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刑不上大夫?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來,幾日之前,鹽橋縣突然有幾人出現了高燒的情況,原以為還是陰雨綿綿,導致感染了疾病,可是,用了藥之後一直不退,反而高熱的人越來越多。
孫縣令擔心出事,立馬將這些高燒不退的人給集中看管了,終於在昨日中午的時候,被大夫確定感染了疫症。縣令當機立斷打算封場,但又擔心封城之後消息傳送不出去,讓大夫好好診治在裏麵選了一個身強體壯,沒有任何問題,且腳呈極快的捕頭,讓他前往臨安府報信。
這個時候傳信大部分還得用雙腿,可惜昨天晚上這捕快,打算找個地方歇息,沒想到,一個不小心摔到了泥坑裏麵,當時暈了過去,等醒來之後費勁巴力的好不容易爬了上來。可是這麽一摔,身上帶的幹糧全都沒了,也怪不得田兆勇將這人拎過來的時候,人都奄奄一息了。
將所有的事情都聽完之後,方善寧對著梁安若悄悄的說,“此事事關重大,陛下要不先迴去?”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尤其是皇後陛下千金之軀,怎麽可以身處險境呢?
可梁安若拒絕了,她知道方善寧是好意,但現在這種情況還真的隻有自己能辦。她要快點過去,在給病人熬藥的藥罐裏麵加點靈泉,讓他們能夠快些好起來。其他人怎麽說都沒用,梁安若執意要前往,也留下人看顧著這個捕頭。
王曾帶著人從錢塘縣迴到臨安府之後,再從府城中調集大夫和藥材往這邊趕,大約應該還需一日的時間,怎麽著自己都要在這一日之內控製好情況,希望鹽橋鎮的情況不要過於危急。
半個月之後的幽州
景莊正憋著一口氣,用朱筆批複著奏折,這群大了膽的貪官,殺,真的該殺!竟然膽大妄為,還真的將手伸向了救災的糧食和物資,甚至以次充好,還跟糧商勾結。
若不是安若那邊自己帶著空間,不會影響救援,不知道災區到底是什麽情況呢?甚至景莊都對這些人產生了,嚴重的懷疑他們這麽做,難道不知道對災區有多大的影響嗎?難道是想就此解決安若嗎?
不光他這麽想,連前去抄家拿人的阿煦同樣如此,看起來這些當官的都是人模狗樣的,沒想到竟是如此!但阿照並不知道母親的秘密,所以她非常擔心,這個時候南邊最新的奏報和家書也到了幽州。
吐出一口濁氣的景莊先將奏報拿了過來,他得看看安若最新的情況以便安心,安若有的時候報喜不報憂,他看了家書也不一定能完全的放心,要看看旁人是怎麽寫的,然後就看到了這麽幾個關鍵詞,殺人、拋屍、疫症。尤其是最後一個詞,景莊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提著心將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都看了一遍,看到最後安若也安然無恙,這才鬆了一口氣。
原來是個秀才,鼓動著錢塘縣的年輕力壯造反,最後導致錢塘縣人口十不存一,而他們殺人滅口,竟然將屍體刺啦啦地拋入河中,導致下遊的鹽橋縣出現了疫症。孫縣令非常果斷將生了病的人集中到一起,也將縣城給封了起來。
梁安若當時帶著人想進城都沒辦法,直到第二天下午的時候,王曾帶著大夫還有藥材,孫縣令才讓人開了城門,而且也說了,隻能進不能出,所以讓梁安若跟王曾趕快迴到臨安府。
景莊看到,上麵寫道皇後陛下擔心災民的情況,硬生生的在外麵待了幾天。他都能想象到,應該是安若偷偷的翻了牆進去,靈泉可是能增強人的體質,對於這種病在有極大的輔助作用。果然沒幾日,縣城中情況好轉之後,梁安若才帶著人重新迴到了臨安府。
將心重新放迴肚子裏的景莊,才打開梁安若若的信,果然他家安若避重就輕,重點說了見到未來的少年狀元郎是多麽神采飛揚,辦事相當幹脆利落,非常nice。還不忘可惜了一下,王曾年紀大了些已經娶妻,否則要是年紀相仿一點,怎麽著也得把他擄迴幽州跟自家阿煦培養培養感情。
又重點說了蔡春辛,直接了當的點名,這人絕對不能輕饒,光看著梁安若寫的各種懲罰,覺得千刀萬剮實在是太血腥了,不如就選五馬分屍吧。
不過安若在信裏有一句話說的是太對了,遠的先不說,前有丁謂,後有蔡春辛和那些貪汙的官員,裏麵絕大部分都是所謂讀過聖賢書,接受過儒家教化的讀書人,可他們的所作所為,真是玷汙了教化二字。
思路慢慢放寬的景莊,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宋朝作為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朝代,也是出現奸臣佞臣最多的朝代,還真的就是應了那一句話,讀書好跟人品好不是相等的,有些人他隻是不會做題,又不是不會做人,而有的人會做題卻不會做人。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畢竟還有一些真正有能力有原則之人,就比如說已經殉職了的錢塘縣大小官吏和鹽橋縣的孫縣令,該獎勵的就要獎勵,該懲罰的自然也要嚴厲的懲罰。
絕對不能再這樣了,所以請著在另一張紙上寫下了:刑不上大夫,然後用朱筆大大的打了一個叉。
犯了錯還想寬容,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不是重文抑武的宋朝皇帝,對這句話最後還能容忍這些文人地位超群到出了事,自罰三杯就可以解決的地步。
《太平禦覽》:“親貴犯罪,大者必議,小者必赦…”簡單翻譯一下就是如果是權貴或者皇親國戚們犯了法,比較嚴重的也就是內部開個會做個檢討,大家來“議一議”,不嚴重的甚至就直接一句話赦免過去了。
景莊都覺得如果不加以管製,後來真的演變成這種情況的話,他都要被氣的撅過去了,在事情還沒有嚴重到這種程度之前,立馬進行調整!
過於的寬鬆和容忍,導致了法律被踐踏,“人治”超過了“法治”,許多官員們便淩駕於“法律”之上,成為所謂的特權階級。
就算在封建王朝,不能做到真正的人人平等,那也絕對不能出現這種特權階級。
景莊打算,就拿蔡春辛和這些貪汙受賄的官員作為例子,甭管他們是文臣還是武將,亦或者是科舉考上來的女官、匠師還是農官,隻要犯了事,不管是什麽身份,一律都逃不過製裁!
孫縣令擔心出事,立馬將這些高燒不退的人給集中看管了,終於在昨日中午的時候,被大夫確定感染了疫症。縣令當機立斷打算封場,但又擔心封城之後消息傳送不出去,讓大夫好好診治在裏麵選了一個身強體壯,沒有任何問題,且腳呈極快的捕頭,讓他前往臨安府報信。
這個時候傳信大部分還得用雙腿,可惜昨天晚上這捕快,打算找個地方歇息,沒想到,一個不小心摔到了泥坑裏麵,當時暈了過去,等醒來之後費勁巴力的好不容易爬了上來。可是這麽一摔,身上帶的幹糧全都沒了,也怪不得田兆勇將這人拎過來的時候,人都奄奄一息了。
將所有的事情都聽完之後,方善寧對著梁安若悄悄的說,“此事事關重大,陛下要不先迴去?”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尤其是皇後陛下千金之軀,怎麽可以身處險境呢?
可梁安若拒絕了,她知道方善寧是好意,但現在這種情況還真的隻有自己能辦。她要快點過去,在給病人熬藥的藥罐裏麵加點靈泉,讓他們能夠快些好起來。其他人怎麽說都沒用,梁安若執意要前往,也留下人看顧著這個捕頭。
王曾帶著人從錢塘縣迴到臨安府之後,再從府城中調集大夫和藥材往這邊趕,大約應該還需一日的時間,怎麽著自己都要在這一日之內控製好情況,希望鹽橋鎮的情況不要過於危急。
半個月之後的幽州
景莊正憋著一口氣,用朱筆批複著奏折,這群大了膽的貪官,殺,真的該殺!竟然膽大妄為,還真的將手伸向了救災的糧食和物資,甚至以次充好,還跟糧商勾結。
若不是安若那邊自己帶著空間,不會影響救援,不知道災區到底是什麽情況呢?甚至景莊都對這些人產生了,嚴重的懷疑他們這麽做,難道不知道對災區有多大的影響嗎?難道是想就此解決安若嗎?
不光他這麽想,連前去抄家拿人的阿煦同樣如此,看起來這些當官的都是人模狗樣的,沒想到竟是如此!但阿照並不知道母親的秘密,所以她非常擔心,這個時候南邊最新的奏報和家書也到了幽州。
吐出一口濁氣的景莊先將奏報拿了過來,他得看看安若最新的情況以便安心,安若有的時候報喜不報憂,他看了家書也不一定能完全的放心,要看看旁人是怎麽寫的,然後就看到了這麽幾個關鍵詞,殺人、拋屍、疫症。尤其是最後一個詞,景莊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提著心將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都看了一遍,看到最後安若也安然無恙,這才鬆了一口氣。
原來是個秀才,鼓動著錢塘縣的年輕力壯造反,最後導致錢塘縣人口十不存一,而他們殺人滅口,竟然將屍體刺啦啦地拋入河中,導致下遊的鹽橋縣出現了疫症。孫縣令非常果斷將生了病的人集中到一起,也將縣城給封了起來。
梁安若當時帶著人想進城都沒辦法,直到第二天下午的時候,王曾帶著大夫還有藥材,孫縣令才讓人開了城門,而且也說了,隻能進不能出,所以讓梁安若跟王曾趕快迴到臨安府。
景莊看到,上麵寫道皇後陛下擔心災民的情況,硬生生的在外麵待了幾天。他都能想象到,應該是安若偷偷的翻了牆進去,靈泉可是能增強人的體質,對於這種病在有極大的輔助作用。果然沒幾日,縣城中情況好轉之後,梁安若才帶著人重新迴到了臨安府。
將心重新放迴肚子裏的景莊,才打開梁安若若的信,果然他家安若避重就輕,重點說了見到未來的少年狀元郎是多麽神采飛揚,辦事相當幹脆利落,非常nice。還不忘可惜了一下,王曾年紀大了些已經娶妻,否則要是年紀相仿一點,怎麽著也得把他擄迴幽州跟自家阿煦培養培養感情。
又重點說了蔡春辛,直接了當的點名,這人絕對不能輕饒,光看著梁安若寫的各種懲罰,覺得千刀萬剮實在是太血腥了,不如就選五馬分屍吧。
不過安若在信裏有一句話說的是太對了,遠的先不說,前有丁謂,後有蔡春辛和那些貪汙的官員,裏麵絕大部分都是所謂讀過聖賢書,接受過儒家教化的讀書人,可他們的所作所為,真是玷汙了教化二字。
思路慢慢放寬的景莊,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宋朝作為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朝代,也是出現奸臣佞臣最多的朝代,還真的就是應了那一句話,讀書好跟人品好不是相等的,有些人他隻是不會做題,又不是不會做人,而有的人會做題卻不會做人。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畢竟還有一些真正有能力有原則之人,就比如說已經殉職了的錢塘縣大小官吏和鹽橋縣的孫縣令,該獎勵的就要獎勵,該懲罰的自然也要嚴厲的懲罰。
絕對不能再這樣了,所以請著在另一張紙上寫下了:刑不上大夫,然後用朱筆大大的打了一個叉。
犯了錯還想寬容,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不是重文抑武的宋朝皇帝,對這句話最後還能容忍這些文人地位超群到出了事,自罰三杯就可以解決的地步。
《太平禦覽》:“親貴犯罪,大者必議,小者必赦…”簡單翻譯一下就是如果是權貴或者皇親國戚們犯了法,比較嚴重的也就是內部開個會做個檢討,大家來“議一議”,不嚴重的甚至就直接一句話赦免過去了。
景莊都覺得如果不加以管製,後來真的演變成這種情況的話,他都要被氣的撅過去了,在事情還沒有嚴重到這種程度之前,立馬進行調整!
過於的寬鬆和容忍,導致了法律被踐踏,“人治”超過了“法治”,許多官員們便淩駕於“法律”之上,成為所謂的特權階級。
就算在封建王朝,不能做到真正的人人平等,那也絕對不能出現這種特權階級。
景莊打算,就拿蔡春辛和這些貪汙受賄的官員作為例子,甭管他們是文臣還是武將,亦或者是科舉考上來的女官、匠師還是農官,隻要犯了事,不管是什麽身份,一律都逃不過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