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第二支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華夏的軍隊不到一天的時間,徹底的占領了重要的軍事城市,從另一端切斷了部分德軍的海上供應點。打了一個漂亮的閃電戰,聯軍知道的時候都已經蒙了,而且他們到現在都沒有收到德方的消息,具體德軍損失了多少,他們還不知道,但是憑借這樣的消息,恐怕對方應該是損失慘重吧。
福煦將軍麵色平靜地聽著華夏軍隊給聯軍總部發來的電報,他們最後的要求便是參戰所繳獲的戰利品,一律歸華夏所有,華夏這邊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整合資源休養生息,以防德軍再一次攻擊。
現在他還並不知道華夏收繳的戰利品裏麵有軍艦和潛艇,否則福煦將軍不會這麽平靜的任由華夏以收繳戰利品為由,充實他們自己的實力,還天真的以為華夏隻不過收繳了幾艘大一些的船隻和一些軍事武器。
不過他們情報做的失誤的一點,德軍本來是想以波羅的海作為一個新的據點,打算開啟潛艇戰的,這個計劃相當於還在胚胎的時候就流產了,因為一是物資緊張,二是裏加失守,落入了華夏人的手裏。德方隻能打掉牙往肚子裏咽。
他現在更加在意的就是華夏能不能繼續向前進攻?因為華夏隻要繼續往前進攻,可以更大程度上牽製住德軍東線,減少西線的壓力。還有就是華夏人到底用了什麽樣的方法,這麽短的時間之內打敗德軍?他可不會天真的以為華夏隻是靠人多,要知道在那裏防守的德軍最起碼有十二萬人,華夏滿打滿算才五萬,裏麵還不算其他的人員。
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其他國家的將軍也陸續來找他,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說的最多的莫不過就是讓華夏繼續進攻。可是這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畢竟華夏有獨立的軍事權利。最後,更多的人就是沉默,因為都知道這個地方是塊硬骨頭,一個在他們眼裏排不上數的國家,卻以極快的速度拿下了這裏,不管他們付出了多少代價,這個成績都是讓其他國家所沉默的。
從這場戰役開始,他們默默的確定了一個潛意識,那就是華夏再也不是老太後和滿清皇帝領導下的華夏了。
勝利的消息讓這些所謂的洋人老爺們沉默,但傳到華夏卻是新一輪的慶祝,要知道,這六七十年被洋人打的,華夏知道跟洋人打仗,內心先是顫抖了幾分。為國爭光說的那叫容易,那都是需要人命去填的呀,而且填完了之後,大部分都是輸的結局。
可是這幾年情況慢慢的發生了轉變,季大帥腳踢小日本,徹底的將這一些日本矬子趕出了華夏的東北區域。那個時候大家還不敢相信華夏能在歐洲戰場上取得勝利,那可是跟洋人打仗啊,而且還是獨立的軍事自主權。這代表著他們不光,打贏了,還是獨自打贏了強硬的德國軍隊。
對於一些人來說,這就是天上掉了一個大餡餅,直接把他們砸暈了。除了不相信之外,就是不可能,甚至有人還在私下揣測華夏,這是死傷了多少人,難不成全都填進去了嗎?
換一篇官方的報道就出現了,先是用了很多的溢美之詞,讚揚了華夏遠征軍的驍勇善戰,說的讓看報的人不自覺的將腰板挺直。文章中後段用了春秋筆法,避開了傷亡等情況,也沒有公布具體的數字,主要是覺得說出來也不會信,所以就以保密的形式進行公布,不過梁安若換了一種讓眾人心安的方式,就是第二支遠征軍按照原先規定的三萬人數,即日開拔參戰。
若是大家覺得傷亡數量極多的話,那第二批絕對不止三萬人,或者是說就算第二批是三萬人,那第三批呢,肯定是數量急增的,可是現在,第二批人數不變,第三批征兵的速度開始放緩。
這其實就是起到了安撫人心的作用,當然也有年輕氣盛的人吆喝著要參戰,被壓了下去,開玩笑,知道戰爭有多麽危險嗎?憑著一腔氣盛就想去打仗,這不就是送死嗎?就算想要當兵,可以後麵會陸續的征兵,這些軍種會填充華夏自己的軍隊建設,而不是去遠征。
真正選出來的遠征軍,不僅是需要有這樣不怕死的勇氣,更重要的就是各方麵的能力,真以為幾把槍就是打仗了?洗洗睡吧,有那功夫多學點東西吧,爭取把文盲的帽子給摘下來。
第二批帶隊的人是景域還有兩位少帥,這倆人一個是來自於來自川渝地區的周默,而另一個是來自陝甘寧地區的夏遠誌。要不是這兩位少帥顧及著家裏的情況,他們兩個真的是想成為第一批的遠征軍的。想要打仗的心熱切的很,尤其是傳迴來勝利的消息,他們兩個可謂是天天問什麽時候出發。
當然,他們兩個沒趕上第一批,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很多新式武器,他倆不會。來到燕京城,學習了不少的東西,“其實是真沒有想到燕京城不僅底牌多,而且還願意無條件的教我們。”夏遠誌私底下跟周默小聲的嘀咕,其實走之前他爹還跟他說過,就怕人家給他兒子穿小鞋,還特意囑咐他將自己的親兵團給帶上,不過這一次好多人,好多老兵也被刷下來了,原因之一就是吸大煙。
“這就是格局不同,我家老漢天天想的就是怎麽算計人家的地盤。他們那一輩算計的都是內鬥,我們這一輩不一樣,那都是打的洋人哭爹喊娘的!”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正是勇猛往前衝的時候,再加上自己的父親就是一地的土皇帝,有的人就會有那一種,天老大地老二自己老三的那種感覺,說白了就是被家裏的人保護的很好,反而覺得上一輩人不行不行,自己早晚能青出於藍。
不同於夏家擔心夏遠誌被人穿小鞋,周默一開始被他父親壓得死死的,後來強不過兒子,幹脆大手一揮,讓他吃吃教訓長長見識。不就是想參加歐戰嗎?成,老子滿足你,什麽都別帶,孤身一個人去燕京城吧,能選拔上你就去,選拔不上自己想辦法迴來!
當然,他也是在暗中觀察著兒子,知道兒子選拔上了,而且還以出色的成績進行提拔。高興是高興,但又擔心出了意外。
而景大帥當時看著麵前挺拔的兒子,也不由得歎了一口氣,去吧去吧,要不是著手處理天津衛租界的事情,或許兒子也跟著侄子他們一同在第一批的名單裏麵。最後千言萬語隻匯成一句話,“活著迴來!”
不管是什麽樣的人,對於自己的孩子要去這麽遠的地方打仗,就算前方已經傳來勝利的消息,很多人也是表示擔憂,在出征的那一天都聚在燕京的火車站,跟自家的親人以不同的方式進行送別。
“兒啊,去那麽遠的地方,一定要聽領導的話。”
“記得多殺幾個洋鬼子,給你們三爺爺一家報仇!”
“好打仗,全家為你而榮。”
“一定要小心啊,一定要活著迴來!”
…
火車最後的鳴笛聲提醒他們火車就要開了,也是統一的向這些站在月台上的人表示告別。
福煦將軍麵色平靜地聽著華夏軍隊給聯軍總部發來的電報,他們最後的要求便是參戰所繳獲的戰利品,一律歸華夏所有,華夏這邊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整合資源休養生息,以防德軍再一次攻擊。
現在他還並不知道華夏收繳的戰利品裏麵有軍艦和潛艇,否則福煦將軍不會這麽平靜的任由華夏以收繳戰利品為由,充實他們自己的實力,還天真的以為華夏隻不過收繳了幾艘大一些的船隻和一些軍事武器。
不過他們情報做的失誤的一點,德軍本來是想以波羅的海作為一個新的據點,打算開啟潛艇戰的,這個計劃相當於還在胚胎的時候就流產了,因為一是物資緊張,二是裏加失守,落入了華夏人的手裏。德方隻能打掉牙往肚子裏咽。
他現在更加在意的就是華夏能不能繼續向前進攻?因為華夏隻要繼續往前進攻,可以更大程度上牽製住德軍東線,減少西線的壓力。還有就是華夏人到底用了什麽樣的方法,這麽短的時間之內打敗德軍?他可不會天真的以為華夏隻是靠人多,要知道在那裏防守的德軍最起碼有十二萬人,華夏滿打滿算才五萬,裏麵還不算其他的人員。
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其他國家的將軍也陸續來找他,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說的最多的莫不過就是讓華夏繼續進攻。可是這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畢竟華夏有獨立的軍事權利。最後,更多的人就是沉默,因為都知道這個地方是塊硬骨頭,一個在他們眼裏排不上數的國家,卻以極快的速度拿下了這裏,不管他們付出了多少代價,這個成績都是讓其他國家所沉默的。
從這場戰役開始,他們默默的確定了一個潛意識,那就是華夏再也不是老太後和滿清皇帝領導下的華夏了。
勝利的消息讓這些所謂的洋人老爺們沉默,但傳到華夏卻是新一輪的慶祝,要知道,這六七十年被洋人打的,華夏知道跟洋人打仗,內心先是顫抖了幾分。為國爭光說的那叫容易,那都是需要人命去填的呀,而且填完了之後,大部分都是輸的結局。
可是這幾年情況慢慢的發生了轉變,季大帥腳踢小日本,徹底的將這一些日本矬子趕出了華夏的東北區域。那個時候大家還不敢相信華夏能在歐洲戰場上取得勝利,那可是跟洋人打仗啊,而且還是獨立的軍事自主權。這代表著他們不光,打贏了,還是獨自打贏了強硬的德國軍隊。
對於一些人來說,這就是天上掉了一個大餡餅,直接把他們砸暈了。除了不相信之外,就是不可能,甚至有人還在私下揣測華夏,這是死傷了多少人,難不成全都填進去了嗎?
換一篇官方的報道就出現了,先是用了很多的溢美之詞,讚揚了華夏遠征軍的驍勇善戰,說的讓看報的人不自覺的將腰板挺直。文章中後段用了春秋筆法,避開了傷亡等情況,也沒有公布具體的數字,主要是覺得說出來也不會信,所以就以保密的形式進行公布,不過梁安若換了一種讓眾人心安的方式,就是第二支遠征軍按照原先規定的三萬人數,即日開拔參戰。
若是大家覺得傷亡數量極多的話,那第二批絕對不止三萬人,或者是說就算第二批是三萬人,那第三批呢,肯定是數量急增的,可是現在,第二批人數不變,第三批征兵的速度開始放緩。
這其實就是起到了安撫人心的作用,當然也有年輕氣盛的人吆喝著要參戰,被壓了下去,開玩笑,知道戰爭有多麽危險嗎?憑著一腔氣盛就想去打仗,這不就是送死嗎?就算想要當兵,可以後麵會陸續的征兵,這些軍種會填充華夏自己的軍隊建設,而不是去遠征。
真正選出來的遠征軍,不僅是需要有這樣不怕死的勇氣,更重要的就是各方麵的能力,真以為幾把槍就是打仗了?洗洗睡吧,有那功夫多學點東西吧,爭取把文盲的帽子給摘下來。
第二批帶隊的人是景域還有兩位少帥,這倆人一個是來自於來自川渝地區的周默,而另一個是來自陝甘寧地區的夏遠誌。要不是這兩位少帥顧及著家裏的情況,他們兩個真的是想成為第一批的遠征軍的。想要打仗的心熱切的很,尤其是傳迴來勝利的消息,他們兩個可謂是天天問什麽時候出發。
當然,他們兩個沒趕上第一批,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很多新式武器,他倆不會。來到燕京城,學習了不少的東西,“其實是真沒有想到燕京城不僅底牌多,而且還願意無條件的教我們。”夏遠誌私底下跟周默小聲的嘀咕,其實走之前他爹還跟他說過,就怕人家給他兒子穿小鞋,還特意囑咐他將自己的親兵團給帶上,不過這一次好多人,好多老兵也被刷下來了,原因之一就是吸大煙。
“這就是格局不同,我家老漢天天想的就是怎麽算計人家的地盤。他們那一輩算計的都是內鬥,我們這一輩不一樣,那都是打的洋人哭爹喊娘的!”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正是勇猛往前衝的時候,再加上自己的父親就是一地的土皇帝,有的人就會有那一種,天老大地老二自己老三的那種感覺,說白了就是被家裏的人保護的很好,反而覺得上一輩人不行不行,自己早晚能青出於藍。
不同於夏家擔心夏遠誌被人穿小鞋,周默一開始被他父親壓得死死的,後來強不過兒子,幹脆大手一揮,讓他吃吃教訓長長見識。不就是想參加歐戰嗎?成,老子滿足你,什麽都別帶,孤身一個人去燕京城吧,能選拔上你就去,選拔不上自己想辦法迴來!
當然,他也是在暗中觀察著兒子,知道兒子選拔上了,而且還以出色的成績進行提拔。高興是高興,但又擔心出了意外。
而景大帥當時看著麵前挺拔的兒子,也不由得歎了一口氣,去吧去吧,要不是著手處理天津衛租界的事情,或許兒子也跟著侄子他們一同在第一批的名單裏麵。最後千言萬語隻匯成一句話,“活著迴來!”
不管是什麽樣的人,對於自己的孩子要去這麽遠的地方打仗,就算前方已經傳來勝利的消息,很多人也是表示擔憂,在出征的那一天都聚在燕京的火車站,跟自家的親人以不同的方式進行送別。
“兒啊,去那麽遠的地方,一定要聽領導的話。”
“記得多殺幾個洋鬼子,給你們三爺爺一家報仇!”
“好打仗,全家為你而榮。”
“一定要小心啊,一定要活著迴來!”
…
火車最後的鳴笛聲提醒他們火車就要開了,也是統一的向這些站在月台上的人表示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