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管黃平將華興人吹到何種程度,在曹洪等人心裏,還是存有不少狐疑。直到進入榆林港,見到港內奇景,才漸漸興奮起來,能在第一時間和這樣的勢力明確合作關係,顯然是福瑞昌商業拓展的重大機遇。
梁繼盛陪同一眾燕朝商人,先是將喜鵲號上下參觀一番,然後又站在船艏甲板,介紹起榆林港的建設情況,原本荒蕪的沿岸林地,已經現出些許煙火氣息,將來必為一處繁華所在。
這種邊走邊聊的交流方式效率極高,很快便讓大家熟悉起來,雖然話語間多有障礙,但在好奇之心的推動下,彼此相互適應,還是慢慢找到感覺,聊的熱火朝天。
再次迴到餐廳,酒宴已經準備就緒,曹洪等人遠來,華興這邊總要盡一番地主之宜,才能顯出己方誠意。相比初到榆林港的懵然無知,此時的華興人已經完全適應新的環境,將目光聚焦到未來發展上來。
酒宴之上,梁繼盛還是將自家來曆敘述一番,重點強調自己的漢人身份,雖然不能強求人家完全相信,至少也得讓他們承認華興人為同族後裔的事實。實際上,曹洪的表現更加務實,早早便收起好奇之心,熱情地問起華興人的未來打算,能擁有如此曠世奇物的人群,定不會蟄伏於狹小邊疆之地。
梁繼盛見曹洪並不在華興來曆上過多糾纏,便知此人曆事極豐,是個懂得分寸拿捏的人物,隨即轉換話題,談起創立華興集團的初衷,以及未來長久定居的打算。總之,發展商業是華興人的核心工作,隻有和燕朝人交往起來,大家互通有無,才是最終得以立足的根本。至於更久遠的謀劃,還未作考慮,當務之急,還是先取得燕朝諒解,平穩定居下來再說。
既然大家的目的相同,可聊的話題便多了起來,華興人對燕朝的大都市廣州分外好奇,而各位燕朝商人則未來合作充滿遐想,各種議題、論點層出不窮,將餐廳的氣氛不斷推向高潮。
最終,曹洪爽快地接受梁繼盛邀請,決定在榆林港住上一段日子,爭取將雙方的合作事宜談通談透。作為福瑞昌商號的創始人,曹洪堅定地認為,如果能搭上華興這艘大船,生意興隆定會指日可待。
......
在榆林港周邊走訪數日,曹洪等人對華興集團的認識日漸加深,合作的意願愈發強烈起來。雖然華興定居之事還在商談之中,但在曹洪心中,越是在人家困難的時候介入,福瑞昌的價值才會最大,為了爭得先機,冒些風險又算得了什麽。
為了讓曹洪一行吃住愉快,孟慶祥連夜組織人手,將剩餘不多的紅沙村民遷至湳西農莊,空出屋舍供曹洪等人居住,以便下一步深入交流。至於船上貨物的交接,由經貿部全權負責,務必將各項細節一一談定,作為日後合作的基礎。
華興這邊折騰的不亦樂乎,李樹信就有些坐不住了,拉著嶽文雍來找梁繼盛,想要了解情況,然後便和曹洪碰到一起,正好省去私下溝通,直接在梁繼盛屋裏開起了小會。
省城來的客商,要和華興人做生意,李樹信作為州城代表,卻是最為尷尬。正常來講,華興定居之事並未談妥,李樹信完全有理由阻止雙方來往,問題是華興這邊定會陽奉陰違,而福瑞昌方麵,顯然也不會把州城放在眼裏。
思來想去,李樹信提出要參與會談,了解雙方合作事宜,以便向州城匯報。同時,李樹信也向曹洪提出預警,在華興地位沒有確認之前,最好不要進行太過深入的合作,如果造成損失,州城這邊概不負責。
曹洪見李樹信並未強行阻攔,心中便有了計較,表麵上對李樹信恭敬有加,內裏卻毫不在意,當年佛郎機人登陸廣海,也未得官府允許,人家生意做的飛起,也沒見官府有啥強硬措施。
在曹洪看來,隻要別整出亂子來,掙錢才是王道。
梁繼盛安頓嶽文雍,務必每日將相關情況通報給李樹信,在華興人這裏,沒有任何需要隱瞞官府的事項。另外,如果李樹信願意摻乎進來,華興這邊也會大開方便之門,確保州城方麵及時了解最新信息。
對於華興方麵的開放姿態,李樹信既表示認可,又十分鬱悶。
數日會談,雙方訴求、底線交代的清清楚楚,但在最後的一錘定音上,無論州城,還是上級府城、省城,甚至朝廷,都沒有片紙傳來,搞的李樹信進退兩難。
每日在村中閑逛,看著華興集團各項工程進展神速,心中的無力感愈發強烈起來。如果華興人再大張旗鼓地把生意做起來,自己可就真成擺設了。
送走李樹信,梁繼盛才和曹洪深度交流起來。
之前一直是華興人在解釋,對於福瑞昌的背景實力,一直沒有涉及。既然雙方合作意願如此強烈,曹洪便有必要將自家底細透露一二,這樣才能深入交流下去,畢竟想要華興集團釋放資源,福瑞昌也得展現出實力,否則,即便是弄些好貨迴去,也是一錘子買賣,做不到長久合作。
此時屋中僅有二人對坐,曹洪終於下定決心,放棄顧忌,緩緩說起自身經曆。
曹洪自承乃順天府武清縣人氏,年少時隨父經商,定居薊州,與當時駐紮薊州的官兵素有來往。
一次運貨途中,突遇山匪,父親等眾商人大多遇害,曹洪因為年紀小,藏在山林之中未被發現,死裏逃生。之後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經人介紹加入薊州軍隊,當時的秦姓總兵見其機靈、好武,又感念其身世,允其入親兵營,從此結緣。
幾年後,秦總兵遭人彈劾,被貶至廣東,曹洪以隨行護衛跟從。
在廣東度過三年悠閑日子後,秦總兵被罷職還鄉,曹洪等一幹親兵也就地解散。當時,作為年齡最小的親兵,曹洪和義弟杜威隨當時的親兵首領一起護送秦總兵迴鄉,之後返迴廣東,聚集不願迴鄉的同僚三十餘人,於廣州佛山鎮買地定居,並開爐煉鐵,發展至今,頗為可觀。
定居十年之後,親兵首領去世,大家一致推舉曹洪為新的首領,曹洪也不負眾望,帶領大家奮力開拓,日子過的甚是紅火。
算上曹洪,在連續兩任首領的帶領下,大家初始以走鏢、冶鐵為生,後又築屋置地,或就地娶親,或引家屬南來,亦有不少同僚聽聞後前來投奔,愈三十餘載,逐漸發展成三百餘人口的村寨。
近年來,隨著佛山大姓宗族開始整治市商環境,組建鄉營,抱團經商。曹洪他們作為外來戶,頗受排擠,生存壓力增大不少,便想著在廣州城建立商號,尋求突破。
梁繼盛陪同一眾燕朝商人,先是將喜鵲號上下參觀一番,然後又站在船艏甲板,介紹起榆林港的建設情況,原本荒蕪的沿岸林地,已經現出些許煙火氣息,將來必為一處繁華所在。
這種邊走邊聊的交流方式效率極高,很快便讓大家熟悉起來,雖然話語間多有障礙,但在好奇之心的推動下,彼此相互適應,還是慢慢找到感覺,聊的熱火朝天。
再次迴到餐廳,酒宴已經準備就緒,曹洪等人遠來,華興這邊總要盡一番地主之宜,才能顯出己方誠意。相比初到榆林港的懵然無知,此時的華興人已經完全適應新的環境,將目光聚焦到未來發展上來。
酒宴之上,梁繼盛還是將自家來曆敘述一番,重點強調自己的漢人身份,雖然不能強求人家完全相信,至少也得讓他們承認華興人為同族後裔的事實。實際上,曹洪的表現更加務實,早早便收起好奇之心,熱情地問起華興人的未來打算,能擁有如此曠世奇物的人群,定不會蟄伏於狹小邊疆之地。
梁繼盛見曹洪並不在華興來曆上過多糾纏,便知此人曆事極豐,是個懂得分寸拿捏的人物,隨即轉換話題,談起創立華興集團的初衷,以及未來長久定居的打算。總之,發展商業是華興人的核心工作,隻有和燕朝人交往起來,大家互通有無,才是最終得以立足的根本。至於更久遠的謀劃,還未作考慮,當務之急,還是先取得燕朝諒解,平穩定居下來再說。
既然大家的目的相同,可聊的話題便多了起來,華興人對燕朝的大都市廣州分外好奇,而各位燕朝商人則未來合作充滿遐想,各種議題、論點層出不窮,將餐廳的氣氛不斷推向高潮。
最終,曹洪爽快地接受梁繼盛邀請,決定在榆林港住上一段日子,爭取將雙方的合作事宜談通談透。作為福瑞昌商號的創始人,曹洪堅定地認為,如果能搭上華興這艘大船,生意興隆定會指日可待。
......
在榆林港周邊走訪數日,曹洪等人對華興集團的認識日漸加深,合作的意願愈發強烈起來。雖然華興定居之事還在商談之中,但在曹洪心中,越是在人家困難的時候介入,福瑞昌的價值才會最大,為了爭得先機,冒些風險又算得了什麽。
為了讓曹洪一行吃住愉快,孟慶祥連夜組織人手,將剩餘不多的紅沙村民遷至湳西農莊,空出屋舍供曹洪等人居住,以便下一步深入交流。至於船上貨物的交接,由經貿部全權負責,務必將各項細節一一談定,作為日後合作的基礎。
華興這邊折騰的不亦樂乎,李樹信就有些坐不住了,拉著嶽文雍來找梁繼盛,想要了解情況,然後便和曹洪碰到一起,正好省去私下溝通,直接在梁繼盛屋裏開起了小會。
省城來的客商,要和華興人做生意,李樹信作為州城代表,卻是最為尷尬。正常來講,華興定居之事並未談妥,李樹信完全有理由阻止雙方來往,問題是華興這邊定會陽奉陰違,而福瑞昌方麵,顯然也不會把州城放在眼裏。
思來想去,李樹信提出要參與會談,了解雙方合作事宜,以便向州城匯報。同時,李樹信也向曹洪提出預警,在華興地位沒有確認之前,最好不要進行太過深入的合作,如果造成損失,州城這邊概不負責。
曹洪見李樹信並未強行阻攔,心中便有了計較,表麵上對李樹信恭敬有加,內裏卻毫不在意,當年佛郎機人登陸廣海,也未得官府允許,人家生意做的飛起,也沒見官府有啥強硬措施。
在曹洪看來,隻要別整出亂子來,掙錢才是王道。
梁繼盛安頓嶽文雍,務必每日將相關情況通報給李樹信,在華興人這裏,沒有任何需要隱瞞官府的事項。另外,如果李樹信願意摻乎進來,華興這邊也會大開方便之門,確保州城方麵及時了解最新信息。
對於華興方麵的開放姿態,李樹信既表示認可,又十分鬱悶。
數日會談,雙方訴求、底線交代的清清楚楚,但在最後的一錘定音上,無論州城,還是上級府城、省城,甚至朝廷,都沒有片紙傳來,搞的李樹信進退兩難。
每日在村中閑逛,看著華興集團各項工程進展神速,心中的無力感愈發強烈起來。如果華興人再大張旗鼓地把生意做起來,自己可就真成擺設了。
送走李樹信,梁繼盛才和曹洪深度交流起來。
之前一直是華興人在解釋,對於福瑞昌的背景實力,一直沒有涉及。既然雙方合作意願如此強烈,曹洪便有必要將自家底細透露一二,這樣才能深入交流下去,畢竟想要華興集團釋放資源,福瑞昌也得展現出實力,否則,即便是弄些好貨迴去,也是一錘子買賣,做不到長久合作。
此時屋中僅有二人對坐,曹洪終於下定決心,放棄顧忌,緩緩說起自身經曆。
曹洪自承乃順天府武清縣人氏,年少時隨父經商,定居薊州,與當時駐紮薊州的官兵素有來往。
一次運貨途中,突遇山匪,父親等眾商人大多遇害,曹洪因為年紀小,藏在山林之中未被發現,死裏逃生。之後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經人介紹加入薊州軍隊,當時的秦姓總兵見其機靈、好武,又感念其身世,允其入親兵營,從此結緣。
幾年後,秦總兵遭人彈劾,被貶至廣東,曹洪以隨行護衛跟從。
在廣東度過三年悠閑日子後,秦總兵被罷職還鄉,曹洪等一幹親兵也就地解散。當時,作為年齡最小的親兵,曹洪和義弟杜威隨當時的親兵首領一起護送秦總兵迴鄉,之後返迴廣東,聚集不願迴鄉的同僚三十餘人,於廣州佛山鎮買地定居,並開爐煉鐵,發展至今,頗為可觀。
定居十年之後,親兵首領去世,大家一致推舉曹洪為新的首領,曹洪也不負眾望,帶領大家奮力開拓,日子過的甚是紅火。
算上曹洪,在連續兩任首領的帶領下,大家初始以走鏢、冶鐵為生,後又築屋置地,或就地娶親,或引家屬南來,亦有不少同僚聽聞後前來投奔,愈三十餘載,逐漸發展成三百餘人口的村寨。
近年來,隨著佛山大姓宗族開始整治市商環境,組建鄉營,抱團經商。曹洪他們作為外來戶,頗受排擠,生存壓力增大不少,便想著在廣州城建立商號,尋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