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吏治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章台殿外麵的鬧劇,不過結束了有三日,梁安若已經騎著馬飛快的迴到了幽州,她在迴來的路上就已經知道了,景床要大刀闊斧的改變吏治,還有所謂的官員辦壞了事情之後,自罰三杯的情況。
因為有不少請罪求情的折子都到了,梁安若手裏,這次大臣都傻眼了,沒想到他們的皇帝陛下這麽的堅決,現在想想,好像隻有皇後才能安撫住。
畢竟女子大多是心軟的,可他們萬萬都沒有想到,景莊的想法正是梁安若所想的,在這一點上他們兩個高度的一致,誰來求情都沒用,反而更加能暴露出這些人到底的本質是什麽?
除去那些跟風的、還有推辭不過假意上奏的,剩下那些真實意見並且反映極其強烈的人,還真不在少數。他們求情的本質,並不是為這些犯錯的人求情,而是為以後可能犯罪的自己求情。
大宋開了刑不上大夫的先河,梁安若跟景莊就要在這個門還沒有完全打開的時候,努力地將門給關上,大宋的遺憾永遠都不是所謂的經濟不夠昌盛,而是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麵。首當其衝的政治問題就是吏治,真正有才能的人進入不到這一個體係裏麵來,而進入到這個體係裏麵的官員又極其的貪汙腐敗。
有的更想要的是極致的權利和無限的繁華,甚至在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和刑不上大夫這兩個保護傘下,努力滋生自己心極暗的黑暗麵。他們並不在乎大宋的利益能不能受到保障,他們更多的在乎自己的利益會不會受到侵害,除了平常的貪汙受賄,不願意變法損害自己的利益之外,更能延伸到極其保守的外交政策和指手畫腳幹擾軍事。
梁安若跟景莊拔除了不少這類人,但人要學壞是很容易。那就繼續拔除,畢竟大宋原先的冗官問題,給他們兩個帶來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提供了不少能幹活的人,從明年起,科舉製再次的開啟,還真怕少不了幹活的人嗎?
那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能幹活的人到處都是!不願意幹,正好一個蘿卜一個坑。
許多人以為皇後的迴來是平靜的過渡,沒想到皇後的迴來,正是血腥風雨開始的時候,就算是帝後二人原先一力提拔的人,隻要犯了錯,也是按照不同等級,該殺的殺,該罰的罰,該貶官的貶官,真正做到沒有一個人可以在這件事情上逃脫製裁。
事後,景莊對著梁安若說,“這法還有一個地方要改,那就是對於這種情況,絕對不可以姑息!不是都講究祖宗之法不可變嗎?那這一條就給老子完美的執行!”
“沒用的,他們講究祖宗之法不可變,是對他們來說,不變代表他們的利益不會被侵害。”換句話說,明太祖的時候治理貪汙殺了幾萬人,可是貪汙這種事情製止不住,當然,也有自身製度的問題,但是反複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人性在利益麵前根本就沒有辦法去衡量,實在是過於脆弱。
所以梁安若的看法就是與其想著一勞永逸,還不如好好的整治一下吏治,看著景莊歎了一口氣,像大字一樣,頹廢的躺在床上的時候,梁安若忍不住開口給他提醒了一下,“整治吏治處理貪官,除了明太祖之外,你能想到第二個成功的人是誰?”
第二個?
誰啊?
景莊現在滿腦子都是朱元璋剝皮揎草,以前覺得有點血腥,現在覺得真他媽的爽!所以梁安若問自己的時候,他大腦沒反應過來,但很快的就想到了一個人,瞬間用腰部的力量坐起來,眼睛亮亮的說道,“老四!”
各朝各代都有整治吏治的例子,可惜,在頑固派的抵抗之下,有很多情況都失敗了,或者是說成功隻不過是曇花一現,被人全盤否定。可他們可以從成功的例子中找尋辦法,一定完全的適合,但可以改一改嘛,提供思路總是好的。所以,經過提醒的景莊,就把目光大轉移到了雍正身上。
不過他們空間裏麵的書籍很多,兩個人可以大量的篩選每個治理的例子,不管成功與否,先記下來再說,畢竟總得為成功找一下它那失敗的母親呀。
所以幾乎是在殺雞儆猴有了成效之後,兩人立馬宣布,自明年開始全新關於官員治理的製度會生效,並且還會成立一個新的部門,而在這個部門任職的官員,絕大多數都是前宋的官員。
前宋官員… 他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那就是,後媽要整治自己的親生兒子,讓自己這個繼子來當監督員或者是壞人。他們明明什麽都沒有幹呀!
顯然,這些人現在還並不清楚,上麵坐著的帝後二人是最喜歡把水攪渾的。退一萬步來說,都是朝廷官員,幹什麽隻有你們就這麽閑著呀,沒有看到就算是他們的心腹,也在那裏幹活嘛,白吃閑飯可不是梁安若跟景莊的風格。
被要求幹活的這幾個官員都有點膽戰心驚,早知道、早知道他們也自請去外地任官了。這其中膽子最小的柳宜都想過,要不現在就辭官吧,帶著老婆孩子迴老家去。而且他是這裏麵情況最特殊的,因為他不僅是前宋的官員,再往前他也是南唐的官員呀。
原先在宋朝的時候就膽戰心驚,而且還懷念南唐舊主,過得更是小心翼翼,現在他的膽戰心驚更上了一層,他現在做的是工部郎中,看起來不大,但是工部現在也不是原先那種小透明的部門,也有些用處。他歸順大澋之後過的日子相對好一些,畢竟忙碌的時間總不會讓人想東想西,但是這一次老毛病又犯了。
不明白為什麽設立了一個新部門,把自己調了過去,自己明明沒有那麽出眾呀,難不成就是因為自己原先做過監察禦史嗎?
還是說自己兒子的小字,跟當今陛下重了名,皇帝陛下生氣了?啊,不是吧,他已經給兒子改名了呀!
因為有不少請罪求情的折子都到了,梁安若手裏,這次大臣都傻眼了,沒想到他們的皇帝陛下這麽的堅決,現在想想,好像隻有皇後才能安撫住。
畢竟女子大多是心軟的,可他們萬萬都沒有想到,景莊的想法正是梁安若所想的,在這一點上他們兩個高度的一致,誰來求情都沒用,反而更加能暴露出這些人到底的本質是什麽?
除去那些跟風的、還有推辭不過假意上奏的,剩下那些真實意見並且反映極其強烈的人,還真不在少數。他們求情的本質,並不是為這些犯錯的人求情,而是為以後可能犯罪的自己求情。
大宋開了刑不上大夫的先河,梁安若跟景莊就要在這個門還沒有完全打開的時候,努力地將門給關上,大宋的遺憾永遠都不是所謂的經濟不夠昌盛,而是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麵。首當其衝的政治問題就是吏治,真正有才能的人進入不到這一個體係裏麵來,而進入到這個體係裏麵的官員又極其的貪汙腐敗。
有的更想要的是極致的權利和無限的繁華,甚至在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和刑不上大夫這兩個保護傘下,努力滋生自己心極暗的黑暗麵。他們並不在乎大宋的利益能不能受到保障,他們更多的在乎自己的利益會不會受到侵害,除了平常的貪汙受賄,不願意變法損害自己的利益之外,更能延伸到極其保守的外交政策和指手畫腳幹擾軍事。
梁安若跟景莊拔除了不少這類人,但人要學壞是很容易。那就繼續拔除,畢竟大宋原先的冗官問題,給他們兩個帶來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提供了不少能幹活的人,從明年起,科舉製再次的開啟,還真怕少不了幹活的人嗎?
那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能幹活的人到處都是!不願意幹,正好一個蘿卜一個坑。
許多人以為皇後的迴來是平靜的過渡,沒想到皇後的迴來,正是血腥風雨開始的時候,就算是帝後二人原先一力提拔的人,隻要犯了錯,也是按照不同等級,該殺的殺,該罰的罰,該貶官的貶官,真正做到沒有一個人可以在這件事情上逃脫製裁。
事後,景莊對著梁安若說,“這法還有一個地方要改,那就是對於這種情況,絕對不可以姑息!不是都講究祖宗之法不可變嗎?那這一條就給老子完美的執行!”
“沒用的,他們講究祖宗之法不可變,是對他們來說,不變代表他們的利益不會被侵害。”換句話說,明太祖的時候治理貪汙殺了幾萬人,可是貪汙這種事情製止不住,當然,也有自身製度的問題,但是反複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人性在利益麵前根本就沒有辦法去衡量,實在是過於脆弱。
所以梁安若的看法就是與其想著一勞永逸,還不如好好的整治一下吏治,看著景莊歎了一口氣,像大字一樣,頹廢的躺在床上的時候,梁安若忍不住開口給他提醒了一下,“整治吏治處理貪官,除了明太祖之外,你能想到第二個成功的人是誰?”
第二個?
誰啊?
景莊現在滿腦子都是朱元璋剝皮揎草,以前覺得有點血腥,現在覺得真他媽的爽!所以梁安若問自己的時候,他大腦沒反應過來,但很快的就想到了一個人,瞬間用腰部的力量坐起來,眼睛亮亮的說道,“老四!”
各朝各代都有整治吏治的例子,可惜,在頑固派的抵抗之下,有很多情況都失敗了,或者是說成功隻不過是曇花一現,被人全盤否定。可他們可以從成功的例子中找尋辦法,一定完全的適合,但可以改一改嘛,提供思路總是好的。所以,經過提醒的景莊,就把目光大轉移到了雍正身上。
不過他們空間裏麵的書籍很多,兩個人可以大量的篩選每個治理的例子,不管成功與否,先記下來再說,畢竟總得為成功找一下它那失敗的母親呀。
所以幾乎是在殺雞儆猴有了成效之後,兩人立馬宣布,自明年開始全新關於官員治理的製度會生效,並且還會成立一個新的部門,而在這個部門任職的官員,絕大多數都是前宋的官員。
前宋官員… 他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那就是,後媽要整治自己的親生兒子,讓自己這個繼子來當監督員或者是壞人。他們明明什麽都沒有幹呀!
顯然,這些人現在還並不清楚,上麵坐著的帝後二人是最喜歡把水攪渾的。退一萬步來說,都是朝廷官員,幹什麽隻有你們就這麽閑著呀,沒有看到就算是他們的心腹,也在那裏幹活嘛,白吃閑飯可不是梁安若跟景莊的風格。
被要求幹活的這幾個官員都有點膽戰心驚,早知道、早知道他們也自請去外地任官了。這其中膽子最小的柳宜都想過,要不現在就辭官吧,帶著老婆孩子迴老家去。而且他是這裏麵情況最特殊的,因為他不僅是前宋的官員,再往前他也是南唐的官員呀。
原先在宋朝的時候就膽戰心驚,而且還懷念南唐舊主,過得更是小心翼翼,現在他的膽戰心驚更上了一層,他現在做的是工部郎中,看起來不大,但是工部現在也不是原先那種小透明的部門,也有些用處。他歸順大澋之後過的日子相對好一些,畢竟忙碌的時間總不會讓人想東想西,但是這一次老毛病又犯了。
不明白為什麽設立了一個新部門,把自己調了過去,自己明明沒有那麽出眾呀,難不成就是因為自己原先做過監察禦史嗎?
還是說自己兒子的小字,跟當今陛下重了名,皇帝陛下生氣了?啊,不是吧,他已經給兒子改名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