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秉燭夜談
雪中:酒色財氣?可我是個好人! 作者:玄燭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逸之沒想到王祭酒居然這麽給麵。
“祭酒言重了,不過是在武功方麵小有造詣,有些心得而已,想要記載下來,日後若是能碰到有緣人,將武功傳承下去,也不枉來這世間一遭了。”
王祭酒點了點頭。
“把武功秘籍寫成詩,古往今來道長倒是第一人。”
蘇逸之笑了笑。
“不過是取巧罷了。”
王祭酒知道沒理由,也不可能讓蘇逸之留在上陰學宮,索性看向徐鳳年,對徐鳳年說道。
“我有六百人,北涼敢吃?”
徐鳳年思索片刻。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從來隻聽說過餓死的,還沒聽說過撐死的呢。”
王祭酒聞言隻覺得粗鄙,可粗中有細,倒還挺有道理。
“話是這麽說,可是撐死了也不見得沒有。”
徐鳳年笑了笑。
“這些人最後能到北涼的有沒有一半還兩說呢,就這些人北涼還是吃得下的。”
王祭酒嗯了一聲。
“這倒也是。”
小丫頭善解人意,把飯食熱好了之後便自己躲在屋子裏麵,不在乎這三個人在此喧賓奪主,見他們仨有一種要挑燈夜談的架勢,便在廳堂裏燃起了兩根半截粗紅的蠟燭。
小丫頭自己去閨房假模假樣地翻書,她舍不得在自己的屋子裏點紅蠟燭,透過門縫打進來的光,勉強看一看書,但更多的時候還是在偷看蘇逸之。
上陰學宮的稷上先生多如牛毛,但真正能稱得上大家的,寥寥無幾。
這位王祭酒當年是贏了名實,卻輸了天人,敗給了當今的大祭酒。
但即便是失敗,論分量在上陰學宮內仍是穩居前三甲,如果要說縱橫機辯之才,在整個上陰學宮更是無人能出其右。
怪不得這小丫頭不記得這位老先生,這位老先生平常出沒的場合,這小丫頭根本就夠不到。
王祭酒伸手在火爐上烤火,偶爾從碟子裏攆出一顆花生丟入嘴中。
蘇逸之坐在旁邊,看著小丫頭今日出去穿著的靴子有些濕漉。
伸手摸了摸果然如此,本來想以真氣烘幹,可又覺得如此一來太過裝逼了,索性便也湊到了火爐邊上,拎著小丫頭的靴子在一個非常合適的距離和高度慢慢烘烤。
至於徐鳳年,他坐在小凳上彎著腰伸出雙手,貪婪地汲取著火爐中的熱量。
三人不管身份如何高貴,此刻倒真是有了一絲鄉土之氣。
蘇逸之對於北涼的情況並不熟悉,穿越之前自認為熟悉,可過來之後才發現,有許多的地方都有些變化,還有一些秘密籌劃,是多方絞盡腦汁才出來的結果。
蘇逸之自問自己並非一個可以在腦力上與徐渭熊一爭高下的人,就更不要說那些隱藏在影子之中,為了北涼嘔心瀝血謀劃的謀士們。
不過徐鳳年和王祭酒二人都沒急於開口,哪怕是現在的北涼局勢和上陰學宮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已然是迫在眉睫。
畢竟這天下大事到底和下棋不一樣,悔棋不得,所以每走一步都要精心思量,又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麽一道難關,更要小心謹慎。
書生紙上談兵,經常眼高手低,總是高估自己,低估他人,身在當局者實在看不清。
王祭酒也明白這個毛病,所以往往在謀劃的時候,並不如何一錘定音,隻是一遍又一遍地推演演算。
他終其一生鑽研縱橫之術,可是這再好的謀劃他也得靠人去做。
三人坐在那兒坐了好一會兒,小丫頭還十分好奇地向外望去,這三人倒是有意思,自己都把廳堂讓出來給他們仨了,他們仨坐在一塊又不說話了。
真是浪費了姑娘的蠟燭,不過有了蠟燭才能看清蘇逸之。
小丫頭對於蘇逸之的情感隻是單純喜歡,小孩子見到帥哥哥和漂亮姐姐也一樣是會害羞的,小丫頭對於蘇逸之的喜歡稱不上是情竇初開。
但現在不是,以後再大一點,如果她還能記得蘇逸之的話,恐怕就是了。
情不知所起,情不知所終,小丫頭在碰到蘇逸之之前,早早地就給自己定好了夫婿的標準,他料想自己大概會和父親一樣,找一個書生先生做夫君。
可如今看來,小姑娘倒是總結出了一個人生道理,計劃不如變化。
就在這時,王祭酒終於緩緩開口。
“不慮勝先慮敗。”
“咱們先往最壞的情況說,六百人,不是個小數目,在六百人之中先生和學士的占比大約在二八分,其中稷下學士這兩年有一小半被我用各種借口丟到了蜀地、薊州和襄樊等地遊學講學。”
“至於稷上先生們,有一半兒都在北涼八百裏之內,開設學館講授學問,亦或者依附當地權貴,這些人要想進入北涼,相對輕鬆一些。”
“可是我們也不能忘了朝廷的狠辣手段,堂堂王朝暗中盯梢殺人,做得通透利落,實在讓人不得不防。”
“這些人尚且如此,更別說那些還逗留在學宮之內的,都是刀俎下的魚肉,你這趟去太安城算是和趙家徹底撕破臉了,兩家的情分也用盡了。”
“上陰學宮的稷上先生稷下學士如此大規模的遷徙,不說沿途各州府縣衙門的刁難,恐怕連軍隊都要出動。”
“說句不好聽的,這幫比起嬌弱女子都強不到哪兒去的先生士子,可經不起鐵蹄的幾下踩踏,碰上個心狠地拿著一杆長矛就能將他們的人頭穿起糖葫蘆。”
提起這個徐鳳年可就不困了,他自小就是在刺殺中度過的。
北涼死士為了保護他,不知道死了多少。
“先生倒也不必如此悲觀,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離陽鐵騎和精於暗殺的朱勾,是一貫吃慣了葷腥的,可咱們北涼的密探碟子難道就是吃素的嗎?”
“當年咱們北涼大碗吃肉的時候,他們還不是得眼巴巴地在一旁等著喝上一口湯?我師父臨走之前早已經針對此事留下了一道錦囊妙計,如今北涼上下已經開始運作起來,這一步我們已拔得先籌。”
“地利尚且在北涼這邊,至於天時和人和不敢說全在,但比起前幾年捉襟見肘的情況,還是要好很多的。”
“祭酒言重了,不過是在武功方麵小有造詣,有些心得而已,想要記載下來,日後若是能碰到有緣人,將武功傳承下去,也不枉來這世間一遭了。”
王祭酒點了點頭。
“把武功秘籍寫成詩,古往今來道長倒是第一人。”
蘇逸之笑了笑。
“不過是取巧罷了。”
王祭酒知道沒理由,也不可能讓蘇逸之留在上陰學宮,索性看向徐鳳年,對徐鳳年說道。
“我有六百人,北涼敢吃?”
徐鳳年思索片刻。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從來隻聽說過餓死的,還沒聽說過撐死的呢。”
王祭酒聞言隻覺得粗鄙,可粗中有細,倒還挺有道理。
“話是這麽說,可是撐死了也不見得沒有。”
徐鳳年笑了笑。
“這些人最後能到北涼的有沒有一半還兩說呢,就這些人北涼還是吃得下的。”
王祭酒嗯了一聲。
“這倒也是。”
小丫頭善解人意,把飯食熱好了之後便自己躲在屋子裏麵,不在乎這三個人在此喧賓奪主,見他們仨有一種要挑燈夜談的架勢,便在廳堂裏燃起了兩根半截粗紅的蠟燭。
小丫頭自己去閨房假模假樣地翻書,她舍不得在自己的屋子裏點紅蠟燭,透過門縫打進來的光,勉強看一看書,但更多的時候還是在偷看蘇逸之。
上陰學宮的稷上先生多如牛毛,但真正能稱得上大家的,寥寥無幾。
這位王祭酒當年是贏了名實,卻輸了天人,敗給了當今的大祭酒。
但即便是失敗,論分量在上陰學宮內仍是穩居前三甲,如果要說縱橫機辯之才,在整個上陰學宮更是無人能出其右。
怪不得這小丫頭不記得這位老先生,這位老先生平常出沒的場合,這小丫頭根本就夠不到。
王祭酒伸手在火爐上烤火,偶爾從碟子裏攆出一顆花生丟入嘴中。
蘇逸之坐在旁邊,看著小丫頭今日出去穿著的靴子有些濕漉。
伸手摸了摸果然如此,本來想以真氣烘幹,可又覺得如此一來太過裝逼了,索性便也湊到了火爐邊上,拎著小丫頭的靴子在一個非常合適的距離和高度慢慢烘烤。
至於徐鳳年,他坐在小凳上彎著腰伸出雙手,貪婪地汲取著火爐中的熱量。
三人不管身份如何高貴,此刻倒真是有了一絲鄉土之氣。
蘇逸之對於北涼的情況並不熟悉,穿越之前自認為熟悉,可過來之後才發現,有許多的地方都有些變化,還有一些秘密籌劃,是多方絞盡腦汁才出來的結果。
蘇逸之自問自己並非一個可以在腦力上與徐渭熊一爭高下的人,就更不要說那些隱藏在影子之中,為了北涼嘔心瀝血謀劃的謀士們。
不過徐鳳年和王祭酒二人都沒急於開口,哪怕是現在的北涼局勢和上陰學宮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已然是迫在眉睫。
畢竟這天下大事到底和下棋不一樣,悔棋不得,所以每走一步都要精心思量,又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麽一道難關,更要小心謹慎。
書生紙上談兵,經常眼高手低,總是高估自己,低估他人,身在當局者實在看不清。
王祭酒也明白這個毛病,所以往往在謀劃的時候,並不如何一錘定音,隻是一遍又一遍地推演演算。
他終其一生鑽研縱橫之術,可是這再好的謀劃他也得靠人去做。
三人坐在那兒坐了好一會兒,小丫頭還十分好奇地向外望去,這三人倒是有意思,自己都把廳堂讓出來給他們仨了,他們仨坐在一塊又不說話了。
真是浪費了姑娘的蠟燭,不過有了蠟燭才能看清蘇逸之。
小丫頭對於蘇逸之的情感隻是單純喜歡,小孩子見到帥哥哥和漂亮姐姐也一樣是會害羞的,小丫頭對於蘇逸之的喜歡稱不上是情竇初開。
但現在不是,以後再大一點,如果她還能記得蘇逸之的話,恐怕就是了。
情不知所起,情不知所終,小丫頭在碰到蘇逸之之前,早早地就給自己定好了夫婿的標準,他料想自己大概會和父親一樣,找一個書生先生做夫君。
可如今看來,小姑娘倒是總結出了一個人生道理,計劃不如變化。
就在這時,王祭酒終於緩緩開口。
“不慮勝先慮敗。”
“咱們先往最壞的情況說,六百人,不是個小數目,在六百人之中先生和學士的占比大約在二八分,其中稷下學士這兩年有一小半被我用各種借口丟到了蜀地、薊州和襄樊等地遊學講學。”
“至於稷上先生們,有一半兒都在北涼八百裏之內,開設學館講授學問,亦或者依附當地權貴,這些人要想進入北涼,相對輕鬆一些。”
“可是我們也不能忘了朝廷的狠辣手段,堂堂王朝暗中盯梢殺人,做得通透利落,實在讓人不得不防。”
“這些人尚且如此,更別說那些還逗留在學宮之內的,都是刀俎下的魚肉,你這趟去太安城算是和趙家徹底撕破臉了,兩家的情分也用盡了。”
“上陰學宮的稷上先生稷下學士如此大規模的遷徙,不說沿途各州府縣衙門的刁難,恐怕連軍隊都要出動。”
“說句不好聽的,這幫比起嬌弱女子都強不到哪兒去的先生士子,可經不起鐵蹄的幾下踩踏,碰上個心狠地拿著一杆長矛就能將他們的人頭穿起糖葫蘆。”
提起這個徐鳳年可就不困了,他自小就是在刺殺中度過的。
北涼死士為了保護他,不知道死了多少。
“先生倒也不必如此悲觀,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離陽鐵騎和精於暗殺的朱勾,是一貫吃慣了葷腥的,可咱們北涼的密探碟子難道就是吃素的嗎?”
“當年咱們北涼大碗吃肉的時候,他們還不是得眼巴巴地在一旁等著喝上一口湯?我師父臨走之前早已經針對此事留下了一道錦囊妙計,如今北涼上下已經開始運作起來,這一步我們已拔得先籌。”
“地利尚且在北涼這邊,至於天時和人和不敢說全在,但比起前幾年捉襟見肘的情況,還是要好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