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他怎麽可能不贏啊?
全家窮得尿血,我讓所有人叫姐 作者:蝴蝶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神醫,早上好,不知道我來有沒有打擾到你。”夜墨塵壓抑著欣喜說道。
蘇明萱歎了口氣。
就是有她也不能說啊。
“沒有沒有,我全家都很歡迎世子。”蘇明萱扯著嘴角,給了他一個微笑。
夜墨塵的心跳的快了兩下,小仙女笑起來真好看。
蘇明萱:小子,我勸你不要太離譜!
一頓早飯的時間,夜墨塵就把苗氏哄的樂開了花,還幫著家裏把柴都劈了。
現在苗氏對他又憐惜又喜歡,直接把這位世子爺當成了自家人。
甚至還放話,讓他一有空就來家裏吃飯,勢必要把他從小沒享受到的母愛和家庭溫暖補給他!
其他人夜墨塵也沒放過,就是花青山這個一開始最打怵夜墨塵的人,都開始和他稱兄道弟了。
蘇明萱在旁邊冷眼瞧著那個不遺餘力恭維討好全家人的少年,心裏有些沒底,這人幹啥來了?
世子當的太無趣,來找苦日子過了啊?
搞不懂,她真的搞不懂。
夜墨塵和蘇成德離開的時候,嘴角挑起的弧度代表他心情很好。
今天的攻略很成功,小仙女的家人除了一個大姐,一個小妹,已經全拿他當了自己人。
離靠近小仙女,又進一步。
不過雖然夜墨塵來了寧安縣,但他也不是能天天守在蘇明萱身邊的。
良種試驗田這樣事關民生的大事,作為桓王世子,他心裏還是有數的。
所以這一忙起來,夜墨塵便直接住在村裏了。
*
一轉眼兒,到了八月十五,工坊昨天就放了假。
蘇明萱的醫館今天也掛了歇業的牌子。
苗氏一大早就起來忙活晚上的團圓飯。
其實她家除了大丫隔三差五的,才會娘家一趟,人天天都是全的。
二丫在院裏洗菜,問苗氏:“娘,咱家人天天都待在一塊,還弄啥團圓飯啊,咱家不一直是團圓的?”
苗氏嗔道:“你懂啥?將來你們出嫁了,萬一有那個沒良心的嫁的遠,別說八月十五,就是一年都不見得能見一次。趁著一家人都還聚在一起,可不得好好準備?這種全家人齊全的節日,都是過一次少一次。”
“呸呸呸,娘,誰要遠嫁了?反正我不遠嫁。”二丫打死都不離開她爹娘還有三丫。有娘家人撐腰那多爽。
“不過娘,你今天咋這麽悲觀?”二丫有些疑惑,平日裏,她娘賊樂觀,這可不像她說的話。
“哎。”苗氏放下手裏的羊腿,歎了口氣,“還不是這世道給鬧的,最近從南邊來的災民與越來越多,你不知道他們有多可憐!我前幾天跟著去施粥,看見拖家帶口逃荒的人家,沒有一家是齊全的,現在城外的那片荒地擠滿了新鮮的墳堆,天天都有人死。”
苗氏搖搖頭,。
“這日子可什麽時候是個頭啊?”
這個問題沒人能迴答苗氏。
掌管天下的帝王正忙著享受權力的快樂,坐山觀虎鬥,看著自己的兒子為了自己的位子爭得頭破血流。
能夠賑災救濟災民的官員們,都在各為其主,拿出看家本事搞政治鬥爭,就為了有朝一日能有個從龍之功。
而國家未來的主人們,王爺們鬥爭的同時還在通過各種手段壓榨地方,讓更多的人也成為了災民、流民。
大齊朝沒有如苗氏和很多人期待的那樣越來越好。
不久後,反倒是一直向大齊朝貢的北部烏孫國決定停止向大齊稱臣,投向了大齊的老敵人突厥國。
得到消息,整個朝堂震怒。
不過百姓們反而並沒有受到什麽影響。該吃吃該喝喝,甚至因為貴人忙別的事兒,有了幾天喘息之機。
但是蘇明萱卻感受到了一絲絲的不同尋常。
那就是魏延還和吳海元越來越頻繁的先問自己要止血散,和強身健體的藥丸。
她知道這都是給軍隊用的。
不是朝廷的軍隊,是桓王的私兵。
不是她瞎猜,而是她之前好奇,親自偷偷去看了一眼。
就在寧安縣北部的深山。
不僅如此, 在桓王私兵大營的不遠處,那座平時人跡罕至的黑山,竟然發現了鐵礦石。
蘇明萱知道,桓王並沒有上報朝廷。
種種跡象都很明顯。
她已經猜到桓王想要幹什麽了。
一開始蘇明萱有些不知所措。
慈眉善目的桓王竟然是個想要造反的野心家。
但是,她仔細想了想,大齊的所有皇子中,好像隻有桓王能做個好皇帝,隻是命運弄人,他是第一個被踢出局的。
勞苦功高,又有能力,換誰都會不甘心的吧。
而且桓王成功的機會真的很大。
有錢,西北的商業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下,並開通與西邊國家的貿易,這些收入都是朝廷不知道的。
有人,青州治理有道,百姓安居樂業,投奔而來的災民,桓王也做了妥善的處置。新建了房子供他們居住,讓災民用勞建房修路的役換取吃食和住所。這麽下來,青州府及其下轄的縣 ,人口翻了倍的增長。
有糧食,玉米土豆,還有其他改良的麥子的農作物的種植,加上化肥的合理使用,桓王封地的糧食產量大大增加,這也就保證了在人口翻倍的情況下,還能保證百姓吃得飽。當然,也正是因為吃的飽所以人們才願意生。
有武器,鐵礦石就不必說了,桓王還以喜歡手工為由,廣招匠人入青州府,在別人看來的奇淫巧技,卻是桓王的眼中抱。無論鐵匠木匠還是什麽人,隻要你有一技之長,都可能在被桓王看中。
蘇明萱看見了,桓王私兵的武器裝備和守城軍的完全不同,弓弩射的更準也更遠,連戰車都更堅固。
還有強壯的士兵,魏延和吳海元已經投靠桓王,從她這要走賒走的藥丸全部進了那些在山溝裏的士兵的肚子。那些強壯的私兵對上大齊其他軍隊的士兵,一打三不成問題,一打五應該也可以。
就這樣全方位的條件加持,桓王怎麽可能不贏啊。
蘇明萱歎了口氣。
就是有她也不能說啊。
“沒有沒有,我全家都很歡迎世子。”蘇明萱扯著嘴角,給了他一個微笑。
夜墨塵的心跳的快了兩下,小仙女笑起來真好看。
蘇明萱:小子,我勸你不要太離譜!
一頓早飯的時間,夜墨塵就把苗氏哄的樂開了花,還幫著家裏把柴都劈了。
現在苗氏對他又憐惜又喜歡,直接把這位世子爺當成了自家人。
甚至還放話,讓他一有空就來家裏吃飯,勢必要把他從小沒享受到的母愛和家庭溫暖補給他!
其他人夜墨塵也沒放過,就是花青山這個一開始最打怵夜墨塵的人,都開始和他稱兄道弟了。
蘇明萱在旁邊冷眼瞧著那個不遺餘力恭維討好全家人的少年,心裏有些沒底,這人幹啥來了?
世子當的太無趣,來找苦日子過了啊?
搞不懂,她真的搞不懂。
夜墨塵和蘇成德離開的時候,嘴角挑起的弧度代表他心情很好。
今天的攻略很成功,小仙女的家人除了一個大姐,一個小妹,已經全拿他當了自己人。
離靠近小仙女,又進一步。
不過雖然夜墨塵來了寧安縣,但他也不是能天天守在蘇明萱身邊的。
良種試驗田這樣事關民生的大事,作為桓王世子,他心裏還是有數的。
所以這一忙起來,夜墨塵便直接住在村裏了。
*
一轉眼兒,到了八月十五,工坊昨天就放了假。
蘇明萱的醫館今天也掛了歇業的牌子。
苗氏一大早就起來忙活晚上的團圓飯。
其實她家除了大丫隔三差五的,才會娘家一趟,人天天都是全的。
二丫在院裏洗菜,問苗氏:“娘,咱家人天天都待在一塊,還弄啥團圓飯啊,咱家不一直是團圓的?”
苗氏嗔道:“你懂啥?將來你們出嫁了,萬一有那個沒良心的嫁的遠,別說八月十五,就是一年都不見得能見一次。趁著一家人都還聚在一起,可不得好好準備?這種全家人齊全的節日,都是過一次少一次。”
“呸呸呸,娘,誰要遠嫁了?反正我不遠嫁。”二丫打死都不離開她爹娘還有三丫。有娘家人撐腰那多爽。
“不過娘,你今天咋這麽悲觀?”二丫有些疑惑,平日裏,她娘賊樂觀,這可不像她說的話。
“哎。”苗氏放下手裏的羊腿,歎了口氣,“還不是這世道給鬧的,最近從南邊來的災民與越來越多,你不知道他們有多可憐!我前幾天跟著去施粥,看見拖家帶口逃荒的人家,沒有一家是齊全的,現在城外的那片荒地擠滿了新鮮的墳堆,天天都有人死。”
苗氏搖搖頭,。
“這日子可什麽時候是個頭啊?”
這個問題沒人能迴答苗氏。
掌管天下的帝王正忙著享受權力的快樂,坐山觀虎鬥,看著自己的兒子為了自己的位子爭得頭破血流。
能夠賑災救濟災民的官員們,都在各為其主,拿出看家本事搞政治鬥爭,就為了有朝一日能有個從龍之功。
而國家未來的主人們,王爺們鬥爭的同時還在通過各種手段壓榨地方,讓更多的人也成為了災民、流民。
大齊朝沒有如苗氏和很多人期待的那樣越來越好。
不久後,反倒是一直向大齊朝貢的北部烏孫國決定停止向大齊稱臣,投向了大齊的老敵人突厥國。
得到消息,整個朝堂震怒。
不過百姓們反而並沒有受到什麽影響。該吃吃該喝喝,甚至因為貴人忙別的事兒,有了幾天喘息之機。
但是蘇明萱卻感受到了一絲絲的不同尋常。
那就是魏延還和吳海元越來越頻繁的先問自己要止血散,和強身健體的藥丸。
她知道這都是給軍隊用的。
不是朝廷的軍隊,是桓王的私兵。
不是她瞎猜,而是她之前好奇,親自偷偷去看了一眼。
就在寧安縣北部的深山。
不僅如此, 在桓王私兵大營的不遠處,那座平時人跡罕至的黑山,竟然發現了鐵礦石。
蘇明萱知道,桓王並沒有上報朝廷。
種種跡象都很明顯。
她已經猜到桓王想要幹什麽了。
一開始蘇明萱有些不知所措。
慈眉善目的桓王竟然是個想要造反的野心家。
但是,她仔細想了想,大齊的所有皇子中,好像隻有桓王能做個好皇帝,隻是命運弄人,他是第一個被踢出局的。
勞苦功高,又有能力,換誰都會不甘心的吧。
而且桓王成功的機會真的很大。
有錢,西北的商業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下,並開通與西邊國家的貿易,這些收入都是朝廷不知道的。
有人,青州治理有道,百姓安居樂業,投奔而來的災民,桓王也做了妥善的處置。新建了房子供他們居住,讓災民用勞建房修路的役換取吃食和住所。這麽下來,青州府及其下轄的縣 ,人口翻了倍的增長。
有糧食,玉米土豆,還有其他改良的麥子的農作物的種植,加上化肥的合理使用,桓王封地的糧食產量大大增加,這也就保證了在人口翻倍的情況下,還能保證百姓吃得飽。當然,也正是因為吃的飽所以人們才願意生。
有武器,鐵礦石就不必說了,桓王還以喜歡手工為由,廣招匠人入青州府,在別人看來的奇淫巧技,卻是桓王的眼中抱。無論鐵匠木匠還是什麽人,隻要你有一技之長,都可能在被桓王看中。
蘇明萱看見了,桓王私兵的武器裝備和守城軍的完全不同,弓弩射的更準也更遠,連戰車都更堅固。
還有強壯的士兵,魏延和吳海元已經投靠桓王,從她這要走賒走的藥丸全部進了那些在山溝裏的士兵的肚子。那些強壯的私兵對上大齊其他軍隊的士兵,一打三不成問題,一打五應該也可以。
就這樣全方位的條件加持,桓王怎麽可能不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