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要塞vs要塞(三十三)
魔法與科學的最終兵器 作者:千年帝國狐上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p>
羅蘭不知道友人對自己的評價,也不知道與自己對壘的正是兒時好友。此時此刻的他正全身心應付友人指出的“技術難題”。
捆綁式火箭放在任何沒有計算機、空氣動力學、飛行器工程基本理論級、飛行器總體結構設計於強度分析、試驗能力……等等航空航天專業學科基礎的世界裏,都是草菅人命,是比自殺式火箭更加危險的玩意兒——自殺式火箭好歹還能給敵軍帶去一點傷害,胡搞瞎搞的捆綁式火箭的戰果全是自己人……
擱和平時期,有誰提出“把導彈綁在浮空船上,大家一起上天吧”的主意,羅蘭早就大耳刮子過去了。就算是戰時,提出這種方案的家夥也會因為有重大間諜嫌疑被憲兵隊請去喝替代咖啡。如今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個方案居然是羅蘭自己提出並著手實施的。
隻因為這是唯一的機會。
要如何突破層層防護,取下敵軍大將乃至國王的首級?是派遣大軍殺出一條血路嗎?出動被歌頌為永不陷落的移動要塞嗎?20萬大軍能夠做到嗎?50萬能夠做到嗎?100萬能夠做到嗎?
結論是,不可能。
在戰略級武器的打擊麵前,人數毫無意義。在集結部隊的過程中,在部隊前進的途中,在給生產存儲運輸補給物資的過程中,那門超級大炮就會發射,任何聚集在一起的集團目標都將成為各種戰略級攻擊術式的犧牲品。隻要人們集結力量的速度無法超過那門超級大炮的發射間隔,一切就毫無意義。
隻要對方按下發射按鈕,戰鬥就結束了。
機會隻有一次,以萬為單位的犧牲換來的短短幾分鍾時間,要如何在燒完一根香煙的時間內跨越敵軍所有的防禦,拿下伊謝爾倫炮台?
隻有火箭或導彈了。
可是,就算是超越音速的火箭或導彈,能否正確的命中目標,或者突破炮台的空域,也是一個讓人無法放心的問題。
結果討論來討論去,最終的妥協解決之道便是將繳獲的6枚a-4火箭安裝在強化浮遊術式的奮進號上。通過降低載荷的辦法,使並聯的火箭發動機輸出功率能夠滿足高拋物線彈道的需求(這裏稍稍提一下,高拋物線彈道對導彈的推力有著嚴格的要求。以“火星15”為例,其射程隻有960公裏,但射高卻達到4500公裏,按照高彈道飛行原理換算,其標準射程可達12000公裏。射高越高,射程越近,在射高不變的情況下想要增加射程,就隻有提升發動機推力)。根據理論計算,6枚使用金屬氫作燃料的a-4火箭並聯後確實可以將使用浮遊術式“減重”的奮進號送到伊謝爾倫炮台頭頂。但前提是,6枚拆除彈頭的火箭可以確實並聯推動,在整個發射過程中不出一點差錯。
隻要出現一點點差錯,或者是點火時間出差錯,或者輸出力道不一致,或者是空中喘振,或者是某顆螺絲鬆動,或者那裏的燃料管線故障,大家就等著變成煙花吧。
按說這種技術難題起碼要組織大規模專業團隊攻關十幾年才可能有所突破,但整個計劃裏,這反而是最容易解決的。原因是解析mds“獨角獸”的維修整備資料過程中,發現其中有一份附帶技術說明的規劃草案——“全武裝型獨角獸”。其中提到的“長距離移動組件”,也就是給“獨角獸”背後安裝突進火箭,使之具備單機長途高速移動的能力。按照其中的說明,盡管最終整個規劃草案陷入停滯,並未著手實施,“獨角獸”內卻已經安裝了相關控製程式,隻要與火箭控製端口連接,完全可以實現複數火箭的並聯發射作業。
a-4火箭自然是采用亞爾夫海姆的技術規格,與獨角獸的連接端口完全通用,經過幾次模擬啟動,確認啟動信號和連接無異常後,將獨角獸載入奮進號充當控製單元,在奮進號船體外殼固定火箭的改造便開始了。一眾技師經過十幾個不眠不休的日夜後,終於趕在決戰日前完成了改裝作業。
以6枚金屬氫火箭的推進力,足以將浮遊狀態的奮進號推至兩萬公尺的高度,隻是由於擔心船體結構和船員的身體無法承受,加上過高的高度在下降過程中會累積過多動能,造成操控上的問題,故最終升限被限定在了14800公尺。
可即便這樣一個妥協的數值,對奮進號的乘員而言,依舊是危險重重,一點差錯都可能全滅的危險旅程。
以地麵為基準,標準大氣壓為101.2千帕,氧含量為每立方公尺299.3克,隨著地勢的增高,氣壓也逐漸降低,肺泡內的氣體、動脈血液和組織內氧含量也相應降低,進而產生耳鳴、嘔吐、頭痛、唿吸急迫等症狀,嚴重者還會產生痙攣、昏厥等臨床症狀。這就是高原反應。通常來說,進入海拔4000公尺以上高度的區域便會引發高山反應,根據進入高原區域的速度、身體素質等條件,發病幾率也會產生變化。3天內進入海拔4200公尺,急性高原反應的發病率是83.5%。而由2260公尺經階梯適應在7-15天內抵4200公尺處時,發病率僅為52.7%。
那麽在幾分鍾內升入14800公尺會怎麽樣呢?答案是毫無防護措施下,高原反應的發病率是100%,還會伴隨各種並發症。1萬公尺以上的高空,含氧量僅為地麵上的20.93%,氣壓則僅有約30千帕。不但會窒息,肺還會當場破裂,飛散的血花會在零下30度的狂風中瞬間凍結。
奮進號正在進入的,就是這種地獄一樣的生命禁區。
要不是倚靠法芙娜和石斛蘭持續展開隔絕低溫和氣壓的術式,船裏早就屍橫遍野了。
以獨角獸控製火箭飛行和船艦姿態調整,以石斛蘭張開障壁維持船體——這種拍腦袋式的解決辦法居然成功地將奮進號送上了1萬公尺以上的高空,過程中沒有一人倒下。
“火箭推進器分離。”
伴隨著指令,碩大的流線型火箭自奮進號尾部分開,燃燒著的彈體朝四個方向分散落下,處於正中央的奮進號船體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成為四道閃光點的交叉核心。
此情此景仿若盛開的鮮花,有如同在天空繪出的十字聖紋。
失去推進裝置的奮進號在慣性作用下依舊爬升了一段距離,當攀升至14800公尺的最高點時,船身微微一頓,船艏開始向地麵下沉。
比爬升更加困難、危險的第二道鬼門關朝羅蘭他們敞開了大門。
羅蘭不知道友人對自己的評價,也不知道與自己對壘的正是兒時好友。此時此刻的他正全身心應付友人指出的“技術難題”。
捆綁式火箭放在任何沒有計算機、空氣動力學、飛行器工程基本理論級、飛行器總體結構設計於強度分析、試驗能力……等等航空航天專業學科基礎的世界裏,都是草菅人命,是比自殺式火箭更加危險的玩意兒——自殺式火箭好歹還能給敵軍帶去一點傷害,胡搞瞎搞的捆綁式火箭的戰果全是自己人……
擱和平時期,有誰提出“把導彈綁在浮空船上,大家一起上天吧”的主意,羅蘭早就大耳刮子過去了。就算是戰時,提出這種方案的家夥也會因為有重大間諜嫌疑被憲兵隊請去喝替代咖啡。如今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個方案居然是羅蘭自己提出並著手實施的。
隻因為這是唯一的機會。
要如何突破層層防護,取下敵軍大將乃至國王的首級?是派遣大軍殺出一條血路嗎?出動被歌頌為永不陷落的移動要塞嗎?20萬大軍能夠做到嗎?50萬能夠做到嗎?100萬能夠做到嗎?
結論是,不可能。
在戰略級武器的打擊麵前,人數毫無意義。在集結部隊的過程中,在部隊前進的途中,在給生產存儲運輸補給物資的過程中,那門超級大炮就會發射,任何聚集在一起的集團目標都將成為各種戰略級攻擊術式的犧牲品。隻要人們集結力量的速度無法超過那門超級大炮的發射間隔,一切就毫無意義。
隻要對方按下發射按鈕,戰鬥就結束了。
機會隻有一次,以萬為單位的犧牲換來的短短幾分鍾時間,要如何在燒完一根香煙的時間內跨越敵軍所有的防禦,拿下伊謝爾倫炮台?
隻有火箭或導彈了。
可是,就算是超越音速的火箭或導彈,能否正確的命中目標,或者突破炮台的空域,也是一個讓人無法放心的問題。
結果討論來討論去,最終的妥協解決之道便是將繳獲的6枚a-4火箭安裝在強化浮遊術式的奮進號上。通過降低載荷的辦法,使並聯的火箭發動機輸出功率能夠滿足高拋物線彈道的需求(這裏稍稍提一下,高拋物線彈道對導彈的推力有著嚴格的要求。以“火星15”為例,其射程隻有960公裏,但射高卻達到4500公裏,按照高彈道飛行原理換算,其標準射程可達12000公裏。射高越高,射程越近,在射高不變的情況下想要增加射程,就隻有提升發動機推力)。根據理論計算,6枚使用金屬氫作燃料的a-4火箭並聯後確實可以將使用浮遊術式“減重”的奮進號送到伊謝爾倫炮台頭頂。但前提是,6枚拆除彈頭的火箭可以確實並聯推動,在整個發射過程中不出一點差錯。
隻要出現一點點差錯,或者是點火時間出差錯,或者輸出力道不一致,或者是空中喘振,或者是某顆螺絲鬆動,或者那裏的燃料管線故障,大家就等著變成煙花吧。
按說這種技術難題起碼要組織大規模專業團隊攻關十幾年才可能有所突破,但整個計劃裏,這反而是最容易解決的。原因是解析mds“獨角獸”的維修整備資料過程中,發現其中有一份附帶技術說明的規劃草案——“全武裝型獨角獸”。其中提到的“長距離移動組件”,也就是給“獨角獸”背後安裝突進火箭,使之具備單機長途高速移動的能力。按照其中的說明,盡管最終整個規劃草案陷入停滯,並未著手實施,“獨角獸”內卻已經安裝了相關控製程式,隻要與火箭控製端口連接,完全可以實現複數火箭的並聯發射作業。
a-4火箭自然是采用亞爾夫海姆的技術規格,與獨角獸的連接端口完全通用,經過幾次模擬啟動,確認啟動信號和連接無異常後,將獨角獸載入奮進號充當控製單元,在奮進號船體外殼固定火箭的改造便開始了。一眾技師經過十幾個不眠不休的日夜後,終於趕在決戰日前完成了改裝作業。
以6枚金屬氫火箭的推進力,足以將浮遊狀態的奮進號推至兩萬公尺的高度,隻是由於擔心船體結構和船員的身體無法承受,加上過高的高度在下降過程中會累積過多動能,造成操控上的問題,故最終升限被限定在了14800公尺。
可即便這樣一個妥協的數值,對奮進號的乘員而言,依舊是危險重重,一點差錯都可能全滅的危險旅程。
以地麵為基準,標準大氣壓為101.2千帕,氧含量為每立方公尺299.3克,隨著地勢的增高,氣壓也逐漸降低,肺泡內的氣體、動脈血液和組織內氧含量也相應降低,進而產生耳鳴、嘔吐、頭痛、唿吸急迫等症狀,嚴重者還會產生痙攣、昏厥等臨床症狀。這就是高原反應。通常來說,進入海拔4000公尺以上高度的區域便會引發高山反應,根據進入高原區域的速度、身體素質等條件,發病幾率也會產生變化。3天內進入海拔4200公尺,急性高原反應的發病率是83.5%。而由2260公尺經階梯適應在7-15天內抵4200公尺處時,發病率僅為52.7%。
那麽在幾分鍾內升入14800公尺會怎麽樣呢?答案是毫無防護措施下,高原反應的發病率是100%,還會伴隨各種並發症。1萬公尺以上的高空,含氧量僅為地麵上的20.93%,氣壓則僅有約30千帕。不但會窒息,肺還會當場破裂,飛散的血花會在零下30度的狂風中瞬間凍結。
奮進號正在進入的,就是這種地獄一樣的生命禁區。
要不是倚靠法芙娜和石斛蘭持續展開隔絕低溫和氣壓的術式,船裏早就屍橫遍野了。
以獨角獸控製火箭飛行和船艦姿態調整,以石斛蘭張開障壁維持船體——這種拍腦袋式的解決辦法居然成功地將奮進號送上了1萬公尺以上的高空,過程中沒有一人倒下。
“火箭推進器分離。”
伴隨著指令,碩大的流線型火箭自奮進號尾部分開,燃燒著的彈體朝四個方向分散落下,處於正中央的奮進號船體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成為四道閃光點的交叉核心。
此情此景仿若盛開的鮮花,有如同在天空繪出的十字聖紋。
失去推進裝置的奮進號在慣性作用下依舊爬升了一段距離,當攀升至14800公尺的最高點時,船身微微一頓,船艏開始向地麵下沉。
比爬升更加困難、危險的第二道鬼門關朝羅蘭他們敞開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