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樹之下,一汪清泉,叮咚作響,潺潺流下。星空倒映在清泉中,變幻著迷人的光影。
方別鶴身姿挺拔,站在山岩邊緣,充滿恨意地看著山下的車隊。修長的右手按在以纖細銅絲纏繞的劍柄上,緩緩拔劍,悄無聲音。
他身形高瘦,手足頎長,寬額長臉,容貌不凡,隻是一隻堅挺的鷹鉤鼻給人以野心勃勃和冷酷無情之感,略顯狹長的雙眼中充滿某種殘忍的味道,這破壞了他整體的美感。
其實,他隻有二十四歲,比下麵的四位師弟還要小上幾歲。隻是真傳弟子身份尊貴,不論年齡大小,同輩的內門、外門弟子都要尊稱一句師兄。
在郭方預“閑雲野鶴”四大真傳弟子之中,方別鶴年齡最小,天資卻僅次於被視為劍術奇才的大師兄嶽無閑。
他的修煉又極為刻苦,除了吃飯、睡覺,便幾乎沒有別的活動。
是以,他的位次雖然在四大弟子中敬陪末座,劍術卻還在三師兄陸橫野之上,接近二師兄風隨雲,隻是功力因修煉年限所致,略顯不足。
之所以如此刻苦,是因為他身負巨大的仇恨,誓要為父母兄弟報血仇。
在拜入沂山劍派之前,方別鶴本是北海郡安丘縣的普通農家子弟,家中雖然貧困,但晚食當肉、安步當車,也不是過不下去。
可是,楊廣即位之後,修長城、開運河、建樓船、征高麗……
方別鶴的父親和大哥,都因為應募征遼東而戰死,二哥被拉去挖運河,常年泡在水中,腰部以下半個身子都腐爛生蛆,最終受不住痛苦自殺而死。
先後三個壯勞力的去世,使家裏收入銳減,方別鶴的幾個弟弟妹妹都因為吃不飽飯而被餓死。母親接受不了打擊,重病離世,隻有方別鶴命大,在沿街乞食時遇到盧公。
盧公見他雖年齡稍大,但根骨頗佳,遂收為弟子,將他帶迴沂山,供給衣食,傳授武藝,讓他最終不但健康地活了下來,還成長為一位身手不凡的武林高手。
可以說,方別鶴與楊廣有著滅門之仇,雖說楊廣絕不會知道他父母這等小人物,更不會在意他們的死活。
畢竟,罪在一時,功在萬古。後人自會為他的雄才偉略所折服,忽視掉這些史書中籍籍無名的小人物。
魯迅說得好,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他們的死亡又與後人何幹,即便是“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也不過是一句聽起來有些陰森恐怖的詩句罷了。
對於沒有同情同理之心的人來說,他們看到的隻是開運河、征高麗、興科舉這些耀眼奪目的名詞,而忽視了那成百上千萬死去的平民百姓。
他們或許永遠不懂魯迅先生那句: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今天他們頌讚楊廣不體恤民力的“豐功偉績”,將來或許就有可能成為“豐功偉績”之下的一座座墓碑。
大業七年,楊廣下詔征天下兵進攻高句麗。
大業八年,隋軍出動一百一十三萬士兵,二百多萬民夫,卻慘敗於遼東城。
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戰死,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的四萬精兵大敗,僅數千人歸還。
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右翊衛大將軍於仲文、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恆、右翊衛將軍薛世雄、右屯衛將軍辛世雄、右禦衛將軍張瑾出襄平道,右武將軍趙孝才、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將軍崔弘昇出遂城道、檢校右禦衛虎賁郎將衛文升所率領的九軍,被高句麗大將乙支文德在薩水一戰擊潰,出征時的30萬人,返迴遼東時僅剩2700人,物資儲備兵器軍械丟失殆盡。
如此慘敗,堪稱奇恥大辱,結果楊廣歸來之後,竟然恬不知恥地作了兩首《紀遼東》,以彰己之功,仿佛是大獲全勝一般。
《紀遼東二首》
遼東海北翦長鯨,風雲萬裏清。
方當銷鋒散馬牛,旋師宴鎬京。
前歌後舞振軍威,飲至解戎衣。
判不徒行萬裏去,空道五原歸。
秉旄仗節定遼東,俘馘變夷風。
清歌凱捷九都水,歸宴洛陽宮。
策功行賞不淹留,全軍藉智謀。
詎似南宮複道上,先封雍齒侯。
詩寫得確實好,出征時也確實是浩大軍威。在楊廣看來,死去的那些軍民根本不值一提,隻不過是毫無意義的數字罷了。
但對於方別鶴來說,死去的是他的父母兄弟、至愛家人,而不是史書可能都不會提及的一組死亡數字。
那是冰冷而幽暗的死亡,而不是雄偉而壯闊的輝煌。
如果輝煌建立在無數人民的血淚和屍骨之上,那這輝煌也注定為人民所唾棄。
楊廣發二百萬民夫千裏運糧,在路上便消耗了不少糧食,其中有鹿車夫六十餘萬,每二人推米三石,道途險遠,還不夠車夫路上吃的,到達時,已經沒有運輸的糧食了,都害怕被治罪而逃跑。
車牛不返,耕稼失時,耕地荒蕪,百姓饑饉,穀價踴貴,更有不少官吏貪婪殘忍,趁機掠奪魚肉百姓,令百姓不堪忍受。
許多人不願再當凍餒饑餓而死的順民,轉而成為剽掠他人的盜匪,更令普通百姓沒有活路,隻得紛紛加入剽掠的行列之中。
在楊廣征遼東之前,山東的“鞭王”王薄、“霸刀”劉霸道、“鐵心駝”張金稱、“龍雀刃”竇建德、河北的“翻江倒海”高士達,河南的“定世槍”翟讓等已經先後以長白山、豆子航、黎陽、高雞泊、瓦崗寨為根據地起義。
而在楊廣征遼東之後,更是群盜並起,愈發不可抑製。
今年正月,平原李德逸聚眾數萬,自稱“阿舅賊”,劫掠山東。靈武白榆妄稱“奴賊”,劫掠牧馬,北連突厥,隴右多被其患。
二月,濟北人韓進洛聚眾數萬為群盜。
三月,濟陰人孟海公起兵為盜,眾至數萬。
郭方預也正是此時自稱“盧公”,聚徒為盜,眾至三萬,攻陷郡城,大加掠奪。
對於有些後世之人來說,楊廣可能是“功在千秋”的明君,是被史書汙蔑的聖人,但對於這些活不下去的人來說,楊廣隻會是“罪在當代”的暴君,是必須要被推翻的。
方別鶴全家都是死於楊廣的暴政,對狗皇帝的恨意可想而知,對助紂為虐的官軍更是咬牙切齒。
是以,拜入盧公門下之後,方別鶴日夜勤修苦練,在瀑布下打熬身體,在冰湖裏磨煉意誌,在斷崖上苦練輕功劍術,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他的付出沒有白費,不到六年,他就已練成真氣,成為盧公“閑雲野鶴”四大真傳弟子之一。
這一切,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以手中利劍取下暴君楊廣的狗頭。
如今,楊廣二征高麗,又聚集百萬大軍,從各地調兵遣將,並役使民夫輸運糧草。
若是能奪走下方山道上的糧食,正可以對東征大計造成破壞,仇深似海的方別鶴如何能忍得下去!
何況,自從來到陘山寨之後,寨中的糧食已經無法供應多出來的這些人,隻能減縮分量,時間長了,大家難免怨聲載道。
奪了這些糧食,便可以以此招兵買馬,吸納貧苦饑餓的流民,擴大勢力。
方別鶴隻覺得就該這麽做。
但就在他要拔劍出手之際,莫還生忽然冷哼一聲,袍袖拂出,閃電般將方別鶴拔劍的手籠罩其中,屈指輕輕彈了幾下。
兩人原本就近在咫尺,方別鶴又全然想不到莫還生竟然會對自己出手,猝不及防之下,已難躲開。
握劍的手被彈中數處,方別鶴隻覺酸麻難當,再無力氣握劍。“哐當”一聲輕響,長劍重迴鞘中。
與此同時,他隻覺得握劍的右手被莫還生鐵爪一樣的手掌緊緊扣住,令他痛徹骨髓,難以動彈。
隨即,莫還生竟然趁他心神慌亂之際,一巴掌扇在他的左臉之上,雖不甚疼痛,但一陣酸麻,令他又是驚怒,又是駭然。
他不知莫還生為何突然發難,唯恐莫還生進擊,自己受製於人,忙運起真氣,匯於左手,並指點出,如銀電穿梭,直取莫還生雙目,希望借此逼莫還生放開自己右手。
沂山劍派並不擅長指法,他這一招其實是從“探海劍法”中化出,威力固然遠不及用劍施展,但若是插中雙目,亦足可貫穿後腦。
莫還生對疾取自己雙目的手指渾然不顧,袍袖一轉,烏雲一般拂到方別鶴胸前,指法變幻,刹那之間如蓮花綻放一般,頃刻間點中方別鶴六處要穴。
方別鶴丹田受製,左手再無勁力,伸到莫還生眉前,再一分便能刺中莫還生雙目,卻隻能無奈地頹然落下。
他驚怒交加,卻不敢高聲叫嚷,驚動隋軍,低聲喝道:“莫還生,你做什麽?”
莫還生手掌一翻,又給了方別鶴一個火辣的耳光,冷冷地道:“我早就說過,在外麵,叫我四當家!”
方別鶴憤怒之極,卻不敢破口大罵,因為這確實是莫還生在還未離開山寨時就下的命令:在外麵稱他為四當家,稱“盧公”為大當家,以免被人聽去,泄露他們的身份。
莫還生接連打了方別鶴兩記耳光,可就見到了手下的不同反應。
“潑猴”梅七幸災樂禍地咧嘴笑著,顯然對於方別鶴被打大感快意。若不是忌憚他是“盧公”的真傳弟子,此時又是夜深人靜,山下有著數百隋軍,恐怕早已放聲大笑。
“碎風刀”秦不空對於莫還生的突然之舉有些驚訝,眼神之中充滿探詢和憂慮之色,擔心他因此得罪“盧公”,隻是不便說出來。
“鐵嘴飛鶴”盧鬆、“鐵漢”洪大慶都是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看不出究竟在想些什麽,似乎與他們全無瓜葛。
“龍虎兄弟”張小龍、王小虎畢竟年輕,不如這兩位老江湖深沉,形容之間,充滿驚訝、擔心和困惑。
隻有方別鶴的幾個師兄弟才是真正的憤怒。
方別鶴身姿挺拔,站在山岩邊緣,充滿恨意地看著山下的車隊。修長的右手按在以纖細銅絲纏繞的劍柄上,緩緩拔劍,悄無聲音。
他身形高瘦,手足頎長,寬額長臉,容貌不凡,隻是一隻堅挺的鷹鉤鼻給人以野心勃勃和冷酷無情之感,略顯狹長的雙眼中充滿某種殘忍的味道,這破壞了他整體的美感。
其實,他隻有二十四歲,比下麵的四位師弟還要小上幾歲。隻是真傳弟子身份尊貴,不論年齡大小,同輩的內門、外門弟子都要尊稱一句師兄。
在郭方預“閑雲野鶴”四大真傳弟子之中,方別鶴年齡最小,天資卻僅次於被視為劍術奇才的大師兄嶽無閑。
他的修煉又極為刻苦,除了吃飯、睡覺,便幾乎沒有別的活動。
是以,他的位次雖然在四大弟子中敬陪末座,劍術卻還在三師兄陸橫野之上,接近二師兄風隨雲,隻是功力因修煉年限所致,略顯不足。
之所以如此刻苦,是因為他身負巨大的仇恨,誓要為父母兄弟報血仇。
在拜入沂山劍派之前,方別鶴本是北海郡安丘縣的普通農家子弟,家中雖然貧困,但晚食當肉、安步當車,也不是過不下去。
可是,楊廣即位之後,修長城、開運河、建樓船、征高麗……
方別鶴的父親和大哥,都因為應募征遼東而戰死,二哥被拉去挖運河,常年泡在水中,腰部以下半個身子都腐爛生蛆,最終受不住痛苦自殺而死。
先後三個壯勞力的去世,使家裏收入銳減,方別鶴的幾個弟弟妹妹都因為吃不飽飯而被餓死。母親接受不了打擊,重病離世,隻有方別鶴命大,在沿街乞食時遇到盧公。
盧公見他雖年齡稍大,但根骨頗佳,遂收為弟子,將他帶迴沂山,供給衣食,傳授武藝,讓他最終不但健康地活了下來,還成長為一位身手不凡的武林高手。
可以說,方別鶴與楊廣有著滅門之仇,雖說楊廣絕不會知道他父母這等小人物,更不會在意他們的死活。
畢竟,罪在一時,功在萬古。後人自會為他的雄才偉略所折服,忽視掉這些史書中籍籍無名的小人物。
魯迅說得好,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他們的死亡又與後人何幹,即便是“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也不過是一句聽起來有些陰森恐怖的詩句罷了。
對於沒有同情同理之心的人來說,他們看到的隻是開運河、征高麗、興科舉這些耀眼奪目的名詞,而忽視了那成百上千萬死去的平民百姓。
他們或許永遠不懂魯迅先生那句: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今天他們頌讚楊廣不體恤民力的“豐功偉績”,將來或許就有可能成為“豐功偉績”之下的一座座墓碑。
大業七年,楊廣下詔征天下兵進攻高句麗。
大業八年,隋軍出動一百一十三萬士兵,二百多萬民夫,卻慘敗於遼東城。
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戰死,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的四萬精兵大敗,僅數千人歸還。
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右翊衛大將軍於仲文、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恆、右翊衛將軍薛世雄、右屯衛將軍辛世雄、右禦衛將軍張瑾出襄平道,右武將軍趙孝才、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將軍崔弘昇出遂城道、檢校右禦衛虎賁郎將衛文升所率領的九軍,被高句麗大將乙支文德在薩水一戰擊潰,出征時的30萬人,返迴遼東時僅剩2700人,物資儲備兵器軍械丟失殆盡。
如此慘敗,堪稱奇恥大辱,結果楊廣歸來之後,竟然恬不知恥地作了兩首《紀遼東》,以彰己之功,仿佛是大獲全勝一般。
《紀遼東二首》
遼東海北翦長鯨,風雲萬裏清。
方當銷鋒散馬牛,旋師宴鎬京。
前歌後舞振軍威,飲至解戎衣。
判不徒行萬裏去,空道五原歸。
秉旄仗節定遼東,俘馘變夷風。
清歌凱捷九都水,歸宴洛陽宮。
策功行賞不淹留,全軍藉智謀。
詎似南宮複道上,先封雍齒侯。
詩寫得確實好,出征時也確實是浩大軍威。在楊廣看來,死去的那些軍民根本不值一提,隻不過是毫無意義的數字罷了。
但對於方別鶴來說,死去的是他的父母兄弟、至愛家人,而不是史書可能都不會提及的一組死亡數字。
那是冰冷而幽暗的死亡,而不是雄偉而壯闊的輝煌。
如果輝煌建立在無數人民的血淚和屍骨之上,那這輝煌也注定為人民所唾棄。
楊廣發二百萬民夫千裏運糧,在路上便消耗了不少糧食,其中有鹿車夫六十餘萬,每二人推米三石,道途險遠,還不夠車夫路上吃的,到達時,已經沒有運輸的糧食了,都害怕被治罪而逃跑。
車牛不返,耕稼失時,耕地荒蕪,百姓饑饉,穀價踴貴,更有不少官吏貪婪殘忍,趁機掠奪魚肉百姓,令百姓不堪忍受。
許多人不願再當凍餒饑餓而死的順民,轉而成為剽掠他人的盜匪,更令普通百姓沒有活路,隻得紛紛加入剽掠的行列之中。
在楊廣征遼東之前,山東的“鞭王”王薄、“霸刀”劉霸道、“鐵心駝”張金稱、“龍雀刃”竇建德、河北的“翻江倒海”高士達,河南的“定世槍”翟讓等已經先後以長白山、豆子航、黎陽、高雞泊、瓦崗寨為根據地起義。
而在楊廣征遼東之後,更是群盜並起,愈發不可抑製。
今年正月,平原李德逸聚眾數萬,自稱“阿舅賊”,劫掠山東。靈武白榆妄稱“奴賊”,劫掠牧馬,北連突厥,隴右多被其患。
二月,濟北人韓進洛聚眾數萬為群盜。
三月,濟陰人孟海公起兵為盜,眾至數萬。
郭方預也正是此時自稱“盧公”,聚徒為盜,眾至三萬,攻陷郡城,大加掠奪。
對於有些後世之人來說,楊廣可能是“功在千秋”的明君,是被史書汙蔑的聖人,但對於這些活不下去的人來說,楊廣隻會是“罪在當代”的暴君,是必須要被推翻的。
方別鶴全家都是死於楊廣的暴政,對狗皇帝的恨意可想而知,對助紂為虐的官軍更是咬牙切齒。
是以,拜入盧公門下之後,方別鶴日夜勤修苦練,在瀑布下打熬身體,在冰湖裏磨煉意誌,在斷崖上苦練輕功劍術,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他的付出沒有白費,不到六年,他就已練成真氣,成為盧公“閑雲野鶴”四大真傳弟子之一。
這一切,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以手中利劍取下暴君楊廣的狗頭。
如今,楊廣二征高麗,又聚集百萬大軍,從各地調兵遣將,並役使民夫輸運糧草。
若是能奪走下方山道上的糧食,正可以對東征大計造成破壞,仇深似海的方別鶴如何能忍得下去!
何況,自從來到陘山寨之後,寨中的糧食已經無法供應多出來的這些人,隻能減縮分量,時間長了,大家難免怨聲載道。
奪了這些糧食,便可以以此招兵買馬,吸納貧苦饑餓的流民,擴大勢力。
方別鶴隻覺得就該這麽做。
但就在他要拔劍出手之際,莫還生忽然冷哼一聲,袍袖拂出,閃電般將方別鶴拔劍的手籠罩其中,屈指輕輕彈了幾下。
兩人原本就近在咫尺,方別鶴又全然想不到莫還生竟然會對自己出手,猝不及防之下,已難躲開。
握劍的手被彈中數處,方別鶴隻覺酸麻難當,再無力氣握劍。“哐當”一聲輕響,長劍重迴鞘中。
與此同時,他隻覺得握劍的右手被莫還生鐵爪一樣的手掌緊緊扣住,令他痛徹骨髓,難以動彈。
隨即,莫還生竟然趁他心神慌亂之際,一巴掌扇在他的左臉之上,雖不甚疼痛,但一陣酸麻,令他又是驚怒,又是駭然。
他不知莫還生為何突然發難,唯恐莫還生進擊,自己受製於人,忙運起真氣,匯於左手,並指點出,如銀電穿梭,直取莫還生雙目,希望借此逼莫還生放開自己右手。
沂山劍派並不擅長指法,他這一招其實是從“探海劍法”中化出,威力固然遠不及用劍施展,但若是插中雙目,亦足可貫穿後腦。
莫還生對疾取自己雙目的手指渾然不顧,袍袖一轉,烏雲一般拂到方別鶴胸前,指法變幻,刹那之間如蓮花綻放一般,頃刻間點中方別鶴六處要穴。
方別鶴丹田受製,左手再無勁力,伸到莫還生眉前,再一分便能刺中莫還生雙目,卻隻能無奈地頹然落下。
他驚怒交加,卻不敢高聲叫嚷,驚動隋軍,低聲喝道:“莫還生,你做什麽?”
莫還生手掌一翻,又給了方別鶴一個火辣的耳光,冷冷地道:“我早就說過,在外麵,叫我四當家!”
方別鶴憤怒之極,卻不敢破口大罵,因為這確實是莫還生在還未離開山寨時就下的命令:在外麵稱他為四當家,稱“盧公”為大當家,以免被人聽去,泄露他們的身份。
莫還生接連打了方別鶴兩記耳光,可就見到了手下的不同反應。
“潑猴”梅七幸災樂禍地咧嘴笑著,顯然對於方別鶴被打大感快意。若不是忌憚他是“盧公”的真傳弟子,此時又是夜深人靜,山下有著數百隋軍,恐怕早已放聲大笑。
“碎風刀”秦不空對於莫還生的突然之舉有些驚訝,眼神之中充滿探詢和憂慮之色,擔心他因此得罪“盧公”,隻是不便說出來。
“鐵嘴飛鶴”盧鬆、“鐵漢”洪大慶都是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看不出究竟在想些什麽,似乎與他們全無瓜葛。
“龍虎兄弟”張小龍、王小虎畢竟年輕,不如這兩位老江湖深沉,形容之間,充滿驚訝、擔心和困惑。
隻有方別鶴的幾個師兄弟才是真正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