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遺詔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別磨嘰,自己說說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我可不是兒子,再聰明也還是小孩子忽悠!”等四下沒人了,梁安若直接掛在景莊,這驚心動魄地實在太嚇人了。
景莊抱著梁安若就跟抱孩子似的,打發兒子容易的很,可他對上安若,就實話實說,將自己看到的、自己知道的全都交付。
“說實話,我真的沒想到皇帝早早就去世,但仔細迴想一下,從《尼布楚條約》的真相揭開的那一刻,皇帝就承受這種壓力。被親近的人欺騙,一騙就是二十年。再加上皇帝都看重自己的名聲,雖然當時有佟國維當背鍋的,但是吧,他心裏還是不好受的。”景莊說著話,也歎了口氣。這事是他不好,原以為皇帝能活好久好久,沒想到…
這件事情就相當於是一個引子,再到後來十四、大格格、直郡王、弘皙、太子,尤其是弘皙跟雲嬪的事,簡直就是在考驗皇帝的心髒承受能力。
還有雲嬪當時下的藥,簡直就是雪上加霜。最後又勞心勞力,為了大清的江山折了不少老臣。
到了最後,大家都知道,皇帝就憑著一口氣吊著,這口氣什麽時候散了,皇帝也就去了。
所以說到這裏,兩個人麵麵相覷,就算是提前準備好的那一瓶靈水,也無濟於事,頂多就是讓皇帝多留在人間幾日罷了。他們兩個沒有說話,心裏也知道皇帝的去世,跟他們兩個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大家不怎麽覺得,因為隻有他們兩個知道人家還有十一年呢。
“後來呢?怎麽會有槍聲?”梁安若轉移話題,問了自己最想問的。
說到這裏,景莊就來氣,“皇帝臨死之前都說是四爺登基,什麽詔書就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後,一切都很正常,對不對?連老大老二都是在,這是皇帝確認的事情,眾目睽睽之下,大家都是人證。好家夥,人死了,最後又不認賬了!就是因為從牌匾之後取下來的密盒,裏麵隻有兩份詔書,滿文的不見了!飛了!就有人不認了!!!”
原來皇帝死的時候親口傳位於老四,大家一切的行動都是按照規矩辦事,本來都沒有事情,臨了了,就因為隻有兩份詔書,有的人就不認四爺為新君。
“媳婦,我跟你說,我當時真的是想拿起槍把這些人都給突突了,一句話兩句話的,說的人都頭暈了,沒一點學問的人都插不上嘴。比買菜討價還價的老娘們兒說的都溜。我當時是真的插不上嘴!”景莊現在想想都感覺到頭疼,怪不得都說吵架的時候都比菜市場還熱鬧。原先在電視上,見到過某國議會的議員吵架,還看人家熱鬧,可到了自己這邊,真的是很想拿著膠帶,把這些的人都給封上。
“那詔書呢?是真的沒了嗎?又沒有長腿?怎麽可能跑了?”梁安若一下子就抓到了問題的重點,滿文的招數到底去哪裏了?
“啊,不不不,聽我說完,最關鍵的就是那個腦子缺了一根弦的十四又蹦了出來。我真的是服了他,是跟他親哥有仇嗎?蹦出來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他四哥得位不正。我去,我要是有這樣的親弟弟,當場就是給他一個大嘴巴子!”邊說還邊翻了個白眼,“我用腳趾頭都能想到,他心裏想著什麽,不就是想把老四給推下來,自己上嗎?可惜他一無人脈,二無功勞,有個屁!”
不得不說,有的時候兩個人罵人的口頭禪都是一樣的。
而梁安若在一邊,就相當於捧哏一樣,聽著景莊給她說後麵的事情。“不得不說,老八是真的精明,也真的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我就說人不能太閑。十四一直上蹦下跳cue老八,人家就是不搭噶他。最後還是直郡王發聲,太子緊隨其後。我當時就在想,差不多得了,幹嘛非得一次扣著那個程序不放?知道為什麽有槍聲?我那是實在是忍不住了,反正金鑾殿外麵圍著的人是嶽鍾琪的士兵,我衝出去拿著槍,對著上空開了幾聲,全場安靜,再也沒有瞎逼逼的。”
說到這裏,景莊就覺得特別解氣,“氣死人了!就得對著他們耍無賴,但是有句話我要說在前頭,不是我要耍無賴,是他們先對著我們耍無賴!有人說他們要撞死在金鑾殿上,艸,上一個撞暈在乾清宮外的那一位,現在在民間的名聲簡直就是高的不得了。如果真讓他們一頭撞死在金鑾殿上,得,大家都別想有好日子過!”
聽到這裏,梁安若就聽明白了,原來那幾聲槍響更多的就是為了警告用的,還真的容易把人嚇了一跳。
“終於,他們安靜了,他們也對四爺登基沒有異議了。這個時候,殺千刀的隆科多來了,他迎著清晨的陽光,帶著康熙皇帝的滿文遺詔來了。謔,這會他成了正麵人物,一進來先請罪,說皇帝把滿文的遺詔放在了他手裏,就擔心萬事有個變化。聽聽,他聽聽他自己在說什麽,皇帝死之前明明都說了遺詔在哪裏。”說到後半句的時候,景莊明顯的就在陰陽怪氣。
明明這個隆科多就是過來請功摘桃子的,最後還讓他辦成了。
可是不管如何,隆科多拿到遺詔,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時間應該就過來,而不是讓大家在這裏爭執。如果不是他及時的開槍,真有人撞死在這裏,隆科多再拿出來遺詔,又有什麽意義?
而現在他的卡的這個時期有太好了,在場的都不是傻子,能不知道他這是做什麽嗎?就是先讓四爺在一個特別尷尬的場景之下,他再出來就幫助四爺解決難題,那他就是一個大大的功臣。
而且私底下還偷偷的告訴四爺,這份遺詔是雲嬪偷出來,因為那個時候他還掌握著紫禁城的安全問題,有些事情自然也是知道的。雲嬪想要借此跟四爺談條件的,相比之下就可以看出來了。一個談條件,而另一個啥都不要,就過來解決問題。到最後,隆科多的暗示就非常明顯了:四爺,奴才為你做的這麽多,你應該如何對待奴才呢?
平心而論,四爺肯定會選擇哪一個談條件的,因為這相當於錢貨兩訖,可現在還得感謝人家,並且還欠下人家一個大的人情,四爺能開心的了嗎?
站在景莊的角度上去看這件事情,如果不是他們兩個,還真不至於這麽一波三折,打開匣子裏麵就是三份詔書,按部就班就行了。
可現在,四爺有的頭疼了。
景莊抱著梁安若就跟抱孩子似的,打發兒子容易的很,可他對上安若,就實話實說,將自己看到的、自己知道的全都交付。
“說實話,我真的沒想到皇帝早早就去世,但仔細迴想一下,從《尼布楚條約》的真相揭開的那一刻,皇帝就承受這種壓力。被親近的人欺騙,一騙就是二十年。再加上皇帝都看重自己的名聲,雖然當時有佟國維當背鍋的,但是吧,他心裏還是不好受的。”景莊說著話,也歎了口氣。這事是他不好,原以為皇帝能活好久好久,沒想到…
這件事情就相當於是一個引子,再到後來十四、大格格、直郡王、弘皙、太子,尤其是弘皙跟雲嬪的事,簡直就是在考驗皇帝的心髒承受能力。
還有雲嬪當時下的藥,簡直就是雪上加霜。最後又勞心勞力,為了大清的江山折了不少老臣。
到了最後,大家都知道,皇帝就憑著一口氣吊著,這口氣什麽時候散了,皇帝也就去了。
所以說到這裏,兩個人麵麵相覷,就算是提前準備好的那一瓶靈水,也無濟於事,頂多就是讓皇帝多留在人間幾日罷了。他們兩個沒有說話,心裏也知道皇帝的去世,跟他們兩個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大家不怎麽覺得,因為隻有他們兩個知道人家還有十一年呢。
“後來呢?怎麽會有槍聲?”梁安若轉移話題,問了自己最想問的。
說到這裏,景莊就來氣,“皇帝臨死之前都說是四爺登基,什麽詔書就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後,一切都很正常,對不對?連老大老二都是在,這是皇帝確認的事情,眾目睽睽之下,大家都是人證。好家夥,人死了,最後又不認賬了!就是因為從牌匾之後取下來的密盒,裏麵隻有兩份詔書,滿文的不見了!飛了!就有人不認了!!!”
原來皇帝死的時候親口傳位於老四,大家一切的行動都是按照規矩辦事,本來都沒有事情,臨了了,就因為隻有兩份詔書,有的人就不認四爺為新君。
“媳婦,我跟你說,我當時真的是想拿起槍把這些人都給突突了,一句話兩句話的,說的人都頭暈了,沒一點學問的人都插不上嘴。比買菜討價還價的老娘們兒說的都溜。我當時是真的插不上嘴!”景莊現在想想都感覺到頭疼,怪不得都說吵架的時候都比菜市場還熱鬧。原先在電視上,見到過某國議會的議員吵架,還看人家熱鬧,可到了自己這邊,真的是很想拿著膠帶,把這些的人都給封上。
“那詔書呢?是真的沒了嗎?又沒有長腿?怎麽可能跑了?”梁安若一下子就抓到了問題的重點,滿文的招數到底去哪裏了?
“啊,不不不,聽我說完,最關鍵的就是那個腦子缺了一根弦的十四又蹦了出來。我真的是服了他,是跟他親哥有仇嗎?蹦出來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他四哥得位不正。我去,我要是有這樣的親弟弟,當場就是給他一個大嘴巴子!”邊說還邊翻了個白眼,“我用腳趾頭都能想到,他心裏想著什麽,不就是想把老四給推下來,自己上嗎?可惜他一無人脈,二無功勞,有個屁!”
不得不說,有的時候兩個人罵人的口頭禪都是一樣的。
而梁安若在一邊,就相當於捧哏一樣,聽著景莊給她說後麵的事情。“不得不說,老八是真的精明,也真的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我就說人不能太閑。十四一直上蹦下跳cue老八,人家就是不搭噶他。最後還是直郡王發聲,太子緊隨其後。我當時就在想,差不多得了,幹嘛非得一次扣著那個程序不放?知道為什麽有槍聲?我那是實在是忍不住了,反正金鑾殿外麵圍著的人是嶽鍾琪的士兵,我衝出去拿著槍,對著上空開了幾聲,全場安靜,再也沒有瞎逼逼的。”
說到這裏,景莊就覺得特別解氣,“氣死人了!就得對著他們耍無賴,但是有句話我要說在前頭,不是我要耍無賴,是他們先對著我們耍無賴!有人說他們要撞死在金鑾殿上,艸,上一個撞暈在乾清宮外的那一位,現在在民間的名聲簡直就是高的不得了。如果真讓他們一頭撞死在金鑾殿上,得,大家都別想有好日子過!”
聽到這裏,梁安若就聽明白了,原來那幾聲槍響更多的就是為了警告用的,還真的容易把人嚇了一跳。
“終於,他們安靜了,他們也對四爺登基沒有異議了。這個時候,殺千刀的隆科多來了,他迎著清晨的陽光,帶著康熙皇帝的滿文遺詔來了。謔,這會他成了正麵人物,一進來先請罪,說皇帝把滿文的遺詔放在了他手裏,就擔心萬事有個變化。聽聽,他聽聽他自己在說什麽,皇帝死之前明明都說了遺詔在哪裏。”說到後半句的時候,景莊明顯的就在陰陽怪氣。
明明這個隆科多就是過來請功摘桃子的,最後還讓他辦成了。
可是不管如何,隆科多拿到遺詔,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時間應該就過來,而不是讓大家在這裏爭執。如果不是他及時的開槍,真有人撞死在這裏,隆科多再拿出來遺詔,又有什麽意義?
而現在他的卡的這個時期有太好了,在場的都不是傻子,能不知道他這是做什麽嗎?就是先讓四爺在一個特別尷尬的場景之下,他再出來就幫助四爺解決難題,那他就是一個大大的功臣。
而且私底下還偷偷的告訴四爺,這份遺詔是雲嬪偷出來,因為那個時候他還掌握著紫禁城的安全問題,有些事情自然也是知道的。雲嬪想要借此跟四爺談條件的,相比之下就可以看出來了。一個談條件,而另一個啥都不要,就過來解決問題。到最後,隆科多的暗示就非常明顯了:四爺,奴才為你做的這麽多,你應該如何對待奴才呢?
平心而論,四爺肯定會選擇哪一個談條件的,因為這相當於錢貨兩訖,可現在還得感謝人家,並且還欠下人家一個大的人情,四爺能開心的了嗎?
站在景莊的角度上去看這件事情,如果不是他們兩個,還真不至於這麽一波三折,打開匣子裏麵就是三份詔書,按部就班就行了。
可現在,四爺有的頭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