發展有所助益。
吵鬧再次升級,譚弘業躲入書房,將家族事務俱都交給譚楨,不再發表意見,老二一家想折騰,就讓他們折騰去吧,最好是去找華興人要銀子,看人家給不給他們。
譚弘業當了甩手掌櫃,譚楨又是油鹽不進,老二一家便有些傻眼,一時間進退兩難,連帶著譚櫸也跟大哥鬧掰了,整日在二叔家裏喝悶酒,順帶著罵華興人、罵大哥,並把最惡毒的言語,持續輸出給譚正源一家。
既然決定要走,譚櫸決定玩把大的,惹不起華興人,還收拾不了你譚正源?看著這貨左右逢源、四下忙活,譚櫸等人心裏和吃了蒼蠅一般,難受至極。
給譚正源點顏色瞧瞧,成了譚家幾個失意者的共識。
......
今年的除夕夜,村裏人過的實在是沒滋沒味,各家隨意弄些吃食,便早早安歇,譚櫸和二叔的小兒子,帶著兩名家丁,卻悄悄幹起了壞事。
按照譚櫸的意見,大家準備些稻草,趁夜堆放在譚正源屋側,結結實實放把火,讓他家美美地過個熱乎年,不是更顯得風光無比嘛。
對於這幫家夥來說,殺人的心未必有,但惡心一把譚正源的膽子,還是蠻大的。
事情發生在譚家村中,譚正源的房子讓人給燒了,連帶著妻兒一起葬身火海。
說起來,譚弘業、譚楨父子雖為大戶,但在賣地一事上,對形勢看的很清楚,一直十分配合,總歸有銀子拿,就沒必要和華興人為敵,以免落個家破人亡的結局。
隻是家裏人口眾多,這幾日因為分銀子的事情,鬧騰的厲害,譚正源作為村中代表,也是居中說合,盡量讓事情平穩落地,畢竟付家的下場擺在那裏,大家鄉裏鄉親一場,最好別走到撕破臉那一步。
實際上,和華興人對著幹,隻能是死路一條,在這一點上,譚弘業、譚楨父子意見一致,看的最為通透,但家裏的其它人卻不能理解,爭吵更是不斷。
從譚弘業的角度來看,即便是得了銀子,也不能輕易分家,大家種地的種地,經商的經商,想要外出務工、從軍的,家裏也不會阻攔,但在具體行動上,還是要以家族為要,不能分銀子散夥,各奔東西。
作為掌家之人,譚楨對父親的決策舉雙手讚成,畢竟在華興人的地盤上求生存,譚家隻有團結一致,才能爭取到最大利益。
當然了,此項決策的最大受益人,肯定是譚弘業、譚楨一脈,家族其它人卻是受損嚴重,怨氣自然不小,矛盾因此而起。
最先提出反對意見的便是譚弘業的兩個弟弟,他們訴求很簡單,既然無法與華興對抗,那就幹脆分家,憑啥銀子由老大一家掌管?他們兩家的日子誰來保證?至於種地,那是不可能的,從小也沒幹過那活呀?
和兩位叔叔的想法一致,譚楨的弟弟譚櫸也讚成分家,之前在族中,他主要負責家丁這塊,如今華興人得勢,不允許大戶私養家丁,他再想在村中橫行已無可能,落魄之局指日可待。
分家之後,譚櫸準備拿著銀子前往州城,即便是做生意,也不能吃華興人的剩飯,將來若是有機會的話,反攻倒算才是應有之義。
經此大變,一向穩重的大哥譚楨,在譚櫸眼中,已和懦夫無異,根本沒有能力護佑全家安全,如今捏緊銀子不放,分明就是不給別家活路嘛?
說白了,譚弘業、譚楨父子集中力量,全力維護家族不散的決策,在其它人看來,根本就是自私自利,不顧其它家的死活。
吵鬧之中,譚正源告訴譚家人,如果你不親自種地的話,將來也不會給你分地,轉佃之說,在華興人這裏根本行不通,也沒有漁利的空間。
華興人把取巧的路子一一堵死,譚家內部的矛盾愈發大了起來,一開始是和譚弘業父子吵吵,到了後來,矛頭便指向了譚正源,你一個下等奴才,整日在宅中穿梭來去,替華興人賣命、遊說,就是個見利忘義的小人嘛。
當然啦,譚正源能如此熱心地奔走各方,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因為夏浚洲特別交代,大戶譚家頗為識趣,屬於能夠爭取的對象,把工作幹的細點,多給人家一些關懷,才是交友之道,二是考慮到和譚弘業的師生之情,譚正源自己也想多往兩邊跑跑,進一步消除分歧,凝聚公識,在滿足華興要求的同時,盡可能為譚家多爭取些利益,也算是全了往日情誼。
譚正源的熱心,譚弘業、譚楨父子自然是領情的,但在譚櫸等人眼中,卻是一副小人、惡人形象,私下議論之時,更是嚷嚷著要給譚正源點顏色瞧瞧,省得這貨上躥下跳,不把老爺們放在眼裏。
......
分家的事吵了許久,最終在譚楨的悉心說服下,大部分人選擇同舟共濟,畢竟論本事,誰也比不上這位譚家大爺,真要是分銀子、各顧各,敗家的速度不要太快。
作為堅定的反對者,譚弘業的二弟、譚櫸對此極為不滿,尤其是譚櫸,本來就對大哥不服氣,如今見譚楨名利雙收,自己這個平日裏總當惡人的主,卻是一無所獲,心情更加鬱悶煩躁,一直嚷嚷著要離開三亞,獨自外出闖蕩。
值此家族劇變之際,譚弘業、譚楨二人極為努力地維持著家族秩序,譚楨更是數次找二叔、小弟談心,陳述利弊,甚至和譚正源一起,將華興人的政策細細剖析一番,找尋家族出路,同時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諒解,同心同德,共同為家族存續出謀劃策。
說的人掏心掏肺,聽的人卻是豬油蒙了心,反而走向了極端。
作為譚家老二,譚楨的二叔別有一番心思,他們一家看上了譚家在州城的產業,想著分割出去,就此離開這處是非之地,與大哥、三弟分道揚鑣。
作為拉攏對象,譚櫸對二叔的想法十分認可,若是能在州城立足,絕對比在家鄉看華興人的臉色強的多。
爭執數日,譚楨和父親、三叔商量之後,決定滿足二叔的訴求,同時讓譚櫸一家也跟著去,一起經營州城產業,到時候兩廂唿應,或許更為穩妥。
大家各取所需,總算是將家中矛盾壓了下來,然而貪心之人,總是得寸進尺,新的紛爭隨即出現。
當老二一家提出分一部分銀子,帶去州城的要求後,譚楨再也壓不住心中怒火,立即嚴詞拒絕,表示州城產業可以給你們,至於銀子的事,需等局麵明朗之後,才能決定投入方向,你們拿到州城,除了浪擲一番,並不會對家族發展有所助益。
吵鬧再次升級,譚弘業躲入書房,將家族事務俱都交給譚楨,不再發表意見,老二一家想折騰,就讓他們折騰去吧,最好是去找華興人要銀子,看人家給不給他們。
譚弘業當了甩手掌櫃,譚楨又是油鹽不進,老二一家便有些傻眼,一時間進退兩難,連帶著譚櫸也跟大哥鬧掰了,整日在二叔家裏喝悶酒,順帶著罵華興人、罵大哥,並把最惡毒的言語,持續輸出給譚正源一家。
既然決定要走,譚櫸決定玩把大的,惹不起華興人,還收拾不了你譚正源?看著這貨左右逢源、四下忙活,譚櫸等人心裏和吃了蒼蠅一般,難受至極。
給譚正源點顏色瞧瞧,成了譚家幾個失意者的共識。
......
今年的除夕夜,村裏人過的實在是沒滋沒味,各家隨意弄些吃食,便早早安歇,譚櫸和二叔的小兒子,帶著兩名家丁,卻悄悄幹起了壞事。
按照譚櫸的意見,大家準備些稻草,趁夜堆放在譚正源屋側,結結實實放把火,讓他家美美地過個熱乎年,不是更顯得風光無比嘛。
對於這幫家夥來說,殺人的心未必有,但惡心一把譚正源的膽子,還是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