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叔叔表達完了自己的意思之後,深深的歎了口氣:“我以前每年冬天都要吃幾個月的藥,或者住兩次醫院才過得去。如今碰到你之後,那簡直又給了我一點希望。我希望這個病能夠在你這裏治好。”
“啊,叔叔。是這樣的,誰也不是神仙,誰也不是神醫。病這個東西,沒有保證百分之一百能夠治好了的。既然您吃了藥之後,減輕了,那咱們就繼續治療,至於能不能斷根,那就不好說了!但是您相信我的話,那我肯定給您認真的看。行不行?”
江雲初從來不把話說滿。
說滿容易打臉。
任何時候,保持一個謙虛謹慎的態度,那是絕對的需要的。
“行,行!聽你的!都聽你的!”
江雲初弄得3天的藥,一下就拿住了這個叔叔的心。
心裏對於江雲初是百般的信服,你說啥,就是啥,你說咋滴,那咱們就咋滴。
對於這個叔叔的病,江雲初堅持,效不更方。
還是繼續用這個方子。
這是效不更方的意思。
我忘記前文之中,寫沒寫過這個效不更方的意思了。
就是有的人說,我找一個中醫看病,吃藥。
吃前幾天的時候,挺管用。
再去就不管用了。
這個情況,我覺得有必要在這裏說明一下。
說,第一個情況是。
效不更方,不管用的。
這說明,第二次這個沒有辨證,疾病發生了變化,但是醫生沒有發現。
任何一個疾病,包括感冒也好。
都是複雜的。
學西醫要學病理,生理。
學中醫,也要學,病理生理。
知道疾病的發展走向,知道人體的正常情況。
什麽是常?
什麽是變。
怎麽樣以常達變?
這是根本問題。
舉例說明。
一個人胃痛胃脹。
第一次來看病,此人斷定辨證應用香砂六君子湯,然後呢,吃了3天,病人舒服多了,但是還是覺得,還有不舒服的地方。
這個時候呢,醫生覺得見效了,選擇效不更方。
但是再吃3天之後,疾病沒有任何的變化。
還是3天前那個樣子。
然後又吃。還是沒有變化。
這時候其實應該意識到一個問題,到底病症有沒有發生變化。
香砂六君湯,是行氣消漲,健脾氣的好方子。
但是這個人的胃脹胃痛可能不完全是脾虛的問題。
有4分脾虛,3分食積,2分寒氣,還有1分血瘀。
那麽好,你解決了脾虛問題,其他問題必然暴露出來。
這個時候就需要改方。
是否加入消食化滯的藥?
是否加強溫中的藥。
是否加一點點的活血化瘀的藥?
這些都是問題。
這是一種情況。
還有一種情況是,見效了,更方了,又不管用了。
還是以這個六君子湯舉例子。
可能是8分脾虛,2分血瘀。
本來不應該改方子。
但是他改了,那怎麽辦?
肯定就是不管用了。
這種情況,我都遇到過,包括很多人也問過我這個事情。
其實我覺得就是,學習學的不究竟。
還是有很多細微之處沒有發現,所以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細節,導致這種情況。
寫到這裏,突然想起來有個故事。
“葉天士三片梧桐葉,一字救兩命”
清朝乾隆年間,江南名醫葉天士正在家中書寫醫案,忽聽有人前來請求救治一難產婦女,葉天士立馬前往,在途中聽病家說已請了同派溫病大家薛生白診治過,但仍不見產下。薛生白是葉天士同鄉近鄰,其醫術與葉天士齊名於江南,隻是更為年輕些。葉天士十分納悶,薛生白診技也不錯,為何不見效呢?
葉天士來到病家,隻見產婦已奄奄一息,其家人稱,薛生白診斷後認為是產婦氣血雙虧,無力運胎,氣血滯行,交骨不開。其處方以氣血雙補、行滯活血、催生下胎藥為主。葉天士接過藥方一看,此方甚佳,但難以治此病人之病。因缺乏同氣之藥,如何能使諸藥達到病所?時值秋天,窗外桐葉飄落,葉天士似有所悟,隨即將原方中的藥引“竹葉三片”改為“桐葉三片”,產婦遵方服藥,不出葉天士所料,不久便順利產下一胎兒,母子均報平安。
此事傳到薛生白耳中,薛不以為然,認為葉天士巧立名目而已。葉天士聞之,當即修書一封與薛生白,信中題一詩謎為:有眼無珠腹中寶,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落葉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秋分之時,同氣相求,胎兒立下……薛生白閱後,豁然開悟,深感葉天士博學多才,大為歎服,自慚不如。
葉天士診病當天恰值秋分之日,寒暑燥濕交替季節,梧桐葉紛紛落下,人與自然互為相應,同氣相求,故在薛生白原方中加入梧桐葉以求其氣,並引諸藥達於病所,瓜熟蒂落,桐籽熟桐葉落,合而為一,故效如桴鼓。不久,“葉天士三片梧桐葉,一字救兩命”之佳話傳遍江南水鄉。
雖然這是一個故事,但是足以證明,學習要學到精微細致之處,要懂得變和不變。
而不是一味的拘泥於各種各樣的死板套路。
所以生活之中,有這麽一句話。
我覺得說的有點不太精準。
說,
西醫讓你明明白白的死。
中醫讓你稀裏糊塗的活。
其實這個東西就沒有絕對的事情。
誰都可以讓你明明白白的活,誰都可以讓你稀裏糊塗的死。
尤其是中醫。
兩千年前《黃帝內經》時期,就已經把人體研究透徹了。
真是對人的生理病理做了一些詳細的不能再詳細的報告。
開篇就講。
人是怎麽生出來的,幾歲長牙,幾歲能傳宗接代,幾歲衰老。
什麽樣的事情,對身體好。
什麽樣的事情對身體不好。
一目了然。
我真的有時候不理解,這麽瑰寶的東西,居然會有人說是封建迷信。
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你沒聽過七歲八歲換狗牙的說法?
書裏寫七歲,還是八歲換牙,也是封建迷信?
純扯淡。
有幾個壞人,領著一幫大傻子,四處造謠,意欲何為,不得而知。
大概要壞我之脊梁,滅我之精神吧。
《黃帝內經》之中還說道,經絡如何運行的,有什麽作用。
髒腑都是幹什麽的,有什麽作用,這些都太深奧了。
再有就是對病因的研究,病機十九條等等,幾句話,一目了然。
真是真傳一句話,家傳萬卷書。
而且古代人還講究天人合一。
這塊呢,是被噴的最多的。
這裏,我必須要說,誰噴誰沒腦子。
天人合一簡直不要太好,為啥噴它?
天冷了你不加衣服?下雨你不打雨傘啊?
天天下雨你不潮?
潮了你不容易難受?
天天幹旱你能舒服?
這不就是最簡單的天人合一嗎?
順應天時,以養其生。
人家下雪了,你非得穿著大褲衩出去嘚瑟,你不凍壞了誰凍壞!?
這是最簡單的。
可是有些人你跟他說點細致的,他不行了,脆弱的小心髒受不了了,破防了,崩潰了,難受了,封建迷信了!
比如我說,天冷要加衣服。
他說好好。
我再多說一句,最近有複氣,氣溫會變化,感冒咳嗽的人會多,肚子痛的人也會多。
這時候這個山豬吃不來細糠的勁頭子就來了。
什麽破玩意,整得神神叨叨的。
“狗日的封建迷信!”
哈哈哈,多半還會罵上一句。
所以說,中醫真的也可以讓你明明白白的活。
而不是讓你稀裏糊塗的活。
隻不過,我跟你講了之後,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能不能理解。
其實說白了。
那些終於或者迷信於西醫的人,又對西醫有多少了解呢?
病理生理能不能講呢?
除了。我要打針,我要,吃消炎藥,打點滴,這個勁大,好的快,這幾個詞匯之外能不能說出一些其他的詞語來?
對於西醫了解多少?
西醫將人分成幾個係統?
解剖學裏,人有多少長骨?多少短骨?多少成對的骨骼?
肌肉有多少?肌腱叫什麽名字?
神經係統有拿著?怎麽分布的?
血常規有多少項內容?
什麽是病毒?
什麽細菌?
什麽消毒?
什麽是無菌?
抗生素有多少種?
降壓藥有多少種?
降壓藥的原理是什麽?
抗生素的原理是什麽?
能不能說出個一二三?
恐怕不能。
我在這裏說,我不是說,或者抬杠,必須讓普通人了解新鞋專業的知識。
而是說,不了解,就妄加判斷。
這是絕對萬萬不能,絕對使不得的!
為什麽這麽說呢。
因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你說,中醫不好,西醫好。
那麽好。
請你迴答上麵的問題。
那麽你說中醫不好。
那麽請你說。
中醫有什麽世界觀?
髒腑有多少?
經絡有幾條?
如何運行?
病機病位病性。
望診,
問診,
舌診,
脈診,
知道多少?
中藥有記載的有多少味?
都有什麽功效?
以什麽來斷定中藥的功效?
這些都是問題。
沒有實踐。不評判好壞。
就好比你開車一樣。
你平時就開過大眾,然後你說大眾好或者不好都行。
因為你開過。
你覺得好,你覺得不好,都可以,因為你實踐過了,你有這個發言權。
你不能說,你開大眾,然後說比亞迪不好。
人家問你,你開都沒開過,為啥不好?
你說我也不知道,我看別人都這麽說。
切記盲從!
你要記住,你是一個人,人家說兩句你就信了,你就跟著說,那是萬萬不行的。
這是絕對,絕對不可取的。
太可怕了!
人如果沒有獨立自助的思考,那就與行屍走肉無異。
無論什麽時期,無論什麽時候,我們都要保持獨立自主的思考方式方法。
不能盲從。
最近碎碎念很多。
與小說劇情推進沒有關係。
就等於說評書的,閑白。
不行還是要說。
可能不吐不快吧。
所以說,還是以學中醫為例子吧。
有人說這樣學,有人說那樣學。
有人有這麽個說法,有人有這麽個說法。
一天,這個人問我,我到底應該怎麽辦?
相信誰啊?
誰對?
誰錯啊!
我說,你把這些說法都學習一下,你覺得哪一句,哪一段,在你心裏更容易被你接受,那這就是你的緣分。
雖然知識都是那些。
但是開篇啟蒙,帶你進門的知識是絕對不同的。
我本人是以學《傷寒雜病論》入門,然後學的《黃帝內經》,又學的《難經》,又學的《神農本草經》《輔行訣》《伊尹湯液經》等等,然後後來才學的諸家學說。。。
所以說,有人問我怎麽學中醫,我肯定推薦的就是先學《傷寒雜病論》。
但是每個人的緣分他是不同的。
這東西或許有點玄奧。
但是不得不說,確實是真的。
就如同你和哪個神仙有緣分,你就更容易親近哪個一樣。
你和曆代傳下來的書籍,哪個作者,哪個大醫有緣分,你可能就更容易以他的理論入門。
比如有看《四聖心源》入門的。
也有看《圓運動古中醫》入門的。
還有看《醫學衷中參西錄》的。
有看《景嶽全書》的。
也有看《溫病條辨》的。
等等……
雖然各家學說均有偏頗不同,側重點都有一點點不同。
但是總歸來說,殊途同歸。
最終還是要迴歸到本源上。
意思就是。還是最後要學《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的書籍。
所以說,先學誰都沒有錯,但是我唯一不推薦的就是,看現代人寫的書。
虛的太多了。
整本書看下來,都是廢話文章,囉嗦的要死,最後看完,能有一百個字是有用的也行。
而且說錯的還多。
最容易誤導人。
誤導初學者。
這是極其不禮貌的。
但是現在人還有個通病。
以前網絡剛發達的時候。
有很多人辦過網絡培訓班。
3天培訓,包教包會,一用就靈,一學就會。
很多人學。
功利性太強。
總是想著找個什麽方子。包治百病。
最好還能賣錢,最好還能多賣點。
你說這不是扯嘛。
功利性太強不好。
真的。
真的不好。
無憂無慮的學,總會有用武之地的。
“啊,叔叔。是這樣的,誰也不是神仙,誰也不是神醫。病這個東西,沒有保證百分之一百能夠治好了的。既然您吃了藥之後,減輕了,那咱們就繼續治療,至於能不能斷根,那就不好說了!但是您相信我的話,那我肯定給您認真的看。行不行?”
江雲初從來不把話說滿。
說滿容易打臉。
任何時候,保持一個謙虛謹慎的態度,那是絕對的需要的。
“行,行!聽你的!都聽你的!”
江雲初弄得3天的藥,一下就拿住了這個叔叔的心。
心裏對於江雲初是百般的信服,你說啥,就是啥,你說咋滴,那咱們就咋滴。
對於這個叔叔的病,江雲初堅持,效不更方。
還是繼續用這個方子。
這是效不更方的意思。
我忘記前文之中,寫沒寫過這個效不更方的意思了。
就是有的人說,我找一個中醫看病,吃藥。
吃前幾天的時候,挺管用。
再去就不管用了。
這個情況,我覺得有必要在這裏說明一下。
說,第一個情況是。
效不更方,不管用的。
這說明,第二次這個沒有辨證,疾病發生了變化,但是醫生沒有發現。
任何一個疾病,包括感冒也好。
都是複雜的。
學西醫要學病理,生理。
學中醫,也要學,病理生理。
知道疾病的發展走向,知道人體的正常情況。
什麽是常?
什麽是變。
怎麽樣以常達變?
這是根本問題。
舉例說明。
一個人胃痛胃脹。
第一次來看病,此人斷定辨證應用香砂六君子湯,然後呢,吃了3天,病人舒服多了,但是還是覺得,還有不舒服的地方。
這個時候呢,醫生覺得見效了,選擇效不更方。
但是再吃3天之後,疾病沒有任何的變化。
還是3天前那個樣子。
然後又吃。還是沒有變化。
這時候其實應該意識到一個問題,到底病症有沒有發生變化。
香砂六君湯,是行氣消漲,健脾氣的好方子。
但是這個人的胃脹胃痛可能不完全是脾虛的問題。
有4分脾虛,3分食積,2分寒氣,還有1分血瘀。
那麽好,你解決了脾虛問題,其他問題必然暴露出來。
這個時候就需要改方。
是否加入消食化滯的藥?
是否加強溫中的藥。
是否加一點點的活血化瘀的藥?
這些都是問題。
這是一種情況。
還有一種情況是,見效了,更方了,又不管用了。
還是以這個六君子湯舉例子。
可能是8分脾虛,2分血瘀。
本來不應該改方子。
但是他改了,那怎麽辦?
肯定就是不管用了。
這種情況,我都遇到過,包括很多人也問過我這個事情。
其實我覺得就是,學習學的不究竟。
還是有很多細微之處沒有發現,所以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細節,導致這種情況。
寫到這裏,突然想起來有個故事。
“葉天士三片梧桐葉,一字救兩命”
清朝乾隆年間,江南名醫葉天士正在家中書寫醫案,忽聽有人前來請求救治一難產婦女,葉天士立馬前往,在途中聽病家說已請了同派溫病大家薛生白診治過,但仍不見產下。薛生白是葉天士同鄉近鄰,其醫術與葉天士齊名於江南,隻是更為年輕些。葉天士十分納悶,薛生白診技也不錯,為何不見效呢?
葉天士來到病家,隻見產婦已奄奄一息,其家人稱,薛生白診斷後認為是產婦氣血雙虧,無力運胎,氣血滯行,交骨不開。其處方以氣血雙補、行滯活血、催生下胎藥為主。葉天士接過藥方一看,此方甚佳,但難以治此病人之病。因缺乏同氣之藥,如何能使諸藥達到病所?時值秋天,窗外桐葉飄落,葉天士似有所悟,隨即將原方中的藥引“竹葉三片”改為“桐葉三片”,產婦遵方服藥,不出葉天士所料,不久便順利產下一胎兒,母子均報平安。
此事傳到薛生白耳中,薛不以為然,認為葉天士巧立名目而已。葉天士聞之,當即修書一封與薛生白,信中題一詩謎為:有眼無珠腹中寶,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落葉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秋分之時,同氣相求,胎兒立下……薛生白閱後,豁然開悟,深感葉天士博學多才,大為歎服,自慚不如。
葉天士診病當天恰值秋分之日,寒暑燥濕交替季節,梧桐葉紛紛落下,人與自然互為相應,同氣相求,故在薛生白原方中加入梧桐葉以求其氣,並引諸藥達於病所,瓜熟蒂落,桐籽熟桐葉落,合而為一,故效如桴鼓。不久,“葉天士三片梧桐葉,一字救兩命”之佳話傳遍江南水鄉。
雖然這是一個故事,但是足以證明,學習要學到精微細致之處,要懂得變和不變。
而不是一味的拘泥於各種各樣的死板套路。
所以生活之中,有這麽一句話。
我覺得說的有點不太精準。
說,
西醫讓你明明白白的死。
中醫讓你稀裏糊塗的活。
其實這個東西就沒有絕對的事情。
誰都可以讓你明明白白的活,誰都可以讓你稀裏糊塗的死。
尤其是中醫。
兩千年前《黃帝內經》時期,就已經把人體研究透徹了。
真是對人的生理病理做了一些詳細的不能再詳細的報告。
開篇就講。
人是怎麽生出來的,幾歲長牙,幾歲能傳宗接代,幾歲衰老。
什麽樣的事情,對身體好。
什麽樣的事情對身體不好。
一目了然。
我真的有時候不理解,這麽瑰寶的東西,居然會有人說是封建迷信。
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你沒聽過七歲八歲換狗牙的說法?
書裏寫七歲,還是八歲換牙,也是封建迷信?
純扯淡。
有幾個壞人,領著一幫大傻子,四處造謠,意欲何為,不得而知。
大概要壞我之脊梁,滅我之精神吧。
《黃帝內經》之中還說道,經絡如何運行的,有什麽作用。
髒腑都是幹什麽的,有什麽作用,這些都太深奧了。
再有就是對病因的研究,病機十九條等等,幾句話,一目了然。
真是真傳一句話,家傳萬卷書。
而且古代人還講究天人合一。
這塊呢,是被噴的最多的。
這裏,我必須要說,誰噴誰沒腦子。
天人合一簡直不要太好,為啥噴它?
天冷了你不加衣服?下雨你不打雨傘啊?
天天下雨你不潮?
潮了你不容易難受?
天天幹旱你能舒服?
這不就是最簡單的天人合一嗎?
順應天時,以養其生。
人家下雪了,你非得穿著大褲衩出去嘚瑟,你不凍壞了誰凍壞!?
這是最簡單的。
可是有些人你跟他說點細致的,他不行了,脆弱的小心髒受不了了,破防了,崩潰了,難受了,封建迷信了!
比如我說,天冷要加衣服。
他說好好。
我再多說一句,最近有複氣,氣溫會變化,感冒咳嗽的人會多,肚子痛的人也會多。
這時候這個山豬吃不來細糠的勁頭子就來了。
什麽破玩意,整得神神叨叨的。
“狗日的封建迷信!”
哈哈哈,多半還會罵上一句。
所以說,中醫真的也可以讓你明明白白的活。
而不是讓你稀裏糊塗的活。
隻不過,我跟你講了之後,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能不能理解。
其實說白了。
那些終於或者迷信於西醫的人,又對西醫有多少了解呢?
病理生理能不能講呢?
除了。我要打針,我要,吃消炎藥,打點滴,這個勁大,好的快,這幾個詞匯之外能不能說出一些其他的詞語來?
對於西醫了解多少?
西醫將人分成幾個係統?
解剖學裏,人有多少長骨?多少短骨?多少成對的骨骼?
肌肉有多少?肌腱叫什麽名字?
神經係統有拿著?怎麽分布的?
血常規有多少項內容?
什麽是病毒?
什麽細菌?
什麽消毒?
什麽是無菌?
抗生素有多少種?
降壓藥有多少種?
降壓藥的原理是什麽?
抗生素的原理是什麽?
能不能說出個一二三?
恐怕不能。
我在這裏說,我不是說,或者抬杠,必須讓普通人了解新鞋專業的知識。
而是說,不了解,就妄加判斷。
這是絕對萬萬不能,絕對使不得的!
為什麽這麽說呢。
因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你說,中醫不好,西醫好。
那麽好。
請你迴答上麵的問題。
那麽你說中醫不好。
那麽請你說。
中醫有什麽世界觀?
髒腑有多少?
經絡有幾條?
如何運行?
病機病位病性。
望診,
問診,
舌診,
脈診,
知道多少?
中藥有記載的有多少味?
都有什麽功效?
以什麽來斷定中藥的功效?
這些都是問題。
沒有實踐。不評判好壞。
就好比你開車一樣。
你平時就開過大眾,然後你說大眾好或者不好都行。
因為你開過。
你覺得好,你覺得不好,都可以,因為你實踐過了,你有這個發言權。
你不能說,你開大眾,然後說比亞迪不好。
人家問你,你開都沒開過,為啥不好?
你說我也不知道,我看別人都這麽說。
切記盲從!
你要記住,你是一個人,人家說兩句你就信了,你就跟著說,那是萬萬不行的。
這是絕對,絕對不可取的。
太可怕了!
人如果沒有獨立自助的思考,那就與行屍走肉無異。
無論什麽時期,無論什麽時候,我們都要保持獨立自主的思考方式方法。
不能盲從。
最近碎碎念很多。
與小說劇情推進沒有關係。
就等於說評書的,閑白。
不行還是要說。
可能不吐不快吧。
所以說,還是以學中醫為例子吧。
有人說這樣學,有人說那樣學。
有人有這麽個說法,有人有這麽個說法。
一天,這個人問我,我到底應該怎麽辦?
相信誰啊?
誰對?
誰錯啊!
我說,你把這些說法都學習一下,你覺得哪一句,哪一段,在你心裏更容易被你接受,那這就是你的緣分。
雖然知識都是那些。
但是開篇啟蒙,帶你進門的知識是絕對不同的。
我本人是以學《傷寒雜病論》入門,然後學的《黃帝內經》,又學的《難經》,又學的《神農本草經》《輔行訣》《伊尹湯液經》等等,然後後來才學的諸家學說。。。
所以說,有人問我怎麽學中醫,我肯定推薦的就是先學《傷寒雜病論》。
但是每個人的緣分他是不同的。
這東西或許有點玄奧。
但是不得不說,確實是真的。
就如同你和哪個神仙有緣分,你就更容易親近哪個一樣。
你和曆代傳下來的書籍,哪個作者,哪個大醫有緣分,你可能就更容易以他的理論入門。
比如有看《四聖心源》入門的。
也有看《圓運動古中醫》入門的。
還有看《醫學衷中參西錄》的。
有看《景嶽全書》的。
也有看《溫病條辨》的。
等等……
雖然各家學說均有偏頗不同,側重點都有一點點不同。
但是總歸來說,殊途同歸。
最終還是要迴歸到本源上。
意思就是。還是最後要學《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的書籍。
所以說,先學誰都沒有錯,但是我唯一不推薦的就是,看現代人寫的書。
虛的太多了。
整本書看下來,都是廢話文章,囉嗦的要死,最後看完,能有一百個字是有用的也行。
而且說錯的還多。
最容易誤導人。
誤導初學者。
這是極其不禮貌的。
但是現在人還有個通病。
以前網絡剛發達的時候。
有很多人辦過網絡培訓班。
3天培訓,包教包會,一用就靈,一學就會。
很多人學。
功利性太強。
總是想著找個什麽方子。包治百病。
最好還能賣錢,最好還能多賣點。
你說這不是扯嘛。
功利性太強不好。
真的。
真的不好。
無憂無慮的學,總會有用武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