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有些魔怔的孔盼盼,拍彩色照片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拖拉機廠裏屬於省城,所以這邊也訂了省城的報紙,而其他單位跟他的速度其實也差不多。梁安若從景莊這邊得到消息之後,很快,上課的時候,大家就在傳閱著這一份報紙,邊看邊竊竊私語。
直到傳到孔盼盼這裏。
她隻是匆匆的掃一眼,然後就給了下一個人,這些說法她才不信呢,在孔盼盼看來,這些不過都是借口。
果然,是叫不醒任何一個裝睡的人的。
今天來講課的不是別人,而是他們的班主任林聰,就是因為這封建迷信重新抬頭,各地都有這種現象的出現,這件事情他今天過來插一節課。現在這些培訓都會穿插著政治思想的教育課程,林聰想著借著這一堂課給大家提一下醒,畢竟再過一段時間,他們就要正式邁入了工作崗位。
林聰一開始覺得都是一些小年輕,哪有什麽迷信不迷信的,有的人膽子還極大,什麽妖魔鬼怪都不怕,但轉念一想,這萬一裏麵有這麽一個就完犢子了。
或許林聰也沒有想過,這裏麵還真就這麽隱藏了一個孔盼盼,可不是兩三句就能打消這種思想的,她可是從小跟她的姑婆學習看相之類的,姑婆其實還有一份手劄的,當時她想將這東西給燒掉,而自己鬼使神差的將這東西給偷偷藏了下來。原先隻是打發時間的。現在不知道為什麽,逆反心理一起來,林聰老師越不讓幹,她就覺得這裏麵越可以搞一搞。
她那個奇怪的本子其實沒有幹別的事情,就是將自己能接觸的人畫下來,通過他們的麵相進行分析,在旁邊寫上自己對這一個人命理的看法。
她輕輕一轉頭,看到了在另一旁坐著的梁安若,或許是自己學藝不精吧,梁安若的命理始終是看不明白的,就好像被人刻意的拿了一層紗布蓋上了。
手劄中記錄的一些人,要麽就是自己學藝不精看不明白,要麽就是貴不可言,要麽就是有大造化。 既然如此,孔盼盼覺得還是不要招惹的好,自然知道自己如果露餡了,會是什麽樣的後果。隻不過對於韓雪兒和韓雪蓉這兩個人,哼,一個半輩子汲汲營營到頭來一場空,而另一個所求永遠不所得。
除了自己跟梁安若一個是不可測己,而另一個是看不清之外,她大約能夠猜測到未來這些人的走向,或許在裏麵命最好的一個人就是趙靜吧,事業順利家庭和睦,夫妻美滿兒女雙全。
再過個二三十年,她會感覺到這些人以後命運的走向,跟自己判定的差不多,其實她不知道的就是,這裏麵可沒有什麽好命不好命之說,都是源於每個人的性格和想要的東西。世上這麽多人,大部分人最後還是普通的人物,更多的就是守在自己工作生活這一畝三分地上轉。你看到人家過的苦,那不一定是真的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隻能說孔盼盼有的時候偏於魔怔。
可是現在的她,卻覺得自己勘破了世界的一絲真理,以絕對不同的姿態,看著跟她一同生活的人,培訓學習到了最後一個周,因為在下一個周考核完成之後,他們就要離開,離開這個生活了不到一年的縣城,迴歸到自己的崗位之中。
梁安若跟景莊可沒有管什麽黃道吉日,人家工作人員上班,迅速的就辦理了結婚證。不同於六七十年代像獎狀一樣的結婚證,現在的結婚證沒有太多的圖案,而且還是可折疊的小冊子。
領結婚證這個東西可是真的很稀罕,細數一下,“還是咱們兩個第一次領結婚證呢!”看著剛出爐的結婚證梁安若稀罕了半天,這話落在景莊耳朵裏麵,怎麽就像他這好幾輩子第一次娶她似的,不過這話也沒有說錯,當學生的時候壓根還沒有要領結婚證,大清的時候也沒有這個說法,更多的就是一紙婚書。到了民國時期,那個時候大清亡了還沒幾年,延續的還是清朝時期的舊俗。
其實別說結婚證了,婚紗照他們兩個都沒有拍過,民國的時候倒是拍過照片,隻不過梁安若跟景莊覺得還是有必要再拍一拍的,他們要拍彩色的,花大價錢也要拍彩色!
“周末咱們就去拍,你換上那一套新買的紅裙子。”結婚不穿紅色那哪成,景莊一下子就想起來了那套鮮亮的紅色,“等過個幾十年,咱們就把那照片拉大,然後掛在牆上。”
呃…
前半句,梁安若覺得沒錯,但是後半句可別了吧,想想那畫麵,怎麽有種羞恥的感覺呢?她爸媽九十年代結婚,那結婚照掛在牆上都有一種土裏土氣的感覺,別說八十年代的照片了。
但是瞅瞅景莊亮閃閃的眼睛,又覺得掛就掛吧,唯一能拯救的就是那天拍結婚照打扮的美美的,漂漂亮亮的。
真到拍結婚照的那一天,就看見景莊打扮的人模狗樣的裏麵,打照麵就看出來了,他有些緊張。嘿,這又不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迴緊張什麽,連手心都蹭出汗來了,連拍照的老師傅也是一臉的嚴肅,可能整個環境裏麵也就是自己這個新嫁娘臉皮厚吧,一點都不害臊。
規規矩矩的拍了一張後,梁安若也不能說不滿意,但是她有一種新的想法,“師傅,我們打算多拍幾張彩色的,您能去街上給我們拍嗎?”
啊?
拍照的老師傅本來是想放下相機的,一聽這話還有點糊塗,怎麽要上街上拍?街上有什麽好拍的?
“去街上拍,我想拍那種街拍的婚紗照。”那種更加輕鬆一些,梁安若看見景莊的那一刻,反應了過來,這不是他們第一次結婚,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那幹嘛不放鬆放鬆?都說結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再大的事情,它也隻是一件事情而已。
這對於拍照的老師傅來說,也是頭一迴,他還真沒有說去街上拍的那種。梁安若也將景莊身上的襯衫鬆了鬆扣子,有一種休閑的感覺,看著老師傅的照相館,拿了一個富有年代感的墨鏡,“走啦,我們去拍照啦!”
直到傳到孔盼盼這裏。
她隻是匆匆的掃一眼,然後就給了下一個人,這些說法她才不信呢,在孔盼盼看來,這些不過都是借口。
果然,是叫不醒任何一個裝睡的人的。
今天來講課的不是別人,而是他們的班主任林聰,就是因為這封建迷信重新抬頭,各地都有這種現象的出現,這件事情他今天過來插一節課。現在這些培訓都會穿插著政治思想的教育課程,林聰想著借著這一堂課給大家提一下醒,畢竟再過一段時間,他們就要正式邁入了工作崗位。
林聰一開始覺得都是一些小年輕,哪有什麽迷信不迷信的,有的人膽子還極大,什麽妖魔鬼怪都不怕,但轉念一想,這萬一裏麵有這麽一個就完犢子了。
或許林聰也沒有想過,這裏麵還真就這麽隱藏了一個孔盼盼,可不是兩三句就能打消這種思想的,她可是從小跟她的姑婆學習看相之類的,姑婆其實還有一份手劄的,當時她想將這東西給燒掉,而自己鬼使神差的將這東西給偷偷藏了下來。原先隻是打發時間的。現在不知道為什麽,逆反心理一起來,林聰老師越不讓幹,她就覺得這裏麵越可以搞一搞。
她那個奇怪的本子其實沒有幹別的事情,就是將自己能接觸的人畫下來,通過他們的麵相進行分析,在旁邊寫上自己對這一個人命理的看法。
她輕輕一轉頭,看到了在另一旁坐著的梁安若,或許是自己學藝不精吧,梁安若的命理始終是看不明白的,就好像被人刻意的拿了一層紗布蓋上了。
手劄中記錄的一些人,要麽就是自己學藝不精看不明白,要麽就是貴不可言,要麽就是有大造化。 既然如此,孔盼盼覺得還是不要招惹的好,自然知道自己如果露餡了,會是什麽樣的後果。隻不過對於韓雪兒和韓雪蓉這兩個人,哼,一個半輩子汲汲營營到頭來一場空,而另一個所求永遠不所得。
除了自己跟梁安若一個是不可測己,而另一個是看不清之外,她大約能夠猜測到未來這些人的走向,或許在裏麵命最好的一個人就是趙靜吧,事業順利家庭和睦,夫妻美滿兒女雙全。
再過個二三十年,她會感覺到這些人以後命運的走向,跟自己判定的差不多,其實她不知道的就是,這裏麵可沒有什麽好命不好命之說,都是源於每個人的性格和想要的東西。世上這麽多人,大部分人最後還是普通的人物,更多的就是守在自己工作生活這一畝三分地上轉。你看到人家過的苦,那不一定是真的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隻能說孔盼盼有的時候偏於魔怔。
可是現在的她,卻覺得自己勘破了世界的一絲真理,以絕對不同的姿態,看著跟她一同生活的人,培訓學習到了最後一個周,因為在下一個周考核完成之後,他們就要離開,離開這個生活了不到一年的縣城,迴歸到自己的崗位之中。
梁安若跟景莊可沒有管什麽黃道吉日,人家工作人員上班,迅速的就辦理了結婚證。不同於六七十年代像獎狀一樣的結婚證,現在的結婚證沒有太多的圖案,而且還是可折疊的小冊子。
領結婚證這個東西可是真的很稀罕,細數一下,“還是咱們兩個第一次領結婚證呢!”看著剛出爐的結婚證梁安若稀罕了半天,這話落在景莊耳朵裏麵,怎麽就像他這好幾輩子第一次娶她似的,不過這話也沒有說錯,當學生的時候壓根還沒有要領結婚證,大清的時候也沒有這個說法,更多的就是一紙婚書。到了民國時期,那個時候大清亡了還沒幾年,延續的還是清朝時期的舊俗。
其實別說結婚證了,婚紗照他們兩個都沒有拍過,民國的時候倒是拍過照片,隻不過梁安若跟景莊覺得還是有必要再拍一拍的,他們要拍彩色的,花大價錢也要拍彩色!
“周末咱們就去拍,你換上那一套新買的紅裙子。”結婚不穿紅色那哪成,景莊一下子就想起來了那套鮮亮的紅色,“等過個幾十年,咱們就把那照片拉大,然後掛在牆上。”
呃…
前半句,梁安若覺得沒錯,但是後半句可別了吧,想想那畫麵,怎麽有種羞恥的感覺呢?她爸媽九十年代結婚,那結婚照掛在牆上都有一種土裏土氣的感覺,別說八十年代的照片了。
但是瞅瞅景莊亮閃閃的眼睛,又覺得掛就掛吧,唯一能拯救的就是那天拍結婚照打扮的美美的,漂漂亮亮的。
真到拍結婚照的那一天,就看見景莊打扮的人模狗樣的裏麵,打照麵就看出來了,他有些緊張。嘿,這又不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迴緊張什麽,連手心都蹭出汗來了,連拍照的老師傅也是一臉的嚴肅,可能整個環境裏麵也就是自己這個新嫁娘臉皮厚吧,一點都不害臊。
規規矩矩的拍了一張後,梁安若也不能說不滿意,但是她有一種新的想法,“師傅,我們打算多拍幾張彩色的,您能去街上給我們拍嗎?”
啊?
拍照的老師傅本來是想放下相機的,一聽這話還有點糊塗,怎麽要上街上拍?街上有什麽好拍的?
“去街上拍,我想拍那種街拍的婚紗照。”那種更加輕鬆一些,梁安若看見景莊的那一刻,反應了過來,這不是他們第一次結婚,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那幹嘛不放鬆放鬆?都說結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再大的事情,它也隻是一件事情而已。
這對於拍照的老師傅來說,也是頭一迴,他還真沒有說去街上拍的那種。梁安若也將景莊身上的襯衫鬆了鬆扣子,有一種休閑的感覺,看著老師傅的照相館,拿了一個富有年代感的墨鏡,“走啦,我們去拍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