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又搶鹽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些商人的敏銳感是真的不能小覷,張恆銘能想到的,有些商人也能想得到,梁安若跟景莊是因為隱約記得走向,才想著多囤一些東西,但是有的人通過這三年物價慢慢的上漲,還有根據國家關於經濟“放”的政策,也能預料得到會有一次大的突破。
一時之間,不少地區的經濟迅速活躍了起來,很多工廠原先沒有賣出去的貨,有的真的就像那四千萬盒火柴盒一樣,迅速的銷空。
這可是大家都拿著錢過來買東西,市場上能不火爆嗎?
兩邊小工廠的工人都在原先工資的基礎上,增長了20%,而且還不是下個月,這個月就起效,那時候小縣城裏的搶購風波還沒有這麽高,而對外的理由便是物價上漲,工資也得上調。
楊晨結束學習之後,重新迴到他的工作崗位,因為沒有亂七八糟的事情內耗,整個人也沉穩了一些,這段時間格外的受重視。工作是工作,家庭是家庭,這不,私底下照樣抱著他的寶貝閨女過來找景莊。
小丫頭白胖白胖的,特別聽話不鬧人,就算她爸這麽抱著她跟別人說話,她也是樂安安靜靜的待在懷,時不時還笑一笑,露出沒有牙的牙床。
“不少小老板學著你的樣子,都往上調了調工資,倒是拖拉機廠跟榨油廠沒什麽動靜。這搶購真的有那麽瘋狂嗎?”楊晨還是比較疑惑,人怎麽可能一窩蜂的去買各種東西?要知道,他可是看到很多人省吃儉用,都不舍得花太多的錢,怎麽可能隨著大城市那樣瘋狂的搶購呢?
呃,這應該怎麽告訴楊晨,有的時候人是不可以用理智這兩個字來形容的。一個機器人說過:“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所以麵對這種情況,大部分人都會有從眾心理,然後瘋狂的去搶購。
他一直記得12年,他跟梁安若迴家之後,在樓下的小車庫,看著兩位媽媽在瘋狂的分鹽,幾大箱子的鹽,就這麽擺在麵前。景莊當時都感覺這些鹽都可以用到他跟梁安若孩子出生之後了。所以,麵對這種搶購,景莊覺得它是非常有可能出現,“你想想物價這麽一升,你手上的錢都不值錢了,那肯定要換值錢的東西來使你手上的錢保值呀。存在你手上的永遠是紙,能買東西流通出去的那才是錢。看著吧,到時候不少人都會把存起來的錢拿出來買東西!”
說別的揚晨或許沒有太多感覺,但是說手上的錢不值錢,他立馬想起第一年工作,他拿手上的工資買東西,和現在他再拿著手上的錢去買東西,就拿買饅頭來說,原先能買五個的價錢,現在隻能買三個,那不就是手上的錢不值錢了嗎?
想到這裏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那就要把錢花出去,否則萬一哪天這個錢隻能買兩個饅頭或者是一個饅頭怎麽辦?
突然,理智一下子迴歸,他就知道為什麽景莊說搶購的事情一定會發生。
又過了一個周多一點的時間,小縣城裏麵也出現了這種搶購的風波。梁安若跟景莊看著家裏一堆的鹽,陷入了沉思。呃,為什麽又是搶鹽呢?咱不能換個東西嗎?
“糧食咱自家就可以種了,地窖裏可都是咱的糧食,後院那邊的菜地,還有你大哥種的果子,家裏還養著雞鴨。這幾年你們買迴來的衣裳,也都夠穿的了。衣食住行,你們算算不買鹽買什麽?”春花嬸子扳著手指頭在那裏數,數到最後拍一下大腿,“喲,還有肉,我怎麽把肉給忘了!”
荷花聽到立馬攔住婆婆說,“媽,往後天氣熱了,肉放不住,哎,正好有鹽,要不咱們醃起來吧!”說著,她就打量上了堆在院子裏的那一大袋子鹽。“媽,大嫂,不,不用醃,我們給你們帶迴冰櫃了,可以放在冰櫃裏麵!”梁安若連忙出聲製止,她跟景莊這次迴來,就是把那些家電給拉迴來,順道把兩家的電路都好好的修理一下。
沒有冰箱,冰櫃也成,電視機和洗衣機倒是有,就是那空調,張恆銘來消息說,自己沒有搶到,所以就給家裏安了大鐵架子式的風扇。瞧那樣子,就比以前家裏的風扇看起來霸氣。
景莊在家裏人還沒有說出話之前,就立馬說道,“油鹽醬醋那都是小件,現在得搶大件!”不怪他跟梁安若為什麽會沉浸如此,自己兜裏的錢要是不值錢了,那肯定換成東西呀!
1987年12月份,第一次土地拍賣在鵬城,直到今年的四月份,修正案通過,規定“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梁安若跟景莊想的就是,買下城外工廠的那一片土地的使用權。錢不夠,沒關係,兜裏現在還有美元呢,等大家想把手上的錢換成外匯進行保值的時候,就是他們兩個出手的時候了。
隨著慢慢放開副食品的零售價格,大中城市職工的補貼,從暗補改為明補,小縣城裏麵漲了工錢的工人鬆了一口氣,可是沒漲的卻急了。
“那豬肉的錢都漲了,我們的工資還不漲啊!不在家吃,吃食堂,你看看食堂給我們做的是什麽飯!”扒拉了一下沒有油水的菜,一個脾氣比較火爆的工人摔了筷子,指著那餐盒裏的飯菜。可能不讓人上火呢,一天天都在廠子裏幹活,但是瞧著外麵的那物價都感覺買不了什麽東西,想省點錢在食堂吃吧,瞧瞧食堂這做的沒有油水的東西。
旁邊的人也覺得吃的飯菜沒滋沒味的,他們還比不上在外麵給私人老板幹活的那些工人,聽說他們都漲了工錢呢,比不過也就比不過吧,反正那些人沒有國家保障,以後什麽看病呀養老呀,都沒有人管。最讓人氣憤的就是廠子裏那些去年來的大學生,說什麽這是人才引進,引進了好久才來的。瞧瞧人家,現在每天吃的都是小灶,幹的比他們少,而且掙得還比他們多。
一時之間大家都覺得都可以被氣飽了,還有的人開始打量上前幾年存款的主意。一個月也就掙這麽些,但是物價卻是一直在漲,最後肯定是要動一動原先存起來的錢的。
一時之間,不少地區的經濟迅速活躍了起來,很多工廠原先沒有賣出去的貨,有的真的就像那四千萬盒火柴盒一樣,迅速的銷空。
這可是大家都拿著錢過來買東西,市場上能不火爆嗎?
兩邊小工廠的工人都在原先工資的基礎上,增長了20%,而且還不是下個月,這個月就起效,那時候小縣城裏的搶購風波還沒有這麽高,而對外的理由便是物價上漲,工資也得上調。
楊晨結束學習之後,重新迴到他的工作崗位,因為沒有亂七八糟的事情內耗,整個人也沉穩了一些,這段時間格外的受重視。工作是工作,家庭是家庭,這不,私底下照樣抱著他的寶貝閨女過來找景莊。
小丫頭白胖白胖的,特別聽話不鬧人,就算她爸這麽抱著她跟別人說話,她也是樂安安靜靜的待在懷,時不時還笑一笑,露出沒有牙的牙床。
“不少小老板學著你的樣子,都往上調了調工資,倒是拖拉機廠跟榨油廠沒什麽動靜。這搶購真的有那麽瘋狂嗎?”楊晨還是比較疑惑,人怎麽可能一窩蜂的去買各種東西?要知道,他可是看到很多人省吃儉用,都不舍得花太多的錢,怎麽可能隨著大城市那樣瘋狂的搶購呢?
呃,這應該怎麽告訴楊晨,有的時候人是不可以用理智這兩個字來形容的。一個機器人說過:“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所以麵對這種情況,大部分人都會有從眾心理,然後瘋狂的去搶購。
他一直記得12年,他跟梁安若迴家之後,在樓下的小車庫,看著兩位媽媽在瘋狂的分鹽,幾大箱子的鹽,就這麽擺在麵前。景莊當時都感覺這些鹽都可以用到他跟梁安若孩子出生之後了。所以,麵對這種搶購,景莊覺得它是非常有可能出現,“你想想物價這麽一升,你手上的錢都不值錢了,那肯定要換值錢的東西來使你手上的錢保值呀。存在你手上的永遠是紙,能買東西流通出去的那才是錢。看著吧,到時候不少人都會把存起來的錢拿出來買東西!”
說別的揚晨或許沒有太多感覺,但是說手上的錢不值錢,他立馬想起第一年工作,他拿手上的工資買東西,和現在他再拿著手上的錢去買東西,就拿買饅頭來說,原先能買五個的價錢,現在隻能買三個,那不就是手上的錢不值錢了嗎?
想到這裏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那就要把錢花出去,否則萬一哪天這個錢隻能買兩個饅頭或者是一個饅頭怎麽辦?
突然,理智一下子迴歸,他就知道為什麽景莊說搶購的事情一定會發生。
又過了一個周多一點的時間,小縣城裏麵也出現了這種搶購的風波。梁安若跟景莊看著家裏一堆的鹽,陷入了沉思。呃,為什麽又是搶鹽呢?咱不能換個東西嗎?
“糧食咱自家就可以種了,地窖裏可都是咱的糧食,後院那邊的菜地,還有你大哥種的果子,家裏還養著雞鴨。這幾年你們買迴來的衣裳,也都夠穿的了。衣食住行,你們算算不買鹽買什麽?”春花嬸子扳著手指頭在那裏數,數到最後拍一下大腿,“喲,還有肉,我怎麽把肉給忘了!”
荷花聽到立馬攔住婆婆說,“媽,往後天氣熱了,肉放不住,哎,正好有鹽,要不咱們醃起來吧!”說著,她就打量上了堆在院子裏的那一大袋子鹽。“媽,大嫂,不,不用醃,我們給你們帶迴冰櫃了,可以放在冰櫃裏麵!”梁安若連忙出聲製止,她跟景莊這次迴來,就是把那些家電給拉迴來,順道把兩家的電路都好好的修理一下。
沒有冰箱,冰櫃也成,電視機和洗衣機倒是有,就是那空調,張恆銘來消息說,自己沒有搶到,所以就給家裏安了大鐵架子式的風扇。瞧那樣子,就比以前家裏的風扇看起來霸氣。
景莊在家裏人還沒有說出話之前,就立馬說道,“油鹽醬醋那都是小件,現在得搶大件!”不怪他跟梁安若為什麽會沉浸如此,自己兜裏的錢要是不值錢了,那肯定換成東西呀!
1987年12月份,第一次土地拍賣在鵬城,直到今年的四月份,修正案通過,規定“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梁安若跟景莊想的就是,買下城外工廠的那一片土地的使用權。錢不夠,沒關係,兜裏現在還有美元呢,等大家想把手上的錢換成外匯進行保值的時候,就是他們兩個出手的時候了。
隨著慢慢放開副食品的零售價格,大中城市職工的補貼,從暗補改為明補,小縣城裏麵漲了工錢的工人鬆了一口氣,可是沒漲的卻急了。
“那豬肉的錢都漲了,我們的工資還不漲啊!不在家吃,吃食堂,你看看食堂給我們做的是什麽飯!”扒拉了一下沒有油水的菜,一個脾氣比較火爆的工人摔了筷子,指著那餐盒裏的飯菜。可能不讓人上火呢,一天天都在廠子裏幹活,但是瞧著外麵的那物價都感覺買不了什麽東西,想省點錢在食堂吃吧,瞧瞧食堂這做的沒有油水的東西。
旁邊的人也覺得吃的飯菜沒滋沒味的,他們還比不上在外麵給私人老板幹活的那些工人,聽說他們都漲了工錢呢,比不過也就比不過吧,反正那些人沒有國家保障,以後什麽看病呀養老呀,都沒有人管。最讓人氣憤的就是廠子裏那些去年來的大學生,說什麽這是人才引進,引進了好久才來的。瞧瞧人家,現在每天吃的都是小灶,幹的比他們少,而且掙得還比他們多。
一時之間大家都覺得都可以被氣飽了,還有的人開始打量上前幾年存款的主意。一個月也就掙這麽些,但是物價卻是一直在漲,最後肯定是要動一動原先存起來的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