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從一開始,羅蘭就沒指望靠火箭進行火力覆蓋能奇襲成功。自殺火箭也好,fi-103也好,哪怕疊加發動機魔改出能突破音障的超音速火箭也好。在光速的激光和亞光速的粒子束麵前統統都是戰鬥力隻有0.1的渣渣,哪怕是超高速導彈和速射近防炮都能輕鬆吊打這些速度遲緩、隻能按照設定路線前進、安全可靠性低到讓人無法忍耐的自殺性載具。


    就像李林預測的那樣,他選擇了遠距離狙擊作為整場戰鬥的軸心。不計代價似的波狀攻擊正是掩護狙擊的煙霧,這和德基爾的猜測一模一樣,隻是他沒有猜到煙霧居然會有兩重。


    塗成黑色的滑翔機已經被拖到一旁,小心翼翼的展開遠距離觀測術式在內的多個術式,羅蘭壓抑著唿吸,死死盯住那朵從10公裏外目視依舊顯得過分龐大,猶如另一個世界裏某島國天守閣或違章戰列艦艦橋般的妖花。


    看在羅蘭羅蘭眼中,這個形態的德基爾簡直像是矛盾的聚合體。


    不光是外形,內在亦如是。


    擬態成有機植物的無機生物聚合體。


    生物形態的要塞。


    以及重視機能美和強調外形美——這兩種迥異的執拗。


    盡善盡美的機能——不用說這是李林的思路,至於那個洋溢著扭曲美德外形,多半是德基爾自己展現出來的吧。


    先不說審美,生長成那個樣子還真是給別人添麻煩。


    地形會影響電磁波的反射和傳遞,越是複雜的地形電波衰減的也越快,解決這個問題的手段無非是提升發射功率和拉升高度。這也是為什麽大型雷達站大多建設在視野開闊的高處的原因。


    以德基爾的個頭,最保守估計,其探測範圍也不會低於1000公裏。而且除了雷達外預備其他探測手段和反電子幹擾措施也是可預期的。僅從結果來說,無論軟硬哪一種手段,想徹底遮蔽德基爾的電子之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羅蘭也沒有天真到認為僅靠金屬雲、箔條、煙霧之類的小手段就能應付過去,他所瞄準的,是德基爾切換偵測手段的一瞬間。


    將飛翼滑翔機“白色木馬”推入一旁的灌木叢裏,蜘蛛扛著盾牌趴在羅蘭左側,協調羅蘭與術式陣列同調的狄安娜在二人身後,遮蔽雷達及紅外信號的毯子下,青白色的光芒遊離變換著。


    德基爾有著多重複合偵測手段,隻要這些係統正常工作,就不可能侵入——這個前提並不存在疑問,是無可動搖的事實。


    然而,堅固的磐石下也隱藏著細小的縫隙。


    電磁兼容(emc)。


    隻要是電子設備,難免會發生相互幹擾的情形,越是大功率電子設備,越是容易幹擾其它設備或係統。如何確保係統或設備在所處的電磁環境中正常工作,並且不會對其它設備或係統產生幹擾。這個課題,就是電磁兼容。


    如果要詳細闡述電磁兼容的重要性和原理,那會是一篇專業性很強的大文章,這裏僅舉簡單一例。馬島戰爭時,腐國皇家海軍“謝菲爾德”號以自己的人頭成就了阿根廷空軍和法製武器的威名。殊不知除了阿根廷飛行員的大膽、超軍旗攻擊機和飛魚反艦導彈的優異性能之外。導致“謝菲爾德”號沉沒最大的禍首正是其糟糕的電磁兼容。“謝菲爾德”號電子設備間相互幹擾的情形非常嚴重,遠程雷達開機時無法進行衛星通信,進行衛星通信時必須關閉遠程警戒雷達。阿根廷飛行員駕機抵近時,“謝菲爾德”號正在進行衛星通信,等到火控雷達發現發射飛魚後拉高的超軍旗早已為時晚矣……後麵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裏就不再贅述了。


    第二形態的德基爾啟用了眾多偵測手段,應用了大量尖端技術後電磁兼容性也得到了最優化處理,然而其矽基生物聚合體的本質、矽這種元素的特性導致其對電磁信號有著超乎尋常的敏感性,致使德基爾的預警探察體係從常規狀態切換到複雜電磁環境及電子對抗模式時,會出現極為短暫的空白狀態。


    也就是攔截第一波火箭後,從滿是雪花雜訊的遠程雷達切換成量子雷達的那一刻。


    那不過是短短的幾秒,就算是火箭也來不及穿透的短暫縫隙。


    但已經足夠讓9枚fi-103其中幾枚拖曳飛翼式滑翔機進入雷達盲區,利用飛翼外形的低可探測特性低空滑翔至預定陣位,讓羅蘭潛伏下來展開最後的狙擊工作了。


    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可這完全是瘋狂的賭博。


    不了解德基爾的探測能力,也無法斷言是否真的存在所謂的空白時間,飛翼外形的滑翔機也未曾實際測試是否能載著人和器材飛行那麽遠,飛翼式氣動布局的不穩定特性使得整個飛行過程中必須不斷以人工計算氣流、氣壓、溫度、飛行速度、姿態偏差,在不被察覺的前提下使用術式不斷調整滑翔機,最終在隻憑地圖和少部分人記憶中的草圖在從未實際勘測降落過的地方一次降落成功。


    這是個充滿了太多假設的作戰方案,其成功的可能性僅僅隻存在於理論上。隻要其中任意一個要素偏離預測之外,發生一丁點意外狀況,都有可能導致整個作戰以失敗的大爆笑收場。與其說這是在賭博,不如說這是刻意避開眼前幾乎要漫溢出來的絕望,對蜘蛛絲一般纖細的“希望”寄予狂信。


    該說是幸運,還是這過於熱烈的執著促成了奇跡,直到現在為止,一切尚算順利。在沒有被德基爾發覺的前提下,狙擊小組成功抵達了預定位置。隻待完成最後的壓軸大戲。


    火箭;


    煙霧;


    電子幹擾;


    電磁兼容;


    空白時間;


    全都是為了狙擊所做的準備,最後階段所麵對的困難以及寄予其中的祈願,遠遠壓倒了之前。


    深深吸了一口氣,羅蘭將巨大的妖花填滿視野。


    與格利特一戰後,盡管還沒有完全掌握七宗罪所有成員的情況,羅蘭也總結出了幾個心得。


    第一,七宗罪成員很強大,但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第二,七宗罪成員的某處存在著供應各種能力和能量的“核”,隻要擊破那個紅色球體一樣的部分,他們就會毀滅。


    破壞“核”就能打敗七宗罪——聽上去似乎很簡單的樣子,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麽迴事。


    與有著特化攻擊力傾向的格利特一戰中,羅蘭充分利用了格利特的輕敵心態,最終以賭上性命的一擊破壞了格利特的“核”,獲得了勝利。迴顧當時的戰鬥,假如格利特自始至終以謹慎萬全的態度應對,假如所處的戰場是對格利特更為有利的人口密集區域,假如當時進入能量空間時沒能撐過去,假如……那場有如神助奇跡般的勝利根本沒有機會出現。


    現在阻擋在眼前的是攻防兼備,視作巨型生物要塞亦不為過的德基爾。蠻牛一樣的抵近攻擊對其完全行不通。但為了爭取發動狙擊作戰的全部條件湊齊,直到最後一刻為止都必須德基爾的視線牽製在其它方向,並讓其深信這邊的作戰計劃是“正麵強攻,側麵迂迴”、“遠程攻擊隻是轉移注意力的煙霧彈,抵近突襲才是真正的殺招”。抓住那因為輕敵大意產生的微小縫隙,一擊將“核”貫穿。


    所以——


    “拜托了,法芙娜。”


    冷汗趟過臉頰,少年的牙縫裏擠出隻有自己能聽見的呢喃。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魔法與科學的最終兵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年帝國狐上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年帝國狐上校並收藏魔法與科學的最終兵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