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薑維、張苞、張休一眾複迴河口澗,重傷昏迷的句扶、柳隱也醒來。


    薑維看著昔日意氣風發的好兄弟似有頹廢,不禁悲從中來,可在此關鍵時刻,


    薑維繃住心態,管理情緒,正言道:


    “句扶、柳隱!”


    “在!”二人異口同聲!


    薑維喝令道:


    “隨軍同迴陳倉!”


    “諾!”二人齊諾!


    薑維引七百眾,並張苞、張休、句扶、柳隱同行,疾馳而往陳倉!


    再說那街亭戰場,終於又寫到街亭了,漢丞相諸葛亮對陣魏都督司馬懿,想想這高手過招我就激動!


    這街亭南為興豐鎮、白駝鎮、西為安伏鎮、西北為陽川鎮、北為壑硯,壑硯往北即是:簸箕灣川耒口!


    此時司馬懿大軍正從涇源南下往莊浪南急去,欲是穿過莊浪,去往街亭!


    從哪裏跌倒的,就從哪裏爬起來,當然也有再也起不來的!


    這裏說明一下:


    秦安縣隴城鎮之莊浪縣!


    【莊浪縣】


    莊浪縣,隸屬於甘肅省平涼市,位於甘肅省中東部,六盤山西麓,東鄰華亭市,西依靜寧縣,北與寧夏隆德縣、涇源縣毗鄰,南和張家川縣、秦安縣接壤。


    相傳夏禹把天下劃分為九州,莊浪在夏商時屬“雍州之域”。1961年12月,又恢複莊浪縣,轄五個鎮十三個鄉。


    莊浪縣有國家級森林公園雲崖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雲崖石窟及紫荊山、陳家洞、吳王墳山、關山天池朝那湫等許多自然和人文景觀,也是全國梯田化模範縣。


    莊浪縣曆史悠久,地處黃河一級支流渭水流域,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繁衍,是傳說中伏羲氏、女媧氏的活動區域之一。


    三代時期,莊浪地屬不太明確。


    相傳夏禹把天下劃分為九州,莊浪在夏商時屬“雍州之域”。


    西周時,是西戎的遊牧之地,劃在“候服”的範圍。


    春秋戰國時,仍為西戎所占據。


    後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地方實行郡縣兩級製。終秦一代,莊浪地區一直為秦關中五郡(隴西、北地、九原、上郡、內史)之隴西郡(今甘肅臨洮縣)所轄。


    漢承秦製,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分全國為十三州刺史部,刺史部下設郡、縣以統之。莊浪地區為涼州刺史部(州治隴城,今秦安縣隴城鎮)下的天水郡所轄。縣域分屬天水郡之略陽道(治所今甘肅秦安縣)、街泉縣(治所今甘肅莊浪縣東南之韓店鄉)、成紀縣(治所今甘肅靜寧縣治平鄉)。縣城東北屬安定郡的涇陽縣(治所今寧夏迴族自治區涇源縣)轄。


    王莽篡漢的十多年,隨意亂改地名,改天水郡為“填戎郡”,還曾設阿陽郡,莊浪地區又分屬上述兩郡。


    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改涼州刺史部的天水郡為漢陽郡(今甘肅甘穀縣),廢街泉縣,並入略陽縣,莊浪又分屬略陽縣及阿陽兩縣。漢獻帝初平四年(139年),從漢陽郡中又分置永陽郡,改略陽縣為街亭縣,莊浪地區又分屬永陽郡的阿陽、街亭縣(縣治在今甘肅省莊浪縣東南之韓店鄉)。


    三國時期,莊浪縣域屬曹魏雍州管轄。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年),更永陽郡為廣魏郡(郡治臨渭,甘肅清水縣西南),又改街亭縣為略陽縣,莊浪在那時屬廣魏郡略陽縣。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建立西晉,重新統一全國後,改兩漢十三州長黨史部為司、兗、豫、並、雍、秦等十九州刺史部。泰始年間(265~274年),又恢複廣魏郡為略陽郡。


    東晉十六國時,匈奴、氐、羌、鮮卑、羯等“五胡”相繼內遷,戰亂頻繁,民族政權林立。莊浪縣域全部處於民族政權之下。從317年到589年的二百年間,大體上先後統治莊浪縣的少數民族政權有前趙、前秦、後秦、北魏、西魏、北周等國。其中,前趙時莊浪屬略陽郡。前秦永興二年(385年),皇帝苻豎置“平涼郡於高平鎮。”意欲平定涼國,此時莊浪縣北部之一小部分屬涇州平涼郡轄,北部的大部分及南部仍由秦州略陽郡轄。東晉安帝七年、乞伏乾歸更始三年(411年),西秦乞伏乾歸攻後秦南安太守王璟於水洛城。“水洛”之名在曆史潮流上延續達1587年之久。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神麝年間,莊浪縣北屬秦州略陽郡阿陽縣,南屬隴城縣;東屬涇州平涼郡華亭縣。孝莊王元子攸永安三年(530年),公元543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分別被北齊和北周所代替。莊浪在魏時屬北秦州安陽郡轄;北周改北秦州為交州,莊浪又屬交州安陽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隋初行州、郡、縣三級;開皇三年罷郡,以郡統縣,大約在此時改秦州為天水郡。略陽郡於開皇二年廢郡為縣,並改縣名為河陽縣;開皇六年又改名為隴城縣。


    唐朝時,唐初莊浪西南屬隴右道秦州(州治成紀,今甘肅秦安縣西北)隴城縣轄,東北屬關內道隴州(州治通渭,今陝西隴縣)華亭縣轄。寶應三年,吐蕃貴族率兵東侵,占有今隴山地區,莊浪也陷入吐蕃之手,時莊浪境內生活著許多的吐蕃部落,唐的地方行政建置被廢。大中三年(849年),唐政府一度收複莊浪地區,大約30年之後的廣明元年(880年)被又占領。


    五代初梁朝時,“歧”為地方割據政權,都鳳翔府,莊浪由其保勝節度使管轄,後唐時莊浪西南由其雄武節度使、東北由彰義節度使兩鎮所轄。後晉時依後唐舊製。後漢時,莊浪西南被吐蕃占領,東北仍屬彰義節度使轄。後周時曾收箸被陷的莊浪地區,仍分屬雄武和彰義兩節度使。


    宋代,莊浪地區一直為秦鳳路的德順軍之隴幹縣所轄。德順軍是屬州級的帶有軍政合一性質的地方行政機構,慶曆三年,把原屬渭州的籠竿城提升為軍。這一時期,莊浪是北宋和西夏的邊界地區,又是渭州與秦州的聯絡點,軍事戰略地位較為重要,因而縣域內設有多處軍政性質的城、堡、寨等,如水洛城、通邊寨等。


    元初,莊浪隸屬陝西行省,在軍事上又隸屬鞏固便宜都總帥府。1227年,元太祖鐵木真南下攻靜寧、隆德、莊浪一帶,避暑六盤山,不久死於清水的薩裏川,約在這時置莊浪路於南湖鎮,莊浪路是直屬於陝西行省的二級行政單位,但轄地較小,領有今天莊浪縣全部,靜寧以及隆德的一部分。“莊浪”之名從此開始,元成宗鐵木真大德八年二月改莊浪路為莊浪州,仍為隸屬於省的二級行政區域。因為元製旰隸於省的路、府、州、軍無屬於二級行政單位。


    明朝時,明洪武二年(1369年),莊浪由陝西布政使司轄,隸屬鳳翔府,仍稱莊浪州。明洪武八年,降州為縣,改隸靜寧州,屬鞏昌府。嘉靖二十八年又改隸平涼府。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時,在莊浪曾派任過縣知事。


    清代統一全國後,莊浪於清順治五年(1648年)歸清,時屬陝西行省。清康熙六年(1667年),從中分屬甘肅省,莊浪又屬甘肅省行省。史載,莊浪“順治初年仍屬平涼府,領固原、靜寧二州,縣七:平涼、崇信、華亭、鎮原、靈台、莊浪、隆德。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裁莊浪歸並隆德縣。莊浪縣歸並隆德縣後,在莊浪縣治地設莊浪鄉,由隆德縣丞駐莊浪鄉(今莊浪南湖鎮)。


    民國二年(1913年),複置莊浪縣,隸屬涇原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隸於此。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甘肅省第二督察專員公署於平涼,管轄莊浪。


    1949年8月4日,莊浪解放後,成立了莊浪縣人民政府,屬平涼專區,


    1950年5月25日,由平涼專區歸天水專區。


    1956年1月,又由天水專區劃歸平涼專區。


    1958年12月20日,撤銷莊浪縣並入靜寧縣。


    1961年12月,又恢複莊浪縣,轄五個鎮十三個鄉。


    莊浪縣處於新生代以來地殼運動比較活動的構造地區,地層出露按地質年代,有震旦係、寒武係、奧陶係、誌留係、白堊係、第三係和第四係7個係(紀)。喜馬拉雅新構造運動中,隆起六盤山山脈,東北部成為基岩裸露的高山區,受孟家台(華亭縣境)至上店(鄭河鄉)斷裂層控製,西南部成為低山丘陵區,構成現代地貌骨架。後經線狀侵蝕,切割成千溝萬壑,河穀、丘陵、高山相間。東北高,西南低,群山層巒。最高峰桃木山海拔高度2857米,最低處葫蘆河下遊張家下灣1405米,相對高度1452米。基岩山區占全縣總麵積的32%,黃土丘陵溝壑區占63.3%,河穀川台區占4.7%。境內有402道梁峁、2500條溝壑。主要山脈為六盤山,聳峙東部,為莊浪與涇源、華亭兩縣的界山,跨通化、永寧、鄭河、韓店4個鄉鎮,逶迤約100公裏,縣內諸山皆其餘脈。


    特產美食


    莊浪小炒


    莊浪小炒實際上就是平涼常見的洋芋麵筋。這種洋芋麵筋的做法就是將洋芋用擦子磨成洋芋糊糊,和少許麵粉,攤成洋芋攤餅,再將餅切成小塊,油鍋裏放入蒜苗、肉片、洋芋麵筋和炒雞蛋,大火翻炒幾下即成。洋芋麵筋由於含有澱粉,做出來呈鉛灰而透亮,有種洋芋特有的清香。


    蓧豆麵絲撥糊


    蓧豆麵絲撥糊是粗糧漿水飯,裏麵的大疙瘩洋芋塊又綿又沙,還有清香酸爽的漿水。做法是將蓧豆麵和成稠糊糊,鏟在鐵鏟上,用筷子一疙瘩一疙瘩地撥進鍋內,這又和懶疙瘩的做法類似。


    莊浪暖鍋


    莊浪暖鍋中裝暖鍋的素菜有洋芋片、粉條、蘿卜片、白菜、黑木耳、豆腐等,做法是先炒至斷生後裝入暖鍋內,上麵苫一層熟肘子肉、過油的五花肉、手汆丸子,再澆上特製高湯,蓋好鍋蓋,放入炭火,讓食材在暖鍋內慢慢熬煮,越熬越有滋味。


    漿水麵


    漿水麵先要製作漿水,把芹菜或箭杆白菜、蓮花菜投入麵湯,加上漿水酵子,盛入缸內放在溫暖處發酵三天,即可製成清酸可口的漿水。手工麵條煮熟後,涼開水浸過盛人碗內,加入漿水,澆上熗過的油蔥花,撒上芫荽末,即成漿水麵。


    饊飯


    饊飯就是把玉米麵灑入沸水中,邊灑邊攪,做成稠糊狀,然後配上蔥花熗炒過的酸菜或醃鹹菜就著吃。


    莊浪縣主要有水洛河、葫蘆河、莊浪河、清水河4條河流,均屬黃河流域渭河水係。


    【清水】


    清水縣,甘肅省天水市轄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東北部,隴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頭河流域;


    東界陝西省隴縣、寶雞,南連麥積區,西接秦安縣,北與張家川迴族自治縣毗鄰;地處隴山山地向隴西黃土高原過渡地帶。


    以“清泉四注”而得縣名;是中華人文初祖軒轅黃帝誕生地,秦統一中國的發祥地,西漢名將趙充國的家鄉;


    史前文化、先秦文化、漢唐文化、宋(金)元文化積澱;境內有已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魏晉古城”和“非子封邑”的李崖遺址;


    西漢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始置清水縣、戎邑道(治今黃門鄉)。


    至此,始有清水縣名。《太平禦覽》引“《三秦記》雲:‘其阪九迴,七日得越,上有清泉,四注而下。’


    下有縣,因此而名”。距今有2100多年的曆史。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清水縣、綿諸道均屬涼州刺史部天水郡。西漢末年,王莽改清水為識睦。


    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撤銷清水縣並入隴縣。


    三國初,魏複置清水縣,屬廣魏郡。曆西晉、北魏,屬秦州略陽郡。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在境內置安戎縣,屬略陽郡。文成帝和平五年(464年),置清水郡駐清水,轄清水縣。


    秦安縣屬隴中黃土高原西部梁峁溝壑區,山多川少,是甘肅省十八個幹旱縣之一。


    截至2015年,秦安縣已發現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72處,


    商朝,今華亭南部為芮國,後並於周。


    周朝,周孝王時屬於秦(汧邑)後被戎侵,周平王八年(前763年),秦複控製。


    今華亭北部,商末為盧國,後為戎那地,屬義渠。周郝王四十三年(前272年),秦滅義渠,置北地郡,在戎那邑置朝那縣,華亭縣北部屬之。


    秦朝,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今華亭南部屬汧),隸內史;北部屬朝那,隸北地郡。


    漢朝,西漢景帝(前156—前141年)時,廣設牧馬苑,在今華亭建唿池苑。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析北地郡置安定郡,析朝那縣東南置涇陽縣,華亭北部屬之。


    東漢並涇陽入朝那,華亭北部仍屬朝那。平帝元始二年(2年),發生災荒,罷唿池苑,設安民縣,安置流民,東漢安帝永初五年(111年)廢。華亭南部仍屬汧,隸右扶風。


    三國,今華亭屬魏,北部屬安定郡朝那縣(曾一度歸蜀,後複歸魏),南部屬扶風郡汧縣。


    西晉,未變。東晉十六國,前秦、後秦(351年—417年),在華亭縣西部(今華亭縣西部)設平涼郡。


    【涇源】


    涇源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溫帶半濕潤區,是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


    境內有濟公修煉的延齡寺、成吉思汗屯兵避暑的涼殿峽、神奇秀麗的老龍潭、流泉飛瀑的胭脂峽、荷葉碧翠的野荷穀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30餘處,


    涇源縣位於六盤山下,涇水源頭,因涇河發源於此而得名,素有“秦風咽喉、關隴要地”之稱。


    東與甘肅省平涼市相連,南與甘肅省華亭縣、莊浪縣接壤,西與隆德縣毗鄰,北與原州區、彭陽縣交界。


    【本書中,街亭取自天水、上邽以北,涇源、莊浪以南,華亭、清水以西,秦安以東】


    【如此七地卡出街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街亭之三國拿來吧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臥無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臥無窗並收藏開局街亭之三國拿來吧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