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起新屋子(二)
團寵小福寶:撿個福運小妹妹 作者:花間酒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魚做了一桌子好菜招待民工們,工匠們看見桌子上有一缽子紅燒肉,一條紅燒魚,還有一缽子排骨湯,四道小菜,決定一定要卯足了勁幹活兒。
“沈大娘子,你們家日子是越過越好了,前陣子我們上那地主家幹活,可都沒吃過這樣的好菜好飯哩!你們家這是頓頓有肉吃哩”,“我看,你們家不發財都難哩!”
工匠李四道。
李四是李升的兄弟。
沈魚笑道:
“咱普通人家,哪裏想過發財哩,能吃飽喝足,已經是極好的了!我也是看著你們幹活辛苦,今天是第一頓飯,想著做點好的給你們吃,你們也有精神幹活不是?”
工匠們都是窮苦人家出身,雖然有些手藝在身,收入比種田高些,但家中多是一家子父母,妻子兒女的,十幾個人。
一年到頭哪裏舍得吃幾次肉,喝幾次湯呦!幹了這麽多年工匠活兒,李四他們也隻有在給賈大富人家幹活兒的時候,才吃過這樣好的菜,可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兒了。
工匠吃得滿嘴是油,牛翠花和牛梅花在另一桌子上也吃得滿嘴是油,鍾老婆子手裏抱著的小福寶倒是乖巧,她就安安靜靜的把玩著鍾老婆子的衣服,絲毫不影響鍾老婆子吃飯:
“六丫頭,你看,你這姑娘可真是乖巧哩,這可真就是來報答你們家的哩!”
小福寶聽鍾老婆子誇自己,立即乖乖巧巧的“吧唧”一下,給鍾老婆子來了個香吻,小家夥的嘴唇軟軟的,溫溫熱熱的,親在臉上還怪舒服的。
樂得鍾老婆子合不攏嘴。
牛寶蘭已經一歲了,她太小了,不愛吃飯,牛寶珠就跑過去,跟她坐在一起吃飯,牛寶珠畢竟大兩歲,吃飯比牛寶蘭快,吃肉也比牛寶蘭快。
誰知道,她一看見牛寶珠吃肉那麽快,生怕姐姐會搶自己食物似的,一勺接一勺的往自己嘴裏送拌了肉沫沫的飯,吃得可香了!小福寶比牛寶蘭小半歲,吃東西雖然要喂,但也是乖乖巧巧的。
沈魚和牛大倒是輕鬆了不少,至少不用給三個小娃娃喂飯。
牛梅花和牛翠花兩個吃得打了好幾聲飽嗝,牛梅花道:“媽媽,紅燒肉可太好吃了!”
沈魚摸了摸牛梅花的頭發,近半年家裏生活好些了,三個小丫頭也長得比去年高些,麵色紅潤些了:
“以後媽每七天就做一頓給你們吃!吃完了去擦擦嘴,再去淑個口!”
沈魚一向教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每吃一樣東西吃完以後,都必須用水漱口,家裏從前雖然買不起昂貴的牙膏,也沒人有口臭。
牛梅花和牛翠花,牛寶珠姐妹三個喝了口水,咕嚕咕嚕幾下,把嘴裏的剩菜葉子都吐了出來。
吃了午飯,牛翠花打算帶著牛梅花在大街上賣雞蛋,他們家個把月沒有賣雞蛋,家裏的雞蛋啊早已經堆積成山了。
鍾老婆子聽說家裏十幾隻老雞一天生那樣多的雞蛋,賣得又那樣好,隻覺得不可思議,“哎呦,家裏這樣多的雞蛋,可怎麽賣完哦!明兒我跟你家公帶著你兩個妹妹,也幫著賣雞蛋!”
牛翠花道:“家婆,你跟那兒的人不熟,他們不會讓你占攤位的!”
鍾老婆子愁了:“這多的雞蛋可咋辦哩?”
牛大想了想:“或許我們可以批發出去,先跟村裏的人說要批發的事兒,批發一百個起,一文錢一個!批發的話,十個送一個”
沈自山看著這個小女婿,以前隻覺得他是個良心好的,現在看來還有一些經商的天賦,要不是親家公死得早,他可能也不至於窩在這小村子裏:
“我看挺好!”
平民百姓之家,大富大貴倒是沒想過的,但做個小生意,還是敢想的。
三月的天兒,正是好下秧苗的時候,牛啞巴和張閔提著一隻雞過來找牛大。
“哎呦,啞哥啊,你們這是幹啥哩!快請屋裏坐!”牛大道。
牛啞巴攙扶著張閔進屋,張閔道:
“我跟啞巴打從去年就想著包下你們家十幾畝地來種種,可又怕你為難,所以來問一問,老弟啊,你們家那百畝良田,都有租戶了不?”
“有八十畝是有舊租戶的,還有二十畝地是打散戶那兒買來的,去年,包了十畝給牛向國兄弟幾個”,“您要是想種我家的田啊,就拿去種!租子就不收你們的了,咱們兩家的關係,可不比別家,從前多虧了你們家幫襯”
牛大道。
“嘿,那哪兒成啊?你要不收我們租子,那別人家交租子的心裏能舒坦嘛?你們肯把田留給我們,我們就感恩戴德了!再說了,我那當家的當初把錢借給你們,我是一哭二鬧三上吊的,還錢的時候,你還又是送魚,又是送蛋的,我愧都還愧不過來哩!”
牛啞巴家,是村裏有名的窮中窮的窮戶,別人家即使吃不上肉,可也有七八畝地種,吃飯是沒問題的。
可牛啞巴家,一畝地都沒有,當初是有幾畝地的,可是牛啞巴同一年先死了爹,後死了媽,連棺材本兒都沒有,牛啞巴隻好賣了家裏的幾畝田,給家裏老人辦了件喪事。
牛啞巴靠著在碼頭上任打任罵的給人當苦力,碼頭上的工頭歧視他是個啞巴,又不識文斷字的,常是短些錢給他。
日子過得十分清貧。
好不容易攢下一百文錢,他還借給了牛大,因此當時,被自家媳婦兒張閔罵了個底朝天,全村的人都聽見了。
好在張閔不樂意是不樂意,也沒馬上來上門要,牛大和沈魚也理解張閔,這年頭,人人家裏都沒有餘糧,人家一家人都過著吃糠喝稀的日子,張閔有意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
“過去的事,莫要再提,記恩不記仇,你們家對我們家那是天大的恩情哩”,“這樣,我隻收你們一成租子,你們九成!”
牛大道。
地主和租戶的分成一般是三七分成,租戶三,地主七,然後地主又要向地方上納兩成的稅。
張閔聽牛大這樣說,恨不得跪下來磕頭了,“牛老弟,那嫂子就謝謝你了!”
“沈大娘子,你們家日子是越過越好了,前陣子我們上那地主家幹活,可都沒吃過這樣的好菜好飯哩!你們家這是頓頓有肉吃哩”,“我看,你們家不發財都難哩!”
工匠李四道。
李四是李升的兄弟。
沈魚笑道:
“咱普通人家,哪裏想過發財哩,能吃飽喝足,已經是極好的了!我也是看著你們幹活辛苦,今天是第一頓飯,想著做點好的給你們吃,你們也有精神幹活不是?”
工匠們都是窮苦人家出身,雖然有些手藝在身,收入比種田高些,但家中多是一家子父母,妻子兒女的,十幾個人。
一年到頭哪裏舍得吃幾次肉,喝幾次湯呦!幹了這麽多年工匠活兒,李四他們也隻有在給賈大富人家幹活兒的時候,才吃過這樣好的菜,可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兒了。
工匠吃得滿嘴是油,牛翠花和牛梅花在另一桌子上也吃得滿嘴是油,鍾老婆子手裏抱著的小福寶倒是乖巧,她就安安靜靜的把玩著鍾老婆子的衣服,絲毫不影響鍾老婆子吃飯:
“六丫頭,你看,你這姑娘可真是乖巧哩,這可真就是來報答你們家的哩!”
小福寶聽鍾老婆子誇自己,立即乖乖巧巧的“吧唧”一下,給鍾老婆子來了個香吻,小家夥的嘴唇軟軟的,溫溫熱熱的,親在臉上還怪舒服的。
樂得鍾老婆子合不攏嘴。
牛寶蘭已經一歲了,她太小了,不愛吃飯,牛寶珠就跑過去,跟她坐在一起吃飯,牛寶珠畢竟大兩歲,吃飯比牛寶蘭快,吃肉也比牛寶蘭快。
誰知道,她一看見牛寶珠吃肉那麽快,生怕姐姐會搶自己食物似的,一勺接一勺的往自己嘴裏送拌了肉沫沫的飯,吃得可香了!小福寶比牛寶蘭小半歲,吃東西雖然要喂,但也是乖乖巧巧的。
沈魚和牛大倒是輕鬆了不少,至少不用給三個小娃娃喂飯。
牛梅花和牛翠花兩個吃得打了好幾聲飽嗝,牛梅花道:“媽媽,紅燒肉可太好吃了!”
沈魚摸了摸牛梅花的頭發,近半年家裏生活好些了,三個小丫頭也長得比去年高些,麵色紅潤些了:
“以後媽每七天就做一頓給你們吃!吃完了去擦擦嘴,再去淑個口!”
沈魚一向教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每吃一樣東西吃完以後,都必須用水漱口,家裏從前雖然買不起昂貴的牙膏,也沒人有口臭。
牛梅花和牛翠花,牛寶珠姐妹三個喝了口水,咕嚕咕嚕幾下,把嘴裏的剩菜葉子都吐了出來。
吃了午飯,牛翠花打算帶著牛梅花在大街上賣雞蛋,他們家個把月沒有賣雞蛋,家裏的雞蛋啊早已經堆積成山了。
鍾老婆子聽說家裏十幾隻老雞一天生那樣多的雞蛋,賣得又那樣好,隻覺得不可思議,“哎呦,家裏這樣多的雞蛋,可怎麽賣完哦!明兒我跟你家公帶著你兩個妹妹,也幫著賣雞蛋!”
牛翠花道:“家婆,你跟那兒的人不熟,他們不會讓你占攤位的!”
鍾老婆子愁了:“這多的雞蛋可咋辦哩?”
牛大想了想:“或許我們可以批發出去,先跟村裏的人說要批發的事兒,批發一百個起,一文錢一個!批發的話,十個送一個”
沈自山看著這個小女婿,以前隻覺得他是個良心好的,現在看來還有一些經商的天賦,要不是親家公死得早,他可能也不至於窩在這小村子裏:
“我看挺好!”
平民百姓之家,大富大貴倒是沒想過的,但做個小生意,還是敢想的。
三月的天兒,正是好下秧苗的時候,牛啞巴和張閔提著一隻雞過來找牛大。
“哎呦,啞哥啊,你們這是幹啥哩!快請屋裏坐!”牛大道。
牛啞巴攙扶著張閔進屋,張閔道:
“我跟啞巴打從去年就想著包下你們家十幾畝地來種種,可又怕你為難,所以來問一問,老弟啊,你們家那百畝良田,都有租戶了不?”
“有八十畝是有舊租戶的,還有二十畝地是打散戶那兒買來的,去年,包了十畝給牛向國兄弟幾個”,“您要是想種我家的田啊,就拿去種!租子就不收你們的了,咱們兩家的關係,可不比別家,從前多虧了你們家幫襯”
牛大道。
“嘿,那哪兒成啊?你要不收我們租子,那別人家交租子的心裏能舒坦嘛?你們肯把田留給我們,我們就感恩戴德了!再說了,我那當家的當初把錢借給你們,我是一哭二鬧三上吊的,還錢的時候,你還又是送魚,又是送蛋的,我愧都還愧不過來哩!”
牛啞巴家,是村裏有名的窮中窮的窮戶,別人家即使吃不上肉,可也有七八畝地種,吃飯是沒問題的。
可牛啞巴家,一畝地都沒有,當初是有幾畝地的,可是牛啞巴同一年先死了爹,後死了媽,連棺材本兒都沒有,牛啞巴隻好賣了家裏的幾畝田,給家裏老人辦了件喪事。
牛啞巴靠著在碼頭上任打任罵的給人當苦力,碼頭上的工頭歧視他是個啞巴,又不識文斷字的,常是短些錢給他。
日子過得十分清貧。
好不容易攢下一百文錢,他還借給了牛大,因此當時,被自家媳婦兒張閔罵了個底朝天,全村的人都聽見了。
好在張閔不樂意是不樂意,也沒馬上來上門要,牛大和沈魚也理解張閔,這年頭,人人家裏都沒有餘糧,人家一家人都過著吃糠喝稀的日子,張閔有意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
“過去的事,莫要再提,記恩不記仇,你們家對我們家那是天大的恩情哩”,“這樣,我隻收你們一成租子,你們九成!”
牛大道。
地主和租戶的分成一般是三七分成,租戶三,地主七,然後地主又要向地方上納兩成的稅。
張閔聽牛大這樣說,恨不得跪下來磕頭了,“牛老弟,那嫂子就謝謝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