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這次來到新寧,其實就一項任務,那就是尋找一種優質型砂,也叫鑄型用砂,主要用於鐵件鑄造。


    對工業部來說,焊接技術短期很難搞定,反倒是鑄造、鍛造等傳統技術比較好用,完全可以在現有材料的基礎上,慢慢摸索改進。


    相比鍛造這種大力出奇跡的粗活,鑄造的技術含量顯然更高,可改進的空間更大,若是材料合適的話,對燕朝的鐵製品行業絕對是降維打擊。


    實際上,此時的佛山鐵製品製造,主要用的便是鑄造技術,隻不過和現代科技比起來,無論是工藝設計,還是材料選擇,都差之甚遠。


    從材料上來看,佛山鐵製品鑄造,模具製備材料還是以黏土為主,屬於最原始的鑄造選材,最終的製成品也是以鐵鍋、鐵鼎等粗糙產品為主,再往精細裏做,肯定是不靈的。


    郭峰這次尋找的型砂,便是比黏土更加優質的一種鑄型材料,據田毅介紹,新寧的型砂質量尤其優良,從強度、可塑性、透氣性,以及熱穩定性等數項指標來衡量的話,絕對是華興鑄造生產的最優選擇。


    ......


    次日一早,施耀等人再次來到小院之中,和郭峰商議起外出尋礦的事情來。


    對於外出去找砂子的舉動,施耀等人多少有些困惑,郭峰也懶得解釋,說的深了他們聽不懂,說的淺了無濟於事,隻是告訴眾人,這種礦砂和海灘上的普通沙子不是一迴事,屬於鑄造鐵鍋的必備材料,等到用的時候,大家自會明了。


    此時,郭峰手上僅有一張手繪的簡易地圖,無非是河流、山嶺位置,至於地名之類的東西,俱是空白,線索極其有限,隻能根據距離推算,盡力去找。


    施家所在的村莊,位於廣海衛城和新寧縣城之間,而地圖所標注的砂礦位置,應該還在新寧縣城以北,到時隻能順著河流、山嶺,細細排查一番,反正新寧地界不大,多費些功夫,總是能找到的。


    大家議了半天,尤傑、林友最先放棄,拉著施輝出去張羅出行事宜,留下張寶善、施耀、郭峰三人慢慢研究,尋找有效線索。


    最後,還是張寶善若有所悟,在地圖上標出天亭圩、瀧水、沙崗、銀洲湖、沙河等幾個地名,然後轉頭看向施耀,問他是否對路?


    施耀點點頭,表示這些地方他都去過,應該能和地圖吻合,具體情況,還得到現場再看,才能確定。


    確定初步線索之後,施耀滿腹狐疑地向郭峰發問,像這樣的地形圖,你們是從哪兒拿到的?總不會是我們燕朝人給你們提供的吧。


    對於這個問題,郭峰自然不能如實迴答,隻是告訴二人,華興人中有大能之士,可以通過獨有法術,進行地理位置推算,如今這副地圖,便是他們給的,至於其中道理,自己並不知曉。


    郭峰的解釋雖然勉強,但對施耀和張寶善來說,也能說的過去,尤其是施耀,在見識過華興人的種種新奇之物後,心中已信了大半,畢竟能造出大鐵船的人群,中間有幾個奇能異士才合常理,推算些地理礦藏,還不是小事一樁?


    當郭峰提出保密要求時,二人立即答應下來,法術這種東西,肯定是不能說破的,否則豈會靈驗?


    見二人不再發問,郭峰開始詢問張寶善,怎麽會知道這幾處地名的?


    張寶善笑著說起家族曆史,同時告訴郭峰,圖中標識的區域,和他家鄉的地理形態頗為相似。


    張寶善祖輩因為家貧,選擇外出務工,並參與廣海衛城的修建,待衛城建好之後,便在城中落腳,繁衍生息,之後起起落落,直到他祖父那一輩,才算小有所成。


    隨著家境日漸富足,和家鄉的聯絡便頻繁起來,由於衛城靠海的原因,家鄉人外出謀生,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投奔衛城張家,一來二去,到了張寶善掌家的時候,衛城張家在家鄉的名聲已經十分響亮。


    嘮叨了半天家族曆史,張寶善心中頗為自豪,對於大多數廣海男子來說,出海搏命,才是振興家業的最佳途徑。


    ......


    次日一早,尤傑、林友帶著施顯效等一幫小年輕先行返迴衛城,施耀、施輝、張寶善則帶領家丁、隨從十餘人,雇了兩輛馬車,沿驛道北上。


    出門的時候,郭峰身邊多了個包袱,除了衣物之外,裏邊還有一雙布鞋。


    得知郭峰要外出,春雨早早便準備起來,跑到老太太那裏要來材料,這幾天日夜加工,硬是趕出兩雙布鞋,將郭峰的舊鞋替換下來,再留一雙備用,畢竟山路不好走,萬一破了,還可以替換。


    春雨的舉動讓郭峰感動不已,看著手中的包袱,聽著媳婦的嘮叨,那種依依不舍的情感,悄然駐留心中,久久不散。


    走出宅院,郭峰隨施耀、張寶善登上馬車,少不了被二人捉弄一番,才一路歡笑地踏上尋礦之旅。


    ......


    考慮到郭峰的身份特殊,到達新寧縣城之後,一行人繞城而過,直接奔東北方向而去,晚間的時候,找了一處客棧歇息下來。


    此地交通甚為便利,沿途道路平整,人流往來不絕,讓郭峰大開眼界,隻是一路看來,窮人多、富人少,除了商業氣氛較為濃厚之外,好像這裏的大部分人過的並不算好。


    從施耀的解釋來看,就是承平日久,人自然就多了起來,好多人聚不住家業,又沒本事做工,便當起了流民,饑一頓飽一頓地混日子,這樣的人在衛城附近更多,好在是太平年景,也不會大麵積餓死人,但要想活得好,那是絕無可能的。


    另外,當下這世道愈發敗壞,官府動不動就巧立名目,不敢動那些富貴豪紳,對小戶人家可一點也不客氣,漸漸傷了人心。


    對於百姓來講,當流民至少可以擺脫官府糾纏,如果能被大戶看上,充作奴仆,也能混個溫飽,不用受那些惡吏欺壓。


    因此,當郭峰提出招攬人手時,施耀才敢大包大攬,隻要有口飯吃,大把的人手會紛湧而至。


    張寶善的看法又略有不同,人口增加這事誰也沒辦法,官府惡政也是無奈,畢竟衙門裏做事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不事生產,卻個個要過好日子,掠於鄉間當屬必然。


    實際上,當下的世情,百姓靠種地早已難以為繼,外出經商做工才是謀生出路,隻是商路一途,最為詭詐,十者成一,其餘九成便是那待宰的羔羊,更斷了歸鄉之路,大多客死外鄉,音訊全無。


    無奈百姓見識短淺,隻看到那成事的一成,便生出希望,前赴後繼,不絕於途。


    成則達於鄉裏,敗則悄無聲息,世事如此,個人如之奈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興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高路遠月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高路遠月明並收藏華興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