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談判的拉鋸戰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家兩兄弟的內鬥讓旁人撿了個漏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知道這倆人可不是無能之輩,又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本應該就是聯手其利斷金的故事,可到最後變成了兄弟之間大打出手。
不過對此,眾人也隻是感慨,因為自古以來,兄弟之間為了權力相鬥,又不是個稀奇的事情,他們的死活並沒有過多的人去討論,更多的隻是多了幾分戲謔和感慨。蘇敏琛大半輩子掙下來的地盤被三家給分刮幹淨了。
得到最多的竟然是燕京城的景二少,都以為他隻會賺錢,可萬萬沒有想到,人家手上還真的有能打仗的人,不對,應該說是武器。原以為清一色的都是外國貨,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燕京城自己造出來的武器。而且造出來的還不是老掉牙的,人看了之後也不由得讚了一聲,基本上能比得上洋人的水平了。
有人有槍,有錢有物。
讓人垂涎三尺的同時,心裏也忍不住的盤算。
這其中就屬方昆的算盤打得最響了,他覺得自己馬上就要抱上一條大腿,心裏盤算著要如何為其效力,孰不知他的算盤打的這麽響,自然被有心的人給察覺的到。
曾良得到消息之後,心裏想的就是人家親兄弟都能相互爭鬥,別說他們這對表兄弟了,有的時候還真的就是你死我活。
景莊收到曾良的傳信的時候,心裏也在計劃著事情,最起碼他要在去參加歐戰之前,將國內的形勢給穩定下來,華夏要有一個真正的國家概念,這樣那些洋鬼子才不能耍賴。
所以景莊反而覺得羅正則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夥伴。
著眼看見桌子上擺著的台曆,心裏在計劃著半年,再有半年的時間,一般就可以了。要等到凡爾登戰役結束,而且這個世界上人多的國家,除了華夏之外,還有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希望那群想要散播自由的牛仔們,可以多多去參戰,那自己這邊就可以少在些人。
梁先生就慢慢發現,很多事情都如同這夫妻兩個人算的那樣,對此,二人的解釋就是順天而為。梁先生有的時候不由抬頭望向了天,天到底告訴了他們什麽呢?
隨著戰爭的加劇,就算與德的合約已經結束了,但是那邊照樣下訂單,自己這邊不會拒絕,這可還真的就是兩邊打仗,自己大發戰爭之財,當然這種行為肯定引起了朱爾典爵士的不滿,不過不滿也沒有關係啊,景莊有方法,能夠讓他的不滿消散的一幹二淨。
景莊跟梁安若同朱爾點爵士簽訂了一個合約,與德的合約到期之後,他們賣出去的貨物都是按照,戰爭之前的“成本價”所兜售的。而且也說過,對德宣戰必須是以國家的形式,否則擔心戰爭結束之後,他們不承認。
這一點,梁安若跟景莊是據理力爭,連朱爾典也覺得他們的這個要求是符合常理的。因為他也發現德意誌私底下跟不少的華夏軍閥有所聯絡,如果真的是以一個地區的方式進行宣戰的話,很有可能華夏會陷入內戰,而抽不出人來,因為燕京可以同英法聯盟,其他的人也可以同德奧聯盟。
有的人表態是非常曖昧的,他已經從白宮那邊得到準確的消息,那就是勢必要將華夏拉入他們的陣營。現在華夏最大的勢力和華夏最正統的勢力都是認可自己這邊的,那麽,他們對華夏的政策就一定要改變。絕對不能功虧一簣,將華夏推入德軍的陣營。
雖然他並不知道在背後有搞鬼的人是誰。其中就有梁先生的身影,他有不少的途徑了解這些人想要什麽,或者是他們的性格是如何,隻要利用他們的本身的想法或者是性格,輕輕一推動就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當然,這種事情隻能用一次,用多了,人家就察覺出來了,畢竟能夠主宰一方的人,可都不是能夠讓人小覷的。所以梁先生才會問景莊跟梁安若把不把穩,不把穩就這麽算計的話,有可能會掉溝裏去!
這才有了梁安若跟景莊他們兩個所說,這是順天而為。
朱爾典跟康德也經過商談之後,一致決定,還是一個統一的華夏,會有更具有統調性,在明麵上,華夏是統一的整體,可以在對德宣戰不會有過多的內耗。至於他們私底下怎麽鬥?朱爾典覺得暫且可以不管,最起碼讓帝國要從戰爭的泥沼中迅速的脫身才行。他已經知道,在凡爾登戰役裏麵損失了多少人了,而這還不是結束。
白宮那邊也給他發消息,讓他盡量推動華夏的一統,最起碼華夏統一之後,有了統一的政府迅速的抽調兵力,可以支援歐戰。除此之外,對於朱爾典跟景莊夫婦簽下的合約,白宮也表示特別的滿意,在一定程度上解了帝國的燃眉之急。
其實若不是為了拖延住這群人,梁安若才不舍將這麽些利潤讓給他們呢?隻能在心裏安慰,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自己隻是少掙一點,僅此而已。
不過這幾份合同可要藏好了,梁安若覺得如果被眾人知道,那兩麵三刀,說的就是他們夫妻二人了。武器和物資可不是隻給協約國的同盟國,也有運輸的途徑,自然還是俄國的那一條線路。真的在這一刻,她終於明白為什麽同時代的美日兩國,可以通過一戰迅速的崛起,也明白為什麽有些人就喜歡挑起戰爭,他們不是喜歡打仗的這種感覺,而是喜歡在打仗的時候斂財。
不過支付的手段除了英鎊和黃金之外,其他的就連法郎,梁安若都是不收的,至於德軍那邊既然沒有合適的金錢來支付,那就用機器吧!至於欠款,嗬嗬,梁安若才不會做賠本的買賣呢,機器最起碼有用,那些欠款等到戰爭之後可都是廢紙了。
不過除了進賬之外,梁安若還有更多的收獲,那些千裏迢迢為了躲避戰爭的洋人,來到燕京之後發揮的作用,才讓梁安若覺得,今天果然是一個收獲的季節,高知識分子傳播的自然就是知識,而接收的全都是華夏的學生,他們學了更廣更深奧的知識之後,反饋來的自然就是新一輪的產品製造。
不過對此,眾人也隻是感慨,因為自古以來,兄弟之間為了權力相鬥,又不是個稀奇的事情,他們的死活並沒有過多的人去討論,更多的隻是多了幾分戲謔和感慨。蘇敏琛大半輩子掙下來的地盤被三家給分刮幹淨了。
得到最多的竟然是燕京城的景二少,都以為他隻會賺錢,可萬萬沒有想到,人家手上還真的有能打仗的人,不對,應該說是武器。原以為清一色的都是外國貨,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燕京城自己造出來的武器。而且造出來的還不是老掉牙的,人看了之後也不由得讚了一聲,基本上能比得上洋人的水平了。
有人有槍,有錢有物。
讓人垂涎三尺的同時,心裏也忍不住的盤算。
這其中就屬方昆的算盤打得最響了,他覺得自己馬上就要抱上一條大腿,心裏盤算著要如何為其效力,孰不知他的算盤打的這麽響,自然被有心的人給察覺的到。
曾良得到消息之後,心裏想的就是人家親兄弟都能相互爭鬥,別說他們這對表兄弟了,有的時候還真的就是你死我活。
景莊收到曾良的傳信的時候,心裏也在計劃著事情,最起碼他要在去參加歐戰之前,將國內的形勢給穩定下來,華夏要有一個真正的國家概念,這樣那些洋鬼子才不能耍賴。
所以景莊反而覺得羅正則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夥伴。
著眼看見桌子上擺著的台曆,心裏在計劃著半年,再有半年的時間,一般就可以了。要等到凡爾登戰役結束,而且這個世界上人多的國家,除了華夏之外,還有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希望那群想要散播自由的牛仔們,可以多多去參戰,那自己這邊就可以少在些人。
梁先生就慢慢發現,很多事情都如同這夫妻兩個人算的那樣,對此,二人的解釋就是順天而為。梁先生有的時候不由抬頭望向了天,天到底告訴了他們什麽呢?
隨著戰爭的加劇,就算與德的合約已經結束了,但是那邊照樣下訂單,自己這邊不會拒絕,這可還真的就是兩邊打仗,自己大發戰爭之財,當然這種行為肯定引起了朱爾典爵士的不滿,不過不滿也沒有關係啊,景莊有方法,能夠讓他的不滿消散的一幹二淨。
景莊跟梁安若同朱爾點爵士簽訂了一個合約,與德的合約到期之後,他們賣出去的貨物都是按照,戰爭之前的“成本價”所兜售的。而且也說過,對德宣戰必須是以國家的形式,否則擔心戰爭結束之後,他們不承認。
這一點,梁安若跟景莊是據理力爭,連朱爾典也覺得他們的這個要求是符合常理的。因為他也發現德意誌私底下跟不少的華夏軍閥有所聯絡,如果真的是以一個地區的方式進行宣戰的話,很有可能華夏會陷入內戰,而抽不出人來,因為燕京可以同英法聯盟,其他的人也可以同德奧聯盟。
有的人表態是非常曖昧的,他已經從白宮那邊得到準確的消息,那就是勢必要將華夏拉入他們的陣營。現在華夏最大的勢力和華夏最正統的勢力都是認可自己這邊的,那麽,他們對華夏的政策就一定要改變。絕對不能功虧一簣,將華夏推入德軍的陣營。
雖然他並不知道在背後有搞鬼的人是誰。其中就有梁先生的身影,他有不少的途徑了解這些人想要什麽,或者是他們的性格是如何,隻要利用他們的本身的想法或者是性格,輕輕一推動就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當然,這種事情隻能用一次,用多了,人家就察覺出來了,畢竟能夠主宰一方的人,可都不是能夠讓人小覷的。所以梁先生才會問景莊跟梁安若把不把穩,不把穩就這麽算計的話,有可能會掉溝裏去!
這才有了梁安若跟景莊他們兩個所說,這是順天而為。
朱爾典跟康德也經過商談之後,一致決定,還是一個統一的華夏,會有更具有統調性,在明麵上,華夏是統一的整體,可以在對德宣戰不會有過多的內耗。至於他們私底下怎麽鬥?朱爾典覺得暫且可以不管,最起碼讓帝國要從戰爭的泥沼中迅速的脫身才行。他已經知道,在凡爾登戰役裏麵損失了多少人了,而這還不是結束。
白宮那邊也給他發消息,讓他盡量推動華夏的一統,最起碼華夏統一之後,有了統一的政府迅速的抽調兵力,可以支援歐戰。除此之外,對於朱爾典跟景莊夫婦簽下的合約,白宮也表示特別的滿意,在一定程度上解了帝國的燃眉之急。
其實若不是為了拖延住這群人,梁安若才不舍將這麽些利潤讓給他們呢?隻能在心裏安慰,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自己隻是少掙一點,僅此而已。
不過這幾份合同可要藏好了,梁安若覺得如果被眾人知道,那兩麵三刀,說的就是他們夫妻二人了。武器和物資可不是隻給協約國的同盟國,也有運輸的途徑,自然還是俄國的那一條線路。真的在這一刻,她終於明白為什麽同時代的美日兩國,可以通過一戰迅速的崛起,也明白為什麽有些人就喜歡挑起戰爭,他們不是喜歡打仗的這種感覺,而是喜歡在打仗的時候斂財。
不過支付的手段除了英鎊和黃金之外,其他的就連法郎,梁安若都是不收的,至於德軍那邊既然沒有合適的金錢來支付,那就用機器吧!至於欠款,嗬嗬,梁安若才不會做賠本的買賣呢,機器最起碼有用,那些欠款等到戰爭之後可都是廢紙了。
不過除了進賬之外,梁安若還有更多的收獲,那些千裏迢迢為了躲避戰爭的洋人,來到燕京之後發揮的作用,才讓梁安若覺得,今天果然是一個收獲的季節,高知識分子傳播的自然就是知識,而接收的全都是華夏的學生,他們學了更廣更深奧的知識之後,反饋來的自然就是新一輪的產品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