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五鬼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往宮外門口走的這段路上,梁安若看似憤怒,但越在這個時候,她越能冷靜下來,這些人靜坐在宮門,絕對不是單純的衝動導致。聽查看的人說,這群人明顯就是有所預謀的,而他們圖謀的也絕對不隻是想讓自己跟阿煦交出手上的權利這麽簡單。
那他們到底想要什麽呢?
正想著這事,景莊也從另一個方向走來,他可沒有那麽冷靜,事關妻女,他怎麽可能視而不見?一碰麵,梁安若就知道景莊現在情緒極其不穩定,看似拉住他的手,實則水係異能在平靜運轉在他的體內。
梁安若先開口說道,“這件事情先交給我與阿煦處理,你先看著,莫要開口,好嗎?”景莊已經開始冷靜了下來,他明白安若的意思,有的事情她不太好插手,但如果是一直不出麵,豈不是正如那些人的意思嗎?再說了他家安若也不是無能之人。
“好,那我就跟著,這件事情交給你處理,不管如何我都站在你們娘倆後麵!”等一家三口帶著人浩浩蕩蕩的來到宮門口的時候,宮門口也圍繞了很多的人。
都坐著的人的是前宋舊臣,而且還是被梁安若跟景莊罷了官的,其實是大宋留下的官員還是很多的,雖然因為冗官導致的官員數量極多,但新朝建立有很多地方需要各種的人才。所以在這個地方基礎上,冗官也是有一定的好處,隻不過梁安若跟景莊也篩掉一大部分人。
雖然是篩掉的這部分人,但也打算給他們找個地方養老,然後說一聲再見的。誰知道他們不願意,鬧到最後也被罷了官,所以大家再見就以這樣的局麵了。
這其中的領頭人就是王欽若,甭管他有沒有才,景莊跟梁安若也是不會用他的,他可是宋真宗任職期間,被評為奸臣的五鬼之一,而且還是為首的那一個人。
後人根據宋史總結他的罪行,投機取巧,邀他人之功為己功;迎合帝意,大搞荒誕無稽的迷信活動;挑撥離間,讒語傷人打擊政敵;金蟬脫殼,嫁禍於人;有罰歸咎他人等。
並且他還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史書上記載曾為迎合宋真宗喜好,特意偽造《天書再降祥瑞圖》,並力勸宋真宗泰山封禪。並且參與陷害主戰派的寇準的陰謀,致使寇準被貶謫。
偽造祥瑞也就罷了,還極力勸阻宋真宗去泰山封禪,這真的是讓景莊跟梁安若表示無法接受,那可是泰山呀!前五位封禪的人物是什麽樣的功績?難道他心裏不清楚嗎?
而他身邊較為年輕一點的則是丁謂,也是五鬼之一,這人竟然有讀書人最想要的一項天賦,那就是過目不忘,可謂是大宋當年的天才,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天才,卻心術不正。
並且他跟王欽若一樣,利得迎合宋真宗趙恆封禪,並且在事後還寫出了《封禪記》。除此之外,他照樣也是一例排擠寇準,不僅陷害寇準使其貶官,並且將朝中凡是和寇準交好的官員一律清除。
所以梁安若跟景莊敢用這樣的人嗎?他倆才不敢用呢,隻不過因為這事沒有發生的事情,而且他們兩個現在的名聲還是不錯,所以隻是把他們打發到一個地方養老。
因為受過了皇帝的青睞,再次受到冷遇,他們這些人自然是不甘心的,尤其是在強烈的對比之下。
趙恆自焚於宮中之後,景莊跟阿煦就接手了汴京城,他們以極快的速度就將城中的很多事情處理好。對於宋真宗還有與他一同殉葬的郭皇後、劉娥,也一同按照帝後妃的禮儀埋葬在皇陵之中。
其實景莊沒有想過的就是,在他心裏較為軟弱的趙恆,竟然還有勇氣抵抗自己,並且在戰敗之後選擇以自焚這樣極端的形式,明明廟號為聖宗的耶律隆緒,最後墮落,奢侈沉迷於虛幻的快樂當中。
正是如此,景莊對趙恆的態度發生了一些改變。當然,對於宋朝的這一些大臣,尤其是站在趙恆身邊,願意跟他一起抵抗的這些人,景莊也持有一定的尊重,並且對於那些曆史上的名臣,他也是親自去拜訪。
其中就有剛正不阿的寇準,那個時候他還沒有成為後世大名鼎鼎的寇相,是擔任了三司使,說實話,寇準到現在都不明白大宋為什麽輸,他或許已經看到了紙幣大量發行的弊端,但他還沒有想明白這裏麵的道理。
其實他原先也是不想投降的,甚至知道趙恆自焚之後,也打算去諫自焚,隻是被人救了下來。還是後來景莊跟他聊了好久,他才放下心裏的芥蒂,隻不過像寇準這樣的人,大部分也不願意留在朝中為政,不過沒關係,景莊也抓住了他們為國為民之心,既然不能為了他們的國也就是大宋,那就為普通的百姓謀利吧。
甚至他們也自請去那些較為偏遠、並不發達的地區,當時的景莊惡趣味橫生,所以就把寇準派到了雷州,不過臨行之前,他也囑咐這些人,一定要注意身體。
而正因如此,對於王欽若等備受冷遇的人來說,他們才是更難以接受的。明明都是在大宋為官,明明他們也做了同樣的事情,為什麽像寇準他們這樣的人反而受到重用?
其實除了景莊跟梁安若之外,其他人也並不明白他們夫妻二人為什麽這樣安排,隻是經過了那麽多事情之後,大臣們都知道,一旦是皇帝和皇後要做,並且還是他們不明白的事情,那麽先不用管,慢慢看著就會出現端倪,千萬不要多說話,亂插手。
總的來說就是他們不滿,同樣是在大宋為官,為什麽一些人受到重視,就算是派到地方為官,可看到皇帝皇後態度,就知道他們隻是去地方為官,而不是被貶謫。
再加上所謂的四科科舉,他們認為的泥腿子竟然能跟他們一同為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他們認為的真理名言,在這裏也不好使了。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曆史中有一些這種泥腿子為官,那以沒有大量的女子可以參政議政的道理,而且還有一位女性的繼承人被稱為皇太女,這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那他們到底想要什麽呢?
正想著這事,景莊也從另一個方向走來,他可沒有那麽冷靜,事關妻女,他怎麽可能視而不見?一碰麵,梁安若就知道景莊現在情緒極其不穩定,看似拉住他的手,實則水係異能在平靜運轉在他的體內。
梁安若先開口說道,“這件事情先交給我與阿煦處理,你先看著,莫要開口,好嗎?”景莊已經開始冷靜了下來,他明白安若的意思,有的事情她不太好插手,但如果是一直不出麵,豈不是正如那些人的意思嗎?再說了他家安若也不是無能之人。
“好,那我就跟著,這件事情交給你處理,不管如何我都站在你們娘倆後麵!”等一家三口帶著人浩浩蕩蕩的來到宮門口的時候,宮門口也圍繞了很多的人。
都坐著的人的是前宋舊臣,而且還是被梁安若跟景莊罷了官的,其實是大宋留下的官員還是很多的,雖然因為冗官導致的官員數量極多,但新朝建立有很多地方需要各種的人才。所以在這個地方基礎上,冗官也是有一定的好處,隻不過梁安若跟景莊也篩掉一大部分人。
雖然是篩掉的這部分人,但也打算給他們找個地方養老,然後說一聲再見的。誰知道他們不願意,鬧到最後也被罷了官,所以大家再見就以這樣的局麵了。
這其中的領頭人就是王欽若,甭管他有沒有才,景莊跟梁安若也是不會用他的,他可是宋真宗任職期間,被評為奸臣的五鬼之一,而且還是為首的那一個人。
後人根據宋史總結他的罪行,投機取巧,邀他人之功為己功;迎合帝意,大搞荒誕無稽的迷信活動;挑撥離間,讒語傷人打擊政敵;金蟬脫殼,嫁禍於人;有罰歸咎他人等。
並且他還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史書上記載曾為迎合宋真宗喜好,特意偽造《天書再降祥瑞圖》,並力勸宋真宗泰山封禪。並且參與陷害主戰派的寇準的陰謀,致使寇準被貶謫。
偽造祥瑞也就罷了,還極力勸阻宋真宗去泰山封禪,這真的是讓景莊跟梁安若表示無法接受,那可是泰山呀!前五位封禪的人物是什麽樣的功績?難道他心裏不清楚嗎?
而他身邊較為年輕一點的則是丁謂,也是五鬼之一,這人竟然有讀書人最想要的一項天賦,那就是過目不忘,可謂是大宋當年的天才,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天才,卻心術不正。
並且他跟王欽若一樣,利得迎合宋真宗趙恆封禪,並且在事後還寫出了《封禪記》。除此之外,他照樣也是一例排擠寇準,不僅陷害寇準使其貶官,並且將朝中凡是和寇準交好的官員一律清除。
所以梁安若跟景莊敢用這樣的人嗎?他倆才不敢用呢,隻不過因為這事沒有發生的事情,而且他們兩個現在的名聲還是不錯,所以隻是把他們打發到一個地方養老。
因為受過了皇帝的青睞,再次受到冷遇,他們這些人自然是不甘心的,尤其是在強烈的對比之下。
趙恆自焚於宮中之後,景莊跟阿煦就接手了汴京城,他們以極快的速度就將城中的很多事情處理好。對於宋真宗還有與他一同殉葬的郭皇後、劉娥,也一同按照帝後妃的禮儀埋葬在皇陵之中。
其實景莊沒有想過的就是,在他心裏較為軟弱的趙恆,竟然還有勇氣抵抗自己,並且在戰敗之後選擇以自焚這樣極端的形式,明明廟號為聖宗的耶律隆緒,最後墮落,奢侈沉迷於虛幻的快樂當中。
正是如此,景莊對趙恆的態度發生了一些改變。當然,對於宋朝的這一些大臣,尤其是站在趙恆身邊,願意跟他一起抵抗的這些人,景莊也持有一定的尊重,並且對於那些曆史上的名臣,他也是親自去拜訪。
其中就有剛正不阿的寇準,那個時候他還沒有成為後世大名鼎鼎的寇相,是擔任了三司使,說實話,寇準到現在都不明白大宋為什麽輸,他或許已經看到了紙幣大量發行的弊端,但他還沒有想明白這裏麵的道理。
其實他原先也是不想投降的,甚至知道趙恆自焚之後,也打算去諫自焚,隻是被人救了下來。還是後來景莊跟他聊了好久,他才放下心裏的芥蒂,隻不過像寇準這樣的人,大部分也不願意留在朝中為政,不過沒關係,景莊也抓住了他們為國為民之心,既然不能為了他們的國也就是大宋,那就為普通的百姓謀利吧。
甚至他們也自請去那些較為偏遠、並不發達的地區,當時的景莊惡趣味橫生,所以就把寇準派到了雷州,不過臨行之前,他也囑咐這些人,一定要注意身體。
而正因如此,對於王欽若等備受冷遇的人來說,他們才是更難以接受的。明明都是在大宋為官,明明他們也做了同樣的事情,為什麽像寇準他們這樣的人反而受到重用?
其實除了景莊跟梁安若之外,其他人也並不明白他們夫妻二人為什麽這樣安排,隻是經過了那麽多事情之後,大臣們都知道,一旦是皇帝和皇後要做,並且還是他們不明白的事情,那麽先不用管,慢慢看著就會出現端倪,千萬不要多說話,亂插手。
總的來說就是他們不滿,同樣是在大宋為官,為什麽一些人受到重視,就算是派到地方為官,可看到皇帝皇後態度,就知道他們隻是去地方為官,而不是被貶謫。
再加上所謂的四科科舉,他們認為的泥腿子竟然能跟他們一同為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他們認為的真理名言,在這裏也不好使了。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曆史中有一些這種泥腿子為官,那以沒有大量的女子可以參政議政的道理,而且還有一位女性的繼承人被稱為皇太女,這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