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商品糧
重生八九:青春作伴好還鄉 作者:湊合也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下午四點半左右,客車進了徐崴大隊院子,一直開到坎上在唐家門口停了下來。
唐楓和梅玲攙扶著奶奶下了車。
奶奶打量了一番唐楓家的外貌,臉上露出了笑容。
“你家這房子一般,不過地方寬敞,這麽大個院子就你們一家,好地方!”
奶奶關心房子和地方,爺爺關心的就是這麽大個院子都種了些什麽。
唐青山就陪著爺爺去他的自留地裏視察。
梅玲留下來幫著楚嵐先是收拾屋子。
唐楓爺爺奶奶來了怎麽也要收拾出個住的地方。
唐家五間房,東外間是唐青山和楚嵐的居所,東裏間是唐蘭蘭的閨房。
唐楓和唐凱住在西外間。
這個房間現在就要倒給爺爺奶奶住。
唐家的西裏間原來是放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這要收拾出來頗為費事兒。
唐楓到廈子裏轉了一圈。
唐家從龍江迴來的時候,一共用木板打了六個包裝箱,全部是用一米八長半寸厚的鬆木板打造的。
到這邊拆包裝箱的時候,這些木板就拆出了一堆,都在廈子裏堆放著。
母親的計劃是將來兩個兒子結婚,這些木料用來打家具。
將來打家具能不能用上還不好說,但是眼下用來搭床倒是非常適合。
唐楓把唐凱叫來,兄弟兩人清理出了一個地方,在地麵搪了幾根木方子,就把這些木板一塊一塊地碼在木方子上,碼出一個一米半寬,一尺板厚的木頭床。
木板上鋪了兩塊草墊子,上麵蒙了一條被單子,再鋪上褥子。
大功告成!一張兄弟倆可以對付住的床就誕生了。
廈子裏也有電燈,照明也不成問題。
五月底的氣溫已經升高,在廈子裏睡蓋條被子也不會覺得冷。
唯一差的就是蚊子了。
該死的蚊子雖然現在還不是高峰期,但已經出現了,嗡嗡嗡嗡地很少煩人。
不過有蚊香它也猖狂不到哪裏去。
唐楓和唐凱在廈子裏搭建臨時床鋪的時候,母親和梅玲就開始做飯。
冰櫃裏的食材是現成的,拿出來用水緩一會兒就可以使用。
母親和梅玲的配合相當默契,兩個大鍋一個氣罐全部利用起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就做出了六道菜。
再加上一道黃花魚罐頭一道刀魚罐頭,一共是八個菜。
唐楓一家五口加上爺爺奶奶和梅玲,八個人坐了滿滿一桌子。
唐楓撤掉了電視罩,打開了電視機。
然後全家鴉雀無聲。
楚嵐看到出現色彩的電視屏幕,還伸手揉揉眼睛,她可能以為自己的眼睛出問題了。
這電視機怎麽還帶色了呢?
還是年輕人反應快,唐蘭蘭一聲歡唿:“咱家有彩電了!”
“兒子!咱家哪來的彩電?”
“媽!你問這樣的問題不覺得無聊嗎?我說撿得您覺得撿能撿到嗎?”
“那就是買得唄?”
這不廢話嗎!
“我姥爺家我也給買了一台,等我三叔房子蓋好了,我給爺爺也買一台,省的老看那沒顏色的。”
這迴母親倒是沒有提錢的事情,可能和爺爺奶奶在有關係。
吃完飯,唐楓和梅玲收拾完桌子,把自己和老弟的被褥全部搬到廈子裏。
和爺爺奶奶打了個招唿就和梅玲出家門來到了大隊門口的小石橋。
他得聽聽這些賣煙家夥的匯報。
“唐楓!我們的煙可以沒有多少了,你得往家進煙呀!”
“不急!匯報一下你們手裏還有多少貨。”
唐楓掏出個小本子,準備做記錄。
“我和徐衝還有四箱煙,隻夠送兩天的了。”何軍首先發言。
這兩個家夥十三天的時間賣出十六箱煙,這個成績相當不錯了。
何軍小組匯報完畢,嚴全家也開口了。
“我和我侄兒還有五箱零三十條,大概也就夠兩三天的。”
“我們還有六箱煙。”白勇那邊也有數據了。
梅斌和林明久的賬麵就有些糊塗了。
“我們還有七箱煙。”
他們雖然剩得比別人多,但是他們因為掛了個批發的,銷的煙比其他小組多不少,他們後期還從唐楓這裏後補了十箱煙。
“你們先把手裏的煙都賣出去,我這兩天就去補煙。”
晚上,唐楓和梅玲約了一個會,迴家睡覺的時候已經十點半了。
家人還在看電視。
唐楓對電視沒什麽興趣,和爺爺奶奶道了晚安就迴到廈子裏。
為了不喂蚊子,他點了兩盤蚊香。
這個年代的蚊香質量貌似不怎麽太好,味道有些難聞,也不知道對身體有沒有害。
他剛脫衣躺下,唐凱就打著哈欠進了廈子。
“電視演完了?”
“沒有!剩下的節目不好看。”唐凱脫衣上鋪。
“老弟!問你個事兒,你是想留在家裏還是到濱城去?”
唐楓家在龍江那邊是農墾農場,是吃商品糧的。
到了這邊依然是吃商品糧,也就是非農戶。
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農村吃商品糧的群體基本都是老師,糧庫政府機關等事業群體。
吃商品糧的好處是吃的糧食由國家供應,價錢非常的便宜。
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商品糧的糧食大多都是沉糧舊糧,一點都不好吃。
不過這裏麵有一個巨大的優勢是非農戶子女享有招工的資格。
也就是城裏裏的企業到農村招工,招的就是非農戶子女。
農村戶口的沒有招工的資格。
在戶口開放之前,也就是二零零零年之前,農村子弟要進城是門都沒有。
而非農戶的子女就有這個資格。
當年在農村,吃商品糧家的子女和農業戶子女基本沒有通婚的可能。
唐楓上一世和梅玲之所以隻開花不結果,這方麵也有很大的原因。
上一世就是八九年,唐凱招工去了濱城玻璃廠,兩年後,唐蘭蘭也去了濱城的一個服裝廠。
隻有唐楓始終留在紅崖。
唐凱對這個問題沒有多少考慮,畢竟他還隻是一個虛歲才十八的少年。
“大哥!你說濱城好嗎?”
濱城當然好了,東北地區最繁華的城市,就連遼省省會城市都不如它。
“濱城有濱城好的地方,繁華熱鬧,遠不是咱們農村能比的,你若是想去,大概過幾天就有企業下來招工了,到時候你就可以去了,你若是不想去就留在家裏,將來哥要幹點什麽你可以給哥幫忙。”
唐楓和梅玲攙扶著奶奶下了車。
奶奶打量了一番唐楓家的外貌,臉上露出了笑容。
“你家這房子一般,不過地方寬敞,這麽大個院子就你們一家,好地方!”
奶奶關心房子和地方,爺爺關心的就是這麽大個院子都種了些什麽。
唐青山就陪著爺爺去他的自留地裏視察。
梅玲留下來幫著楚嵐先是收拾屋子。
唐楓爺爺奶奶來了怎麽也要收拾出個住的地方。
唐家五間房,東外間是唐青山和楚嵐的居所,東裏間是唐蘭蘭的閨房。
唐楓和唐凱住在西外間。
這個房間現在就要倒給爺爺奶奶住。
唐家的西裏間原來是放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這要收拾出來頗為費事兒。
唐楓到廈子裏轉了一圈。
唐家從龍江迴來的時候,一共用木板打了六個包裝箱,全部是用一米八長半寸厚的鬆木板打造的。
到這邊拆包裝箱的時候,這些木板就拆出了一堆,都在廈子裏堆放著。
母親的計劃是將來兩個兒子結婚,這些木料用來打家具。
將來打家具能不能用上還不好說,但是眼下用來搭床倒是非常適合。
唐楓把唐凱叫來,兄弟兩人清理出了一個地方,在地麵搪了幾根木方子,就把這些木板一塊一塊地碼在木方子上,碼出一個一米半寬,一尺板厚的木頭床。
木板上鋪了兩塊草墊子,上麵蒙了一條被單子,再鋪上褥子。
大功告成!一張兄弟倆可以對付住的床就誕生了。
廈子裏也有電燈,照明也不成問題。
五月底的氣溫已經升高,在廈子裏睡蓋條被子也不會覺得冷。
唯一差的就是蚊子了。
該死的蚊子雖然現在還不是高峰期,但已經出現了,嗡嗡嗡嗡地很少煩人。
不過有蚊香它也猖狂不到哪裏去。
唐楓和唐凱在廈子裏搭建臨時床鋪的時候,母親和梅玲就開始做飯。
冰櫃裏的食材是現成的,拿出來用水緩一會兒就可以使用。
母親和梅玲的配合相當默契,兩個大鍋一個氣罐全部利用起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就做出了六道菜。
再加上一道黃花魚罐頭一道刀魚罐頭,一共是八個菜。
唐楓一家五口加上爺爺奶奶和梅玲,八個人坐了滿滿一桌子。
唐楓撤掉了電視罩,打開了電視機。
然後全家鴉雀無聲。
楚嵐看到出現色彩的電視屏幕,還伸手揉揉眼睛,她可能以為自己的眼睛出問題了。
這電視機怎麽還帶色了呢?
還是年輕人反應快,唐蘭蘭一聲歡唿:“咱家有彩電了!”
“兒子!咱家哪來的彩電?”
“媽!你問這樣的問題不覺得無聊嗎?我說撿得您覺得撿能撿到嗎?”
“那就是買得唄?”
這不廢話嗎!
“我姥爺家我也給買了一台,等我三叔房子蓋好了,我給爺爺也買一台,省的老看那沒顏色的。”
這迴母親倒是沒有提錢的事情,可能和爺爺奶奶在有關係。
吃完飯,唐楓和梅玲收拾完桌子,把自己和老弟的被褥全部搬到廈子裏。
和爺爺奶奶打了個招唿就和梅玲出家門來到了大隊門口的小石橋。
他得聽聽這些賣煙家夥的匯報。
“唐楓!我們的煙可以沒有多少了,你得往家進煙呀!”
“不急!匯報一下你們手裏還有多少貨。”
唐楓掏出個小本子,準備做記錄。
“我和徐衝還有四箱煙,隻夠送兩天的了。”何軍首先發言。
這兩個家夥十三天的時間賣出十六箱煙,這個成績相當不錯了。
何軍小組匯報完畢,嚴全家也開口了。
“我和我侄兒還有五箱零三十條,大概也就夠兩三天的。”
“我們還有六箱煙。”白勇那邊也有數據了。
梅斌和林明久的賬麵就有些糊塗了。
“我們還有七箱煙。”
他們雖然剩得比別人多,但是他們因為掛了個批發的,銷的煙比其他小組多不少,他們後期還從唐楓這裏後補了十箱煙。
“你們先把手裏的煙都賣出去,我這兩天就去補煙。”
晚上,唐楓和梅玲約了一個會,迴家睡覺的時候已經十點半了。
家人還在看電視。
唐楓對電視沒什麽興趣,和爺爺奶奶道了晚安就迴到廈子裏。
為了不喂蚊子,他點了兩盤蚊香。
這個年代的蚊香質量貌似不怎麽太好,味道有些難聞,也不知道對身體有沒有害。
他剛脫衣躺下,唐凱就打著哈欠進了廈子。
“電視演完了?”
“沒有!剩下的節目不好看。”唐凱脫衣上鋪。
“老弟!問你個事兒,你是想留在家裏還是到濱城去?”
唐楓家在龍江那邊是農墾農場,是吃商品糧的。
到了這邊依然是吃商品糧,也就是非農戶。
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農村吃商品糧的群體基本都是老師,糧庫政府機關等事業群體。
吃商品糧的好處是吃的糧食由國家供應,價錢非常的便宜。
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商品糧的糧食大多都是沉糧舊糧,一點都不好吃。
不過這裏麵有一個巨大的優勢是非農戶子女享有招工的資格。
也就是城裏裏的企業到農村招工,招的就是非農戶子女。
農村戶口的沒有招工的資格。
在戶口開放之前,也就是二零零零年之前,農村子弟要進城是門都沒有。
而非農戶的子女就有這個資格。
當年在農村,吃商品糧家的子女和農業戶子女基本沒有通婚的可能。
唐楓上一世和梅玲之所以隻開花不結果,這方麵也有很大的原因。
上一世就是八九年,唐凱招工去了濱城玻璃廠,兩年後,唐蘭蘭也去了濱城的一個服裝廠。
隻有唐楓始終留在紅崖。
唐凱對這個問題沒有多少考慮,畢竟他還隻是一個虛歲才十八的少年。
“大哥!你說濱城好嗎?”
濱城當然好了,東北地區最繁華的城市,就連遼省省會城市都不如它。
“濱城有濱城好的地方,繁華熱鬧,遠不是咱們農村能比的,你若是想去,大概過幾天就有企業下來招工了,到時候你就可以去了,你若是不想去就留在家裏,將來哥要幹點什麽你可以給哥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