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撿了個福運妹妹(二)
團寵小福寶:撿個福運小妹妹 作者:花間酒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能釣到這樣多的魚,可以給媳婦兒加一餐魚湯了,牛大心裏別提多美了,天亮迴家以後,他先看了看睡在搖籃裏的兩個小閨女,然後拉著沈魚,小聲說道:
“孩子她娘,你看,今天釣到四條大魚還有兩斤小魚哩!說起來也怪,那水底的魚恁是跟有鬼趕它們似的,那魚光咬我的吊鉤”
沈魚探頭瞅了瞅水桶裏四條三四斤大的魚,三四斤其實不算特別大,但冬季的小魚小蝦都極不容易瞧見的。
“這四條大魚,今兒去市場上給賣了,能賣不少錢哩,這幾斤小魚,自家留一斤,剩下的送給借給咱們錢的人家,這年頭大部分家家戶戶沒有餘糧,人家能借錢給我們,是人家的情義,咱也要對人家好!”沈魚碎碎念念道。
“那肯定的!不過,這幾條大點的小魚,給你加一頓燉湯喝,五丫頭吃奶,扯得你也辛苦,好好補補”牛大道。
牛大殺了魚,在廚房裏忙活了好一陣,一缽子香噴噴的魚湯就出爐了,牛大端了給沈氏喝。
沈魚的氣色又稍微好了些。
飯後,
“牛大,你們家牛大在家裏沒有?我們想雇個車,明天去鎮上一趟”一個婦女說道:“一共八個人哩,這冬季也到了,我們想趁著天氣還好,出去給我們家裏人置辦些過冬的衣裳,順便把家裏的雞蛋給賣了”
牛大隔著門道:“有的”
沈魚招唿那婦人進來坐:“進來坐坐”,牛大倒了一杯水遞給那婦人喝。
那婦人一進來就看見滿滿的兩三斤小魚,還有四條三四斤的大魚,眼睛都溜直溜直的了:
“雖說今兒雪化了,可到底是初冬季節,你們家上哪兒釣到這麽多魚?這得有二十來斤吧?”
沈魚笑道:“我那當家的還不是在沽湖那旮瘩釣的,叫當家的明天把魚拿去賣了,上一迴還叫欠著小譚氏家裏和牛啞巴家裏不少錢”
牛啞巴不會說話,娶的張閔是個眼瞎的,生了兩個兒子倒都正常,家裏種著八畝地,瞎眼的張閔眼瞎心不瞎,前前後後得幫牛啞巴種地,種田,跟個正常人沒什麽區別,是遠近聞名的巧婦。
但因為兩人都隻能種田,沒法搞別的營生,隻求個溫飽,另外供小兒子上學,每年過年的時候,才吃上肉。
牛啞巴把買那肉的兩百文錢都借給了牛大給媳婦兒生娃治病。
那婦人本想討兩條小魚迴去的,一聽到要還牛啞巴錢,心下也不好開口了:
“牛大娘子這是明天的定錢,還是以前的二文錢一趟吧?”
牛大拉人比別的車夫要便宜些,同村的趙家拉人去鎮上,一人得四文錢,而牛大隻收兩文,八個人才十六文,所以許多人都願意坐牛大的牛車。
“是哩,沒長”沈氏道。
那婦人放下十六文銅板就迴家。
牛大拉人帶貨,帶的貨不超過五斤的情況下,五公裏才收兩文。
牛大載貨也收的比同村的趙四家便宜,所以村裏富戶家的租戶繳納貢品,也願意租牛大的牛車押送納供。
隻是這也隻有過年的前後忙些,和平時比,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除了拉車,過去還幫人耕田,隻是大家覺得牛大的牛現在老了,拉車還可以,畢竟不講速度,耕田卻是比不上村裏的其他牛快,全村有牛的人家不多,隻有人家請不到牛的時候,才想找牛大家的牛。
牛大的牛,十日有七日閑著,天暖的時候,幾乎全靠釣魚維持生計。
沈魚有一台老舊的織布機,當初想賣出去還債的,卻是因為實在太舊,沒能賣出合適的價錢。
家裏養著一隻雞,因為早兩年生過雞仔蛋,賣不起價格來,天暖的時候賣了蛋,還能貼補點家用,所以也沒舍得賣。
牛山村沒有女子學堂,大周雖然準女孩子上學,但民間的女子學堂極少,自然不用交束修,日子勉強過得下去。
牛大早上打開雞門,又像之前一樣,感覺雞籠裏暖暖的。
心下驚異,從雞窩裏找到十個雞蛋,牛大驚異的拿著十個雞蛋去給抱著娃娃的沈魚看:
“孩子她媽,雞籠裏既然又有十個雞蛋!”
沈魚微微有些驚訝:“又十個?”,這是每天都十個雞蛋?
牛翠花也驚奇的看了一眼十個雞蛋。
沈魚趕忙又拿了簸箕,將雞蛋放在簸箕裏,早上打了三個雞蛋湯羹,裏麵放上一些酸菜,做給孩子們吃。
沈魚每日織布。
百忙之餘,抽空逗弄搖籃裏的小福寶,“呀,我們的小福寶尿尿了,拉粑粑沒有啊?媽媽聞聞臭不臭啊!”,“不臭不臭”
小福寶百無聊賴的躺在搖籃裏,她還不會笑,手也不依她使喚,還不會翻身,不會說話。
但她想翻身。
她費力扭了扭身子,扭不動。
不樂意的用小腳丫子踹了踹沈魚,好像在發泄著她的不滿,小家夥長得粉嫩嫩的,看著就十分討喜,眼睛又大又漂亮,叫人心生歡喜。
沈魚捏了捏小福寶粉嫩嫩的鼻頭。
牛大將沈魚前一天織的粗布,以及自己釣的魚一並放在牛車上,載著七八個婦人們去了鎮上。
到了鎮上,女人們下了車。
采買年貨,通常要大半天。
牛大把車停在東市口,自己常用的攤位上叫賣,西市不是窮人去的地方,小商販子也進不去,隻能在東市賣。
來東市買東西的,雖然大多是窮人,但也不乏一些富戶人家的下人出來采買,周大娘見牛大攤位上擺放了兩板雞蛋和一二十斤大魚,便道:
“牛大,釣到多的大魚啊?怎麽賣的?”
“是周大娘啊!都是老熟人了,還能宰您不成?還是老價,三十文一斤,這一條得有三四斤呢”那周大娘是鎮上一戶姓賈的人家的管事下人,身後還帶著兩個女使婆子,想來是出來替主人家采買的。
“三十文一斤,還是貴了些,這四條大魚都買了,算我二十五文錢一斤成不?”周大娘討價還價道。
“這樣,周大娘,算您二十九文一斤,我再送一斤鯽魚給您老補補身體,您看成不?”
“二十八文一斤吧,二十八文我買”周大娘道。
牛大考慮片刻,便答應了:“成吧!”
三十文一斤大魚,極小的小魚小蝦則是十文錢一斤,肉是五十文一斤,這是市價。
四條大魚,其中三條各有四斤重,一條就是一百一十二文,三條是三百三十六文。還有一條三斤重的,八十四文。
四條就是四百二十文。
打漁的漁夫偶爾一天尚還打不到這樣多的魚哩。
他心裏先想著欠著小譚氏家四百文錢,都還了,剩下身上的三十六文,買了一斤糖,四兩油和一個撥浪鼓,雖然沒剩什麽錢,但牛大心裏還是喜滋滋的,所謂無債一身輕,心裏的包袱也算是能放下了,今年大概是能過一個好年的。
牛大迴去的時候,老二牛梅花和老三牛寶珠,正圍著老四牛寶蘭和五妹妹小福寶玩兒。
粉嫩嫩的小福寶笑得樂不可支,手舞足蹈的,聲音十分脆亮。
“爹,爹,五妹妹會笑了,五妹妹好乖啊!”牛梅花小臉嘚兒嘚兒的,牛大趕緊過去看看牛婧怡。
牛大拿著花了一個銅板買的撥浪鼓搖了搖,小福寶瞬間樂得小手小腳直蹬。
牛大抱起小福寶,忍不住啄了一口小福寶粉嫩嫩的臉頰,“孩子手有些涼了,家裏要烤火嘍”
“孩子她爹,今兒迴來這樣早,那幾個大姐都買完東西了?魚賣完了?”沈魚從菜園子裏過來,手裏還端了一籃子菜。
牛大以為菜是誰家送的。
“張大姐她們也沒那麽多要買的,今兒運氣好,遇上周大娘,將我們家的那些魚啊,她們的蛋啊,都買了去了,就一道迴來了!等會兒吃了飯,把錢還了,我還得去釣一個下午哩”
“要是運氣好,賣了魚,給你買肘子吃補補,給孩子們買點肉來”牛大是個心疼人的。
“把賬都還了,還買了一些紅糖來,以後的雞蛋可以多加兩個了!”牛大道。
沈魚道:“我不吃,要給,你給三個長牙的娃娃們吃,他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家裏的雞幾乎每天都能生十個雞蛋,牛翠花和牛梅花,牛寶珠每天都能喝到雞蛋湯。
家裏每天還能攢下四個雞蛋。
“爹,娘飯好了”牛翠花端著兩碗小菜從廚房出來道。
牛大看了眼自己家大閨女,心中頗為欣慰,看來大閨女是真不傻了:
“我還不餓,你媽媽跟你們先吃,我看看孩子”
“你可不要騙我,你連天不亮就出去了,這會兒還沒吃東西,怎麽能不餓哩?家裏熬了魚湯,你先喝一碗魚湯墊著肚子”沈魚道。
沈魚知道牛大一向疼她,舍不得她餓著肚子看孩子,就說自己不餓。
牛大想了一下,道:“行,我也拗不過你!”
牛翠花又從廚房端了一盆子魚湯來道:“爹,這都是我做得,我能給媽幫忙了,大妞我厲害吧?”
一副邀功討賞的樣子,逗樂了牛大,“嗬嗬,厲害,厲害!”,牛大摸了摸牛翠花圓溜溜的腦瓜子笑道。
牛大喝了魚湯,暫解了腹中饑餓,肩上扛著四丫頭牛寶蘭,單手抱著五丫頭玩兒,隨口問道:
“孩子她娘,這些菜是誰送的?”
沈魚道:“你進門的時候,沒瞧見麽?是咱家菜園子裏長的”
牛大驚了一下,“昨天才把菜都送去給夏大姐,換來二兩板油,菜園子裏哪來的菜?”
沈魚道:“不信,你去看看!”
牛大抱著小福寶往菜園子裏一瞧,隻見自家那為數不多的幾壟菜地上,長滿了綠油油的白菘,油麥菜,還有空心菜,莧菜”
他懷裏的小福寶仿佛對菜地裏的菜很滿意一般,發出笑聲。
牛大又有些吃驚,這孩子看起來才出生不久,昨天撿來的時候還不會笑,今天就會笑了…
沈魚和家中幾個孩子先吃了飯,牛大最後才吃。
牛大吃了飯便道:
“我跟大丫頭等會兒去後山上拾點濕柴火,等幹柴的火勢大了,就著燒一會兒”,柴火雖然要花錢買,但牛山村後山還是有幾棵野樹的,因此,常有些村裏人進去拾柴火。
牛山村的後山是荒廢的,牛山村的人用來做祖墳的,後山上也沒什麽大的野生動物什麽的。
“天黑前得迴來,可別太晚!”沈魚道。
牛梅花拿著碗裏的雞蛋湯饞小福寶和牛寶蘭:“嚕嚕,吃雞蛋湯嘍,你們還小,不能吃”
小福寶饞哭了。
沈魚抱著小福寶,責怪的瞪了牛梅花一眼,道:“就你喜歡欺負妹妹!”,她拿過牛梅花的蛋湯,喂小福寶舔了一下。
五歲的牛梅花想哭。
沈魚領著小福寶和牛寶蘭,牛寶珠,牛梅花在村裏玩兒。
牛大夫妻兩在村裏為人好,從前誰家有個為難的時候,但凡牛大身上有的,也都願意借給他們,牛家村的百姓大多也都守信用。
就算自己家裏吃糠喝稀,也得把那筆賬給還了,所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牛大有了難處,大多也都願意幫助他。
張閔叫住沈魚:
“沈大娘子,灶上有四個糠餅,要是不嫌棄,給小孩兒當個零食吃”
張閔眼睛雖然瞎,但是她能聽腳步聲就認出誰是誰。
糠餅並不好吃,但在那個小孩吃個冰糖葫蘆就算過年的時代,糠餅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們唯一能吃到的零食。
所以,在牛翠花這幾個孩子的眼裏,糠餅是極好吃的東西。
老百姓家裏的菜和零嘴幾乎都沒什麽油水,也沒什麽鹽味兒,油啊鹽的,都是貴物,鹽比油更貴一些。
煎餅也沒什麽油鹽。
鹽是官府壟斷的,百姓家販賣私鹽都要被砍頭,製油雖然不被官府壟斷,但手工製油的過程十分辛苦又繁瑣,一個縣裏,找不出三個製油的油商,所以油也不不便宜。
好在青菜並不需要許多油鹽,一樣好吃,隻是如此,窮苦百姓大多麵黃肌瘦。
牛大和沈魚也是如此。
這樣沒有油鹽,還有點苦澀的糠餅,在窮人家孩子心裏,卻是頂好吃的東西。
“謝謝張家姐姐了”沈魚道。
在山上拾樹枝的牛大看見一隻野兔。
牛山村的後山並不大,野物有是有,但極為稀少,而且狡猾,輕易遇不上。
牛大伏著身子準備抓野兔,野兔突然朝前跑了幾步又停下,牛大驚異之餘,還是上前了幾步。
野兔突然跑了。
正當牛大垂頭喪氣之時,隱隱約約看見墳邊長著什麽東西,他扒開草叢一看,好像是一株血靈芝。
牛翠花提著一隻野雞走了過來,“爹爹,你在看什麽?”
“這裏好像有血靈芝”牛大並不十分認識血靈芝,有一種長在墓地裏的棺材菌和血靈芝有八分相似,但那種東西有劇毒。
牛大覺得這像血靈芝的可能性極大,便招唿牛翠花一道過去,兩人先對著主人拜了拜:
“我們父女兩個無意驚擾您老人家,見諒”
然後趴在墓邊,用樹枝將血靈芝挖了起來,牛翠花道:“爹爹,這個東西明日拿去給薛大夫驗一驗,如果是血靈芝,那咱們可真是運氣好了!”
“孩子她娘,你看,今天釣到四條大魚還有兩斤小魚哩!說起來也怪,那水底的魚恁是跟有鬼趕它們似的,那魚光咬我的吊鉤”
沈魚探頭瞅了瞅水桶裏四條三四斤大的魚,三四斤其實不算特別大,但冬季的小魚小蝦都極不容易瞧見的。
“這四條大魚,今兒去市場上給賣了,能賣不少錢哩,這幾斤小魚,自家留一斤,剩下的送給借給咱們錢的人家,這年頭大部分家家戶戶沒有餘糧,人家能借錢給我們,是人家的情義,咱也要對人家好!”沈魚碎碎念念道。
“那肯定的!不過,這幾條大點的小魚,給你加一頓燉湯喝,五丫頭吃奶,扯得你也辛苦,好好補補”牛大道。
牛大殺了魚,在廚房裏忙活了好一陣,一缽子香噴噴的魚湯就出爐了,牛大端了給沈氏喝。
沈魚的氣色又稍微好了些。
飯後,
“牛大,你們家牛大在家裏沒有?我們想雇個車,明天去鎮上一趟”一個婦女說道:“一共八個人哩,這冬季也到了,我們想趁著天氣還好,出去給我們家裏人置辦些過冬的衣裳,順便把家裏的雞蛋給賣了”
牛大隔著門道:“有的”
沈魚招唿那婦人進來坐:“進來坐坐”,牛大倒了一杯水遞給那婦人喝。
那婦人一進來就看見滿滿的兩三斤小魚,還有四條三四斤的大魚,眼睛都溜直溜直的了:
“雖說今兒雪化了,可到底是初冬季節,你們家上哪兒釣到這麽多魚?這得有二十來斤吧?”
沈魚笑道:“我那當家的還不是在沽湖那旮瘩釣的,叫當家的明天把魚拿去賣了,上一迴還叫欠著小譚氏家裏和牛啞巴家裏不少錢”
牛啞巴不會說話,娶的張閔是個眼瞎的,生了兩個兒子倒都正常,家裏種著八畝地,瞎眼的張閔眼瞎心不瞎,前前後後得幫牛啞巴種地,種田,跟個正常人沒什麽區別,是遠近聞名的巧婦。
但因為兩人都隻能種田,沒法搞別的營生,隻求個溫飽,另外供小兒子上學,每年過年的時候,才吃上肉。
牛啞巴把買那肉的兩百文錢都借給了牛大給媳婦兒生娃治病。
那婦人本想討兩條小魚迴去的,一聽到要還牛啞巴錢,心下也不好開口了:
“牛大娘子這是明天的定錢,還是以前的二文錢一趟吧?”
牛大拉人比別的車夫要便宜些,同村的趙家拉人去鎮上,一人得四文錢,而牛大隻收兩文,八個人才十六文,所以許多人都願意坐牛大的牛車。
“是哩,沒長”沈氏道。
那婦人放下十六文銅板就迴家。
牛大拉人帶貨,帶的貨不超過五斤的情況下,五公裏才收兩文。
牛大載貨也收的比同村的趙四家便宜,所以村裏富戶家的租戶繳納貢品,也願意租牛大的牛車押送納供。
隻是這也隻有過年的前後忙些,和平時比,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除了拉車,過去還幫人耕田,隻是大家覺得牛大的牛現在老了,拉車還可以,畢竟不講速度,耕田卻是比不上村裏的其他牛快,全村有牛的人家不多,隻有人家請不到牛的時候,才想找牛大家的牛。
牛大的牛,十日有七日閑著,天暖的時候,幾乎全靠釣魚維持生計。
沈魚有一台老舊的織布機,當初想賣出去還債的,卻是因為實在太舊,沒能賣出合適的價錢。
家裏養著一隻雞,因為早兩年生過雞仔蛋,賣不起價格來,天暖的時候賣了蛋,還能貼補點家用,所以也沒舍得賣。
牛山村沒有女子學堂,大周雖然準女孩子上學,但民間的女子學堂極少,自然不用交束修,日子勉強過得下去。
牛大早上打開雞門,又像之前一樣,感覺雞籠裏暖暖的。
心下驚異,從雞窩裏找到十個雞蛋,牛大驚異的拿著十個雞蛋去給抱著娃娃的沈魚看:
“孩子她媽,雞籠裏既然又有十個雞蛋!”
沈魚微微有些驚訝:“又十個?”,這是每天都十個雞蛋?
牛翠花也驚奇的看了一眼十個雞蛋。
沈魚趕忙又拿了簸箕,將雞蛋放在簸箕裏,早上打了三個雞蛋湯羹,裏麵放上一些酸菜,做給孩子們吃。
沈魚每日織布。
百忙之餘,抽空逗弄搖籃裏的小福寶,“呀,我們的小福寶尿尿了,拉粑粑沒有啊?媽媽聞聞臭不臭啊!”,“不臭不臭”
小福寶百無聊賴的躺在搖籃裏,她還不會笑,手也不依她使喚,還不會翻身,不會說話。
但她想翻身。
她費力扭了扭身子,扭不動。
不樂意的用小腳丫子踹了踹沈魚,好像在發泄著她的不滿,小家夥長得粉嫩嫩的,看著就十分討喜,眼睛又大又漂亮,叫人心生歡喜。
沈魚捏了捏小福寶粉嫩嫩的鼻頭。
牛大將沈魚前一天織的粗布,以及自己釣的魚一並放在牛車上,載著七八個婦人們去了鎮上。
到了鎮上,女人們下了車。
采買年貨,通常要大半天。
牛大把車停在東市口,自己常用的攤位上叫賣,西市不是窮人去的地方,小商販子也進不去,隻能在東市賣。
來東市買東西的,雖然大多是窮人,但也不乏一些富戶人家的下人出來采買,周大娘見牛大攤位上擺放了兩板雞蛋和一二十斤大魚,便道:
“牛大,釣到多的大魚啊?怎麽賣的?”
“是周大娘啊!都是老熟人了,還能宰您不成?還是老價,三十文一斤,這一條得有三四斤呢”那周大娘是鎮上一戶姓賈的人家的管事下人,身後還帶著兩個女使婆子,想來是出來替主人家采買的。
“三十文一斤,還是貴了些,這四條大魚都買了,算我二十五文錢一斤成不?”周大娘討價還價道。
“這樣,周大娘,算您二十九文一斤,我再送一斤鯽魚給您老補補身體,您看成不?”
“二十八文一斤吧,二十八文我買”周大娘道。
牛大考慮片刻,便答應了:“成吧!”
三十文一斤大魚,極小的小魚小蝦則是十文錢一斤,肉是五十文一斤,這是市價。
四條大魚,其中三條各有四斤重,一條就是一百一十二文,三條是三百三十六文。還有一條三斤重的,八十四文。
四條就是四百二十文。
打漁的漁夫偶爾一天尚還打不到這樣多的魚哩。
他心裏先想著欠著小譚氏家四百文錢,都還了,剩下身上的三十六文,買了一斤糖,四兩油和一個撥浪鼓,雖然沒剩什麽錢,但牛大心裏還是喜滋滋的,所謂無債一身輕,心裏的包袱也算是能放下了,今年大概是能過一個好年的。
牛大迴去的時候,老二牛梅花和老三牛寶珠,正圍著老四牛寶蘭和五妹妹小福寶玩兒。
粉嫩嫩的小福寶笑得樂不可支,手舞足蹈的,聲音十分脆亮。
“爹,爹,五妹妹會笑了,五妹妹好乖啊!”牛梅花小臉嘚兒嘚兒的,牛大趕緊過去看看牛婧怡。
牛大拿著花了一個銅板買的撥浪鼓搖了搖,小福寶瞬間樂得小手小腳直蹬。
牛大抱起小福寶,忍不住啄了一口小福寶粉嫩嫩的臉頰,“孩子手有些涼了,家裏要烤火嘍”
“孩子她爹,今兒迴來這樣早,那幾個大姐都買完東西了?魚賣完了?”沈魚從菜園子裏過來,手裏還端了一籃子菜。
牛大以為菜是誰家送的。
“張大姐她們也沒那麽多要買的,今兒運氣好,遇上周大娘,將我們家的那些魚啊,她們的蛋啊,都買了去了,就一道迴來了!等會兒吃了飯,把錢還了,我還得去釣一個下午哩”
“要是運氣好,賣了魚,給你買肘子吃補補,給孩子們買點肉來”牛大是個心疼人的。
“把賬都還了,還買了一些紅糖來,以後的雞蛋可以多加兩個了!”牛大道。
沈魚道:“我不吃,要給,你給三個長牙的娃娃們吃,他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家裏的雞幾乎每天都能生十個雞蛋,牛翠花和牛梅花,牛寶珠每天都能喝到雞蛋湯。
家裏每天還能攢下四個雞蛋。
“爹,娘飯好了”牛翠花端著兩碗小菜從廚房出來道。
牛大看了眼自己家大閨女,心中頗為欣慰,看來大閨女是真不傻了:
“我還不餓,你媽媽跟你們先吃,我看看孩子”
“你可不要騙我,你連天不亮就出去了,這會兒還沒吃東西,怎麽能不餓哩?家裏熬了魚湯,你先喝一碗魚湯墊著肚子”沈魚道。
沈魚知道牛大一向疼她,舍不得她餓著肚子看孩子,就說自己不餓。
牛大想了一下,道:“行,我也拗不過你!”
牛翠花又從廚房端了一盆子魚湯來道:“爹,這都是我做得,我能給媽幫忙了,大妞我厲害吧?”
一副邀功討賞的樣子,逗樂了牛大,“嗬嗬,厲害,厲害!”,牛大摸了摸牛翠花圓溜溜的腦瓜子笑道。
牛大喝了魚湯,暫解了腹中饑餓,肩上扛著四丫頭牛寶蘭,單手抱著五丫頭玩兒,隨口問道:
“孩子她娘,這些菜是誰送的?”
沈魚道:“你進門的時候,沒瞧見麽?是咱家菜園子裏長的”
牛大驚了一下,“昨天才把菜都送去給夏大姐,換來二兩板油,菜園子裏哪來的菜?”
沈魚道:“不信,你去看看!”
牛大抱著小福寶往菜園子裏一瞧,隻見自家那為數不多的幾壟菜地上,長滿了綠油油的白菘,油麥菜,還有空心菜,莧菜”
他懷裏的小福寶仿佛對菜地裏的菜很滿意一般,發出笑聲。
牛大又有些吃驚,這孩子看起來才出生不久,昨天撿來的時候還不會笑,今天就會笑了…
沈魚和家中幾個孩子先吃了飯,牛大最後才吃。
牛大吃了飯便道:
“我跟大丫頭等會兒去後山上拾點濕柴火,等幹柴的火勢大了,就著燒一會兒”,柴火雖然要花錢買,但牛山村後山還是有幾棵野樹的,因此,常有些村裏人進去拾柴火。
牛山村的後山是荒廢的,牛山村的人用來做祖墳的,後山上也沒什麽大的野生動物什麽的。
“天黑前得迴來,可別太晚!”沈魚道。
牛梅花拿著碗裏的雞蛋湯饞小福寶和牛寶蘭:“嚕嚕,吃雞蛋湯嘍,你們還小,不能吃”
小福寶饞哭了。
沈魚抱著小福寶,責怪的瞪了牛梅花一眼,道:“就你喜歡欺負妹妹!”,她拿過牛梅花的蛋湯,喂小福寶舔了一下。
五歲的牛梅花想哭。
沈魚領著小福寶和牛寶蘭,牛寶珠,牛梅花在村裏玩兒。
牛大夫妻兩在村裏為人好,從前誰家有個為難的時候,但凡牛大身上有的,也都願意借給他們,牛家村的百姓大多也都守信用。
就算自己家裏吃糠喝稀,也得把那筆賬給還了,所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牛大有了難處,大多也都願意幫助他。
張閔叫住沈魚:
“沈大娘子,灶上有四個糠餅,要是不嫌棄,給小孩兒當個零食吃”
張閔眼睛雖然瞎,但是她能聽腳步聲就認出誰是誰。
糠餅並不好吃,但在那個小孩吃個冰糖葫蘆就算過年的時代,糠餅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們唯一能吃到的零食。
所以,在牛翠花這幾個孩子的眼裏,糠餅是極好吃的東西。
老百姓家裏的菜和零嘴幾乎都沒什麽油水,也沒什麽鹽味兒,油啊鹽的,都是貴物,鹽比油更貴一些。
煎餅也沒什麽油鹽。
鹽是官府壟斷的,百姓家販賣私鹽都要被砍頭,製油雖然不被官府壟斷,但手工製油的過程十分辛苦又繁瑣,一個縣裏,找不出三個製油的油商,所以油也不不便宜。
好在青菜並不需要許多油鹽,一樣好吃,隻是如此,窮苦百姓大多麵黃肌瘦。
牛大和沈魚也是如此。
這樣沒有油鹽,還有點苦澀的糠餅,在窮人家孩子心裏,卻是頂好吃的東西。
“謝謝張家姐姐了”沈魚道。
在山上拾樹枝的牛大看見一隻野兔。
牛山村的後山並不大,野物有是有,但極為稀少,而且狡猾,輕易遇不上。
牛大伏著身子準備抓野兔,野兔突然朝前跑了幾步又停下,牛大驚異之餘,還是上前了幾步。
野兔突然跑了。
正當牛大垂頭喪氣之時,隱隱約約看見墳邊長著什麽東西,他扒開草叢一看,好像是一株血靈芝。
牛翠花提著一隻野雞走了過來,“爹爹,你在看什麽?”
“這裏好像有血靈芝”牛大並不十分認識血靈芝,有一種長在墓地裏的棺材菌和血靈芝有八分相似,但那種東西有劇毒。
牛大覺得這像血靈芝的可能性極大,便招唿牛翠花一道過去,兩人先對著主人拜了拜:
“我們父女兩個無意驚擾您老人家,見諒”
然後趴在墓邊,用樹枝將血靈芝挖了起來,牛翠花道:“爹爹,這個東西明日拿去給薛大夫驗一驗,如果是血靈芝,那咱們可真是運氣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