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家中央媒體、電視台、自由媒體等滾動輪番播報的中宣部《記者再走長征路》,一石擊起千層浪,祁祿鎮紅軍長征小道在全國出名了,引起了各級組織和旅遊機構的關注,為了留住這一大撥人氣流量,鎮裏決定,擬拍招商通告,把宣傳委員炳宣和黨政辦的聯係方式對外公布,於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尋問基本情況的電話,讓炳宣忙不過來。


    :這長征小道路在哪裏?車到哪停?走一遍要多久?有講解員介紹嗎?……


    要迴答這些問題,是雩陽縣祁祿鎮當前的所要任務。


    5.20是雩陽縣開天辟地的大事,是給老區人民的最大恩澤。隨後6.13的全國媒體記者再走長征路,紅色研學、長征體驗氛圍越來越濃厚。


    一波一波的人流紛至遝來,考驗著還沒做好準備的接待、講解、用餐和住宿能力。


    最多的一批學生團,來自sx省,足足一火車的學生,1800餘人,來到了紅軍長征出發地雩陽縣。那天上午,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廣場人山人海,一批批學生舉行完出發儀式後,還參觀了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下午,來到祁祿鎮體驗重走長征路。


    有過軍人生涯的炳宣接到任務後,吃過午飯,早早和鎮幹部,等候在登賢廣場,做好了迎接大團的準備工作。


    2點半鍾,載著熱血沸騰,一路歌聲老師和學生36輛大巴,緩緩的駛到蘭花圩公路上,對號停車後,每個等候的幹部上前對接,然後,從1一36個隊伍的順序,開始了浩浩蕩蕩,氣貫長虹的徒步活動。


    紅軍長征小道,從此有了當年紅軍長征後最大的一支同時出發的隊伍。


    :一隊出發,齊步走,目標,徒步長征小道。


    :二隊跟上,齊步走,跟著走。


    :三隊齊步走跟上二隊。


    ……


    口號聲,調整步伐聲此起彼伏,隊伍中還有“團結就是力量”的雄壯歌聲。


    :老師、同學們,這是金沙橋,因金沙村而得名,很巧的事,長征途中還有條大家熟知的金沙江……


    :老師、同學們,這是古驛道,當年中央紅軍中革軍委,第三、五軍團都是從這走過的,據當地老百姓講,每天從早走到晚,不斷有大批紅軍走這山路,一直走了三天三夜……


    :老師、同學們,這小道右側有個屋場叫石牆裏,當年紅五軍團總軍醫處就駐紮在那裏,由於紅軍開明,是窮人老百姓的軍隊,所以當地百姓擁護紅軍,熱情積極幫助紅軍醫治傷病員,踴躍參加紅軍,有五十一個青年參加了紅軍……


    ……


    祁祿鎮的幹部一邊引路一邊講解,盡量把擴音器聲音放到最大,讓每一位體驗長征路的學生聽到,感受到。


    隊伍前路已到達老鷹山,後路還在出發,連綿不斷的隊伍,像一條巨龍,遊走在崇山峻嶺之中。


    :老師、同學們,這是宋橋,是金沙村鄉紳為了方便村民趕圩通行,出資修建的。


    :老師、同學們,這是野坑坳,當年紅軍大部隊在這個開闊地駐紮過,連續生火做飯,5天來不斷有後續部隊通過。


    :老師、同學們,這是思源井,是駐紮紅軍炊事班做飯取水的地方,這一帶有十多處這樣的山泉水。


    太陽當空照,隊伍行進速度快,大家汗流夾背,精力十足。路邊野草已頂不住一雙雙堅實有力的腳力,被折騰得斷肢殘腿,四仰八叉,沒有丁點的還手能力。樹木習慣站直腰身,搖動著手掌,為這支長長的紅軍隊伍鼓勁加油。風聲是口號,和著有力的節拍,送來山澗珍藏的涼意……


    前隊經過了“巧渡登賢鐵索橋”,抖動的鐵索,握住每位需要扶持的戰士,說:你們好!歡迎你們的到來!並把這種聲音變成看不見的空氣,往後傳給隊伍中的每一人。橋下小溪河的水靜靜地流,用碧綠碧綠的鏡子,反射出紅旗飄揚,隊伍整齊,歌聲嘹亮的飛渡隊伍的影子,對比藍天白雲的底色,格外搶眼。


    :老師、同學們,加油!前麵已到登賢蘇維埃政府舊址了。90後文化站沈姑娘站長領著中10路大軍,行進在寬闊的大馬路上,邊走邊說,太陽照在姣好身材上,一鼓成熟的青春,鼓勵著年輕的學生們大踏步前進,汗如雨下,卻沒有一個學生掉隊。


    前隊的總指揮炳宣,把隊伍帶到登賢廣場,讓大部隊保持隊形,就地休息,有事向班主任請假。


    :來,這有純淨水,解渴;來這有本地楊梅,解暑提神;來,這有油桃,多汁可口……老百姓看見諾大的隊伍,在村委會的動員下,把早已準備好的食品,祛生生地叫賣了起來,讓那些請假的學生紛擁而致,體驗了長征路上艱辛後獲得美食的巨大快樂……


    炳宣記得有一次,有一支隊伍30餘人,是章貢市旅遊集團導遊帶團的,導遊看到路邊熟透了的枇杷,來到上嶺崗,動員百姓采摘賣給遊客,可愛的農戶采摘來後,放在遊客要經過的門前,讓遊客隨便拿起來吃,就是不肯收錢……。


    農戶念念不忘,曾經過往的紅軍隊伍,無論何時也忘不了長征路中的親人子弟兵!才有這種當今市場經濟下與永運淳樸善良的思想博弈。


    這就是重走長征路的一種特別情懷和感受!


    後續的隊伍連綿不斷,炳宣抓緊調整隊伍,參觀完登賢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後,前隊繼續開拔前進,兩路大軍,隊伍動起來了,旗幟飄揚,浩浩蕩蕩,向候車廣場湧動……


    沉甸甸的稻子,挺起鞠躬著腰身,迎送著這支年輕充滿朝氣的隊伍,不停隨風晃動著青橫的手掌。


    擁擠的候車廣場,曾經是上嶺崗組各戶的自助菜園,窄窄的通道,站滿了觀看的群眾。急著尋劃曾經熟悉的紅軍麵孔,好送去紅軍糧。


    沿路停靠的大巴車,整齊待命,等待著重走長征路的教師和學生隊伍,順利返迴。


    後路大軍,在一路口若懸河講解員林業站劉站長帶領下,終於全部上車,大家紛紛揮手告別,感動淚下。


    這時,一個問題縈繞在炳宣頭上,長期這樣多的隊伍,幹部要領路講解,忙不過來呀!怎辦?


    炳宣想出了個金點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發出突破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火丙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火丙發並收藏發出突破令最新章節